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专业“1+X”课证融通核心课程体系的条件支撑研究
2023-03-22谢梦琴
谢梦琴
(1.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2.广西银行学校,广西南宁 530000)
“1+X” 证书制度是从学习领域的学习经历和工作领域的职业能力两个方面反映学习者能力水平的一种制度[1]。教育部先后于2019年4月、2019年9月和2020年1月、2020年12月31日公布了四批447 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试点。与其阶段性成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职业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和具有指导性的操作规程[2]。基于前期对高职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课证融通的设置,针对“1+X”证书制度与课证融通三融合中的问题,课题组开展构建支撑其课证融通多元化课程体系的探索工作。
1 “1+X”证书制度下高职国际金融专业课证融通现状
根据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本校国际金融专业课证融通涉及6 种“1+X”证书和1 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详见表1。
表1 2021年国际金融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报考汇总
2021年,国际金融专业2020 级学生共计136 人次,先后参加了“1+X”相关证书的考核,通过率最高为80.62%,但报考率并不高。报考率不高除了本身试点人数的限制,亦侧面说明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重构的课证融通体系融通效果不佳,致使学生对“X”的相关知识克化、技能掌握并不牢固,进而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信心参加“X”证书的报考。
2 “1+X”证书制度下高职国际金融专业课证融通存在的问题
2.1 “双标融合”非常态化
“双标融合”停留在试点阶段,不能实现常态化,既有外在因素的影响,如“X”证书的推行方式,也有内在因素的影响,如院校共识、自身实力、试点模式等[3],究其根源,是标准并非越高越好,“跳一跳够得着”的标准才是最佳选择[4]。标准融合在落地实施过程中,未能有效充分融合,其实是未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与真正的产业结构进行有效关联,未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适应性,没有足够深入融合地方产业[5]。
2.2 “三教改革”非深入化
书证融通的设计核心是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而课证融通在实施时应与“三教改革”齐头并举,前者的实施需要后者(教师、教材、教法)的协同支撑[6]。落地实施的关键人物是一线教师,虽然目前金融系的教师都积极参与“X”培训,但未能形成特色群,未能从被培训者转变为培训者。作为支撑骨架的教材,虽然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国际金融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有相关课程资源库,但因缺乏一定的时效性,未能与“1+X”证书有效融合,未完全满足学生考证需要。
2.3 学习评价非多样化
在人才培养的闭环中,往往评价主体、要素和方式都呈现单一性,导致教学评价就是知识、技能的叠加,忽略了“德技并修”、内涵式和长远性的发展。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属于试点阶段,加之国际金融专业人才需求岗位、能力的复杂性,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鉴定通过率可从教师技能水平、实训设备、学生自身素养等方面进行改善和提升,进而促使“双标融合”实现常态化[7]。
3 国际金融专业“94332”多元化课程支撑体系的构建
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国际金融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构建“94332”的课程支撑体系,即:9 个专业实训室+4 重资源+3 支师资队伍+3 个平台+2个依靠。如图1所示:
图1 国际金融专业“94332”多元化课程支撑体系
3.1 “9 个实训室+4 重资源+3 支师资队伍”夯实课程体系
依托国际金融特色专业建设,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打造9 个专业实训室,为该专业提供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同时背靠4 重资源:特色专业建设+课程资源库建设+订单班培养+“1+X”证书制度,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向就业的“资格晋级”过渡,均与企业联合打造,以确保知识的先进性和技能的实际性。
“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落地实施的关键是教师[8],掌握“X”证书的核心内涵,做好量化考核,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挥好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作用。因而,必须打造理论型+实践型+“双师型”师资队伍,满足不同层次、模块的教学需求,与企业一同制定实践型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理念、目标和方式方法[9]。
3.2 “3 个平台+2 个依靠”助推课程体系
借助国际金融实践教学平台+社会服务平台+信息化平台,得到更多更新的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反馈信息,以此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多元化发展[10]。课证融通的基本更迭流程就是教学实训—考核鉴定—证书获取—调研反馈。课程教学体系是闭环反馈设计,学习效果是否达成,由课程评价指标来衡量[11]。建立定期评估和调研机制,通过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行业专家的指导,从三个维度(自评、互评、师评)进行教学评价(见图2),及时掌握课程教学的效果、课程建设要求和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反馈意见[12]。
图2 课程—项目—工作过程技能点3 级评价体系
3.3 “OBE +动态调整机制”护航课程体系
OBE 教育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搭建课程体系,并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形成一个循环改进的流程[13]。OBE 教育理念中的成果指的是学生完成所有学习过程之后获得的最终成果。这种成果包括知识的内化,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
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开展专业调研,根据岗位工作任务,适时调整课程体系,将新技术、新理念、新资讯等内容有效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中[14]。对接产业链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融入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4 结语
综上所述,“1+X”证书制度与课证融通的有机融合,绝非单一因素能决定的,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国际金融专业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核心课程支撑体系、提升教师“X”证书掌控力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而针对如何更有效激发国际金融专业学生考证积极性、提升考证通过率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