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层党校教学创新思考
——以中共扬中市委党校为例
2023-03-22中共扬中市委党校郭玉成
文/中共扬中市委党校 郭玉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教员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员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2018年,在《2018—2022 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着力提高教员用学术讲政治的水平。进入新时代,面对党中央的要求和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新情况,基层党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要实事求是,结合地方实际,顺应时代要求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期盼。
一、中共扬中市委党校推动教学创新的成就
(一)学习研讨,凝聚“用学术讲政治”思想共识。1.重视学习交流。提升理论素养是党校教员的首要任务。中共扬中市委党校(以下简称“党校”)不定期统一购置多种书籍供教员研读,如《怎样推进党校教学改革》《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等,教员的理论素养有了进一步提升;组织党校教员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组织外出培训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党校多次组织教员参加了“用学术讲政治”研讨班,通过各种培训班专家学者讲授,使党校教员对于“用学术讲政治”的意义,什么是用学术讲政治,怎么用学术讲政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更为全面的理解。3.举办心得交流研讨。2021年8月,党校组织外出学习的教员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并举行研讨会。研讨活动聚焦关于“用学术讲政治”、个人教学、党校教学改革和管理等问题。
(二)政治统领,打造“用学术讲政治”课程体系。1.设置中央精神解读和党史党建教学模块。从2019年以来,党校围绕中央精神和“四史”建设,设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沧桑巨变七十载民族复兴铸辉煌——新中国成立70年的光辉历程与经验启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与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时代启示》等新专题。2.设置推动扬中地方发展教学模块。2020年以来,党校围绕市委七次全会、八次全会,指定专职教员,开设了《传承“四千四万”精神、助推高质量发展》《扬中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和路径选择》《高质量推进“双聚”战略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解读》《勇立改革潮头探路城乡融合——学习贯彻扬中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等新专题,为推动扬中高质量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三)深化教革,构建“用学术讲政治”管理机制。1.构建精品课培育机制。精品课培育是提高基层党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抓手。精品课建设不能为精品而精品,而是要通过精品课的培育,营造一种上好课做精品的导向。今年新学期初,校委会制定了打造“精品课”“好课程”计划和“教学大比武”工作安排,并组建了由校领导、专家组成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对相关课程反复打磨。2.完善教学质量测评体系。党校按照“用学术讲政治”的要求,调整了教学质量测评体系的评估项和权重,把“坚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刚性要求,实行一票否决,加大问题导向、理论阐述的分数比重。3.完善外出宣讲监管机制。党校实行了严格的教员外出讲课报备登记和评估反馈制度,对教员授课纪律、授课内容、报备步骤做细化规范。
二、推动教学创新的现实挑战
(一)基层党校教员面临专业能力差异的挑战。县级党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以中共扬中市委党校师资情况为例,全日制硕士学位教员人数仅有3人,占比23%,本科及以下教员占比77%。由于历史因素,基层党校教员还普遍存在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很多教员并不是党史党建、经济学或政治学等专业,但由于现实需求,必须讲授这些相关课程,进一步加重了基层党校教员授课过程中运用学术的难度。
(二)基层党校教员面临教学经验缺乏的挑战。学员有所呼,党校就要有所应。干部培训是党校工作的主责主业之一,提高学员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是提升干部培训质量的重中之重,也是党校发展的题中之义。对基层党校来说,要想得到学员的认可、让学员满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我们面对的学员绝大部分来自基层,有一线工作经历和经验,大多看重教师的讲课能否解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提出了鲜明的问题导向需求;另一方面,当前学员学历层次明显提升,甚至出现与党校教师的“倒挂”现象,同时随着网络的发展,学员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不断增多。要提高党校干部培训质量,必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员日益增长的课程需求。
(三)基层党校教员面临授课对象多元化的挑战。基层党校站在理论宣讲的前沿阵地,授课对象呈现多元化现状。以中共扬中市委党校为例,宣讲对象除了基层党员干部外,还包括普通党员,甚至还有村社区党员。同一个主体班次,学员的行业、学历、年龄、专业等均存在较大差异,这样的差异给教员授课带来巨大挑战。特别是面对基层村(社区)普通党员,这一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很多村(社区)党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面对这种差异性,如何保证党校理论宣讲的有效性传播,还要体现出一定的学术性,对党校教员的考验尤为严峻。
(四)基层党校教员面临“学术讲政治”的要求。学员真正关注的,是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冲突,以及这些矛盾冲突带给学员的困惑。基层领导干部来党校学习,都是带着许多问题和困惑而来,很想听听党校老师对这些问题怎样分析。所以,学员的问题和困惑就是我们讲课要针对的“靶子”。教师的天职是解释疑惑,如果我们讲课没有从问题出发,针对学员的困惑,不能“靶向发力”,学员就会抱怨我们讲课无的放矢、脱离实际。如果不能用“学术讲政治”,就不能深刻回答学院疑惑。
三、推进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政治意识,把牢“政治关”。1.坚定政治信仰。党校第一位的要求就是讲政治,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党校教员对自身的要求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必须严格遵守政治要求;另一方面是在党校讲台上用学术讲政治。懂政治才能守政治,守政治才能讲政治,党校教师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增强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讲台上才能坚决做到“两个维护”。2.严把政治方向。党校是政治机关又是政治学校,讲政治、讲好政治是党校教师的天职。每位教师都要有这样的政治意识、政治站位、政治自觉。要讲好政治,最基本的也是首要的,就是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意识、政治纪律这根弦不能松。3.坚定政治立场。学校党组织要以“主题党日”为着力点,教育教员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方向、原则、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初心使命放心间,始终忠于党,忠于党的干部培训事业。
(二)夯实理论功底,把牢“学术关”。1.提升学术素养。教师是党校教学的主要力量。因此,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要树立“精品”意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高标准严要求,力争多出精品力作;在教学内容上要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用学术讲政治;在教学效果上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回应学员关切,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校教师一定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加强学习研究,苦练学术内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那样:“能静下心来,沉得下去,挡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浮躁出不了精品力作,更出不了传世之作。”与此同时,党校要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工程,组织开展“青蓝结对”“教学比武”、外出培训、热点讲坛等活动,为教师快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提供舞台。2.加强交流研讨。党校应积极组织教员参加各级党校专题培训辅导、理论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学习交流经验做法。通过长期的学习培训,不断增强基层党校教员在新课程和新专题上“用学术讲政治”的自觉性和理论高度,不仅增强可听性,而且可以提升理论性。
(三)落实三大环节,把牢“上课关”。1.选课必须做到“四问”。选课说到底就是选教学专题,选对了题就是找对了路,只有选对题,才能有课上、上好课。一是问自己能不能?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首要前提。二是问学员要不要?这是一堂专题课成功的必要条件,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堂课的潜力有多大,是决定党校教师在讲台上是否成功的关键。三是问同行可不可?选题过程中切忌随意化,尽量避免选择那些比较冷的专题,没有学员感兴趣或者不符合党校教师身份的课千万不要去碰,否则精心准备的一堂课有可能永远上不了讲台。四问学校行不行?选好题之前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尤其需要得到学校学术委员会的指点和同意。2.党校教员备课要注重“五有”。一是要有精彩的导入,做到引人入胜、吸引眼球。二是要有巧妙的构思,做到设计合理、过渡自然。三是要有充实的内容,做到观点新颖、方法灵活。四是课程内容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案例,做到联系实际、有所启发。五是要引发学员深刻思考,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3.党校教师必须要做到“六好”。一是要有好的记忆。教师备课必须要有讲稿,既方便记忆,又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差错,这是一种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二是要有好的心理。只要站上讲台你就是“执政者之师”,台下不管什么人一律都是学员,理应有足够的自信,展现出党校教员应有的风采,微笑面对学员,做到沉着冷静讲学。三是要有好的话语。党校教员要成为幽默的人,上课多讲些幽默话,对感染学员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听课效率,肯定是大有帮助。四是要有好的表达。党校教员不能专注于理论分析、学理研究,在宣讲过程中必须要转换讲话艺术,要老百姓听得懂、看得清、记得住、传得开、做得来,练就以大白话讲清大道理的本事。
(四)完善课程体系,把牢“审核关”。1.要把完善新课程专题申报机制作为保障,严控教学质量,规范备课“五关”。一是把好申报关。要结合学校要求,根据学院需求,通过校委会严格评审,确定新专题。二是要把控备课关。备课是重中之重,必须注重“三个强化”,即实地调研、集体智慧、个人备课。三是要把控试讲关。个人备课后必须进行内部试讲,由学术委员会评价新专题效果,其他教员提意见,学术委员会对试讲专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最终决定。四是要把控评审关。学术委员会组织专题评审组,根据试讲情况,按照通过、修改、重讲、不通过四类结果,确定新专题最终结果。五是要把控修改关。新专题进入主体班教学计划后,首先要把学员民意评测结果及时反馈到教务科,并通知学术委员会和授课教员,要求承担新主题的授课教员在规定期限内提交有效改进方案。2.以集体备课为重点,强化团队合作。实践证明,一堂好课必须通过集体备课,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集体攻关。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集体备课,帮助主讲教师不断完善讲课内容。这里要强调的是,集体备课不能流于形式,不能把集体备课变成“集体评课”,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停留在表面上,既没有真正找准学员关注的问题,又没有明确分析问题的理论框架。这样的备课对主讲教师来说很难改进和提高。因此,集体备课要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避免泛泛而谈、言之无物。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重点帮助授课教师明确讲课的问题导向,完成从现实问题到学术问题的转换,找到合适的理论框架,形成打造“好课程”“精品课”的集群效应。3.以“学术讲政治”的要求,强化学术理念。“问题导向、学术支撑”是党校精品课建设的关键。一堂党校“好课程”“精品课”一定是跟时代发展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抓住了 “问题”,就抓住了党校教学的主动权,只有直面问题和聚焦问题,党校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因此,“精品课”建设必须牢牢抓住问题导向,启发和引导学员发现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按照“教研资一体化”发展要求,做好“需求出题目、科研做文章、答案进课堂、成果促发展”这篇大文章。要以中央、省市和扬中市委的重大战略部署、重大方针政策以及领导干部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导向、作依据,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又要围绕这些问题组织好课堂教学。
(五)注重绩效导向,把牢“考核关”。1.建立和完善基层党校教学反馈评估制度。以上级党校教学评估机制为导向,由党校相关科室负责统计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学效果评估结果坚持学员测评与专家打分相结合,更为精准地评估课程、指导教员,进一步提升专题课程质量。与党校主业主责相结合,建立反映教员教学成果与科研调研成果相结合的绩效考核体系,每个学年结束后,相关科室负责把教员在一年中承担专题数、科研调研成果以及获得相关的获奖和得到批示的相关成就进行统计,为党校教师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价导向。2.设立基层党校课程评比和表彰机制。进一步推动“人才强校”战略,基层党校可建设以“名师”“名嘴”“名课”奖励机制。一方面,可以激励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影响力强的理论宣讲队伍;另一方面,可以不断推出一批逻辑性、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课程储备。凡是被评为“名师”“名课”的,予以一定奖励,并重点打磨课程,选送到上一级进行精品课评比,在对外培训方面,可以优先安排专家指点和参加培训。3.建设和完善课程利用的有效机制。对获得“好课程”“精品课”的教师,优先安排主体班授课,同时积极向社会推介,发挥其在基层理论宣讲活动中的作用,传播党校“好声音”。同时与教员当年的考核等级、岗位晋升等相关党校荣誉奖励直接挂钩,并统一公开透明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