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智库建设:案例、做法与建议
2023-03-23李斌,甘甜
李 斌,甘 甜
(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湖南长沙 410001)
智库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科技创新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出发,研判科技发展态势,研究重大战略问题,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创新提出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建议,在国家和地方科技战略、规划、布局和政策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1 建设科技创新智库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2016 年,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完善科技决策咨询系统,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1]。2018 年,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又指出,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注重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作用,完善科技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2]。2015 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 2017 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建设方案》,提出建设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和建立科技决策最高智库。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我国科技创新智库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指明了发展方向。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发展的关口,既为我们提供了重要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特别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肆虐,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科技创新成为了重塑国际格局的关键力量。在重大机遇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赢得创新发展的主动权,迫切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战略谋划和综合研判,加快制定科技战略、规划和应对性政策举措;迫切需要一批长期跟踪并深入前沿研究的高水平科技智库团队的智力支持,为科技政策制定,前瞻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产业技术方向等提供科学决策建议和系统解决方案。
2 国内外科技创新智库典型案例
根据《全球智库报告2020》显示,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被评为 2020 年科技创新政策领域“卓越智库”。2020 年全球排名前 10 的科技智库中,美欧发达国家占到 5 成,日本和韩国的科技智库实力强劲,日本未来工学研究所和韩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院分别位列第 3 和第 5 。我国科技创新政策领域有 3 家智库入选榜单,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国网能源研究院。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赛迪(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长城战略咨询公司、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等科技创新智库潜心耕耘、开拓进取,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2.1 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
2006 年成立,设董事会、研究团队、数据创新中心。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总体发展方向,研究团队由专职研究人员及来自不同行业的外部专家组成,外部专家包括科技类杂志的出版人、资本市场上活跃的投资者、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的学者、咨询公司的代表和企业高管等[3]。经费来源以政府委托的决策咨询服务收入为主,包括国会、联邦行政机构、州政府和其他部门等。所有的研究都围绕着技术创新和公共政策的交叉领域展开,涉及国家科技创新政策、科技创新与国家竞争力、互联网与信息产业政策、数据驱动型创新方面的政策与实践研究等。项目研究过程由政策分析师、专职研究员和外部专家针对具体项目组成联合课题组,邀请优秀的作者、杰出的决策者、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其他管理者展开讨论。项目成果以文本类产品和演说类产品为主,官方网站上公开可见的文本类产品超 500 份,公开演讲或主旨报告超 300 场。代表性成果包括首创“科技政策待办清单”、举办“科技政策 101 系列”培训课程、主导特朗普政府《维护美国人工智能领导力》行政令、发布《美国全球数字经济大战略》等。
2.2 日本未来工学研究所
1971 年成立,设评议委员会、理事会、顾问和参事,没有复杂冗余的行政支撑机构。理事会下设研究部门和事务部门,其中研究部门按研究领域分设研究中心,外聘研究员(包括客座研究员、特别研究员等)及其他人员占总人数的76%。经费主要来源于日本政府机构,与科技有关的省厅、企业的资助,另外还有社会捐助、会费收入、委托研究调查收入及出版物收入。主要研究领域为持续跟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经济社会的变化,主要包括科技政策、通信、信息、电子、能源、资源、社会系统、防灾、生物与自然环境等跨学科、多领域研究。研究所接受委托后指定专业性强、研究水平高的主管研究员,外聘研究员与全职研究员共同配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必要时邀请各有关方面有学识、有经验的人士参加,组成课题委员会开展研究工作,确保高质量的调查分析报告。研究成果以调查研究报告为主。根据未来工学研究所公布的 2020 年度报告统计, 2019 年共完成基金资助项目 6 项、政府委托调查研究项目 40项、自主研究项目 3 项。
2.3 韩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院
1987 年成立,设监察长、研究咨询委员会、战略规划部、公共研发项目评估中心。战略规划部下设创新体制部、创新政策部、全球创新战略部 3 个主要研究部门,每个研究部门都设置有 1 名首席研究员、1~2 名高级研究员。研究经费主要来自财政拨款,也通过其他渠道接受外部委托研究作为补充收入,大致上财政拨款约占 7 成、自主收入占 3 成。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国家科技发展政策选择、科技管理战略咨询、科技经济社会关系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全球科技政策研究、成果传播等。研究院依托庞大的专家网络为其提供重要情报,综合各部门其他专家的信息集成和分析评价,将集体智慧转化为专业性、时效性、针对性强的深度情报产品。研究成果以快讯、研究报告为主。其中快讯主要报道世界各国和韩国科技领域最新时事、科技政策最新动向,并配有相关信息链接,研究报告主要围绕委托项目展开[4]。
2.4 赛迪(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00 年成立,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国家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下设 18 个研究所、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和赛迪集团等 20 余家控股企业,在重庆、广东、江苏、山东等地设有分支机构。以丰富的行业资源和高端专业化人才资源为依托,聚焦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军民融合等重点领域,逐步形成了研究咨询、评测认证、科技服务、媒体会展、军工业务、产业金融六大业务布局,累计为 20 余个国家部委、 400 余个地方政府、 5 000 余个行业企业提供服务。研究成果主要为承担多个国家重大产业规划编制任务,赛迪专报、赛迪前瞻等 20 余本研究内刊影响广泛,每年出版发布行业发展蓝皮书、白皮书和各类专著百余本。
2.5 长城战略咨询公司
1993年成立,中国知名民间智库,设 12 个总部业务部门和 19 个外埠业务中心。经费来源于企业、政府、公共组织项目委托。主要围绕新经济的发展,在微观企业战略、中观产业战略、宏观区域战略 3 个层面开展研究,形成“企业—产业—区域”咨询业务轴心和全球化、创新化、信息化、生态化 4 个特色业务方向。依托 500 余名项目经理、咨询师组成的专业团队和 3 000 余名外部专家组成的专家网络,与众多国内外企业家、经济学家、管理专家、政府官员、技术专家建立和保持着良好的知识网络关系,建立和积累丰富的行业数据库和咨询案例库,形成以“战略咨询”为核心、“管理咨询”“信息化咨询”为两翼的咨询业务结构[5]。研究报告涉及多个产业领域、不同的商业业态、多个价值链环节,发布有《2020 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中国城市新经济十大指标》《新经济新物种 中国“哪吒”企业研究报告(2020)》等。
2.6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
1989年成立,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综合开发研究院在学术上归属国务院研究室,党政关系则属地化归属深圳市政府。设 3 个研究部、 9 个研究所、 1 个博士后工作站,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80%,海外留学人员约占20%。经费来源为30%来自财政拨款, 70%来自业务拓展。研究领域主要为国家宏观战略、区域经济、城市化、产业发展和政策、企业战略与投资决策。建立课题组长负责制、选题月度务虚会制度,探索形成“1个方向性课题+N个高度相关的课题”的选题和研究模式;建立市场化的人才引进机制、研究课题竞争机制、上下合力的过程管理机制。取得了 100 余项研究成果,广泛开展国内国外学术交流,定期举办深圳金融中心发展研讨会、中欧“一带一路”峰会等研讨会、论坛和报告会,搭建学术交流和对话平台。
3 相关省份支持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主要做法
当前科技部高度重视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建设,组建了国家科技咨询委员会,成立了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等,设立了“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等支持智库机构开展科技决策咨询研究。作为国家首批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之一,中科院已组建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建议;中国工程院已组建包括决策机构、工作机构、研究支撑机构、信息服务机构在内的国家高端智库组织体系。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湖北等省市依托地方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建设的一批新型科技智库逐渐兴起,陕西、安徽、广西等省(区)科技厅出台了科技创新智库管理办法,采取了系列举措,形成了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3.1 陕西省
陕西省科技厅2017年启动建设,出台了《陕西科技创新智库体系建设方案》《陕西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致力打造“1+N”科技创新智库体系(1 家科技创新智库+N个软科学研究基地),将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院建设为科技创新智库牵头管理单位,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联盟等建设了 11 家软科学研究基地。采取定向委托项目形式持续稳定支持, 2 年共安排委托项目 40 余项、经费近500 万元。主要对智库机构承担的定向委托项目完成情况、研究成果质量等进行考核。
3.2 安徽省
安徽省科技厅 2019 年启动建设,出台了《关于鼓励发展省科技创新智库的暂行办法》《安徽省科技创新战略与软科学研究专项管理办法》。主要采取分类建设、择优认定的建设方式, 2019 年认定了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等首批 8 家科技创新智库(其中综合类 5 家、专业类 3 家)。主要采取稳定资助、评估奖励、定向委托等多种方式,将智库建设纳入科技创新战略与软科学研究专项,对每轮绩效评估优秀的智库给予奖励支持。实行“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每 2 年对智库开展绩效评估,重点评估规划推进、任务完成、团队建设、合作交流、条件保障等情况。
3.3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科技厅 2019 年启动建设,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创新智库管理办法》。主要采取公开申报认定和特邀加入 2 种建设方式, 2019 年认定了首批 5 家科技创新智库。通过项目为智库建设运行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对入选科技创新智库的机构或研究团队择优委托重大研究项目。实行“年度动态考评、 3 年终期验收”的考核机制,将年度考评作为下一年度继续支持建设的依据, 3 年终期验收主要对服务决策成效、研究成果产出等进行评价考核,并作为下一周期支持建设的依据。
4 加快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建议
4.1 明确建设定位,注重分类推进和专业发展
建设科技创新智库,必须从“全能选手”的误区中走出来,坚持科技特色,按照分类推进、专业发展的原则,明确各类科技创新智库发展定位和专攻领域,形成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的科技创新智库体系。建议根据科技决策咨询任务需要分为战略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类。战略创新类主要围绕科技战略与规划、科技体制机制、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科技评估等领域开展综合性研究,为政府在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产业创新类主要围绕产业经济领域,在产业创新政策、技术预测、技术需求等方面开展专业性研究,为产业技术发展重点布局提供决策支持。
4.2 加强制度设计,构建稳定支持、竞争择优的管理机制
一是研究制定专门的科技创新智库管理办法。明确智库的认定条件、申报程序、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估等,不断推进科技智库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二是建立稳定的支持机制。在决策咨询类项目中设立“科技创新智库建设专题”,采取定向委托、专项申报、政府购买服务、奖励性后补助等方式交办智库选题、引导研究方向,持续稳定支持智库团队开展研究。三是建立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加强智库绩效考核评估,实行“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机构减少经费支持或实行竞争性退出。
4.3 积极聚智育才,打造一批稳定的智库研究团队
人才队伍建设是智库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最核心的保障要素。一是注重将智库人才纳入省级科技人才计划重点培育,努力打造一批既有专业理论又能服务决策的智库领军人才和研究团队,更多地让科技智库专家参与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咨询及项目评审等科技管理工作,深入了解科技工作和决策需求,以更好地服务科技决策。二是健全完善符合科技创新智库人才特点的评价制度。设立专类职称评审,探索将获得省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省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认可的调研报告、研究报告、事业发展规划等应用性成果、可代替论文评价指标作为该类别职称评审的重要条件。三是建立科技创新智库与党政部门之间人员交流机制。支持智库机构选派人员到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跟班学习、交流锻炼,增强智库人才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政府部门实践经验,提供更具操作性、可应用的研究成果。
4.4 强化成果运用,推动智库成果服务科技决策
科技创新智库的核心功能在于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建言献策和为科技发展提供决策支撑。一是完善智库成果发布平台,办好智库成果专刊,使其成为集结高端智库成果、发挥咨政决策作用的重要载体。拓展智库成果报送政府部门的渠道,不断扩大智库成果资政转化效果。二是加强成果宣传和推广,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新闻发布会、蓝皮书、论坛等形式传播研究成果,提升智库成果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