APP下载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3-03-23西昌学院徐学英

区域治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育人思政

西昌学院 徐学英

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政课指出坚持“八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其中,从实践性向度着重强调了高校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从新的角度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思路,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及其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根本遵循。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整个思政课育人过程中需要解决重难点问题,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发展,对于促进大学生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四川民族地区高校(以西昌学院为主)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情况的调查,摸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情况,以期为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建议。

一、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在对理论的学习的基础上,深入直接、具体、生动的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培育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情感和价值认同,进而增强思政育人成效。从 20世纪 90年代开始,实践教学进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教学有效的提升了思政课实效性和针对性,思政课的育人质量的提升逐步得到各方面的高度认可。 为构建思政课实践教育教学的平台,党中央 、国务院 、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从政策上对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党和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相继发文,要求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大经费支持和专业教师的培训,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有利条件。马克思主义学院纷纷成立,思想政治理论科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的整体素质的到较大提高。民族地区高校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改革和创新,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效,各自的办学特色和具体实施的方案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切入和结合点,同时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础问题和核心问题的研究更加系统深入,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奠定了理论基础。民族地区高校重视实践教学,充分运用信息智能技术、互联网等手段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形式、途径和方式等问题上不断创新,激发了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创造性,实践教学的主导性和主体性更加突出,在取得众多成效的同时也还暴露出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实践教学的具体和特殊性研究不够充分,在其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不够合理,提出的措施操作性不强。如在中国知网(CNKI)上几乎检索不到对民族地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相关研究。整个对转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体系缺乏深入的研究,缺乏理论融合,尤其是缺乏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对学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独立价值的理论研究,导致在学校的转型发展中对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整个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的契合度还不够高,在体系一体化构建、多维考、实施方法手段等方面还不够全面、不够合理,尤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思政课实践环节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等问题,制约了高校的转型发展。思政实践课以思想政治理论为主要内容,坚持学生主体的参与体验式和感悟式教学实践作为课程形式,通过实践达到育人的目的。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兼具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双重功能的思政实践教学,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二、构建民族地区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路径

为满足新时代社会需要,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按时间、专业、逻辑三个维度构建一体化的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目标、内容、管理、考评和保障体系五个方面,实现了在实践中探索出灵活选择的教学与学习方式、畅通无阻的学习环境、无限丰富的学习内容、精准伴随的学习评价,构建起一套科学规范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中国逻辑为根本灵魂,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规律,按照明理---躬行---反思自悟三个环节设置实训项目,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要构建“三全一多”(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和多形式)的教学体系,在“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上下功夫,要坚持与理论同向、与时代同行、与青春同在,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根本标准。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

围绕人才培养的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明确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层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中内含思想素质、知识和能力目标。思想素质目标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如思政实践课程的素质目标可以界定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增进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和能力,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深入了解和感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面的巨大变化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理想信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理论内化为学生的共识,增强新时代学生的使命和担当,坚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实践的亲身体验,通过项目驱动,直接感知和参与课堂教学以外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思政实践课程的知识目标可以界定为:通过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促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目标,是帮助学生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如思政实践课程的能力目标可以界定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锻炼学生独立、严谨进行社会调查工作,收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深度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

依据课程性质、特点和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的特点,内容体系包含基础实践、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层次。在内容设计的过程中要按照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的原则,保障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的贯穿于思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主要是通过模块化实训项目的设计实现实训育人的整合。在思政课程的各门课程教学过程中都安排有课程项目实践,同时可以设置《思政实践课》2.0学分,36学时,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综合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用项目化理念,采用“主题实践+交流分享”模式,构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实施的实践教学育人机制。围绕巩固和内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主题实践活动为主线,将教学内容项目化,根据教学专题性质分别采用集体讨论教学法、情景式体验教学法,活动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学生以团队学习方式为主,学生团队成员分阶段轮流担任团队负责人,负责团队学习 、调研 、讨论等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文档资料记录管理工作。如在综合实践中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自愿组成实践小组,每个小组6-10人,并推荐1人为小组组长,负责统筹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及整个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根据实践主题合理安排每一主题的教学时数,主题覆盖各门理论课。主要采用的形式有:经典著作阅读、课堂讨论、辩论赛、演讲赛、专家讲座或学术报告、参观调研、课题调查、论文评比、影视教育等。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

相对理论教学管理不同,实践教学管理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因为实践教学涉及面广,可能涉及的理论知识也包含各门课程的知识点,社会实践可开展的项目形式也比较多样,每个项目的时间跨度长,有的项目可能要持续多次实训才能完成。为有效的推进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并且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育人效果的实现,需要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通过搭建多主体共管、联动的管理平台,实现主渠道与多渠道并存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如可以构建“三维一主体”的管理体系,“一主体”是指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为领导主体。“三维”是指实施机构、运行协调机构、指导和评价机构。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负责实践教学实施、运行的具体管理,教务处负责协调形成合力,学校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实践教学的过程指导、监督和效果评价。在实践教学中要共同发“力”,从而才能实现实践教学整体过程的共同育人效果。

(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

美国著名教育家费朗德认为“没有评价就没有教育,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有成效的教育。”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根本标准,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实践考评体系,在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重点解决监控与保障、激励与约束结合、评价与反馈有效结合的问题。同时在考评体系中要注意保证方向性和可行性。实践教学的评估指标要能做到简便易行,要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在实践调研的过程中便于获得,能符合课程和学生实情,通过指标的测定能有效的反映教学成果,从而促进教学改革。同时还要考虑实践教学的整体性,实践教学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要把评估体系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在设计指标项目时,各个指标不能被割裂,而应有机地联系起来,既注重考核过程,也要强调考核结果,才能有效发挥1+1>2的功能,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最好有可量化的办法,以便于在实践中有效操作。具体来讲,重点评价学生在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体现的团结协作和科学探究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沟通能力等。教师在考核评价时要注意学生自我、小组、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细化的评分指标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学生实际参与状况 、学生参与过程 、教学实际效果 、学生作业,在这四个部分中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权重。

(五)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主要是校内和校外保障两个方面。校内保障体系主要是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构建实践课程教学团队,整合实训课程,加强实验室和综合实训平台的建设。校外保障体系主要是依托企业,在实践教学体系制定时,要多参考企业的意见,可以与地方、企业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具体说应从三个方面构建运行和保障机制。一是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以项目作为依托,可以让实践教学成为独立的体系,也可以通过综合性项目将各门课程的实践形成一个系统。二是明确各单位职责和强化履行。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组织、安排和实施实践教学,教务处根据统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检查、督导、协调全校的思政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工作部和校团委要强化“第二课堂”管理。“第二课堂”是解决教学内容“入心”问题,在实践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信念或信仰,这就需要“第二课堂”通过多种方式可以是学生喜欢的现代方式,如微课、短视频等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三是规范使用专项经费。按要求学校每年按一定的生均数额标准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学,对实践教学的项目经费要建立相应约束机制,经费的使用要规范,以保证实践教学长期、卓有成效地开展。

猜你喜欢

理论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