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探究
2023-04-05伍杰朱乐辰田子豪
伍杰,朱乐辰,田子豪
(1.湖南工学院智能制造与机械工程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2.湖南工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
为实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提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的建设目标[1],湖南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2],“要求各高校整合和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分批次建立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和培训,帮助大学生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和开展创新创业实训,提供创新创业全程指导和创业空间等软硬条件支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帮扶和服务,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成功。”
1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现状
在国家和省市政策的推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下,高等学校开始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各种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园、创业苗圃等)如雨后春笋般在高校建设起来。湖南省从2016年到2021年底,开展了两轮共5 批省级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评选,共有70 所高校(含高职院校)入围,占所有高校(以110 所计,不含原来独立学院新转设高校)的63.6%。基本上所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都被认定为省级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3]。
2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存在的问题
同样是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不同的学校由于类型不同、实力各异以及对新生事物的反应灵敏度不同,建设成效千差万别。特别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历史、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孵化基地建设、项目孵化情况与项目本身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4-9]。笔者将这些问题总结为三点: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和管理跟不上。
2.1 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先天不足
(1)创业项目技术含量低。
适于孵化的创业项目一般要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更注重本专业课程的学习,较少能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不能有效地开展创新活动,形成具有技术含量的创业项目;而指导教师虽然有一定的技术,但是出于保密或者其他原因,并不能够将技术全部拿出来让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导致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技术含量不高。
(2)创业项目内容同质化。
能够创业成功的项目一定是有创新性的差异化项目。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部分项目技术含量不高,各种项目、平台和考核又对基地创业项目的数量有明确要求,容易跟风做相同的项目,导致同质化比较严重。以某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申请入驻的项目为例,在全部的30 个项目中,有8 个项目是做电子商务,有3 个是做共享经济,还是5 个是做资源共享平台。
(3)创业项目团队成员结构不合理。
适于孵化的创业项目要有优秀的创业团队。对于投资者来说,创业团队是否有潜力,是影响他们做出投资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调研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项目发现,有60%的项目其创业团队是同一个学院的学生,有的是同一个专业,甚至有的项目的成员都是同一个班级的。这样的团队缺乏专业互补性,会存在结构性缺陷,它的稳定性、执行力和可靠性都容易出现问题,缺乏竞争力。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往往是跨学科、跨学院、跨学校甚至是跨界的人员组合。
2.2 创业孵化基地项目营养不良
(1)创业团队时间投入不够,规划不合理。
有些大学生创业项目团队在入驻之前,将创新创业作为自己获得素质拓展学分的手段,或者作为获得相关经历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任务相对来说较重,所以投入到创业项目中的时间并不是很多。此外,有些创业团队的负责人,由于生涯规划发生改变,后期主要精力放在考公务员和考研上,也会影响团队的发展和建设。
(2)创业帮扶资金投入不够,使用不充分。
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资金相对紧张,导致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投入不足。一般都能免费为创业团队提供场地,但提供的硬件设施条件有限,且场地只适合用来办公,不适合研发、生产和经营,创业条件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调查,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认为:资金不足是影响创业项目能否孵化成功的关键因素。地方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生活费、奖助学金及家人的支持,由于缺乏外部投融资的支持,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有些高校能够为入驻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项目提供部分启动资金,但由于创业项目支出范围与学校财务管理要求之间的矛盾,资金的使用率较低。
(3)创业指导服务投入不够,帮扶不及时。
对于创业孵化基地项目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上的支持,一个是业务上的支持。由于缺乏对创业导师的激励与考核机制,不能有效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打击创业大学生的信心和动摇大学生创业的决心。
拥有一定技术的创业项目团队,如果缺乏财务、税务、法律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团队成员以及具有实战经验的校外创业导师的指导,则学生很难把控项目孵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导致部分项目仅停留在技术层面,难以孵化成功。
2.3 创业孵化基地项目管理跟不上
(1)创业孵化项目管理制度难执行。
创业孵化项目的管理及项目监督影响孵化的成功率。能否按照计划书中的内容有序地实施是决定项目能否成功孵化的关键。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是一种较新的理念,尚未有较多可借鉴的管理经验和成熟的管理理论,因此,创业孵化项目的管理机制以及运作机制尚不完善。虽然所有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都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遴选办法、管理细则和退出机制,但是执行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规章制度、考核办法等都不能执行到位,严重影响孵化项目的成长。
(2)创业孵化项目管理方式不适合。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孵化基地多采用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的单一组织形式,由二级机构创新创业学院统筹管理,沿袭学校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将角色定位在管理者上,忽略了对孵化项目的服务。仍然采用行政化管理模式,会弱化孵化基地与市场需求的联系,不利于社会风险投资的增加、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孵化项目的社会化进程。
(3)创业孵化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模式还在探索之中,缺乏拥有经营和管理经验的管理者是创业孵化基地普遍存在的问题。经调研,大多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人员都不是经济与管理方面专业人员。虽然是专职的管理人员,但他们平常可能还要从事其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和相关的管理研究中,导致教学和管理不能兼顾,出现重要的项目事务无人能懂、无人能管的现象,亦可能出现部分项目事务管理重合,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创业项目孵化的成功率。
3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对策
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孵化基地中存在的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和管理跟不上的问题,通过调研和实地访谈,提出了嫁接、补血和升格的应对策略[10-14]。
3.1 嫁接
(1)嫁接各类科研项目和攻关课题,提升创业项目质量。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孵化基地应当主动作为,以学校优势学科专业为主力,基于预孵化理论,从教师的科研项目、校友企业的经营范围和合作企业的技术难题中,找到好的合作孵化项目和对接点,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多方协同配合。同时,遴选相关专业的优秀学生,吸收进教师科研团队、企业技术攻关等项目,将项目嫁接过来,解决创业孵化项目先天不足的问题。
(2)整合孵化基地同质化项目,提升创业项目竞争力。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孵化基地遴选入驻项目时,应当有一定的规划,要本着宁缺勿滥的态度。对于一些有前景的申请入驻基地的创业团队,如果在业务上与在孵项目有重合,应当引导相关团队进行重组,形成差异化的项目,提升创业项目竞争力。
(3)嫁接团队成员,形成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
针对创业团队明显存在缺陷的项目,孵化基地管理者要做到心中有数,积极为创业项目寻找和推荐有创业梦想,而且能够提升该项目技术研发能力、管理水平、市场开发能力和销售水平的学生,形成优势互补的创业项目团队。
3.2 补血
(1)及时补充创业团队流失的骨干人员。
针对某些创业项目负责人或骨干成员在孵化过程中改变人生规划,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创业项目中的情况,创业团队要及时吸纳对该创业项目感兴趣的学生,充实到项目中来,让创业孵化基地的项目有相对稳定的团队人员结构。
(2)投入充足的资金为创业孵化项目解决经费问题。
为了确保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继续运行,预防创业项目的资金链断裂,创业孵化基地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构建与大学生创业相应的投融资体系。拓宽筹集资金的渠道,争取政府的扶持资金,吸引企业的投资资金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选择地与风险投资基金合作。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孵化基地还可以充分利用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引导基金以及其他政策性扶持引导资金,并吸引社会风险投资、天使基金等各类服务机构进驻基地。将引入的资金成立专项基金,摆脱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对资金使用的限制,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为创业项目孵化成功输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3)遴选与补充校内外创业导师,为项目提供全方位指导。
创业孵化基地要从校内外遴选不同学科专业、不同领域行业的导师,组建创业项目导师库。为创业项目的孵化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精准指导。导师团队成员应当涵盖高校学者、企业家、政府部门专家、成功创业校友等,为学生提供专业和及时的创业指导与服务。此外,要借助现有资源,由校内师生共同建立财务管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法律事务所等机构,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入驻项目提供专业的配套服务。
3.3 升格
(1)提升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的规格,保障制度有效运行。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一个特殊的机构,既有公益性,也具有经济目的,一般需要各二级学校提供支持,但是按照学校管理模式,难免出现二级部门支持力度不够的情况。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是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但作用发挥有限。应当创新管理机制,实行半市场化运作,成立由主管校领导担任主任的校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管委会,由熟悉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的人员担任专职人员,明确责任分工,保证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能够按程序、依规定运行。
(2)提升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的服务意识,保障项目有力推进。
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者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增强服务意识,创造条件,为项目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工商、税务、法律、营销提供咨询服务,积极向更高级别的孵化器推荐优质创业项目,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和推介工作,保障创业孵化基地的项目能够有力推进。
(3)提升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保障项目成功孵化。
加强创业孵化基地运营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运营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为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不断激发其创业活力,提高其创业促就业能力,助力创业项目成功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