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中矩阵分析法运用研究

2023-03-22

中国市场 2023年6期
关键词:分析法矩阵责任

杜 锐

(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384)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责任审计领域进步迅速,这与经济责任审计任务“人格化”存在一定关联,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的重要性也随之提升。为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矩阵分析法的引入极为关键,由此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能够有效强化对该结果的利用,具备较强现实意义。

2 理论分析

矩阵分析法属于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新型质量管理工具,通过数据定量化表示各元素在矩阵图上的关系,即可实现对结果的更准确分析和整理。在矩阵分析法的应用中,该方法需要通过数据进行问题分析,最终通过图形表现结果。矩阵分析法近年来的发展较为迅速,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属于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矩阵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对原变量与因子变量关联进行分析,分析过程需要利用因子矩阵转动,以此结合方差贡献率,最终能够获得总体评判值。主成分分析法在应用中需要对方差及协方差进行结构精简,以此实现维度减少,代表原始变量的对应坐标能够基于规定限制条件转动,拥有优秀方差性质的新变量可随之求得,进而实现对原有变量的替换。但值得注意的是,主成分分析法也存在一定不足,如该矩阵分析法仅能够求得定量的因子或主成分权重,独立指标具备的不同客观权重无法求得,同时该方法无法用于关联性较低的组成因子指标分析中。层次分析法同样属于代表性的矩阵分析法,该矩阵分析法需要在应用中逐级划分综合得分,进而对比不同指标,实现对权重的确定。由于需要引入一定主观判断,层次分析法可通过一致性检验保证主观判断科学性,同时应用过程不需要开展繁杂或大量运算,因此层次分析法的实际操作更为便捷,权重能够更为灵活确定,在适用性方面优势显著,可引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确定,矩阵分析法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中具备较高应用价值[1]。

3 矩阵分析法的基本应用

以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为例,矩阵分析法可用于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基于矩阵列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权重大小界定属于其中关键,具体需要通过专家意见确定不同因子在矩阵中的关联性,为保证矩阵满足要求,围绕其开展的一致性监测也不容忽视。以上文提及的主成分分析法为例,这种矩阵分析法的应用需要聚焦层级结构模型建立、判断矩阵构造、一致性检验等环节,影响因素分析、权向量计算属于其中关键。基于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可细化评价指标为子准则层、准则层、目标层,在具体的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指标确立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财务、运营状况、资产增值、经济方针执行情况、经济责任践行情况、社会职责、偿债水平、环保、可持续维度,因此可按照样本层、中间层、目标层细分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指标层级结构。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目标层为评价指标,准则层包括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能力、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水平、个人廉洁自律水平、内控制度执行及重大经济决策、财经法规落实情况、经营管理与绩效责任共八项指标,样本层涉及34项指标,包括审计查出率、国有资产流失率、投资收益率、不良资产率、资产负债率、环保投入力度、绿色工艺改造率、个人开支报销率、年均职务消费比率等指标[2]。

在判断矩阵的构造过程中,需要以层次结构分析模型作为矩阵构造基础,相同原则与相同层级的不同指标需要重点考虑,上一层次指标受到的各指标影响程度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确定[3]。在对比相同准则指标的过程中,如上级指标受到的影响较大,设置的分值需要对应较大;如上级指标受到的影响较小,设置的分值同样需要对应较小,结合两两比较可得判断矩阵,由此开展的判断需要引入“1-9”标度确定指标分值,即划分为i元素相较于j元素极不重要、很不重要、不重要、较不重要、重要、比较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极端重要,对应的评价值分别为1/9、1/7、1/5、1/3、1、3、5、7、9。通过对指标的对比,可得到对应层级的矩阵,进一步求解各列总和及各列向量,即可最终获得指标权重。在一致性检验过程中,多方面因素带来的影响需要充分考虑,面对较为复杂事物涉及的各类要素时,每两个向量通过两两对比方式无法得到完全一致的评判结果,估计误差很容易在特殊情况下出现,无法做到严格一致的判断矩阵必须开展合理性检验,对指标权重开展的一致性检验属于其中关键。一致性检验还需要引入修正值,如通过计算确定存在小于0.1的修正值,可视为同矩阵一致,如存在大于等于0.1的修正值,可以视作存在一致性不好的矩阵,需要针对性调整元素相对重要性,最终得到小于0.1的修正值,这说明越小的修正值对应存在越好的判断矩阵一致性,如存在等于零的修正值,代表存在完全一致的判断矩阵。此外,检验过程还应假设存在等于某数值的n,以此得到随机一致性指标,用于矩阵补全,不同矩阵对应的随机一致性指标结果能够顺利获得。通过上述方法求得各矩阵的不同指标权重,并乘以对应的上层指标权重,即可最终获得总指标中各指标权重[4]。

基于矩阵分析法,可最终获得综合评价结果,该结果可细分为图表形式得分和综合评价得分,两者存在不同的反映形式,在具体分数上不存在差异。在计算综合评价得分的过程中,需要聚焦总目标层中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将权重系数与指标得分相乘,确定对应加权值。求指标全部加权值之和,综合评价得分可顺利获得。设S为综合评价得分,即可通过具体分值对国有企业领导履职情况进行直观判断,具体可划分为较差、一般、中等、良好、优秀等区间,如S值小于60为较差,大于等于90为优秀,综合评价得分可基于S值顺利明确。

4 矩阵分析法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中的应用

为直观展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中矩阵分析法的具体应用,本节将围绕两方面进行探讨,具体涉及矩阵分析法的应用方式、相关建议,包括引入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规范化等内容。

4.1 应用方式

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中,一般可以按照制度漏洞和认为不足归纳审计发现的各类问题,虽然两者很多时候无法完全分开,但可以通过分析判断具体倾向于哪一边。在相关实践中,归纳总结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过程能够发现一些高频率问题,通过引入矩阵分析法,即可直观展示分析结果,矩阵分析法的应用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矩阵分析法应用思路

对于问题的成因,图1可通过横轴进行展示,可将问题成因细分为制度原因或人为原因。对于出现问题的频率,图1可通过纵轴进行展示,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问题出现频率高低,最终通过汇总获得。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中涉及的制度指的是应当制定的规定及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性漏洞引发的问题源于制度原因,如不完善的招标采购制度、缺乏定额标准的经费支出等。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中涉及的人为原因源于个人无意识或有意识行为,如伪造票据、挪用专项经费等。

图1中的Ⅰ区问题主要源于制度漏洞,存在较高的出现频率,应通过健全制度方式处理这类问题,提出补充或修订制度漏洞的建议;图1中的Ⅱ区问题主要由人为因素引发,同样存在较高出现频率,问题处理可选择强化培训方式,如普及法律法规、开展廉政教育等,相关管理的同时强化也极为关键,如重点监管内部控制执行过程,制度严肃性可由此维护;图1中的Ⅲ区问题主要由人为原因引发,存在较低出现频率,应结合漏洞或问题性质进行问题处理,如培训重点人员或全面监管内部控制执行过程;图1中的Ⅳ区问题主要由制度引发,存在较低出现频率,具体处理可以暂缓解决或对制度进行补充及修改。

在具体实践中,基于矩阵分析法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需要重点关注图1中的Ⅰ区和Ⅱ区,这类区域对应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如发现两类区域存在大量问题,问题处理需要从管理系统角度出发,具体涉及设计、检查、控制、执行、修复相关的功能建议及解决方案,由此提出的建议和方案需要具备较高的可行性、系统性及前瞻性,同时需要简单易懂描述该系统,不得出现纸上谈兵、形式化等问题;如问题主要在Ⅰ区集中,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报告中需要重点提及健全制度的相关内容,同时建议具体的管理制度建设范围,如存在缺乏制度情况,则需要聚焦制度书面化进程的加速,在保证制度执行得到公众监督的同时,全面提升制度权威性。如确定存在执行力度较差的制度,可考虑引入岗位经济责任制,通过书面形式确定各岗位职责,各级部门及单位需要明确岗位间关系及不同岗位职责,以此为基础实现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为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更好地开展,应评价制度执行效果及制度本身缺陷。如问题主要在图1中的Ⅱ区集中,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报告中需要建议开展相关宣传与培训活动,以此实现各级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增加,同时提升经济法规常识的掌握水平,报告可描述不同阶段宣传教育的范围、目的及方式,以此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此外,还需要考虑制度为何被忽略,如制度对工作热情造成严重影响、制度本身不够完善,通过针对性调研和沟通,审计人员即可更好地提供相关建议,为保证矩阵分析法较好用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审计人员本身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5]。

4.2 相关建议

结合矩阵分析法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中的应用方式,文章针对性提出了如下两方面建议:第一,引入联席会议工作制度。为更好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矩阵分析法应用过程需要引入联席会议工作制度,通过对相关组织人事的创建,形成审计、纪检监察相关的会议制度,真正重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工作,这一过程需要实现对联席会议工作责任的明确,审计结果的正常运作也需要得到保障,进而完善会议制度,保证联席会议运作机制科学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的正常开展可由此获得保障。具体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过程离不开纪检监察、人事等部门的配合支持,各部门必须做好各尽其职,同时保证分析和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一致性,这关系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能否真正得到落实。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人社部门需要由此开展干部管理及选拔任用考核,相关评价制度需要公平落实,如经济责任履行较好,需要重点调动和留任,履行职责交叉的需要免职、撤职或降职,职责履行一般的则需要开展谈话教育并提供建议,通过在干部档案中引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行情况,即可更好地开展成绩考核。此外,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中常见的倾向性和普遍性问题,必须重点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基于整体提升领导干部水平的需要,必须设法增强该群体的责任感。第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规范化。为规范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需聚焦制度的建立健全,具体涉及分析制度、报送与移送制度、结果听证制度。分析制度的建立健全需要保证经济审计结果由不同审计机关负责总结和归纳,同时提交综合报告至政府,聚焦全局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辅以相应管理机制,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解决建议及措施。报送与移送制度的建立健全需要关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传递和上报,纪检监察等部门需要严格管理审核结果,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处理党纪处分、政府处分。结果听证制度的建立健全需要结合听证会,审计结果通过听证会的大范围召开进行公布,相关组织部与纪委负责收集会议相关内容,相关安排和处理需要统一完成。

5 结论

综上所述,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中矩阵分析法的运用价值较高。在此基础上,文章涉及的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矩阵分析法应用思路、引入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规范化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矩阵分析法应用路径。为更好用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矩阵分析法应用还需要关注统计抽样方法优化、智能化软件应用、相关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分析法矩阵责任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矩阵
矩阵
矩阵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