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刮痧在周围性面瘫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3-03-22陈彬业陈春艳钱光琴

全科护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刮痧正气面瘫

陈彬业,陈春艳,刘 蕾,钱光琴,林 雪,吴 倩,张 莹

西医学中周围性面瘫被称为贝尔麻痹、面神炎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外周围性面瘫的发病率为(11.5~53.3)/10万[2],我国农村发病率为26.00/10万,城市发病率为38.00/10万[3]。周围性面瘫导致病人出现面部表情肌瘫痪,眼睑不能闭合、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的容貌改变不仅会对病人的社交生活造成影响,还会让病人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面神经功能受损,病人进食时食物易滞留在患侧、喝水时容易漏水等临床表现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4-5]。因此,帮助病人改善面瘫临床症状是极其重要的。关于周围性面瘫的发生,中医学认为与机体正气不足,外邪侵袭面部经脉导致经脉气血运行受阻有关;现代医学认为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时面神经受损引起面肌血液循环障碍有关[6-7]。但目前西医治疗中的激素药物、手术方式均会对病人产生不良反应。中医研究表明刮痧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现代医学实验发现刮痧在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改善机体血液循环、促进肌细胞再生方面发挥着良好作用[8-10]。现综述刮痧在周围性面瘫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从中医外治角度为面瘫的治疗提供参考。

1 周围性面瘫病因病机

1.1 中医学对周围性面瘫病因病机的认识 周围性面瘫属于中医面瘫的范畴,中医学认为面瘫的发生是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外邪乘虚进入面部经络导致经气痹阻,筋脉失养[11]。由此可见,周围性面瘫的病因是正气不足和外邪侵袭[12]。根据不同的病因可把面瘫分为风寒袭络、风热袭络、风痰阻络、气虚血瘀4种证型[13]。

1.1.1 正气不足 《素问·评热病论》[14]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句话的意思是正气不足会致防御减弱以至于在邪气侵袭时正气不能与之抗衡。《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曰:“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虚寒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脉络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这句话论证了面瘫是在正气不足的情况下发生的。有学者在诊治面瘫病人时发现,多数病人发病前有工作压力大、熬夜病史,构成了“体虚”发病的内因[15]。由此看出,基于此病因可以考虑从扶正的角度治疗。

1.1.2 外邪侵袭 与面瘫发病有关的外邪是以风为主导的邪气。中医学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邪是外感致病因素。面瘫病位在面部,《灵枢·百病始生》阐述:“夫百病之始生也……风雨则伤上”,由此可见风邪对面瘫影响较大。风邪多在机体正气不足之时侵入,客于面部经络,致面部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16]。对面瘫证型来说,风痰袭络证是由于脾气亏虚,痰湿内生,风邪夹痰邪上扰形成的[17];风寒袭络证乃风邪夹寒邪入侵面部,风热袭络证乃风邪夹热邪入侵面部。故在治疗上可针对中医证型特点进行扶正祛邪。

1.2 现代医学对周围性面瘫发病机制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病因可能与神经缺血、免疫、病毒感染、疾病、妊娠等因素有关[18]。

1.2.1 神经缺血因素 当面神经循行至狭窄的内耳道骨管时,内耳道及膝状神经节之间的迷路段因缺乏神经外膜和神经外周组织的保护而容易受损。此时,若受到寒冷、吹风等刺激,血管容易收缩或痉挛导致面部循环变差,进而导致周围性面瘫发生[19]。

1.2.2 免疫因素 周围性面瘫会引发机体免疫反应,面瘫发生时,机体内抗体IgG水平会升高,自由基清除剂和一氧化氮水平降低,体内自由基增多,神经血管缺血缺氧,炎症反应加重[20]。临床中有研究调查了206例周围性面瘫病人,发现面瘫病人多有免疫力下降的表现且有近期劳累病史,证实了面瘫的发病与免疫力低下有关[21]。

1.2.3 病毒感染因素 对于病毒感染因素来说,目前认为与周围性面瘫相关的病毒有带状疱疹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等[22-26]。

1.2.4 疾病因素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周围性面瘫患病的危险因素。国外研究者记录了2006年—2015年韩国2 708例周围性面瘫病人的情况,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后证实了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患此病的危险因素[27]。

2 刮痧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原理

2.1 以通为治,扶正袪邪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用器具在人体皮肤进行反复刮拭,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一种方法[28]。刮痧能通过手法、施术部位的经气虚实作用于皮部来达到补虚泻实之效[29]。正气不足和外邪侵袭导致面部气血运行受阻进而经脉失养。因此,刮痧“通”的作用可以疏通被阻的经络气血。刮痧手法有补泻之分,补法以板按压的力度小,刮拭速度慢,刮拭时间短为主;泻法以按压力度大,刮拭速度快,刮拭时间相对较短为主[30]。以通为治即疏通经络阳气以扶正,施术部位可选择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难经·二十八难》言:“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总督全身阳气,运行气血津液精髓,因此选择督脉有利于调节头面部的气血运行[31-32]。足太阳膀胱经为阳中之阳,为全身经络、脏腑气血转输之枢纽[33]。吕明庄临证治疗面瘫病人时,刮拭病人以督脉、膀胱经为主的经络以疏通阳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4]。由此可见,刮痧能通过刮拭经络来疏通阳气的运行以达到扶正袪邪的效果。

2.2 刮痧能调节机体免疫力 刮痧能调节机体免疫力。研究发现刮痧能降低大鼠血清的抗体IgG含量,同时促进局部组织血液、淋巴液流动,加快新陈代谢[35]。吴鲜鲜等[36]对Balb/c小鼠背部皮肤进行刮痧,刮痧后小鼠皮肤充血,血脉扩张,皮肤中红细胞外渗,免疫接种后刮痧组小鼠IgG抗体滴度上调,免疫应答倾向于Th1型。此研究结果与Chen等[37]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刮痧疗法对皮肤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功能有上调作用。免疫力降低是面瘫致病因素,因此可以用刮痧提高机体免疫力。

2.3 刮痧能改善周围性面瘫病人的血液循环 刮痧能通过调节一氧化氮合酶(nNOS)扩张血管,提高氧自由基清除力来改善血液循环。面瘫会使病人体内血清自由基清除剂和一氧化氮水平降低,自由基增多而导致神经血管缺血缺氧[20]。一氧化氮是内皮细胞中维持血管稳态的关键分子,发挥着调节血管张力和维持血管功能稳定的作用,nNOS是皮肤组织中一氧化氮合成的关键因素[38]。有实验对大鼠刮痧后发现刮痧刺激可引起大鼠体内nNOS的升高[39]。由此可见,刮痧能通过调节nNOS来促进血液循环。血清自由基清除剂反映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唐也笑等[40]对造模大鼠实行通络刮痧后发现刮痧组大鼠血清自由基清除剂活性提高,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血液循环改善。面神经缺血是周围性面瘫发病因素之一,刮痧扩张血管,清除血管内自由基的作用有利于面瘫病人改善面神经血液循环功能。

3 刮痧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3.1 刮拭方法以联合应用为主 目前临床刮痧治疗周围性面瘫以联合疗法为主,如联合针刺疗法、穴位按摩、隔姜灸、针刀疗法等。王朝辉用针刺法联合易罐刮痧治疗周围性面瘫病人,刮拭病人面部促进病人面部表情肌功能恢复、刮拭颈部改善病人颈面部血液循环和淋巴液循环,治疗后改善了病人口眼斜的症状[41]。严永凤[42]用面部刮痧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瘫病人,刮拭了面部大迎、颧髎穴、水沟穴、迎香穴、承浆穴、地仓穴、下关穴等穴位,治疗后联合组病人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社会生活功能评分及躯体功能评分优于单纯按摩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刮痧联合其他技术或许比单纯刮痧更具有优势,为面瘫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由于方案的不一致,难以看出哪一种刮痧更具优势,因此可以考虑进行不同的刮痧方案效果比对,以选出最佳方案。

3.2 刮拭时机单一 明确治疗时机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临床面部刮痧治疗周围性面瘫以恢复期为主,其他时期刮痧较为少见。面瘫恢复期要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病人肌细胞修复再生,以此来重建面部运动[8]。郭玉等[43]用通络刮痧法治疗了60例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病人,治疗后刮痧组病人面神经功能分级、治愈率得到了提高。周围性面瘫不仅有恢复期还有急性期、后遗症期,但目前针对急性期及后遗症期的刮痧方案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可以根据急性期和后遗症期的特点,对刮拭部位、刮拭经络、刮拭穴位、刮痧手法进行选择,形成面瘫不同时期的刮痧方案。

3.4 刮拭部位以病灶为主 目前刮痧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部位选择集中在头、面、颈部,选穴上遵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面瘫与三阳经筋关系密切,手、足三阳经均有分支分布于面部五官的鼻、目耳、口等周围,其分布与现代医学中面神经支配的表情肌分布一致[44]。故刮痧部位以手、足三阳经及其腧穴为主。王楼珍[45]选择了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循行在面部、颈部的穴位进行刮拭,以达到为病人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功效,36例病人中痊愈29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4.4%。以上看出,目前刮痧所选部位以病灶部位为主。从中医证型看,周围性面瘫每个证型病因病机有所区别,但目前基于辨证选穴的刮痧研究报道较少见,未来可加以完善。

3.5 刮痧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刮拭手法 刮痧的手法比较丰富,按照力度轻重分为轻刮法和重刮法;按照刮拭速度分为快刮、慢刮法和颤刮法;按照刮拭方向分为直线刮法、弧线刮法、逆刮法、旋转法、推刮法;按照接触体表部位分为摩擦法、梳刮法、点压法、按揉法、角刮法;根据刮拭部位的不同还有弹拨法、揪痧法等[30]。刮拭手法是刮痧技术的特色,也是影响刮痧效果的因素之一。面部刮痧刮拭速度宜慢,力度宜轻。郭玉[18]用补法按点-线-面的顺序,按照攒竹-阳白-丝竹空、地仓-颊车-下关穴、颈部翳风穴-风池穴的顺序刮拭面瘫病人面部,每个部位刮15~20次,每日1次,每次15 min。但是大多数面瘫刮痧临床研究缺乏对刮拭手法的明确描述,未来可考虑加入具体手法以细化研究方案。

3.6 刮痧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刮拭力度 刮拭力度是影响刮痧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目前刮痧力度在周围性面瘫中的临床研究较少。邱灵慧等[46]对小鼠进行刮痧时发现1N的力度刮拭小鼠未引起小鼠明显变化,9N的力度刮拭造成了小鼠皮肤损伤严重,而3N的力度在不造成皮肤受损的情况下引起了小鼠适度的应激反应。适宜的刮拭力度既是刮痧显效的关键,也是刮痧安全的保障因素。因此,探索适宜的刮拭力度范围是必不可缺的。

4 展望

刮痧原理能和周围性面瘫的中西医的发病机制相对应,从现代医学作用机制看,刮痧能从调节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血液循环方面治疗周围性面瘫。从中医角度看,刮痧能通过手法的应用和经络的选择来达到补虚泻实,疏通经络的效果以改善面瘫经络气血运行受阻的情况。从目前的临床应用来看,大部分刮痧研究方案以联合疗法为主,在刮拭部位上以头、面、颈的刮拭居多,但刮痧手法和刮拭力度提及较少,而手法和力度是影响刮痧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未来研究中对刮拭手法和刮拭力度的深度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在治疗时机上,目前研究多集中在面瘫西医分期中的恢复期,对其他分期刮痧提及较少,未来可针对面瘫不同分期的特点进行刮痧方案设计;除了分期刮痧,从中医角度看,面瘫还有证型之分但目前针对中医证型设计的刮痧方案研究较少,因此未来可加强相关研究,遴选出最佳方案,经过循证验证后用于临床,以期充分发挥刮痧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效果。

猜你喜欢

刮痧正气面瘫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方天祥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头痛不用愁 刮痧来解忧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年轻人不要盲目刮痧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