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心衰患者NT-proBNP、LVEF 水平及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2023-03-22乔金文
乔金文
(鱼台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山东鱼台 272300)
DCM 疾病至今病因未明,该疾病主要特点为心室出现异常扩张、心室功能衰退等。且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加重,在DCM 患者患病期间的突发性死亡率较高[1]。部分心力衰竭(HF)患者30%~50%属于非缺血性DCM,且2014 年我国有报道发现767例DCM 患者随访52 个月显示死亡率为42.24%[2]。随着诸多学者针对神经内分泌机制和心肌重构的研究,虽在临床上较传统治疗有明显改善,但DCM 患者5 年死亡率仍高达20%,严重影响了患者预后[3]。有研究发现,DCM 心衰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收缩功能障碍、心脏重量增加和心室腔扩大等[4]。目前临床治疗HF 疾病多使用MRA、β 受体阻滞剂、左西孟坦和ACEI/ARB 等药物,虽上述药物可改善DCM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但临床预后仍未得到改善[5]。因此,本文通过NT-proBNP、CgA 水平和心功能各项指标观察DCM 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或培哚普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对心室功能重建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 年9 月~2022 年9 月我院治疗的DCM 心衰患者60 例作为观察组,将观察组60 例随机双盲分为A 组30 例和B 组30 例,DCM 心衰A组给予培哚普利,DCM 心衰B 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其中男性33 例,女性27 例:年龄35~72 岁,平均(53.24±11.68)岁;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制定的心功能分级指标分为Ⅱ级15 例、Ⅲ级31 例和Ⅳ级14 例。同期选取来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年龄32~74岁,平均(51.04±11.71)岁。上述所有纳入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年龄≥18 岁者;男性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5.5 厘米,女性(LVEDd>5.0)厘米、LVFS<25%或≤40%。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40%。
排除标准:妊娠和哺乳期女性;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和血液系统等疾病者;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力衰竭;收缩压<95 毫米汞柱、血钾>5.4 毫摩尔/升、ACEI/ARB 禁忌者;或对此次试验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分别记录3 个组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血压等;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血糖(FPG)、高低密度脂蛋白(HDL-C、LDL-C);BMI=体重(千克)/身高2(平方米);观察组患者住院第2 天清晨测定上臂坐位血压(静休5 分钟后测量,每间隔5 分钟测量1 次,取3 次测量平均值);对照组体检当日完成上述检测指标。
1.3 血清CgA 和NT- proBNP 水平的检测
观察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 毫升,并置于含肝素紫色抗凝管中,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NT-proBNP 水平;CgA水平检测前进行3000 转·分钟离心10 分钟后放于-70℃下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gA 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测定心功能指标
应用IE33 彩色超声心动图仪器检测纳入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Simpson 法计算,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检测3 次以上,并取其平均值。
1.5 给药方法
观察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利尿剂、强心剂和硝酸酯类,并同时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2.5毫克/1 天口服,防止β 受体阻滞剂对本实验的影响;将观察组60 例患者分为DCM 心衰A、B 组,各30 例;A 组口服培哚普利2 毫克/1 天,逐渐增加服用剂量,服用至8 毫克/1 天后停止增加剂量;B 组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25 毫克/2 天,每周在此剂量上增加1 倍,服用至200 毫克/2 天时停止增加剂量,2 组服用至最大剂量后维持治疗3 个月。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未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表示,两组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使用Pearson 直线相关进行分析;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临床基本资料
观察组和对照组经比较性别、年龄、BMI、TC、FPG、HDL-C、LDL-C、收缩压和舒张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 心衰A 组临床基本资料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比较两组临床基本资料()
表1 比较两组临床基本资料()
组别对照组(n=30) 观察组(n=60)P年龄(岁)51.04±11.7153.24±11.68性别(男/女)16/1433/27>0.05>0.05 BMI(kg/m2)23.47±1.5222.79±2.11>0.05 TC(mmol/L)4.03±0.723.89±0.82>0.05 HDL-C(mmol/L)0.98±0.241.10±0.35>0.05 LDL-C(mmol/L) 2.58±0.612.28±0.62>0.05 FPG(mmol/L)5.58±1.125.59±1.11>0.05收缩压(mmHg) 123.19±15.05120.77±12.89>0.05舒张压(mmHg) 78.49±9.1277.11±9.75>0.05
2.2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CgA 和NT- proBNP水平
对照组CgA 和NT-proBNP 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NYHA 分级显示Ⅳ级者CgA 和NT-proBNP 水平明显高于Ⅲ级和Ⅱ级,说明心功能分级越高,其CgA 和NT-proBNP 水平越高,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肌梗死的生化标志物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B 型心钠肽(BNP)中发现了更稳定的NT-proBNP,而肾上腺髓质素(ADM)的测定可以通过其分子量相同且更加稳定的MR-proADM 来间接反映ADM 的水平,使两种物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 年内死亡和心力衰竭的预测有了更大的价值,两种标志物的联合使用可以使检测的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NT-proBNP和BNP 具有半衰期短、血清浓度稳定及易于检测等优点,这也决定了NT-proBNP 对心力衰竭风险的评估有了更高的准确性。本研究发现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NT-proBNP 水平也随之升高,P<0.05,且DCM 心衰A 组治疗后NT-proBNP 水平明显较B组高,P<0.05,说明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DCM 心衰患者有明显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CgA 在临床中具有抑制心肌细胞收缩和儿茶酚胺的作用,而DCM 患者因交感神经兴奋长期处于低水平增强状态,导致肾上腺髓质持续表达儿茶酚胺,从而造成CgA 水平与儿茶酚胺的失衡,引发细胞死亡和加快了心衰的发展和发生。本文发现观察组患者CgA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CgA和NT-proBNP 水平与LVEDV、LVESV 指标呈正相关性,与LVEF 呈负相关性,证实CgA 和NT-proBNP 水平均在心脏内分泌功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可有效反映和评估心衰严重程度。沙库巴曲缬沙坦由缬沙坦和前体沙库巴曲两种成分组成,此药物具备抑制儿茶酚胺、心肌细胞死亡、心室纤维化和肾素的分泌等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本文发现DCM 心衰A、B 组治疗后CgA、NT-proBNP 水平和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B 组改善情况优于A 组。
表2 比较DCM 心衰A、B 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
表2 比较DCM 心衰A、B 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
组别年龄(岁)DCM 心衰A 组(n=30)DCM 心衰B 组(n=30)P 53.16±10.1853.29±10.85>0.05性别(男/女)17/1316/14>0.05 BMI(kg/m2)22.88±2.1822.54±2.13>0.05 TC(mmol/L)3.67±1.033.99±0.77>0.05 HDL-C(mmol/L)1.14±0.421.05±0.26>0.05 LDL-C(mmol/L)2.23±0.722.33±0.69>0.05 FPG(mmol/L)5.41±1.125.18±1.01>0.05收缩压(mmHg)118.89±12.49125.16±11.85>0.05舒张压(mmHg)76.79±7.5977.32±10.57>0.05
综上所述,CgA 和NT-proBNP 水平对心衰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评估作用,且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有效抑制DCM 心衰患者CgA 和NT-proBNP 水平的表达,改善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