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究*

2023-03-22阮森张磊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书育人 2023年3期
关键词:二十大思政精神

阮森 张磊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1]党的二十大系统地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科学地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为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提供了思想指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实现思政课的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何有效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值得每个思政人深入探究。

一、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以课堂为核心,抓好理论教学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固然很多,但课堂教学更具基础性和系统性。”[2]总书记的论述,一方面强调了思政课堂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对思政课堂提出了更高要求。“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中最根本的因素,它的有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3]思政课课堂教学承担着传递系统的理论知识,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的主渠道,其质量高低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效果。所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4]要立足课堂教学,以课堂为核心深入开展理论教学,将党的二十大中的思政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

首先,作为思政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思政课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关键作用。思政课教师要深化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及重要思想研究,及时传“道”。“思政课教师则是办好社会主义教育的关键,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5]教书者先要接受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研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思政元素吃透摸清,找准融入的重点、热点、难点。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思政课教育全过程。思政课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形成专题讲授。具体来说,要立足思政课原有内容和教材,从各个章节出发,设计好每个章节要讲授的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中融入党的二十大有关新时代青年奋斗的方向的论述,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中融入党的二十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重要思想;在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中融入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和“培育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6]的要求。此外,思政课教师要在《纲要》课中带领学生系统地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的重要论述,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在“原理”课中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刻意蕴,等等。其次,思政课教师还要运用多媒体网络平台,融合使用传统媒体与现代信息媒体,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以文字、视频、影像、微视频等多种途径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后,课堂教学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生的专业和就业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做好职业规划,让学生明白个人理想和中国梦的实现是通过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更新思政课话语体系

习近平强调:“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7]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当今中国已经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同时也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高校思政课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推进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的时代转换,切实提高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更新思政课话语内容。党的二十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向世界昭示了“中国之治”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直面了很多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铸牢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魂”,帮助大学生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的人民立场、国家梦想,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自信”。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学内容要因事而化,增强问题意识和对问题的阐释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洞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8]引导学生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看待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更新思政课教学话语表达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采用了许多“日常化、生动化”的表述,如“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道不变、志不改”;善用“新概念新表述”,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自我革命”“三个务必”等。“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学习‘习式话语’,会讲‘新言新语’”,[9]创新思政课话语的表达方式,“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10]此外,思政课教师还要运用多媒体网络平台,融合使用传统媒体与现代信息媒体,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以文字、视频、影像、微视频等多种途径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进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后,课堂教学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生的专业和就业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做好职业规划,让学生明白个人理想和中国梦的实现是通过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三、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加强实践教学

2021年3月,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习近平指出:“‘大思政课’我们一定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同时还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来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11]这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大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实践的理论”,[12]党的二十大精神要落地生根、入脑入心,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要立足社会实践,深入开展实践教学。

首先,党的二十大精神要融入课堂实践教学。具体来说,在课堂实践中,思政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党的二十大的影像资料,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在课堂上展开交流、辩论,采取学生之间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选取典型优秀的文章集中展示并推送到校级杂志期刊或者公众号予以发表,激起学生学习党的二十大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党的二十大精神要融入社会实践教学。高校要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形成以党委统一领导、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关键主体其他部门密切配合的横向联通、纵向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扩展“大思政课”工作格局,要充分利用“大思政”的优势,学校领导在开学、毕业典礼等重要场合,讲授“大思政课”。具体来说,就是要“思政人”,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海大学为例,在党的二十大当天,学校开展了以“聚焦党的二十大”的主题活动,组织师生观看党的二十大现场实录,组织党的二十大主题征文、演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理论热点面对面”的实践活动,组织师生成立理论宣讲团,深入基层社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录制学生、教师、党员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的微视频。同时,思政课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对党的二十大认知状况的调查,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推动师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入学习,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增强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效,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创新教学载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式和载体,开展网络教学。以网络媒体为平台开展思政课教学,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在动力。

首先,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要广泛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当前,高校普遍开展了网络教学的探索,各种网络虚拟教学平台相继建立,线上教学有序开展。例如,慕课、学习强国、雨课堂等一系列网络学习资源的问世,极大地丰富思政课教学载体,创新了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提升了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兴趣。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同时借助于网络平台的优势,加快慕课、微课、线上线下等混合式教学方式的融合建设,打造“智能课堂”“云课堂”,使“学习强国”等APP成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有力工具。其次,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要广泛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引导。利用网络媒体传播的规律,实现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统一。高校的官方网站、微博、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QQ空间等网络平台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容加工整理,通过这些网络平台及时推送给学生,学生自主浏览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通过学生的自我觉悟和思考,更好地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此外,在利用现代信息媒体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思政课的同时还要注意结合传统媒体,要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期刊、广播、板报等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最后,由于网络媒体的局限性,高校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加强对这些平台的监管,既要善于“用网”还要善于“治网”。高校要牢牢站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提升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引领性,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引导网络舆论导向,传递网络正能量,取消黑色地带和灰色地带、扩大红色地带,改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防止大学生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引领力。

五、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加强考核检验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党的二十大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引领,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因此,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加强融入成效的检验。

首先,建立长期有效的考核机制。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有效的考评机制。在考核的过程中,要以师生的满意度和学生的认同为标准,以此作为考核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的重要标准。要定期对师生的满意度进行评估,防止出现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出于工作的需要“为融而融”,学生“不得不融”。具体来说,一方面,对思政课教师可以采用进行座谈的方式,获取教师满意度,并帮助解决实际中的一些困难。另一方面,通过对思政课教师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方面的理论成果、科研成就进行评估,督促教师认真践行落实。对学生采取问卷或考试的方式,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主要是看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学生的主体需求的满足,如党的二十大中的新思想、新理念、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是否激起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制度和文化的积极情感,是否增强了学生的家国意识;理论认同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可和接受;政治认同主要看学生是否对现有的政治制度、政治体系具有践行的信心,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此外,高校各部门要加强协同,校党委要做好顶层设计,党政部门和思政课教学单位各自“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此基础上相互配合,落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科研立项、经费保障。同时,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充实师资力量,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人力支撑。

总之,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既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也是新形势下提升思政课实效性、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客观需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无疑能够创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高校全面开展“大思政课”建设。

猜你喜欢

二十大思政精神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