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发热门诊应急管理水平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

2023-03-22何水莲王小霞童丽灵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4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门诊医护人员

文 霞 何水莲 王小霞 童丽灵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海南 海口,570208]

重大食物中毒、传染病、职业中毒、自然灾害、卫生事件等均属于突然公共卫生事件,该类事件发生相对突然,患者伴有发热症状均由发热门诊首诊。对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的各类传染病,要求各个医院实施传染病防控管理对策,并制订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制度,目的是有效控制疫情。由此可见,强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在减少对社会公众的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发热门诊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需要承担救治工作,同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及识别工作中尤为重要[1]。基于此,本研究针对发热门诊应急管理在突然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进行分析,现将研究内容以如下报告形式呈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1 年6 月—2022 年6 月海口市人民医院的40 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 名,女27 名;年龄22~58 岁,平均年龄(30.95±5.69)岁;工作年限2~28 年,平均工作年限(8.18±5.15)年;医生15 名,护士25 名;技术职称:初级职称16 名、中级职称19 名、高级职称5 名;受教育程度:大专23 名、本科及以上17 名。本研究已获得海口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工作单位为海口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②正式聘用,且工作时间≥6 个月;③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并已经注册;④既往心理健康,无明显焦虑、抑郁。

排除标准:①配合度较差,无法完成量表;②调查期间出现可能影响受试者心理的状况。

1.3 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医护人员需要以医院具体状况为依据,联合文献及资料查阅、案例分析方法,全面了解医院现阶段应急管理工作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同时采用头脑风暴、小组探讨方法,增加思路,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订应急管理对策,促进医院管理质量及效率的提高。一般情况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潜伏期、爆发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医院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阶段优化应急管理工作。①潜伏阶段:该阶段,医护人员需要做好预警识别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医院需要主动与公共卫生部门、保障部门及政府做好沟通工作,合理划分发热门诊的工作,达到统一指挥、资源共享、相互帮助、信息互通的目标。医护人员在该阶段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性,采用积极的态度接待每一位患者,并利用网络、书籍等查阅相关信息,查找关于病例的内容,进一步监测、追踪,在短时间内识别、反应,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动态,对事件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提交医疗资源购进申请,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便其主动参与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②爆发阶段:以潜伏阶段识别及预警结果为依据,采取多学科协作方法展开救治,同时成立专业医疗团队,包括血液、呼吸、检验、影像及心血管等学科。此外,以医护人员学历水平及临床经验等为依据成立一线医疗小组、二线医疗小组和三线医疗小组,发热门诊护士和发热门诊医生等为一线小组人员;二线小组人员包含重症抢救监护室的护士和医生,结合一线小组成员救治、护理本区患者;三线小组人员包含急诊护士及不同科室医生,工作主要是制订诊疗方案,定期观察留观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诊疗方法等。③恢复阶段:该阶段要求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同时对个人防护工作开展状况、无菌操作落实状况进行监督、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除此之外,制订相对完善的规范制度和应急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研究系统制度、医院诊疗工作制度和疾病防控制度等,定期组织全科医护学习、培训等,促进医护应急救治能力的提高。

1.4 观察指标

①评估工作能力状况,标准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估表,指标有准备能力(6 个条目)、预防能力(3 个条目)和救援能力(28 个条目),185 分为最高分,每项条目的评分区间为1~5 分,分值与工作能力呈正相关[2]。②评估心理弹性,标准为心理弹性量表,指标有乐观、力量、坚韧,每项指标的评分区间为0~16 分、0~32 分与0~52 分,100 分为总分,分值与心理状态呈正相关[3]。③评估生活质量,标准为生活质量测定量表,指标有环境、躯体健康、社会关系和心理功能,每项指标的最高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4]。

1.5 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20.0 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工作能力评分对比

管理后工作能力评分比管理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管理前后工作能力评分对比 (±s,分)

表1 管理前后工作能力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人数 准备能力 预防能力 救援能力管理前 40 17.15±2.16 9.68±1.03 119.68±5.47管理后 40 25.24±3.05 13.17±0.56 132.96±4.63 t 13.690 18.827 11.719 P<0.001 <0.001 <0.001

2.2 管理前后心理弹性评分比较

心理弹性评分方面,管理后较管理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管理前后心理弹性评分比较 (±s,分)

表2 管理前后心理弹性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人数 乐观 力量 坚韧 总分管理前 40 10.32±1.25 26.34±1.05 39.34±3.47 76.84±5.16管理后 40 13.75±0.71 30.47±0.51 49.67±2.13 91.28±7.46 t 15.090 22.377 16.046 10.068 P<0.001 <0.001 <0.001 <0.001

2.3 管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管理后比管理前生活质量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管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分)

表3 管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人数 环境 躯体健康 社会关系 心理功能管理前 40 75.35±5.46 72.69±6.02 74.95±5.32 75.49±5.87管理后 40 84.59±4.87 82.64±5.76 83.41±6.32 82.46±6.05 t 7.987 7.553 6.477 5.229 P<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的可能会危及社会公众健康的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中毒、未明确原因群体性疾病、重大职业病毒等[5]。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确保医疗机构建立相对完善的卫生健康体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经济全球化在推动世界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带来更多挑战。近年来,我国对公共卫生制度的建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的投入不断加大,同时也深受医院管理人员、医疗领域等人员的重视。完善院内发热门诊应急事件管理方案能够尽量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们的损伤、减少医疗成本及留观时间,确保公共安全。所以,需要相关人员树立管理理念,促进医院管理能力的提高。发热门诊应急管理方法有助于卫生系统整体应变能力及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确保卫生专业人员有序处理突发事件,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通常情况下分为三个阶段,包括潜伏阶段、爆发阶段、恢复阶段,以每个阶段实际特点制订应急方案。疫情防控过程中,预警识别为基础,也是常态。发热门诊的应急处理在控制疫情中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全面落实每项措施,从不同方面准备、应对,优化发热门诊应急预案。

医院的发热门诊是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主要场所,尤其在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及国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基层医院而言,需要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做好,尽可能地降低死亡率。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准备能力、预防能力和救援能力评分比管理前高(P<0.05),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分析,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方案,有助于发热门诊整体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可确保医院各项工作安全、有序开展。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归纳和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经验,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应急管理方案,从而为阶段性管理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4]。首先,该方法能够弥补发热门诊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解决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保证管理体系的完善。其次,发热门诊应急管理方法的实施,有助于减小医护人员工作负担,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发热门诊应急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和培训相关内容,有助于其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强化医院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有助于管理质量的提高。研究结果显示,乐观、力量、坚韧及心理弹性总分方面,管理后比管理前高(P<0.05),由此可见,通过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制度,能够尽量满足医护人员的需求,从而改善其心理状态。发热门诊应急管理对策实施过程中,以管理要求为依据全面落实、实施应急对策,并组织医护人员共同抢救危重症患者,定期检查专业救治状况、物资储备状况等,同时规范日常诊疗流程,尽可能地促进救治率提高,降低死亡率。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在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具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应急管理素质,可以正常、顺利开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卫生工作。但是依然有部分工作人员不能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5]。因此,应不断提高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应急管理能力,具体如下:首先,从整体上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和培训,带领其学习关于传染性疾病的知识及处理措施等,以此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6]。及早发现突发性公共卫生问题,并落实处理对策,尽量控制疾病的传播,减少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其次,增强发热门诊全体员工危机意识,使其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作用。最后制订人才培训制度,医院应大力支持人才培养,目的是让工作人员更加专业地处理突然公共卫生事件。

研究结果显示,环境、躯体健康、社会关系、心理功能评分方面,管理后比管理前高(P<0.0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的,可能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传染性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事件。发热门诊作为处理重大疫情暴发的主要科室,同样是医疗机构的主要防线,由于病例死亡率及危重率较高,发热门诊的医疗需求越来越高,针对伴有呼吸道症状、发热症状患者,需要及早展开抢救,同时于隔离状态下诊治[7]。发热门诊医护人员是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卫生保健力量,如何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将应急管理工作做好是当前研究的主要问题。

发热门诊医护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比其他科室高,同时也是参与传染病疫情控制的主要人群,其核心应急能力与整体医疗救援质量有关,对确保社会平稳、工作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8]。当前,许多研究人员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的研究依然处于调查研究结果。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对应急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当前需要进一步强化学习培养,通过针对性方法提高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心理调节能力和核心应急能力。

因为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直接接触各种传染性疾病,随时都可能面临感染死亡,再加之自由度受限、工作紧张劳累、医务人员数量少、责任重、合作程度高等,导致医护工作人员心理压力增加,负面情绪明显,身心疲劳[9]。因此,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心理干预需求的关注。社会各界和医院应强化社会支持、加强防护和心理疏导等,促进防控发热门诊一线工作人员心理健康度的提高。所以,心理弹性是否被影响特别重要。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自身生活质量及心理弹性评分较低,心理弹性对其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医院管理人员可利用增强医护人员心理弹性方法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日常生活当中[10]。

综上所述,对于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热门诊工作人员除了具备一定应急管理能力外,也需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其应急管理能力,确保医院发展顺利。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门诊医护人员
门诊支付之变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