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中坚持党的领导路径选择
2023-03-22长沙市图书馆姚倩
文/长沙市图书馆 姚倩
“坚持党的领导”居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建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首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是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对于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而言,要在深化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中选择合适路径,落实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构建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特征。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事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融入法人治理结构同样是我们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独特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巨变,根本点是坚持党的领导。历史和实践雄辩说明,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进入新时代,面对各种风险挑战,面对人民各类远景愿景,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公共图书馆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是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既是必要条件,也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最大的政治优势。
(一)党的领导是确保公共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图书馆”是人民群众共享文化知识的场域,是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在资本主义国家,图书馆虽有“公共”一词点缀修饰,然而,作为受剥削压迫的无产者迫于生计和高成本并不能真正享受文化知识大餐,公共图书馆是专为少数有闲阶级服务的文化活动场所,因为具有鲜明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性。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主人,因而我国公共图书馆在自身属性、职能定位、服务对象等方面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共图书馆有着本质区别,真正实现了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最为突出的是,人民这种权益拥有法律保障。我国《公共图书馆法》就明确“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法律规定明确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以人民为中心。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不是一般的社会组织或者事业单位,而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有权是以国家为代表的公有制,是由国家财政保障的公共文化机构,理所应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服务,从本质属性上说,公共图书馆姓“社”姓“公”。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是由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是确保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事业健康发展的“根”和“魂”。
(二)党的领导是推进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作为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承担了“进行社会教育和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等重要功能。2017年9月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在“基本原则”部分的第一条就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组织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为了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公信力和透明度,推进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则是党加强对文化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举措。要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就更加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带头将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各方面,实现全覆盖,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共图书馆事业不偏向、不迷航。
(三)坚持党的领导是发挥公共图书馆功能作用的必然要求。公共图书馆具备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等功能作用,这些概括起来就是提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平台。我国图书馆发展史极为悠久,自先秦以来就有图书馆的存在,但纵观历史,我们也应该清晰看到,因落后制度及历史等诸多条件的制约,公共图书馆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一直较为单一,始终没有跳脱“保存藏书”的主要功能。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在任北大图书部主任时就提出“公共图书馆应向工人、市民开放,实行开架阅览。”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下的公共图书馆始终把开放型、公益性放在首位,“体现了政府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是政府为广大百姓提供的文化福利”,实现了中国图书馆由“私”向“公”的转变,才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在迈向新征程的道路上,要发挥出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作用,仍然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
二、有机统一的把握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独特优势所在,但在实践中,一些观点将推进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简政放权、专业治理等与党的领导对立起来,这不仅不利于改革推进,也不符合改革预期。实际上,坚持党的领导与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在目标价值、职责分工、运行实践等方面存在高度统一性,这是我们推进改革时所必须把握的。
(一)目标价值的一致性。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推进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增强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党的领导,从根本上来说,要贯彻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提供更优的公共文化服务,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放在第一位。具体到图书馆加强党的领导,则是要发挥图书馆的党组织作为一级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协助图书馆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改进工作,促进图书馆工作目标的达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者都是以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为目标,在目标价值方面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二)职责分工的协同性。在实践中,坚持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设置在图书馆的党组织履行自身职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对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作出决定,同时保证行政领导人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确保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则主要通过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理顺政府、市场与文化机构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参与到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具体管理运行中,提升精准服务能力。两者对比,前者侧重务虚,后者侧重务实,在职责分工方面各有侧重。但总体来说,都是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通过组织形式的适当区分,进行职能配置上的合理分工,既强化党组织作为政治组织的政治领导责任,又提高图书馆作为独立法人履行管理服务职能的水平,最终实现图书馆发展协同高效运转。
(三)运行实践的联动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仅是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也包括党对社会一切事务的领导,是通过国家和社会机构的法定程序和形式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具体的行政管理行为。具体而言,党组织对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重大问题的政治决策需要通过法人治理结构等法定程序,转化为图书馆的行政决策和具体管理行为,实现法定化、规范化、具体化。而在落实法人治理过程中,要确保各项业务工作得到落实、推动,同样需要依靠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推动和保障,通过运行实践中的联动达到1+1>2的成效。
三、路径选择
在深化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已成思想共识。从实践中看,各地推进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进度与成效参差不齐,如何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成为推进改革的重点和关键。要在深化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必须从决策、执行、监督等多个层面入手,形成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
(一)决策层面:明确党组织在治理主体结构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党对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全面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必须通过法定化、规范化的方式,明确以党组织为核心,理事会、管理层、监事会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机制。要在公共图书馆章程中确定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明确各治理主体在图书馆决策、执行、监督各层面的权责和工作方式。具体来说,图书馆党组织的核心地位,意味着党组织要通过把关定向,实现政治领导,承担政治责任。在决策层面,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通过党组织推荐管理人员、专业人士参与理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的议事决策,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将党的政治决策上升为管理决策,如长沙图书馆理事会章程明确“理事会由15名理事组成”,其中5名党委政府代表由举办单位提名,3名本馆代表中包含了1名党组织负责人,也就是说党委政府推荐的人员在理事会组成人员中至少占有6席以上,属于“相对控股”,同时对理事的专业水平提出要求:“具备履职的知识和能力,熟悉并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根据本单位的宗旨,忠实、诚信、勤勉地履行职责。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同时,长沙图书馆在理事会章程中明确“管理层由行政负责人(馆长)、副馆长和党组织负责人组成”,管理层的职责则包括日常“人财物”的管理,通过党组织推荐的领导干部和专业人才“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途径,实现政治领导与业务领导的协调统一。
(二)执行层面:推动党建工作与法人治理深度融合。坚持党对图书馆工作的全面领导,绝不是要越俎代庖,弱化理事会、管理层职能,而是立足于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公共属性,通过理事会的完善治理来提升公共文化机构的管理及内部运行效率,进而提升精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解决“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后所产生的责任主体问题,因此,真正落实法人自主权,是当前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工作的关键。具体来说,重点是在发展规划、业务管理、选人用人、制度体系等方面,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理清责任,赋予公共文化机构法人充分自主权,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党组织应当充分尊重、支持理事会、管理层等履行法人治理责任,避免过度参与日常业务管理影响机构的正常运转。党组织则更多地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水平,鼓励党员带头执行理事会等作出的工作部署,服从管理层的日常管理,提升党的领导的有效性、聚合力。特别是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是思想汇聚、文化交融的前沿单位,在深化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中,必须不断创党建工作水平,将党建聚合力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如长沙市图书馆依托馆藏资源,推出主题阅读,“红色读演”剧场,“强国梦”沉浸式红色“桌游”、“剧本杀”,VR线上看展、朗读亭线上诵读等,设立新时代学习空间,创新党员教育模式,不仅增强自身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更提升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结合”“两促进”,也同时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领导力。
(三)监督层面:促进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贯通协同。实现有效监督、推动服务效率提升是深化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重要目标,监督机制本身也是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各种监督形式中,党内监督处于最基本的位置,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只有党内监督发挥有效作用,其他各种类型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在监督层面,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坚持党内监督主导的前提下,明确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群团组织等部门的监督职责,健全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成果共享、程序衔接等机制,加强内部各类监督力量联动配合,确保内部监督及时有效。同时在党的统一领导之下,充分发挥法人治理结构下监事会的作用,引入社会监督力量,通过监督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关键人、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督促理事会、管理层科学履职、主动履职,发挥其专业作用,达到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贯通、统筹协同的效果。如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要求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年度工作、经费使用等应当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党组织在党内也有党务公开等要求,通过二者结合,发挥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信息公开的作用,有利于增进图书馆管理层与普通员工、市民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图书馆工作的公开性、透明度,对于工作效率提升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