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化的策略思考
——以滴滴出行为例
2023-03-22潘雷
潘雷
(潍坊市城市建设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 261000)
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的企业管理,是现代企业面临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应然之举,同时,也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滴滴出行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商业模式,其企业管理与传统型企业有所不同,作为平台型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动态网络结构及经济发展体系中,应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效能,发挥企业竞争优势,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
1 新环境背景下滴滴出行运营现状分析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在新经济环境下滴滴出行的运行状况。其中,调查对象涵盖不同职业类型和年龄阶段的人群,有效问卷372份。
1.1 滴滴出行使用人群分析
在有效调查问卷中,笔者发现使用过滴滴出行的人群近九成,其中在校学生和企业白领是滴滴出行主要的使用人群,使用群体趋于年轻化。由此可以看出,滴滴出行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其中,滴滴出行的优惠措施是吸引年轻群体的重要因素。
1.2 滴滴出行使用场景分析
整理和分析调查问卷得知,用户在使用滴滴出行时主要用于购物娱乐、外出游玩,这与滴滴出行使用群体的年轻化特征有关。
1.3 滴滴出行使用频率分析
使用频率可以充分体现产品的用户黏性,其中,大部分人一周会使用3~5次,使用3~10次的人群有近三成,使用次数较多的人群主要是用于通勤。
1.4 滴滴出行使用优点分析
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笔者发现大众选择滴滴出行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方便、快捷、等车时间短、有优惠活动等优势。其中,等车时间和出行便捷是普遍选择因素。
1.5 滴滴出行竞争力分析
1.5.1 外部竞争力分析
在外部竞争市场中,基本形成“一强多弱”的格局,滴滴出行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平台跨界及传统租赁等进入网约车市场并逐渐占据市场份额,对滴滴出行的运营和发展产生了冲击。
1.5.2 内部竞争力分析
滴滴出行作为共享经济的先行者,不仅聚集了大量用户和数据,还拥有着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运营经验,在市场竞争中更有优势。
2 新环境背景下现代企业管理现状
2.1 企业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是企业经营的关键环节,其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1]。在新经济发展趋势下,企业在面临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企业发展的契机,化解企业经营中的不利因素,提升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是当前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管理者需要更加重视企业的管理工作,通过构建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实现对企业经营的科学管控,促使企业实现稳定且高效的运营。但目前结合现代企业经营现状,发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企业的管理体系与其经营和发展目标不相适应的情况,即企业的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发展不一致,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的实效性与规范性,导致企业管理无法在企业经营中发挥战略性指导作用,致使企业无法全面掌控市场发展趋势,缺乏明晰的企业定位和科学化的战略发展目标,使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中逐渐丧失竞争优势。
2.2 企业管理缺乏完善的内控环境
以滴滴为例,滴滴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内部控制不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滴滴作为一家成长型的创新公司,在公司的发展和管理过程中,将经营重心放在了抢占目标市场上,而忽视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因此,近年来,忽视企业管理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使企业陷入安全风险和信任危机;第二,缺乏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控制,导致企业管理的监管效能难以发挥实效,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2.3 企业管理缺乏风险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方向
首先,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滴滴以“规模和增长”作为衡量公司发展的标准,一味地寻求规模扩张和资本收益,忽视了企业的有效管理,缺乏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意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安全隐患[2];其次,滴滴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忽视了信息反馈的重要性,导致经营活动风险评估的缺失。最后,滴滴以“让出行更美好”作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使命,但在实际经营中却未能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伦理道德责任及供应链责任,导致服务的安全性保障缺失,严重损害企业形象。
3 新环境下企业管理规范化的策略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效能
在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管控企业经营的环节和过程[3]。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企业通过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管理工作成效,推动企业高质量地完成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预期目标,实现在新经济发展趋势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企业在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时,应注重借鉴与学习,结合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将其转化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方法。并根据企业和行业动态化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和改进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效能,实现对企业的高质量管理,持续优化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内部发展环境;其次,企业的管理制度需与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相一致,通过整合企业的各项资源,使企业管理融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实现对企业发展各环节的科学管控,保证企业在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下良好运行;最后,构建动态化的企业管理机制。企业管理需随着企业经营及市场发展趋势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化过程,因此,企业管理制度也应是动态化、可调控的。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应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现行管理制度中尚不完善的环节,规范企业管理制度,使之与企业的发展相契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的积极作用。
3.2 构建“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加强内控管理
“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即以企业的核心价值为切入点,在推进企业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正确价值观的企业文化,积极承担协作与分享的社会责任[4]。“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有助于企业明确长远发展的战略定位,为企业提供明晰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导向。同时,社会责任的承担,并不意味着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相反,通过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可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构建紧密的情感联结,使公司的品牌形象更好地树立起来,提高企业的群体影响力,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构筑“企业文化+社会责任”交互的企业管理体系,对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识别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潜在的各类风险;对外有助于建立具有社会责任感、社会美誉度的品牌文化,提升企业的社会认同感,通过发挥“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的双重效用,减少企业出现安全风险时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企业积极承担伦理责任和法律责任,守住道德伦理和法律的底线,并将其作为推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文化之一,在企业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中,坚持用户为本、安全至上的原则,通过加强企业自身内部监管,承担起企业的供应链责任。如建立多元化的监督管理机制,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在企业管理中引入社会监管和政府监管,实现社会监督平台、政府管理平台、平台管理车辆的新型管理模式[5]。在多元监管主体的协同治理下,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降低企业经营运行风险。
3.3 综合施策,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3.3.1 实施战略管理策略,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实施战略管理策略,有助于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同时还能为企业制定科学有效的战略决策提供价值导向,使企业管理更加有效地服务于企业发展,进而促进企业的良好运转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以滴滴公司的经营管理为例,分析企业战略管理机制的构建和实施。滴滴公司由于实施多品牌运营的战略模式,因此其内部组织管理模式是以“集中决策,分散管理”为主,不同的品牌部门都是独立运行管理的,为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难度,不利于制定与企业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科学决策。同时,由于滴滴在经营过程中所要面对的竞争者越来越多,因此,通过实施战略管理策略,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显得十分重要。实施战略管理策略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状况构建战略管理结构,在战略管理的大框架下,细化企业管理流程,加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监控、业务管理等,制订与企业经营发展相契合的战略计划,优化企业经营生产的价值链,实现企业的科学化经营和可持续性发展。
3.3.2 优化企业多品牌战略模式,扩大整体占有率
滴滴出行通过收购“花小猪”、重启“快的”、升级“礼橙专车”、更名“青菜拼车”,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实施多品牌独立运行的战略,通过多品牌的独立运营、协同发展,逐渐扩大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整体占有率,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6]。通过细分目标市场,以满足不同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增加整体占有率、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同时,多品牌经营会增加企业品牌建设成本,加大企业经营的成本压力,相较于单一品牌的管理,运营多个独立品牌的企业管理难度更大。
基于滴滴出行多品牌战略运行的现状,应尽快提升企业整合管理能力,优化企业多品牌战略模式。一方面,精准定位目标需求市场,合理节约品牌经营成本。如通过实地调研或信息化技术分析大众出行的需求和出行特点,对人流量大或出行需求量大的场所,制定科学化的车辆分配方案,加大网约车分配数量。既可以提高司机的接单效率,增加接单量,提升接单收益;又可以有效减少乘客的等车时间,有助于提高用户对品牌形象的正向认知,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营销费用,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优化企业组织架构,建立整合管理机制,强化不同品牌间的协同配合,使多种品牌实现协同发展,共同促进企业创新业务的开发和完善,通过深化不同品牌的统一管理,延伸多品牌运营和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3.3.3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平台数字化转型
在新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决定着企业发展的高度,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可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服务创新管理,推进平台数字化转型,提高管理效能,提升企业的可持续绩效,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滴滴出行作为平台型企业,其发展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平台用户数量和数据增长量巨大,对平台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台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平台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为企业管理降本增效,在新基建背景下,滴滴出行应借助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优化平台运营模式,构建智能交通体系,提升服务品质。如在人工智能技术及信息化技术的驱动下,通过建设“数据中台”,实现“业务+技术”的双重驱动,将其作为推动平台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创新企业运营和管理流程,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组织敏捷度。此外,“数据中台”突破了传统企业组织架构下技术和业务只能分属不同部门的藩篱,实现“业务+技术”的协同融合,简化了平台数据的运输流程。同时,在“数据中台”的作用下,可将用户数据和业务信息转化为经营和管理的方案,将业务生产资料转变为数据生产力,实现以数据为驱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使企业管理走向精细化。
4 结语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现代企业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制定企业与市场发展相契合的管理制度,发挥企业管理和经营的动态作用,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滴滴出行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构筑社会认同。同时,滴滴出行作为平台型企业应抓住5G、新基建的发展机遇,依靠科技为企业发展赋能,从而推进平台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