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一体化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研组管理研究

2023-03-22陈红宅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书育人 2023年29期
关键词:大思教研组法治

陈红宅 (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我国教育一直秉持着德育为先,十分重视德育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各阶段的教育工作就都指向以落实这一根本任务为目标。其中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战略部署[1],致力于培育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3·18 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概念,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2]。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概念的提出,明确了我国思政课程整体规划与建构的特征,打破了思政教育分散化教学和不协调发展的现状。同时也再次强调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将思政教育立足于大中小学全方位、合作化和协调性教学之中,致力于提升思政教育培育时代新人的效果。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思政教育的主要课程。在2020 年12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就具体部署了如何“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好大中小学思政课”,其中明确表示小学及初中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大学阶段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3]。在应试教育的现实挑战下,道德与法治课程与语数外课程的主科地位相比,其课程地位在学校课程中处于较为边缘化的位置。同时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效果,比如,初中道德与法治存在着学生主体地位弱化、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和教师教学行为传统化等问题[4];小学道德与法治存在着课程的落实现状欠缺、教学过程忽视儿童个人主动性和独特性、教学方式以乌托邦和教育灌输为主等问题[5]。大思政一体化背景下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必须基于新时代的要求重新审视课程的育人方位。教研组作为我国中小学进行教学、教研与管理的基本单位。它对师资培训、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深远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思政教育的成长基石,也是衔接高中、大学阶段思政教育的桥梁。在当前大思政一体化背景下,必须突出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的管理功能,领衔好道德与法治教师,发挥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政功能,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大思政一体化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队伍的定位

(一)职责定位:培育时代新人

大思政一体化背景下,担任思政教育的教师有了新的历史方向和使命,教师必须优先明确大思政一体化背景下的育人总目标,才能明确思政教师的职责所在,完成思政教师的职责任务。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总体目标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思政教师育人队伍作为实现大思政一体化的中坚力量,其育人者的角色,必须跟随新时代步伐,符合新时代逻辑,顺应新时代要求。因此,思政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将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好时代新人,将新时代所要求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内化于学生,担任起思政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中小学学生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课程,其任课教师在大思政背景下需要树立好政治意识,明确政治站位,才能掌握正确的育人目标。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简化为2022 版新课标)中表明: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2022 版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遵循思政育人规律,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三方面上也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方向[7]。总之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职责在于通过思政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二)工作定位:协同育人发展

大思政一体化背景下要求思政教师实现协同育人,打破以往各阶段思政教师各自孤军奋战的局面,避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思政教育各自孤立教学的现象,当前各个阶段的思政教师需要将本阶段独有的教学任务融合于整体的思政教育布局之中,实现循序渐进、协调统一的育人模式,构建出一体化教学的格局。思政教师的工作定位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依据所教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完成好每一阶段思政教育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必须按照大思政一体化背景下的课程特征进行统筹教学,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满足各阶段思政教育在课程教学上的衔接性和递进性。空间上,思政教育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做到校内教师协同,大中小学协同,家庭协同,社会协同,实现家、校、社全方位共同育人。

道德与法治教师把握好思政教师的工作定位,构建协同育人的教育平台,是实现大思政一体化的必要路径,也是实施好思政教育的必要举措。单单依靠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个人教学,思政教育难以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依靠多方组建的协同育人平台,推动教师在思想上、经验上、能力上不断调整与提升,才能满足思政教育的育人需求。同时,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这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担任的责任和使命。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参与和推动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

(三)路径定位:开拓育人新模式

大思政一体化背景下,各阶段思政教育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和课程评价等多方面都需要围绕着一体化模式展开。大思政一体化要求思政教育一方面要适应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针对性、有效性的教学;另一方面要求其构建出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一体化思政教育内容。也就意味着各阶段思政教育在朝着总目标前进的时候,也要完成各阶段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大思政一体化背景下,专家、学者、教师等都围绕着思政教育的一体化进行研究,力求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完善大思政一体化。基于思政课程的发展现状,思政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并创造新路径,开拓切合时代要求的育人模式,以完成大思政一体化育人模式为目的。

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培养目标。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解决多方面的问题,比如,隐晦难懂的课程内容,各阶段思政教育的复杂性和分散性特征,教学方式的传统化,教学评价的单一性等。这就意味着道德与法治教师当前面对着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式的冲突、教育实践与理论的冲突、教学内容的整合冲突、教学评价过时等多方面挑战。基于此,大思政一体化背景下要求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必须带领教师开拓新路径,以便于应对现实存在的教学挑战,助力于完成大思政一体化教学的总目标和各阶段教学目标。

二、大思政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管理工作的指向

(一)培养具备新时代观念的教师队伍

大思政一体化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应该培养具备新时代思想的教师队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担任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想要“立德”,教师就必须先具备“德”。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发挥着关键作用,承担着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和打牢学生思想基础的教育目标,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占据一定高度。大思政一体化背景下担任思政教育的教师队伍必须严于律己,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思想素养、道德素养,把具备时代特征的新思想作为价值引领。一方面,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紧跟新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地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与内涵,以新思想作为个人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准则,才能在言行举止上为学生做到榜样示范作用,也有利于将新思想融合到教学内容中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树立好终身学习的态度,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知,掌握科学的教学方式。道德与法治教师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才能审视教育的现状,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研究教学的新路径奠定理论基础。

(二)构建一体化格局的教师队伍

大思政一体化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应该构建一体化格局的教师队伍。实现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应有之意在于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形成一个整体化、合作化的思政教师团体。一体化教师队伍格局的形成,有利于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内开展教学课程研讨活动、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教学反思活动等;在外联系社会和家庭共同育人,明确思政教育育人方向、发现现实中学生存在的教育问题,最后才能系统化、全方位、及时性地以解决教育问题为导向推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当前,所倡导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的构建,为一体化格局教师队伍的建构指明了重心,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意识到构建多方协同育人平台的重要性。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知识和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必须构建一体化格局的教师队伍,通过各阶段思政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不仅能增长教育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能发现当前存在的教育问题并及时研究和解决,比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如何诠释,教学过程中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方式如何易于学生理解、教学评价如何客观公正等。另外,必须将思政教育立足于生活之中,以学生现实存在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吸取社会专家、家长等多方的建议把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转移到教育中解决,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总之构建一体化格局的教师队伍有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的教学和研讨功能,是道德与法治教研组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必要平台。

(三)打造拥有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大思政一体化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应该培养拥有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看待教育事业,教育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事业。但是某些年龄较长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或者是担任教研组组长这种资历较高的教师容易满足现状,以过去累积的教育经验来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问题,这不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学生成长的需求。资历较高的教师必须走出固化思维,将原有的教育经验作为基础,不断地学习和丰富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以终身学习的态度面对教育事业,才能满足新时代对育人者的要求。年轻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教育事业,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对课程教学进行反思评价,不断累积教育经验与时俱进,以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必须激活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育热情,培养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科研能力,让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时代发展中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以实现大思政一体化为重要的战略任务,从而不断优化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科研能力是教师教学的生命力,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必要手段,是优化教学方式的必然措施,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道德与法治教研组要完善好激励教师科研能力的规章制度,培养教师的教学热情,激发教师的科研动力,让教师不断地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

三、大思政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管理工作的侧重点

(一)制定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制度

大思政一体化背景下要求教师专业能力动态化发展,所以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必须制定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制度。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培训制度是培养教师思想素养和能力素养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累积教学经验的底气所在。规范化的培训是为了让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当前政治方向、课程方案、理论基础等内容有明确的了解,系统化的培训是为了让道德与法治教师对所掌握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度的理解和分析,挖掘出其内涵所在。教研组的组长和成员都必须各担其责,通过集体讨论规划好统一学习和个人学习的方案,同时制定好教师学习的监督制度和反馈制度,便于把控教师的学习情况和检验教师的学习效果。

大思政一体化背景下培养高素质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应包括以下培训内容: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3.教育的相关理论,比如,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内容。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思想基石,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便于道德与法治教师掌控好思政教育的育人方向;《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根本方案,明确了课程的性质,明确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指导,也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阶段性教学目标,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教学“蓝图”;对教育的相关理论学习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变革教学方式和提升教学能力的基础,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创新教学思路的重要源泉和科学化教学的基础,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基础。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必须制定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制度,侧重于对新思想、课程方案、教育理论的学习,才能解决好大思政一体化所面对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二)搭建多方参与的协同育人平台

大思政一体化背景下要求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政育人模式,要求道德与法治教研组搭建多方参与的协同育人平台。教研组作为教师获取信息、分享经验、沟通交流的重要组织,在大思政一体化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师不能局限于校内交流,必须打造全方位的协同育人平台,助力于教师之间的互助学习和家校社之间的协同共育。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需要固定开展思政教师的研讨会议,让在职教师参与讨论,分析教育经验,同时聘请校外专家参加会议,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需求,为教师提供解决教育问题的思路。其次建立好家校沟通渠道,组织家长参与教育讨论,方便家长及时地了解教育现状、沟通教育问题和分享教育信息。

协同育人平台在纵向化上需要衔接好大学、高中阶段思政教师。中小学阶段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其课程内容上相互衔接,需要教师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一体化发展,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培养目标;道德与法治教师与高中和大学的思政课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明确现阶段的教学任务,为下一阶段思政培育工作打造基础和做好衔接,同时根据其教育反馈,对教育问题进行归因,然后吸取有价值的教育经验解决好教育问题。

协同育人平台在横向化上需要构建校、家、社多方沟通平台,让家长能切实关注子女的教育,并及时发现子女现实存在的问题,配合学校教育实现协同育人;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社会现象,了解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和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利用社会资源开拓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实现思政教育知行合一的目的。协同育人平台也是教师了解家长诉求、社会需求的渠道,有助于教师及时的关注教育问题,不断的优化教育工作,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构建起教师科研的保障机制

大思政一体化背景下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主动参与科研。科研能力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育中的生命力,有助于挖掘教育资源、变革教学方式、优化教育评价,开拓出更好的育人的模式。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需要构建好教师科研的保障机制,其中包括动力机制、服务机制和评价机制。只有完善好教师的科研保障机制,才能激活教师的科研兴趣和动力,让教师在个人意愿上主动追求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首先,科研动力机制是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前提。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应该向学校和上级部门申请教育研究经费,设置教师科研的奖励制度,为教师提供物质利益;同时培养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怀,提高教师在思想上的觉悟,主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才能有效激活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科研研究动力。其次,科研服务机制是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基础,道德与法治教师对课程的研究、教学的研究、学生的研究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教研组需要规划好科研经费和制定好科研申请流程,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创造一定的经济、物质和人力条件,营造出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最后,科研评价机制是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措施,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所获得的成果,需要组织专家、教师进行客观评价,然后在实践中检验效果,只有在评价和反思中才能让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断的成长,不断的优化教学方式,推动思政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助力于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大思政一体化背景下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大思教研组法治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