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家庭教育成为“国事”

2023-03-22张静

瞭望东方周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育人家庭社区

张静

2022年8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街道香茂社区举办家庭教育分享活动

潘蕾是北京朝阳区一家民办幼儿园的园长,目前经营着一家幼儿园和一家托育中心。2023年开年,潘蕾的日程表排得很满:每周一三五中午直播两小时,为父母学员解决育儿难题;每晚8时,通过网络给家长上课;白天空闲时间还要在家庭读书群、作业群及时给学员答疑……

202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作为学前教育一线的工作人员,潘蕾感受到很多父母对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迫切想要找到科学的育儿方法,却被市面上良莠不齐的家庭教育培训弄得更加焦虑。利用十多年的学前教育经验,潘蕾准备用自己研发出的家庭教育指导课来帮助家长,从教育目标到具体方法再到“陪跑”指导,全面引领家長育儿能力的提升。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石。“长期以来,由于家庭教育的私域特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很难真正进入家庭给予父母实际有效的育儿指导。”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夏婧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促进法》出台后,社会对家庭教育有了全新认知,一年时间我看到不少可喜的变化,比如倡导家长在教育上的主体责任有了地方举措、师范院校增设家庭教育指导的选修课、学术界也有了家庭教育领域的国家社科重大课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2023年地方两会期间,关于家庭教育的议案提案备受关注。家庭教育从“家事”成为“国事”,全社会已经行动起来。

本刊记者在网络和常用手机App上搜索查找,“家庭教育指导师证”的信息琳琅满目,“国家证书,补贴2000 至3000元,还能抵扣个税”“一周拿证,轻松赚钱”等颇具诱惑力的广告比比皆是。

下午5时幼儿园放学,户外活动一小时,练习跳绳;6时到7时晚饭;然后开始学习,英语读分级阅读学习自然拼读,数学练习口算,语文每天写一页字,还要学习汉语拼音、快读认字、诵读古诗……这是幼儿园大班小朋友沐沐的放学后安排。

每天持续近两小时的家庭作业,周末上各种兴趣班,刚过6岁生日的沐沐出现了厌学情绪。沐沐妈妈找到潘蕾,提出自己的困惑:正处于幼小衔接阶段,如果放松学习,以后孩子会不会变成“学渣”?

“事实上,真正需要幼小衔接的是专注力、思考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而不是多认识几个字,多做几题加减法。”潘蕾在直播间无数次为家庭教育正本清源。

“学校更侧重于培智,家庭教育更重要的是育德。《促进法》第三条明确指出: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这为新时代的家庭教育的方向竖立了灯塔。”夏婧说,“由于家庭教育长期性、渗透性和亲缘性的特点,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德行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更应提升自己对儿童发展的认知,而不是替代老师在课后留作业。”

有需求就有市场,家长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能找到对应的课程,“做温柔而坚定的妈妈”“家长的情绪管理课”“如何让孩子不磨蹭拖拉”……网络资源眼花缭乱,但学习完真正好用、管用的,少之又少。

2022年“家庭教育指导师”成为新职业,但尚未建立完善的职业标准。推出网络课程的“专家”“导师”其专业性是否合格,目前尚难评价。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网络和常用手机App上搜索查找,“家庭教育指导师证”的信息琳琅满目,“国家证书,补贴2000至3000元,还能抵扣个税”“一周拿证,轻松赚钱”等颇具诱惑力的广告比比皆是。

伴随“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证热而来的,是发证机关混乱、考证门槛低、高薪就业噱头、培训考证高收费等乱象。2022年9月,教育部联合人社部、全国妇联发布了《关于防范以“家庭教育指导师”名义开展违规校外培训的提示》,提醒公众对“家庭教育指导师”擦亮眼睛。

指导家庭教育的专业人士在哪里?其实,学校教师是最好的资源。

近日,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在协同育人中的职责定位及相互协调机制。

《意见》要求,学校要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及时沟通学生情况、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用好社会育人资源;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家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等。

“学校要把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职责,并切实提升相关领域的专业化水平。”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说。

据夏婧介绍,此前很长时期,从师范生的培养端就没有把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必修课来设置,相关学科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想要迅速提高学校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对现有师资队伍是一个挑战,需要学校做大量工作。

夏婧和她的团队花了9年时间研发“品格教育”课题,将儿童成长所需的30种品格、40项技能量化成具体的教学体系,已经在全国1000多个幼儿园实施。通过给幼儿园教师做培训,植入教案课程资源,采用双师模式打造家长课堂,效果颇佳。

据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康丽颖介绍,为了保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具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教育部已经将中小学教师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培养纳入“国培计划”。

每天持续近两小时的家庭作业,周末上各种兴趣班,刚过6 岁生日的沐沐出现了厌学情绪。

部分城市也迈出了探索步伐。

上海市中小学实施全员导师制,编制家校沟通指导手册等,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山东省济南市打造了“泉家共成长”家庭教育服务品牌,制定标准、搭建资源平台,并鼓励各校探索创新。

“我们开设了‘父母大学’,将学生心理健康、生涯发展等内容融入家庭教育课程,目前已有近两万名家长完成课程。”山东省实验中学学生发展部主任于莉介绍,课前老师们会通过调查问卷、家访等形式了解家长需求、完善课程内容,“希望带给家长们‘一学就灵’的家庭教育方法。”

《意见》还强调,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要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重要内容,积极构建普惠性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在完整社区建设过程中,形成15分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圈,当家长遇到家庭教育问题时,能够便捷、快速地在身边找到专业人员、获得专业指导,从而解决家庭教育指导“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是社区提供家庭教育帮助的理想模式。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讲师孙丽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社区在家校社共育结构中不可或缺,可以通过建设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等方式开展服务,推动家庭育人能力提升。

广州海珠湿地,“小农夫”在家长的陪伴下体验收割早稻(刘大伟/ 摄)

据夏婧介绍,在美国的家长教师联合会制度中,社区的社工会进入到家庭,观察家长和孩子的互动形式、孩子的发展情况,给家长提供适宜的指导。

在国内一些城市,不少社区已将家庭教育做得有声有色。

“孩子们,你觉得小区里有宝藏吗?是什么呀?”2022年11月8日,一堂别开生面的“幸福社区家庭成长课堂”在杭州拱墅区康桥街道吴家墩社区进行。来自浙江省开放大学和拱墅区的社区家庭教育讲师通过互动性课程和游戏,让孩子们去了解自己所住的社区,让孩子和家长在合作学习中理解幸福、共同成长。这是社区家庭教育场景建设项目在拱墅区落地生根的一个缩影。成立杭州首个街道级教育基金,出台支持家庭教育相关措施,康桥街道成为拱墅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站”首批试点街道之一。

“相较于课堂教育,社区家庭教育更强调家庭成员的相互陪伴和共同成长。”拱墅区社区教育学院院长伍卓凌介绍,社区家庭教育探索全生命周期的学习模式,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0-3岁的幼儿,都是社区家庭教育的对象。伍卓凌举了个例子,现在有很多老人很想在孙辈教育中有参与感和存在感,但是因为教育理念不同,极易发生家庭矛盾。“我们通过社区家庭教育,把新的教育理念带给老人们,让更多的老人有能力参与孙辈的教育与成长,更有生活的满足感。”

《促進法》提出,建立教育共同体,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担责,政府推动,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支持。

2月21日,重庆市荣昌区法院发出《家庭教育指导联动提示书》,提出协同相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家庭教育工作联动机制。此举为全国首创。

《促进法》实施一周年,影响已开始显现。“父母教育子女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动员全社会力量为父母行使教育权利与履行主体责任赋能,帮助父母养育好孩子是这部法律的立法精神之所在。”康丽颖说。

猜你喜欢

育人家庭社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