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

2023-03-22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4期
关键词:肢体神经功能脑梗死

吴 蕊

(济宁市中医院脑病科,山东 济宁,2720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具有残疾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导致脑梗死发病的因素有多种,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极大的影响患者的语言、认知、运动等功能。因此,应对患者予以早期中医护理干预,积极改善患者预后[1]。中医认为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有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如情志护理、穴位按摩等,可有效改善认知[2]。本研究选择济宁市中医院收治的174 例脑梗死患者,分析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对患者认知及预后的作用,将具体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 月—2020 年6 月济宁市中医院收治的17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7 例。对照组男42 例,女45 例;年龄49~73 岁,平均年龄(61.68±3.94)岁;病程1~5 h,平均病程(2.44±0.58)h;身体质量指数19~25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2.04±1.84)kg/m2。观察组男41 例,女46 例;年龄51~74 岁,平均年龄(62.19±3.64)岁;病程1~5 h,平均病程(2.58±0.51)h;身体质量指数19~25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1.89±1.77)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济宁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2018)》[3]中有关诊断标准;②均可主动配合,无意识障碍者;③格拉斯评分>8 分者;④生命体征稳定,病情在短时间内无明显进展者。

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者;②伴有痴呆者;③不能配合治疗者;④智力低下或患有其他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患者出现意识模糊时,可吸入低流量氧气;脑梗死初期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保护好患者,加用床栏,防止躁动跌倒。喉间痰液会影响呼吸,要及时清除,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瞳孔的变化,如果患者出现颈背强直、抽搐等现象,说明其病情出现加重的情况。(2)呼吸道护理。如果患者的痰液比较黏稠且不能自行咳出时,可轻叩背部或饮少量温开水润喉,无力咳吐时可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以利痰液稀释排出。床旁备用负压吸痰器,及时清除喉间痰液,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血氧饱和度变化,出现呼吸道困难、面唇紫绀等严重症状时准备抢救并立即通知医生。注意观察患者咳嗽的性质、时间及痰液的色、量、气味和苔脉的变化。及时留取痰液标本送检。定期翻身、拍背,防止肺部感染。(3)生活能力的护理。脑梗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护理人员要关心、安慰患者,观察患者大小便情况,掌握时间。病房要保持良好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及时更换被弄脏的床单、内衣;也可以进行被动锻炼,如握拳、肢体屈伸等运动,保持肢体的功能位。持续干预1 周。

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中医护理。(1)饮食调护。患者的饮食要减少脂肪含量,对糖类、含糖量较高的食物进行限制,如奶油蛋糕、糖果等;限制食用盐的摄入量,患者饮食以低盐为主。同时,保持患者饮食营养充足,进而保气血化生,同时食用莲子百合粥,达到养心护脾的目的。脑梗死患者会导致吞咽肌肉瘫痪,出现吞咽困难的现象,患者在吃饭、喝水时出现呛咳,护理人员要掌握进食水及药物的时机,不可勉强。(2)情志护理。患者语音不利、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情绪可能悲观,担心不能恢复正常的功能;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疏导工作,讲解相关的成功病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做好患者的沟通交流工作,帮助患者树立自信。(3)按摩及被动运动。①按摩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太阳穴、风池穴、百会穴、神庭穴、四神聪穴等进行按摩,在进行操作时注意力度、手法,防止突然的刺激反射性加重肢体痉挛;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按摩方法,如推摩、揉捏等,30 min/次,2 次/d。②被动运动。护理人员可在早期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以活动关节为主,如肩关节、指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等;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关节都要有效地进行运动,如伸直、弯曲等;肘关节应微曲,上肢肩关节稍外展,可在患者腋下放置枕头,避免关节内收;在活动手指关节时,可将海绵团放在手中;可将沙袋放置在下肢外侧,以免出现外旋的情况。持续干预1 周。

1.4 观察指标

①认知功能。干预1 周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MMSE 总分为30 分,痴呆程度:≥27 分为正常,21~26 分为轻度,10~20 分为中度,≤9 分为重度痴呆。MOCA 总分为30 分,其分数≥26 分说明正常,18~26 分说明存在轻度认知障碍,10~17 分说明存在中度认知障碍,<10 分说明存在重度认知障碍[4]。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认知功能越佳。

②神经功能。干预1 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评分0~42 分,0~15 分为神经功能轻度缺损,16~30 分为神经功能中度缺损,31~42 分为神经功能重度缺损。

③肢体功能。干预1 周后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估,评分0~100 分,<50 分为肢体功能严重障碍,50~84 分为肢体功能明显障碍,85~95 分为肢体功能中度障碍,96~99 分为肢体功能轻度障碍,100 分为肢体功能无障碍。

④生活质量。干预1 周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指标包括躯体功能、躯体疼痛、心理状态、精神状况、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每项指标0~100 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MMSE 评分比较

观察组MMSE 各项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MMSE 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MMSE 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定向力 记忆力 注意力 回忆能力 语音能力 总分观察组 87 7.81±0.81 2.09±0.15 4.25±0.73 2.46±0.45 7.01±0.91 24.31±1.43对照组 87 6.03±0.41 0.63±0.21 2.36±0.49 1.62±0.19 5.14±0.41 15.91±0.81 t 18.288 52.767 20.051 16.040 17.457 47.673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MOCA 评分比较

观察组MOCA 各项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MOCA 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MOCA 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视空间 命名 注意力 语言 抽象 延迟回忆 定向力 总分观察组 87 3.23±0.47 2.76±0.26 5.18±0.35 1.52±0.23 1.48±0.24 4.17±0.29 5.29±0.75 22.92±2.05对照组 87 2.09±0.28 1.67±0.26 4.09±0.54 0.78±0.21 0.46±0.27 2.95±0.16 4.28±0.51 17.37±1.32 t 19.436 27.650 15.799 26.162 26.336 34.357 10.387 21.231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比较

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比较 (±s,分)

表3 两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 肢体功能观察组 87 10.04±2.36 75.65±5.67对照组 87 12.97±2.58 69.84±5.72 t 7.816 6.729 P<0.001 <0.001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躯体疼痛 心理状态 精神状况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活力 总体健康观察组 87 86.26±4.62 87.03±4.81 86.75±4.81 86.97±4.59 87.59±4.71 85.97±4.59 86.73±4.59 88.65±4.37对照组 87 79.58±5.13 80.67±5.37 78.94±5.29 80.13±5.48 78.94±5.28 79.68±5.49 78.95±5.49 80.13±5.19 t 9.025 8.229 10.189 8.925 11.403 8.199 10.141 11.713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上属于十分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以老年患者居多,其中认知功能障碍属于该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5-6]。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脑梗死病因为忧思恼怒、精血亏耗导致血脉瘀阻、气血逆乱、半身不遂,治疗应以舒筋活络、活血化瘀为原则。中医护理干预主要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作为指导,通过分析疾病的病机和证型,以脏腑经络作为原则,通过运用综合性护理措施,促使患者在生理及心理上得到提高[7-8]。研究显示,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对改善认知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合谷、曲池、阳陵泉及足三里进行穴位按摩,进而改善认知功能[9-10];情志护理疏导患者,并做好饮食调护。在按摩中,应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决定按摩力度,以此有效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高患者预后。加之饮食调护,能够确保患者饮食营养均衡,满足患者机体营养需求,以此增强患者体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本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进行早期中医护理干预,观察组MMSE、MOCA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脑梗死患者在早期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这与孙中莎[11]、沈永红等[12]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究其原因可能为,在早期中医护理干预中,通过情志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配合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加之饮食调护、按摩及被动运动等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预后[13]。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肢体功能、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孙永延[14]、赵丹等[15]的研究报道非常相似,由此说明,通过早期中医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究其原因可能为,在早期中医护理干预中,通过对患者病情变化的密切观察,能够及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康复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通过按摩及被动运动、针刺干预等护理措施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6-17]。

综上所述,给予脑梗死患者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肢体神经功能脑梗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