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筇竹寺与山西长子县崇庆寺罗汉造像比较
2023-03-22杨亦舒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杨亦舒(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一、昆明筇竹寺与山西长子县崇庆寺罗汉分布
山西长子县崇庆寺罗汉彩塑位于三大士殿,三大士殿面积约79.05平方米,大殿正中有高约0.46米,面积约15平方米的方形佛坛。殿内南北次间沿墙砖砌高约0.5米的长坛,长坛上十八罗汉像分两组整齐地排列。三大士殿中的十八罗汉均为坐姿,根据长治市博物馆所测,十八尊罗汉平均高度为1.58米[1]。
筇竹寺众罗汉布局在“品”字形结构群里;其中,有68尊分列在大殿两侧的须弥坛,其余432尊分列于梵音阁和天台莱阁。两阁内呈“四”字结构,内设三层[2]。
二、罗汉面部比较
阿难陀为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博闻强识,凡佛所说,他都能准确记忆。崇庆寺和筇竹寺两尊阿难陀皆为青年男子形象,从五官上看,崇庆寺阿难陀(图1)整体呈上扬趋势,挑眉,细眼,微微睁开的眼睛镇定有力,仿佛在沉思。高鼻,嘴小而厚,圆下巴透出宋代人文审美,优雅从容。筇竹寺阿难陀(图2)较为写实,眉毛、嘴和脸型呈向下趋势,五官结构与真人无异,颅顶较矮,方下巴、大耳、大嘴等夸张的特点塑造了一位生活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图3为崇庆寺持炉罗汉,头戴披巾。图4为筇竹寺喜无著尊者,即唐末高僧文喜。两尊罗汉均为中性化形象,在两寺罗汉塑像中,淡化性别的形象多出现在中青年罗汉塑像中,这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审美有一定关联,我们可以从这类塑像中感受到文人追求的平和、温润儒雅的理想形象。
崇庆寺持炉罗汉似是一名贵妇人,上挑的眉眼和圆润的面部轮廓颇有唐风遗韵,微微斜视的眼珠,上扬的额头,自信豁达,雍容闲适。筇竹寺喜无著尊者像是一位年轻的学者,微微低下额头,紧闭的嘴唇显示其谦和智慧的状态。
两尊罗汉皆为老者形象,图5崇庆寺知止罗汉面部表情威严肃穆,面部肌肉和褶皱多用线刻画,纹理优美,似画中走出的老者。深邃的眉骨透露着异域梵僧的影子,紧锁的眉头,表现了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的深省形象。
图6筇竹寺钵利罗尊者,原型为唐代印度高僧,出身于南印度婆罗门。十岁于那烂陀寺出家,于唐开元八年入洛阳、长安,从事密教经典翻译,与善无畏、不空并称“开元三大士”。这座钵利罗尊者面部表情夸张诙谐,凹陷的面颊和咧开的大嘴对比强烈,眼眶眼尾垂至颧骨,兼具写实与夸张。
图7为崇庆寺布袋罗汉,图8为筇竹寺无边身尊者,两尊罗汉均为圆润饱满的老者形象。崇庆寺布袋罗汉五官比例整体略小,弯弯的眉眼和饱满的面颊喜庆却又内敛,不张扬外露。
筇竹寺的无边身尊者,更像我们今天在社戏里看到的大头面具。肥大的耳垂、夸张的眼角、大鼻头、大嘴、艳丽的色彩,有民间傩戏面具的影子。
在梵僧形象中,崇庆寺振铎罗汉眉头紧拧,眉角向下,圆眼目视前方好似在警醒观者,高鼻和浑身赤红的色彩,狂野且充满异族风情的形象与崇庆寺周边儒雅的汉风塑像形成鲜明对比。相较下筇竹寺曼殊行尊者既夸张又写实,瞪大的圆眼充满诡秘,我们还可从五官看到川滇少数民族的影子,鼻头尖但短,嘴大而厚,毛发黑而浓密,眉骨高,似西南少数民族男子特征。
筇竹寺有许多以现实人物为原型的塑像,例如质直行尊者,原本是古西域屈支国国王之弟,但这尊罗汉却具有典型云贵川地区男子特征,细眼,凹眼眶,嘴略凸,颧骨突出。黎广修在筇竹寺塑像时常去周边调查,市井里形形色色的人物都能在他的罗汉像里略窥得一二,使得筇竹寺罗汉更具民间特色。
1.崇庆寺 看门罗汉(阿难陀)
2.筇竹寺 阿难陀尊
3.崇庆寺 持炉罗汉
4.筇竹寺 喜无著尊者
5.崇庆寺 知止罗汉
6.筇竹寺 钵利罗尊者
7.崇庆寺 布袋罗汉
8.筇竹寺 无边身尊者
三、罗汉手部比较
崇庆寺看门罗汉右臂搭在膝上,呈现从容放松的状态,图2为崇庆寺般若罗汉,双手置于腹前。两尊罗汉手部线条饱满圆润,与面部呼应。指尖优美,指甲呈水滴形,体现了安详、超脱的大智慧境界。
崇庆寺罗汉塑像继承了唐代造像特点,将理想化与世俗化结合,从手部我们便能看到这种兼具写实与浪漫的塑造特点。
较有意思的是老者形象罗汉的手部青筋暴露,血管和关节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持蟾罗汉拿着蟾蜍的手手背布满血管,能感受到手持物品的力量感,知止罗汉的食指与小拇指自然垂直,做严谨思考状,与面部呼应。参禅罗汉两个大拇指相对,左手叠于右手之上,双手置于腹前做禅定印的手势。这种注重细节表达的塑造方式也是崇庆寺塑像独具特色的地方。
身量魁梧、体格健壮的罗汉手部相对较大较厚,例如抗辩罗汉左肘在下,右手半抬,激昂愤慨辩经的形象生动具体。
相较下,筇竹寺罗汉手部更像是统一制式,无论年龄、胖瘦,都是相似的手部特征:手指修长,手部结构明显,有掌纹,长指甲。对比崇庆寺罗汉手部造型,筇竹寺罗汉更写实,手指骨节明确,更符合人体解剖学。
佛教中的手印都有统一造像仪轨,所有佛、菩萨的手印都有意义,在佛教传统文化中,十指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丰富的含义。崇庆寺罗汉手部造像在遵循仪轨制式的同时,加入世俗化特征,兼具写实与创新,并根据身形胖瘦、年龄塑造不同的手形。筇竹寺手部造像不拘泥于传统佛教手印仪轨,参照现实人物造型,生动再现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并加入自己的理解,让观者惊叹工匠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1.崇庆寺 看门罗汉手部
2.崇庆寺 般若罗汉手部
3.筇竹寺 有贤无垢尊者
4.筇竹寺 普光尊者
5.崇庆寺 看门罗汉衣纹
6.筇竹寺 去诸业尊者
四、罗汉衣纹比较
崇庆寺看门罗汉(阿难陀)一腿踞坐,左腿轻垂,左手抚膝,右肘搭在右膝上,上身微微后仰,衣褶贴身随动势变化,裙摆自然垂下,错落的边缘卷褶似行云流水,尽显优雅。贴身的衣饰衬托出罗汉丰腴优美的体态。衣纹线条以曲线为主,与宋代人文气息浑然一体,温文谦忍。
同样的坐姿,筇竹寺去诸业尊者左手搭于膝上,右手抬起,上身挺拔,衣纹根据手部动势变化,可以看出相较于崇庆寺行云流水式的曲线衣纹,筇竹寺衣纹更注重体块感,形体转折形成的褶皱与衣服内部的空间体积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内搭的交领长衫与外衫之间的层次细节都有所表现,与现实人物无异。两寺皆不受佛教仪轨约束,姿态生动,具有世俗化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崇庆寺十八尊罗汉均为坐姿,而筇竹寺罗汉姿态百样。其中大殿内的站姿罗汉尤为精彩,例如行忍慈尊者,左手置于腹前,右手持佛珠,身体微向前倾,双脚赤裸站在波涛中,随风飘起的衣袖栩栩如生,衣纹疏密相叠,错落有致,线条优美。与坐姿罗汉形成对比,一动一静,构成了筇竹寺塑像灵动又包罗万象的特点。
五、罗汉色彩、服饰纹样比较
崇庆寺罗汉整体色彩较简约大气,面部及身体的色彩以红白两色为主,表情平和沉稳的汉僧为白色,表情丰富夸张的梵僧为红色。服饰颜色以石绿、石青、朱砂、土红为主。内衬衣领多为朱砂或土红,外衫交领多为立粉绘制花纹,并用金色点缀。服饰图案有牡丹、祥云。
筇竹寺罗汉色彩明亮艳丽,层次丰富,面部色彩接近真实人物,部分梵僧面部和身体用红色、金色绘制,如行忍慈尊者、莎伽陀尊者、曼殊行尊者。筇竹寺罗汉造像表面颜色以矿物颜料为主,其中红色为朱砂,黄色为碳酸钙加铁黄,白色为立德粉加钛白粉,紫色为有机红加青金石,蓝色为青金石。
服饰纹样上呈多样化特点,清代手工艺发达,清代服饰图案的品种、数量和装饰感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有梅、兰、竹、菊等传统服饰图案,有团鹤、寿桃、祥云组合在一个圆形内的组合纹样,有寓意“生生不息”的缠枝菊花纹。服饰图案绘制上有立粉描金上色,也有直接绘制在衣服上等多样形式。
中国西南地区受到来自汉文化、藏文化和东南亚文化错综复杂的影响,佛教汉传、藏传、南传各宗在不同民族中产生不一样的交集,再加上本土信仰及道教、儒教等的影响,其佛教造像也由此呈现千姿百态的民族化服饰风格,这种地方化的多元服饰风格在筇竹寺体现得淋漓尽致。
六、罗汉道具比较
崇庆寺塑像突出的是罗汉本体,罗汉台座和道具在其中起点缀作用。崇庆寺罗汉台座有石柱式和太湖石两种,其中石柱式有方形柱和圆柱形,降龙罗汉、持蟾罗汉脚下有脚踏,脚踏形式有方形和太湖石形制,简约大气,太湖石刻画逼真。
筇竹寺塑像道具多样,不同罗汉职能、本领可以通过道具让观者略窥一二。筇竹寺罗汉道具有动物、法器、仙果、拐杖、书卷等。道具塑造上逼真生动,衬托不同罗汉的特点。
在道具中的动物刻画上,两寺各有不同特点。崇庆寺持蟾罗汉手中的三足蟾蜍伸长躯干,背部和四肢凸起的斑点像是一座座小山丘,蟾蜍眼部凸起,从样貌上看,与其说是蟾蜍,却更似蜥蜴。而筇竹寺三足蟾蜍更贴近现实中的蟾蜍形象,背部和四肢凸起的疙瘩用立粉刷金表现得栩栩如生。
七、总结
崇庆寺罗汉造像整体强调“静”。十八罗汉再现了宋塑静态唯美,内敛沉静的美学理念,从罗汉面相、体态中我们读懂了由内而外观照内心的精神世界,继承唐代造像面容圆润、神情微妙、雍容大度的造型特征,注重线条的运用,或绵密、或飘逸、或铿锵顿挫充满力量,都被匠师们巧妙地表现于塑像中。无论是低头沉思的罗汉还是表情凝重的老者形象,作者都着重表现造像的气势与内在神韵,让置身于此的每一个观者都沉静下来,感悟内心世界。
崇庆寺罗汉造像打破了佛教仪轨的程式化,关注现实人物和世俗世界,又将儒家思想中追求的智慧、谦和、仁德的人文思想凝聚于塑像中,将佛教中的超然、顿悟融于常人世俗中。
筇竹寺罗汉强调“动”与“静”的结合。大殿内错落排列的罗汉迎面而来,似有汹涌的波涛拍打岸边的声音在耳边隐隐回响,罗汉们或张嘴狂怒,或低语告诫的声音回荡在殿内的每一处,明亮又沉着的服饰诉说着每一位罗汉不同的性格与职能,寺内萦绕的沉香和松香让这场视觉盛宴更上一层,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刺激着观者,这种全方位的体验仿佛亲临一场佛法大会。
筇竹寺天台莱阁与梵音阁的塑像,真实再现了市井百姓的形象特征,又在此基础上丰富了罗汉的表情。夸张的表现手法不仅展示了塑像师的想象力,更真实地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态和人物个性。塑像师用鲜活的表现形式,充分向世人展示了这种宗教题材世俗性的创新形式。不同罗汉造像体现了社会各阶层人物形象,也体现了众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