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 中医走向世界趋势下的青年教师自身建设*

2023-03-22刘争清朱爱松郑洪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视野青年教师国际化

李 佳 杨 芳 刘争清 朱爱松 郑洪新

(1.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2.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2019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发布《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 年)的通知》中指出:中医药将参与“一带一路”计划[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中明确提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开创中医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推动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2]。当前,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中医药的魅力,积极开展中医药领域的研发与合作,更广泛地接受和认可中医药服务,发现中医药在“大健康”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将把中医药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巨大的中医药市场需求,中医药国际项目人才极为短缺[3-5]。青年教师应注重中医药涉外教育能力的培养,以顺应“一带一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发展趋势,为学校国际化和中医国际化储备力量。

1 中医药对外教育教学的难点问题

1.1 留学生形成中医思维的文化局限性和国内学生的国际视野不足 中医药文化知识在面向海外传播过程中,思维和理念的有效传递是难中之难。海外学生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障碍、学历背景不均衡等因素,在学习有浓厚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医药知识时,面临巨大的挑战。现代工业文明酝酿的还原分析思维与中医理论强调的整体思维的差异,使得留学生对新的思维体系形成认同感需要漫长的过程[6]。相较于外国留学生开阔而活跃的思维,中国学生往往缺乏独立思考、批判和质疑的精神[7],容易受到专业限制。在面对“说古论今”的中医药文化传承时,更需要当代学生开拓国际化视野,更客观和科学的认识中医药事业的定位和发展,利于调整自身发展和定向,提升专业信心和职业信心。

1.2 青年教师个人定位及发展规划的国际视野盲区 人才,是国家、事业、学校、学科发展的根本。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全方位发展的核心实力和能量储备。青年教师的个人成长,不能“只看眼前”“只专注本专业、本领域”,还应该注重自身的横向发展,以及综合素质训练和提升[8,9]。

然而,很多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局限于职称评定等单一的目标导向,缺乏“框架意识”、存在“盲区”、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很难把个人能力培养和发展与学校发展、行业需求等大视野、大趋势、高维度的发展需求相结合。

2 拓宽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2.1 继续教育项目促进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提升 国家开展的“中医药外向人才项目”的设立,是从国家层面筛选和培养全国具备对外教育能力的中医药专业青年教师的高层平台和机遇。历年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承办的“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师资培训(中医药)”,是行业内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专业涉外教育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继续教育项目,为目前或即将承担中医药对外教育教学的青年教师提供有力的平台和资源,有利于教师能力和视野的提升[10]。

孔子学院增设“中医药”专业教师的岗位,并为公派教师提供专业的赴外工作培训、教学方法的训练和较好的生活待遇,是很好的可利用平台,更是检验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水平、外语水平的平台,也是青年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修养和人文文化等综合素质的机遇[11]。

2.2 走出去 直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医药需求 本文第一作者,在导师郑洪新教授和中医基础理论国家重点学科的举荐下[12],曾于2011 年—2013 年赴美国RUSH大学医学中心研修,并于2015 年被学校派赴泰国庄甲盛皇家学院执教。以上经历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跨文化交流能力,促进外语能力的运用,坚定了申请“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公派教师”的决心,并于2018 年,在学科和学校的支持下,被派赴捷克帕拉茨基大学执教。

1 年的执教经历,不断地挑战自我,从零开始制作英文课件和讲稿等教学资料;开设“中医讲堂”,传播中医药文化,培育中医药受众市场;与当地医生开展临床病例讨论等。在专业知识、外语、交际、教学法等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的同时,也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认可,被捷克帕拉茨基大学评为“2018 年度优秀外教”。实践发现孔子学院可以作为学校横向联系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平台,更广泛地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拓展潜在的国际市场和合作伙伴。成员先后参加相关的师资培训,提升语言、教学方法、人文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实力,顺应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需求,为学校今后的国际化发展蓄积实力。

2.3 将国际化视野带入课堂 带给学生 青年教师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将国际化的视野、行业发展的新需求,带进课堂,带给学生。在本科中医英语的课堂上,重视对学生专业与语言融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设立英语辩论、古文翻译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对外语的灵活运用。将在美国从事中医教育和医疗的博士研究生请进课堂,让学生自发提问、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训练学生跨文化、跨语言交流能力。

2.4 以辽宁中医药大学对外教育青年教师团队为例的教育教学实践(1)境外教育:在捷克赴任期间完成健康学院理疗专业(硕士2017、2018)中医学基础课程、护理专业(本科2015 级、硕士2018 级)中医学课程、健康学院教职工中医课程培训等教学任务,合计学生120 人,240 学时;为当地群众开设“中医文化讲座”,合计20 h,听众约300 人次。(2)境内涉外教育:项目成员完成来华留学生教育相关课程中医基础理论、表观遗传学、中医科研方法等课程约每年260 学时。(3)中国学生:将中医药国际化视野带进中医基础理论课堂,合计160 学时,学生约210 人;中医英语课堂中开设“英语辩论”“面对面-中医在美国”;指导学生研发的“岐黄译路APP”项目,获得2018 年“创青春”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

综上,目前中医药专业人才对外输送与培养已经取得瞩目的成果,已有一定的师资和资源的储备。但是面对我国国际地位和文化传播的大发展时代,仍需要行业领域内对外教育输送的“可持续发展”续集储备力量,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定位。目前大部分高校仍缺少对相关专业领域涉外教育师资的能力考核和培养,缺少对英语、双语授课教师工作的考评和认可。行业内各高校应以更宽容和信任的态度鼓励广大青年教师勇于走出“舒适圈”,大胆尝试。

猜你喜欢

视野青年教师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居· 视野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视野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