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视角下中医药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2023-03-22金毅轩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医药实验室实验

王 瑾 金毅轩 李 琳

(辽宁中医药大学科技处,辽宁 沈阳 110847)

“双一流”建设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适应内部社会改革需要和应对外部国际挑战的重要措施。党的十九大部署了“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任务。在此新形势下,中医院校实验室作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双一流”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而随着实验室数量增多,承担工作量增大,对外开放扩大,人员流动性增强,所带来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2019 年2 月,南京工业大学一实验室发生火灾;2018 年12 月,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工程实验室学生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期间发生爆炸,造成了3名学生死亡;2018 年11 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一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爆燃,导致多名师生受伤[1]。这些惨痛的事故,暴露出实验室安全管理依然存在薄弱环节,亟需切实加强安全管理,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1 中医药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实验室安全管理界限不清 管理制度难以落实科学的管理在于责权分明。统观全国中医院校的实验室管理部门,有将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分开管理的,有将二者合并统一管理的,还有同学校资产合并管理的。因此,实验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就有资产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创新实践中心、中医药科学院等多个不同的职能部门。同时,安全教育培训及演练多与保卫处相关,危险品采购储存及废液处理等多由资产处负责,各实验室分属各二级学院直接管理。在整个安全管理过程中,涉及部门较多,协同管理的配合度要求较高,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责权不明确,二级学院相关制度不从学校实际出发,被动应付检查,各部门互相推诿,极易出现安全管理的真空地带,导致实验室管理制度难以切实落地执行,进而出现安全隐患[2,3]。

1.2 人员流动性大 缺乏安全意识 教师和学生是实验室指导与实验的主体人员,教学实验室重点培训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方法,教师和学生是有课来,没课走,缺乏安全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科研实验室的教师和研究生,由于开展的科研实验方向和研究内容不同,存在对实验室内仪器操作不规范、危化品种类认识不清、废液处理不当等情况,同时各实验室安全考试制度不完善、应急预案及演练不及时,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3 实验室软硬件安全设施不足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为满足不断增加的师生需求和科研需求,实验室数量不断增多,仪器设备不断增大,但安全基础设施明显不足,特别是老旧实验室,没有考虑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布置,后期改造还不具备条件,有的没有门禁系统,有的没有冲洗喷淋设备,有的通风设施不健全,有的电路负荷超标等,都为实验室安全增加了隐患。部分研究生为了做实验方便,常常会一边做实验,一边查资料写论文,长时间待在实验室里,甚至在实验室里吃饭,导致学习区域与实验区域混合[4],不仅一些化学试剂会危害健康,堆放的学习生活用品还会大大增加安全隐患。

1.4 日常监督机制不完善 应付检查 多数实验室的监督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人员及监督人员的常规检查和专项排查都只为应付上级检查,督导组、巡查员等未真正发挥及时发现问题、尽早排除隐患的作用,这也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漏洞所在。

1.5 实验室理化安全隐患较多 中医药实验室配备了很多药品、试剂,常常会有化学危害、物理危害。其中化学危害包括教学科研所需要的大量强酸、强碱类具有强腐蚀性的物品、有毒害的化学试剂、有机磷农药类、有毒害的药品以及乙醇等易燃易爆品或金属汞等挥发性强的化学药品。物理危害主要包括用水、用火、用电时操作不当造成引发烧伤、火灾、爆炸和触电等意外事故,或是使用液氮罐、高速离心机、高压氧气罐等仪器设备时操作不当引发的机械伤害,以及一些辐射危害[5]。

2 双一流建设视角下中医药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探索

2.1 明确安全责任体系 实施分级管理 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三级联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是教育部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的重点,国内多数高等院校都据此建立了校、院、实验室的三级管理制度,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分级管理。同时,把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6]是明确安全责任体系的关键。应成立学校实验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实验室安全办公室和实验室安全专家组;明确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实验室工作的校领导是重要领导责任人,协助第一责任人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其他校领导在分管工作范围内对实验室安全工作负有支持、监督和指导职责;学校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是本单位实验室安全工作主要领导责任人;各实验室责任人是本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各层级负责人逐级签订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确保领导责任不落空。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7](教技函〔2019〕36 号)已明确不再区分科研实验室和教学实验室,学校应当明确一个实验室安全的主要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好后勤处、保卫处、科技处和教务处的分管职责,全面组织实施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工作,确保各职能部门责权明确,协同共管,不推诿、不扯皮,真正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2.2 健全安全制度建设 建立长效机制 实验室的安全制度建设是指导安全管理工作的指挥棒,实验室安全运行最有力的保障。学校需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最新版),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安全奖励与责任追究细则》《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实验室废弃物处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各二级学院和实验室,也应制定符合各自特点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并建立完整的实验室安全工作档案,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可视化、留痕化[8]。

建立实验室准入培训的长效机制[5],对所有进入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教师或者医学生,均要求学习、培训,并通过考试。具体内容包括: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题库和考试系统;安排统一培训,发放实验室准入证明;对使用实验室仪器人员的操作进行评估;开设实验室安全管理选修课等。

2.3 增强安全文化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应以“安全教育、入脑入心”为目标,加强安全文化教育,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包括发放实验室安全手册,定期开展专题安全讲座、实验室安全培训、消防演练、危化品应急演练,加强互联网、公众号宣传,制定应急预案等,提高师生预防及应急处理危险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国外企业把安全作为其核心价值观的做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会取得很好的成效[9]。

2.4 建立安全风险评估 推动信息化管理 在新增、改造、扩建实验室时,把安全风险评估作为建设立项的首要条件[6],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以尽量避免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一方面主要建立预防机制,加强对实验室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登记、报告和整改,完善处置实验危险废弃物的记录备案系统,推动全校统一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教学、科研项目准入机制,科研项目主管部门组织成立科研项目事前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小组[10],负责评估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的科研项目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情况,合理安排实验室及配备的安全条件,明确项目负责人应承担的健康安全责任,留存评估材料作为过程管理依据。

2.5 加强试剂管理 合理处置废液 实验室药品、试剂的安全管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最为繁琐的内容,也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重点。已有高校从源头上加以管控,对所有实验用试剂均由国有资产管理处统一招标、统一供应[11],专人专管,使用记录清晰,极大加强了实验用品管理,值得中医药院校实验室借鉴应用。

中医药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渣、废弃物,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难题。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对实验产生的废液、废渣、废弃物的处理;其次要同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研究制定完整的处理流程,如选择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持证单位,按照《危险废物名录》进行分类和标识,认真填报《危废液(物)待处理清单》,明确危废液(物)处理时间及行走路径等;再次还要针对实验室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对进入实验室的教师和学生定期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教育,讲授理论知识,开展培训课程,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以确保中医药实验室安全有序地开展科学实验。

中医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全面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全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推动下,必须高举“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实验室安全建设理念,从各学校实验室实际安全管理出发,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强化教育、建立评估,不断改革和探索科学管理模式,减少安全事故,维护人身安全,为培养优秀的中医药创新人才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猜你喜欢

中医药实验室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做个怪怪长实验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