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3-03-22张克生张德根
张克生,张德根
(1.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3;2.皖西学院,安徽 六安 237000)
目前,伴随国家经济社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职业教育进入由重视外延转变为重视内涵、从规模扩大向特色化发展与质量提高转变的新阶段,真正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构建了全球规模较大且相对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生成了我国特色化、现代化职教体系基本结构,从以往规模扩大成功转向内涵式发展,为区域经济良性发展而服务,以及推动社会公平等作用逐渐突出,职业教育现已分别占据国家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领域的半壁江山。在此环境下,如何有效应对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发展的挑战,切实打破低层次办学的现实困境,借助标杆院校的示范效应,有效瞄准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培育创新型人才,建设具备本土特色及特点的职教新模式,为地方企业升级转型供给高水平技术型及技能型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升级转型,带动国家职业院校总体水平不断提升,落实高质量发展,是当前职业院校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1]。
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一方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所蕴藏的过程性内涵,指的是为落实质量目标,国家职教系统内各要素与结构层面的总体发展进程,即职教高质量发展要涵盖整个职教系统,由各部门、阶段与环节构成。另一方面,职教高质量发展所蕴藏的结果性内涵,指的是把职教高质量视作教育资源投入、过程及结果实现教育目的的整体水平。就结果性而言,职教高质量发展有着两个层面的内涵:首先,教育服务成本总体投入与产出效率;其次,教育服务满足相关主体需求的有效程度,换言之,职业教育培育的人才所达到市场期待的程度[2]。除此之外,职教高质量发展所蕴藏的复合型内涵是相对而言更具可操作性、更加全面与精准的内涵。该内涵是以职教本体为出发点,广泛关注学生主体需求和利益,综合精准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理论研究滞后使得职业教育标准建设迟缓
国家明确要求把标准化建设视作统领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构建具备国际水平的新职教标准体系。由此可见,现代化职教体系有着统领性与全局性的价值,能够有效界定职业教育作为国家类型教育的基本特性,亦能有效提高国家职教领导力、国际影响力及辐射力。诚然,现代职教标准体系建设既需要以理论依据和政策规制为依托,同时也需要各利益有关方面的协同配合。一直以来,国家职业教育均被视为高等教育的分支,使得职教类型定位不清晰、理论体系生成与更新滞后,理论和实践并未生成良性反哺与互动关系。所以,职教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便会产生大众化和标准化理论内容简单套用的问题,不仅会导致根基不牢的问题产生,同时本土特色意蕴亦有所不足。并且,现行标准体系还存在系统性薄弱及纵横融通不畅等问题。就纵向层面而言,我国已初步建成职教与普通教育互相融通的教育体系,亦按照相关政策规制对中高职、本科及专业学位研究生等教育加以分类,但是并未对其衔接展开整体构建,尤其是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等教育欠缺统一标准与整体设计,使得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就横向层面而言,不仅未从理论层面厘清专业学科、教学、课程及教师等理论概念内涵和外延,也未对由于权力分工而产生的标准差异加以合理区分,导致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等各教育标准出现统一不足的问题,这些因素均是限制职教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3]。
(二)技术水平不足使得资源库构建规范性较差
众所周知,资源是实现职教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而职业教育若想落实高质量发展必须以足够的资源投入为支撑。职业教育资源具体涵盖政策、资金、人力与教育等资源。当前,国内职教资金体现出连续增长趋势,资金投入情况大幅度改善,同时因为国家层面对职教发展的政策倾斜,在较大限度上缓解了职教发展面临的资源困境。但事实上,职教教育资源构建亦存在显著不足。从我国开始建设资源库以来,政府多次出台有关政策规制,提出要加快资源库构建工作,并详细提出深化资源库构建的政策方针。虽然目前资源库构建整体而言已经获得良好发展,但是其在具体构建和运作中仍存在部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主要呈现在:一方面,资源库规范性亟待提升。就本质上而言教育资源均隶属系统知识范畴,但知识若无法根据统一标准加以合理分类、归纳与体系化,则会产生利用率降低的问题。并且,在现实中一些资源库开发和构建主体过度追求规模和速度,对资源编码和分类等各项工作的处理较为死板或者草率,各资源之间难以生成动态化资源网络,多数活性资源在混乱的堆积中逐渐变为化石资源,无法被用户快速检索与有效利用,导致资源库变成规范性不足的电子资源垃圾筐与中转站。另一方面,行业与企业方面参与深度亟待加强。职业教育所具备的跨界属性决定着资源库构建是涵盖校企双方在内的多元化主体,然而,借助对多数资源库的深入分析可知,行业企业参与普遍停滞在表面和形式,只有少数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制定、育人方案和平台建设中。该现象不仅导致教育资源建设相对滞后,同时也因为校企双方交互不足而使资源库构建实用性和针对性薄弱,资源库整体利用率较低且用户体验感较差等问题相继产生[4]。
(三)师资培养缺位造成职业教育队伍稳定性不足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明确指出应全面提升职业教育领域师资队伍整体质量,构建高素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就政策发展过程而言,我国从改革开放开始便通过“破”“立”协同共进的职教师资培养策略。其中,“破”是指借助改革传统缺乏合理性的师资培育及管理制度,提高师资培育工作整体效率;而“立”则是指借助重构师资培育模式,在质量与数量层面满足国家职教发展需求。然而,目前职业教育领域师资培育体系仍存在部分问题,如教师资格培育制度建设不健全、管理制度僵硬化、师资结构不平衡、职业师范教育体制不健全以及专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虽然国家已经提高了政策支持力度,但是职业院校师生比例与高学历、高素养教师比例情况尚未获得明显改善。
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强化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深度
一般来说,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理论研究需要以多元主体合作与参与为依托,以此强化理论研究广度及深度。就研究机构而言,各级政府部门、各所高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与职业院校等主体均要基于自身视角与立场,以职教高质量发展基本内容与发展路径为中心进行深入探究。政府部门与科研机构要以顶层设计为着眼点,在职教政策方面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出台职教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规制,全面关注和重视政策实施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在国家、地方及省市生成对职教高质量发展的科学且统一认知。各职业院校要积极强化院校实践和对有关政策规制的解读宣传工作,建设职教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中心,全方位总结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经验及特色,主动探究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2]。并且,在研究进程中既要关注政府政策与企业方面发展实践,也要融合经济社会发展刚需,尤其是对职教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应基于理论层面展开本质研究,分析问题与现象背后蕴藏的本质原因,保证职教高质量发展能够稳定前进。此外,还应激励行业企业方面积极参加职教研究和探索工作,特别要深化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促进职教理论在具体实践活动中贯彻落实。通过多元主体合作,在教育部门统筹规划下建设规范性且统一性的职教标准体系,该体系要充分考虑区域差异、层级差异与校际差异,构建具备引领性与宏观性的职教标准线,同时融合属地特征、资金额度、教育资源、校企合作及办学条件等优势特色,构建与国家教育标准相互递进且互相补充的教育质量指标[5]。
(二)构建高质量的人才输出阵地
一是创设智慧育人环境。所有竞争均可归于人才竞争,人才培育质量是国家教育领域最关注与最重视的指标。新时代要构建知识型、创新型与技能型劳动者队伍,传播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创设劳动光荣、精益求精的社会风尚与敬业风气[6]。若想创设智慧育人环境,一方面,应保证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具有较强耦合度。在此环境下,要在专业知识层面始终坚持和新兴产业与热门产业充分对接,要在课程设置层面重视培育学生们实操能力,在职业规划层面和社会行业领域发展态势同频。借助“互联网+”模式科学地调整和升级传统产业,并同时增设新时代数字经济催生的全新专业学科,从而使得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可以满足社会信息化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注重培育学生们综合素质。职业院校多数学生均面临着就业问题,个体身体素质水平、文化涵养、管理能力、抗压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均是必备素质。同时,针对现如今学生群体多样化特点,应采用针对性与差异性兼具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可以把课程作业根据工作项目进行布置和下发,明确规定任务内容、截止日期及预期质量,引导学生以小组或者个人为单位进行项目操作,而后由指导教师基于技术、创新与合作等多维度面向学生展开客观评价,使学生群体切身感受工作经历与经验的意义,并在项目完成过程中不断发展个体不足和优势,从而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此外,采取现代化与开放化教育手段。职业院校要紧跟5G发展脚步,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通过混合式教育模式,落实线上教学模拟与线下实操、培训融合,促使职业教育朝着高效率、个性化及开放化方向转变,从而满足职业院校学生们个性化诉求。二是强化双师型队伍构建。教育现代化发展对于教师的要求不断提升,无论是理论知识储备、思政教育能力、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还是组织管理能力均是教师必备能力。诚然,学历能够映照个体钻研毅力与学习能力,并且高层级师资队伍对提高职业院校社会美誉度及吸引力具有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职业院校应始终坚定与彰显职业性属性,既要招录高学历教师,也要招录具备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始终坚定学历、能力和资历并重的教师招录准则。在专职教师招录过程中,院校还应在合作企业中聘请骨干技工师傅来校辅助或者兼任教育工作,生成由院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构成的双师队伍,落实校企合作视角下的双师协同共育。职业院校还应重视在职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培养和训练,建设教师入职后的进修和培训机制,建设校企联动课堂与教师企业实训规划,使教师能够充分且全面地获取企业方面的信息,养成工匠精神与企业思维。同时,职业院校还应与企业方面联动,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工资机制与评估机制,进而为双师型教师队伍迅速成长与良性发展供给有益条件[7]。
(三)加强专业群和资源库丰富性
一般来说,职业教育主要借助专业建设为地方产业服务,所以,职教高质量发展势必要以地方产业需求为基准重新构建特色化专业群。诚然,专业群是有效提高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与人才供给质量的关键所在,亦是支撑地方产业升级转型、顺应经济发展模式变革的有效载体与路径。重新构建专业群并非简单的专业群解构和重组,而是基于专业映照的产业领域,针对滞后的专业学科加以甄别、调整和升级,建构更为贴近当下市场发展需求的全新专业群。就专业群重构而言,一方面职业院校必须具备较强的市场敏锐度,及时观察并发展主流产业与新兴技术发展方向,而后贴近核心技术与主流产业进行专业群建设,同时把专业群和行业链、岗位链进行精准匹配,生成专业、行业产业、人才与岗位充分接轨的闭环式结构。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应以特色化发展为核心建设区域性专业群。我国职业教育服务面向有着区域性特点,区域特色是呈现区域个性与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关键维度。所以,职业院校应充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塑造可以突出区域特色并且具备较强竞争力的精品专业学科,以此对其他专业的发展生成凝聚与引领作用。诚然,处在相同区域内的院校亦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借助互补联合或者强强联合,协同建设区域特色化专业群或者区域优势专业群,以此为地方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带来强劲支撑。同时,职业院校还应以前瞻性眼光建设新兴专业群。实际上,教育本身便具备滞后于市场发展的特点,而其中的主要因素在于院校方面对人才市场需求缺乏及时且高度的预测性。所以,职业教育应具备时代敏感性,始终关注地方潜力型产业发展,并以此为基准前瞻性地开展专业群构建工作,规避低成本与重复性高的专业,合理增设新专业,塑造潜力型职教专业群。除此之外,基于职业标准、专业要求及行业需求构建规范性、多元化的智能资源库。不仅要强化素材、虚拟仿真、模块与课程等多形式和多维度的资源库构建,也要让这些元素落实系统化与结构化发展。并且,还应按照同类聚集或者异质互补原则构建跨界教育资源开发平台,亦可根据动态分类和开放互联等形式整合碎片化知识,将其变成结构化的共享、开放知识,为职教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8]。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推进职教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群体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社会培育更多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推动社会经济体制提质转型,进而引领行业领域及企业方面创新发展,这不仅是国家战略的根本要求,还是职教事业发展的普遍需求,更是国家教改的时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