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西藏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影响因素及改革动因分析
2023-03-22陶光华谭晨菊李园东
陶光华 谭晨菊 李园东
①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②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西藏4所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开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西藏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评价体系、配套教材、指导思想等方面有待提升,同时对其影响因素及改革动因进行了探索与分析,旨在促进新时期西藏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及一体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西藏自治区现有4所本科类院校,分别是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藏藏医学院和西藏农牧学院,除西藏民族大学地处陕西省,其他高校地理位置均处于高原地区,平均海拔4000m以上,气候环境条件较为恶劣,生源成分以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学生居多。由于西藏高校相比于国内其他省市的高校而言有其多种独特性:其一为所处区域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其二为招生生源的独特性,其三为民族、民俗、体育方面的独特性等特点,其开设的体育课程应与其他高校的体育课程应有所区别。本课题组在根据西藏高校的独特性的前提下,建议西藏各高校在设置体育课程内容的时候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改革并建设有西藏民族特色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改进并提高西藏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的质量。
1 新时期西藏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开设现状分析
(1)西藏自治区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模式及课程设置情况。西藏自治区高等本科院校开设的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普遍的教授模式分为“两阶段”的课程,其中大学一年级的公共体育课程为基础课程,其目的主要是用于全面了解并提高大学新生的身体素质。大学二年级所开设的公共体育课程为体育选项课,主要围绕一些常规的学校体育项目(如球类、舞蹈类、健身健美等)和一些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如押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空竹等)进行技术教学,学生可以在大一身体素质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在对4所院校调查访问中得知,4所高校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均开设体育必修课程,且每学期开设34个学时,周学时为2个学时(1次体育课)。除西藏大学大三、大四年级学生还开设体育选修课外,其他3所高校均未对大三、大四年级学生开设体育课程。这综合反映出西藏高校本科院校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且学时数开设不足等问题。
(2)西藏自治区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选配情况。通过调查不难发现,西藏自治区4所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都比较完善,且多次组织专家小组进行研讨、交流,对现行的教学大纲不断地修改及完善,充分做到科学性、合理性及实用性。但是也发现,西藏4所本科院校的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并没形成统一的模式,而是各高校体育院系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的。西藏自治区的本科院校现用的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体系以及课程的评估与管理,大部分都是以2002年8月12日国家教委颁布的《新纲要》为依据。同时,在此次调查中还发现,西藏自治区本科院校对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中,技能类、竞技类的体育项目占了绝大多数,而与藏民族特色相关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占的比例却微乎其微,因为这些项目对体育师资、场地、器械的要求与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有所不同,因此这些项目的普及度也相对较低。
(3)西藏自治区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现状。通过对西藏自治区4所本科院校所任教的部分体育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有绝大部分的体育教师认为西藏高校当前所开设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较不科学。这部分体育教师占到受访总人数的68.5%,另外还有31.5%的教师认为现行体育课程评价体系设置较为科学,这个调查结果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目前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该怎样去完善和实施。在对体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调查中,主要采用的形式有教学督导抽查评教、院系领导听课评教、教师之间相互评教、教师所授课的学生评教等。而在这几类中,教学督导抽查评教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调查总数的47.25%;院系领导听课评教所占的比例为21.33%;教师之间相互评教占18.43%,而学生评教的比例占的最小,仅为12.99%,从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上面不难看出,一方面督导抽查评教会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授课内容的评价相对较为客观;而教师之间、学生评教就比较容易掺杂个人因素,得出的结论就较为主观。另一方面,督导抽查评教和院系领导评教针对的是教学水平和授课内容,形式比较单一,而授课的效果、学生掌握的程度以及运用程度等问题却不能深入了解;再者学生评教体系所占的比例太小,评教内容较为片面不严谨,容易评价失真;因此绝大部分教师认为评教体系不合理,建议在评教人群的比例上和评教内容的设置上面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
(4)西藏自治区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配套教材使用现状。目前,在西藏自治区高等院校中,由于高原地区体育教学的特殊性,还没有一本通用的教材,经过调查发现,除了西藏大学和西藏民族大学使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推行的教材外,西藏藏医学院和西藏大学到今为止都没有通用的教材。此外,经过对这四所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到,使用“大学体育课程”配套教材的学生比例占到了61.4%,其余30.2%的学生没有使用配套教材,还有8.4%的学生不知道是否有教材,这也是调查之前没有考虑到的。同时,通过此次调查还发现,有20.2%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程没有必要使用教材,因为他们觉得体育教材就是形同虚设,自己不会去学习其中内容。31.1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配套一本大学体育教材,这样可以更好的从书中汲取更多的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也能在自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得到理论指导。还有48.68%的学生认为当前配套的大学体育教材不适合自己的身体锻炼和体育知识学习的需要。因此,一本好的又适合西藏高校实情的体育教材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西藏高校体育发展的需要,更贴合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让学生能更快、更好的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5)西藏自治区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分析。通过此次对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西藏藏医学院这四所西藏自治区本科院校的部分体育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之后发现,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大体分为五类,有一半以上的老师将“促进身体健康”作为主要教育理念,这些老师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6.5%;还有一部分老师是将自身的专业性作为教育理念,终身进行体育教学,这样的老师占到了11.5%;另外还有一部分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这样的老师比例占到了总人数的9.5%;而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自由发展作为教育理念的老师所占的比例只有8.25%;“以培养学生专业运动技能”这一项所占比例为0,其他原因占8.25%,但这个数据并不足以诠释教师的教学理念,因为通过我们的了解,很多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不能做到自身所计划的教学理念,往往会和理论有一些出入,不能按照指导思想严格执行。
2 对西藏自治区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的影响因素
(1)西藏高等本科院校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且开设学时数有所不足;大学一年级多为身体素质基础课,大学二年级多为体育选项课的“两阶段型”模式,而大多高校的大学三、四年级并未设置体育课程。
(2)西藏自治区4所本科院校各自的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都比较完善,教学内容中以竞技类、技能类体育项目居多,民族传统、休闲体育、健身娱乐类项目较少,尤其是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较为罕见。
(3)西藏自治区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主要采用的形式有教学督导抽查评教、院系领导听课评教、教师之间相互评教、教师所授课的学生评教等。教师间和学生参与评价的形式比较单一、片面,容易评价失真。
(4)西藏自治区本科院校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适合西藏高校实情的、贴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体育教材,这使西藏高校学校体育发展情何以堪,更让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成为空谈!因此,出版一本适合于西藏实情且又包含藏民族体育文化的大学体育教材就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在此呼吁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早日介入。
(5)西藏自治区高校多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以人为本”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但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常以技能教学为主,忽视体育教学的初衷,导致指导思想与教学分离。
3 新时期西藏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动因分析
(1)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路必须作为课程变革的要领存在。终身体育的理念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必须坚持的。不管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方面的改变,还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的调整都需要以终身体育的理念为基础。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每个改革的细节与环节终身体育的理念都必须要坚持,这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并且,要想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就必须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全方位的发展与培养。
(2)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必须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效衔接。很多大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在步入社会,开始工作后,是否能够坚持体育锻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学时期体育课程设置与体育习惯养成所决定的。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毕业后是否继续坚持体育锻炼。当然,这也是高校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在动因。只有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学习与态度,才能够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秉持着长远的培养目标,帮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使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做好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衔接。
(3)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师素质水平需有显著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学的成效。而西藏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素质的不足就导致体育教育无法发展。所以,为了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必须要进行改革,这也是体育改革的内在驱动力之一。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还要在各个方面都做到全面发展。同时,高校体育教师要有正确的思想觉悟和对学生的责任感。这样才能够正确引导和教育每一位学生。其次,要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体育作为独特性较强的学科之一,几乎不会被取代。作为合格的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使自己能够融合与借鉴最新的教学模式的成果。同时,高校体育教师还应该积极学习多种体育理论、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以及与运动项目相关的学科基础。高校体育教师只有通过亲身的实践,才能够掌握并运用这些体育知识。此外,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信息化能力,从而了解世界各地的高校体育改革发展情况,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将其创造性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实现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向着复合型人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