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2023-03-23广西警察学院赖晓丽

区域治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广西警察学院 赖晓丽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引导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也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传统的心理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需求,学校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要从多个方面加以改革和创新, 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符合网络时代的需求。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人们的压力也在不断地增加,大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会因为个人成长经历与生活环境的影响,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这些价值取向会被转移或扩大,进而影响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 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时代的要求和高等教育的必然需求。 大学生即将迈入社会, 在这个重大的人生转折点上,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做支撑,学生可能会出现骄傲自大或自卑逃避等不正确的心理状态, 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有必要的[1]。

二、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对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

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会囊括众多的社会资源,并且会有着众多的价值观念,而其所包含的信息量巨大,不但有着正能量的信息,同时也会存在一些负面信息,大学生因为所处阶段的特殊性,其所对应的判断能力相对较弱,价值观依旧处于形成阶段,所以在获取网络信息的过程里往往无法对繁杂的信息进行高效的辨别,因此便会接触到不良信息,比方说享乐主义等,这就使得其自我认知存在偏差,最终使得心理健康受到影响[2]。

(二)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由于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由此使得大学生更多的使用软件进行交流。通过聊天软件的应用能够使得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便捷,促使其人际交往范围表现得更广,然而一些大学生的自制能力相对不足,会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网络聊天方面,但是在现实生活里却无法和周边的人展开正常的沟通,长时间如此的话便会出现交流障碍、厌恶社会,最终导致消极心理加剧。

(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里往往无法进行自我表达,整体的交际能力相对较差,然而在网络世界里这些大学生却能够很好地对自己的思想进行表达,这在一定层面上有效地缓解了精神压力,然而必须要予以关注的是,其在性格方面仍然存在着缺陷。在进行网络沟通的过程里如若别人对他们的意见进行批判的话则会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加重,这样这部分学生会更加内向,情况严重的话会存在心理疾病,还会出现人格分裂等不正常行为,这也就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走向极端[3]。

三、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遇

(一)网络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点面结合

在高等教育工作里,心理健康教育为不可或缺的要点,而由于网络的广泛应用,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便出现了相应的改变。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整个过程不再过度关注面对面的交流,而是把侧重点放在了师生间的距离上。借助网络的有效应用,师生能够达成高效的交流,而老师在进行教育时,除了借助传统的课堂进行,同时还能够借助网络对学生展开个性的交流,促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并且具备更强的针对性。这也就是说,网络地有效应用给师生带来了高效交流的渠道,借助正确的指引能够在第一时间给学生带来教育,这样会使得学生减少钻牛角尖的情况,并且可以长时间处于健康的状态之中。可以让大学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自觉地去抵制不良的思想,最终可以确保身心健康[4]。

(二)网络整合了教育资源

以传统教育资源来看通常都会被师资力量所限制,然而在网络大环境之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单单把侧重点放在本校教师的课堂教育层面,还能够借助远程教育等方式达成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在学生方面,也能够借助网络的应用从而观看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些资源是传统方式无法实现的,网络大环境下则是能够轻松达成,且可以使得教育质量得到全方位的强化。通过该类型资源的高效整合能在很大层面上降低学校的压力。以现实情况来看,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人士相对欠缺,再加上老师的教学能力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往往会对心理教育带来极大的影响,而由于网络教育资源的存在,在极大层面上缓解了这一矛盾,由此使得学生能够获取到更好的心理辅导,最终帮助大学生实现压力的缓解[5]。

(三)网络突破了时空限制

借助网络的有效应用可以实现时空的打破,也就是说先前的单项教学模式出现了极大的改变,朝向了更为多元的方式转化。借助时空限制的打破能够促使教学工作呈现出更高的质量,在学生方面并不会受制于时间地点的限制也能够学习其所感兴趣的课程。同时也能够从自己的喜好出发选取自己所喜欢的内容,这对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而这些工作的进行可以促使学生实现心理健康。在心理教育方面,借助网络的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在任意时间获取到专业的指导,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纠正思想,这对于其生活学习会起到极大的保障作用[6]。

四、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一)改变传统心理教育观念

在心理教师方面,必须要对心理课程的目的有着全方位的掌握。当前,一些学生在心理方面表现的相对脆弱,还有一部分学生有心理疾病,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所对应的目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借助不同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心理素质得以提升,特别是借助网络环境的优势,从而对教学形式进行改变。对于传统的一些教学理念应该进行摒弃,持续性地强化和学生的交流,这样会强化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并且能够和老师进行交谈,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清理心理障碍,促使其能够更加自信开朗。在进行心理健康课时,还要重视思政教育的融入,这样可以在达成心理教学的活动里,借助思政工作从而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并加强对学生有关认知、个性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正直、具有道德观的独立个体。

(二)构建了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为了能够给大学生带来更好的网络环境,各个高校必须从自身的实际着手,从而构建出健康的网络监督制度,并且还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变,这样便能够给大学生带来积极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在进行此项工作时必须要设置对应的网络心理课程,这样学生便能够从自身的情况出发选取对应的课程,而在老师方面则是能够对网络上的一些优质资源予以整合,防止把负面的信息传输给学生,这样便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高校先是要把侧重点放在公共课体系里,通过心理课程的设置能够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得到提升,比方说,老师在展开“大学生情绪与调节”一课讲解时,能够全方位的应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在具体教学经过里必须要把侧重点放在情绪对学生的影响方面并展开深层次的分析,这样学生便能够准确地获知到怎样展开情绪的调节。接着则是让学生展开网课的选择,而大学生能够从自身的情况出发针对性的选取对应的网络课程,如此可以达成对教学内容的高效学习,实现关联知识的补充。

(三)将网络与现实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

在进行大学管理的过程里,整体的特征表现为对学生自觉性的依赖,这种情况下会对辅导员关注学生个体工作产生影响。当前,因为大学生的个性较强,更加重视自由和个性发展,因此会对传统管理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抵触心理,所以应该提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要从他们的实际状况着手,创造性的进行相应的教育工作。在网络大环境之下,心理教育工作面对到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借助和传统方式的有效整合,将传统的教育方式与其进行高效的整合,为现今必须关注的重点所在。借助网络的有效应用,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和老师进行沟通,部分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话往往无法面对面地进行沟通,而网络的出现极好的处理了这一困难,能够使得学生借助不同的渠道从而获取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促使整体心理教育的效率得到增加。还有,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能够借助手机等实现和网络的链接,这样便可以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在进行心理教育工作的过程里能够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尽可能地促使课堂融进到生活里,可以通过一些小视频等帮助大学生掌握到对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在学校层面,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号等,由此和学生建立起高效的沟通机制,最终达成有效的心理教育[7]。

(四)创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评估机制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里,必须要对良性评估机制予以重视,该环节的工作会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就是说必须要全方位掌握学生的想法,如此方可差异性的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心理健康,这对于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会打下坚定的心理基础。以现实的高校来看,通常会把侧重点放在鼓励学生学习上,而部分高校也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关注。然而需要重视的是,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未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予以足够的关注。现今,学校必须要构建健康的心理评估机制,如此使得学生在大学学习里能够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可以保持正确的价值观。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学校必须要构建出三位一体的评估机制,由此可以更为精准地获取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而对于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关联的心理健康人员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干涉,在确保平等、保密的前提下进行有必要的心理辅导,这样会使得学生感受到关怀,最终能够实现健康成长[8]。

(五)提高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对教师团队予以足够的重视,这是由于教师所呈现出来的专业素质将会对整个工作的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其已具备心理学的相应基础,所以在进行教育工作时并不会过多的进行学习培训。还有一些教师则是长时间结合自己的想法展开心理辅导,整个教育工作未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以实际情况来看,这些教育方式无法满足现实的具体需求,同时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现今的学生个性相对较强,其往往会对灌输式教育存在着抵触,所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把侧重点放在方式方法上,这会使得教育的质量得到强化。在学校方面,要从所在学校的实际状况着手从而对心理教师展开针对性的培训,能够邀请一些专家进行讲座,也能够促使教师参加网络学习,这样会使得教师累积一定的经验。借助培训工作地有效促使老师传统理念得到改变,促使其更好地掌握当代学生的具体需求,由此实现更为高质量的心理辅导工作。

(六)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

由于时代的进步,让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高校教育阶段为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所以进行教育工作时,不但要强调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是要把侧重点放在可持续发展层面上。受到网络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经过里通常都会遭受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全方位的掌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所在,确保能够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指引。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还要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予以重视,将其当成是评价的基点所在,这样能够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参加到教育活动里。

(七)重视学生内心需求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通过网络地有效应用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自身的状况,并且还可以认知到内心的需求。必须要从大学生的具体生活着手,促使其通过实践得以锻炼,比方说老师能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心理健康活动,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实现互帮互助,并能够感受到周边的真情,最终促使情绪管理能力得到强化,可以更好地认知到自己并且可以找到自身的归属。

五、结束语

总的来讲,由于网络环境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影响,这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高校层面,应该对此环节的工作予以足够的关注,要对网络环境进行有效的净化,并且还要结合网络时代的具体特点,积极地探索一些全新的心理教育措施。还要把侧重点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构建出个性化的教育系统,最终能够促使大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增强,给社会输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