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条件下提升理论宣讲工作实效的实践与思考

2023-03-22甘肃社会主义学院何玲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期
关键词:干部群众老百姓党课

文/甘肃社会主义学院 何玲

理论宣讲工作,不是说说而已的事情,是一项“技术活”,技术活需要技术来支撑。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让理论宣讲推陈出新,形成互动化的有效传播,这是作为一名理论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摸索和思考的课题。作为党校教师,同时作为全市理论宣讲团成员,我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讲党课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完成任务式的照本宣科,还是入心入脑式地讲透讲活?是台上口干舌燥、台下昏昏欲睡,还是讲者有“料”有趣、听着津津有味?是让干部群众激动震撼瞬间,还是铭记于心许久?很显然,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后者。多年来,我一直在给“一节好党课”画自画像,如何“让干部群众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用得上”,如何达到“讲台上,娓娓而谈、旁征博引;讲台下,认真聆听、详细笔记”?这是我奋斗的目标,正在不断地摸索。我的实践经验与思考就是要深化主题,强理论宣讲之“基”,解决好讲什么的问题;丰富载体,活理论宣讲之“形”,解决好怎么讲的问题;创新话语,铸理论宣讲之“魂”,解决好为谁讲的问题。

一、深化主题,强理论宣讲之“基”,解决好讲什么的问题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是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理论宣讲工作首先要解决好讲什么的问题。信息化时代,要用中国话语体系深化主题,强理论宣讲之“基”。要吃透精神,把内容讲全;反复提炼,把精神讲准;简繁适度,把重点讲透。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广泛积累备课素材。过去我们常说给学员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一桶水已远远不够,党校教师必须有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的活水。讲台上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是背后厚积薄发的沉淀。扎实积累宣讲内容才会有专题厚度。作为一名理论宣讲教育工作者,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要洞察时与势、融通制与治、把握变与不变,做好常态化学习与积累工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微信公众号、壹学者、电子期刊等积累大量的宣讲素材。网络有获取大量素材的便捷,更有存储素材的便利。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对电子文章中精辟有用的段落,及时复制存储、及时总结归纳,及时补充到自己的讲稿、课件或资料库中。一堂高质量的党课,没有足够数量的转化吸收,就不会有精准高效的输出。是才华撑起了野心,同样也是素材充盈了宣讲厚度,内容是宣讲的灵魂。

(二)注重问题导向,精心选题。信息化时代,随着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过去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特别是“全媒体”时代,信息网络化具有自发性、突发性、公开性、多元性、匿名性和无界性等特点,导致大量鱼龙混杂的信息充斥着互联网,干部群众难免会接受似是而非的东西,甚至会受圈层化传播的误导,造成一些思想困惑,这无形中加大了理论宣讲工作的难度。因此,在选题备课中,要找准干部群众的关注点、共鸣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注重讲好“三个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讲好中国坚持和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无论宣讲主题是什么,都要将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和讴歌英雄贯穿其中;要构建“分众宣讲”新格局,内容设计上少做一锅煮的“大锅菜”,多做入乡随俗的“特色菜”,满足差异化的“理论口味”,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加强互联网思维,在“网”课上下功夫。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10.11亿。人在哪儿,宣传工作的重点就应该在哪儿。群众在哪里,理论就要到哪里;群众在网上,理论和理论家就要到网上。特别是信息化时代,人们追求短平快、新奇美,习惯用一切零碎时间采取“跳读”“略读”等“浅阅读”方式进行碎片化知识学习,而最适应“碎片化”学习特点、最迎合干部群众口味的就是各种形式多样的“微作品”。因此要积极探索“短时新”的“微宣讲”,比如“微党课” “微故事”“微视频”“微电影”等,实现理论教育工作者和党员干部群众的无障碍交流、零距离联系,使理论宣讲工作便捷化、灵活化。

二、丰富载体,活理论宣讲之“形”,解决好怎么讲的问题

好的内容要用好的方式来呈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理论宣讲实效,就要用时代化的形式丰富载体,活理论宣讲之“形”。

(一)探索“互联网+宣讲”新模式。载体上的创新会带来内容上的丰富。借助PPT课件、LED显示屏应用载体增强宣讲效果已经是最普通最常规的操作。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宣讲载体,综合运用多种宣讲形式、各种宣讲载体,探索使用“互联网+宣讲”新模式,扎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构建饱满、立体的宣讲体系,这是当前和今后宣讲的一个大趋势,并且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利用微信公众号、网页、手机App等新载体,按期推送宣讲视频,开设理论宣讲直播课,这些都是“互联网+宣讲”新模式的很好实践。别人直播带货让腰包鼓起来,我们可以直播带理论,让群众头脑活起来。

(二)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学习上的便利会带来效果上的增强。通过整合新媒体技术力量,将集中面授和网络微党课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线上,依托党课宣讲平台充分发挥及时便捷互动性好的优势,搭建自主学习模块。配套设置党的理论文献、基本知识、重要时事新闻等学习版块,让党员干部群众自主选课学习,满足个性化需求;线下,培养锻炼“专业+个性”的宣讲队伍,进行分层分众、灵活互动的宣讲。比如运用专业的报告会和专题讲座充分让干部群众享受理论大餐,同时运用现场教学、聊天长廊、座谈等方式,和基层干部群众广泛互动,让党的理论入脑入心。

(三)运用信息化技术将抽象难懂的理论具象化。

形式上的转换会带来理论上的升华。通过“图解”理论、“图标”理论、“数说”理论等具象化的形式解读党的大政方针,讲述党史,让理论观之有形、感之有味。读图时代,或者说文化快餐时代,大家更喜欢感官享受和视觉冲击。所以,个性化制作、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是信息化时代理论宣讲的大趋势所在。通过不断创新宣讲形式,不断推动理论宣讲改版与升级,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造微党课和情景教学课,推出极具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的理论阐释精品,彰显理论宣讲的独特魅力。微党课以“视频+老师同步宣讲”的方式,声画并茂,增强吸引力;情景教学课运用“老师讲+视频+情景”再现方式,情景交融,打造更加立体的宣讲形式。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各地成立宣讲小分队,带着微党课和情景教学课下基层,基层干部群众不仅深受鼓舞和震撼,而且对这种宣讲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更加坚定了我们要把宣讲创新工作进行到底的决心。

三、创新话语,铸理论宣讲之“魂”,解决好为谁讲的问题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宣讲是让干部群众“头脑里起风暴”的工作,“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因此要创新话语,铸理论宣讲之“魂”,解决好为谁讲的问题,“润物细无声”。

(一)注意接地气,讲好“百姓话”。讲好“百姓话”是理论宣讲出效果的基本要求。宣讲工作必须讲群众听得懂、听得惯的话、讲大白话、实在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同样,习近平总书记最善于讲“百姓话”,他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比如阐释“生态文明工作”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他说:“要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生态环境是老百姓最大福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亲切又自然;表明中国的外交立场时,他说:“中国人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头和平的、可亲的狮子。”就这几句话,老百姓就秒懂了中国的外交立场,生动又形象,也让国人们自信满满。

(一)把握时度效,讲好“动情话”。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无数实例证明,只有带着感情去工作才有不一样的收获。工作是职责、是担当、更是价值。当我们本着对党的热爱、对岗位的热情、对学术的执着备课讲课,本着在情感上激励、鼓舞和唤醒干部群众去宣讲,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是广大学员和干部群众喜欢的课堂。所以宣讲要充分考虑时度效,要瞄准‘人’、带着‘情’、充满‘味’。“时”,就是在时机上,把握重要时间节点,适时推出相关主题宣讲。“时”还表现在把思想故事化。从传播规律看,会讲故事,就有话语权。多举富有启发性的鲜活的例子,要注意受众群体及各地区的差异性,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毛主席教导我们要会读无字书,宣讲工作中的无字书尤为重要。“带露珠”“冒热气”的案例需要从群众中去找。笔者的实践是一次去给张掖市安阳乡五一村脱贫的老百姓讲“扶智扶志”,事先准备了课件和讲稿,但是一路很忐忑。到了村上,村书记说老百姓还没吃过饭,需要等会儿开讲,我说我想去农户家转转。在一个脱贫户家,我看到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并详细问了庄稼、牛羊鸡的养殖情况,还有一点时间,我又和村书记交流了一下村上的整体情况和他们工作的难点。正式开讲后,事先准备好的PPT几乎没用到,1个小时的时间我都是和老百姓互动交流。我首先讲我多年前在安阳乡看到的情景,勾起他们的回忆,然后讲到今天在老百姓家中看到的变化,我还给他们讲了一个放羊娃的笑话:“长大了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放羊。”老百姓听了都笑,然后我讲道:“乡亲们,这就是扶智扶志的重要性啊。我们首先要解放思想,抓好教育啊。”我看到老百姓都在点头,然后接着说:“你们是习总书记最牵挂的人,他说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我们今天是幸福的,那咱们应该怎么回报国家回报党啊?”坐在前排的几个脱贫户几乎异口同声:“把日子过得更好,坚决不掉队。”一个短短的小调研让我动了情,老百姓也动了心。“度”就是要会说、巧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比如给老百姓讲人民民主,要这样讲:民主就是有事要商量,大家的事大家来商量。于是,老百姓听着乐呵;讲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要这样讲:我们的规划已经做到“十四五”了,我们的党会继续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直干到大家伙儿都满意。宣讲还要“动起来”,要善于把语言动作化。“效”就是出效果,宣讲中要把故事操作化,讲出画面感、讲出带入感,讲出自信和力量,讲出方向和希望,讲出干劲和激情。要多用细节描述、巧用语言修辞、善用新形式新技术,有效烘托诠释宣讲的主题。在“党的创新理论进军营”宣讲活动中,我给张掖军分区的官兵们讲西路军的故事。在讲“顾全大局、服从命令”时,我选了“铁钉九连”的故事,配上背景音乐用了语言修辞:“李先念看到周纯麟流泪,走过去握着他的手低声说:‘不要难过,你们打得好!敌人用炮打也没有打垮你们。敌人用重兵围,没有围垮你们。敌人用火烧,也没有烧垮你们。你带的这个九连真像铁钉一样,钉在自己的阵地上!’”我看到听课的官兵们眼眶湿润了。在讲“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时,我不仅运用了西路军与马步芳部队厮杀的视频,视觉冲击力很强,还用了细节描述:“他们的子弹打光了,就用大刀、长矛、木棍、石头、树杈同敌人拼搏……武器没有了,就抱住敌人用嘴咬,用手撕,扼住敌人的喉咙,咬掉敌人的耳朵、鼻子、指头……”情景交融,画面感和带入感很强。讲到动情处,我自己是哽咽的,部分官兵也落泪了。

(二)巧妙用数字,讲好“通俗话”。康德说:“在任何特定的理论中,只有其中包含数学的部分才是真正的科学。”“万物皆可数字化”的数字时代已经到来。宣讲中我们要善于发现理论背后的数字,发挥数字宣传的好听、好记、清晰、简单的特征,提高理论传播的节奏感和趣味性,让听众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宣讲中要大胆尝试用数字解读理论,以最熟悉的数字展示最深刻的道理。比如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把标题数字化,讲4个百年之变、4个未有之、4个根本因素;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论述,讲统一战线作用的新阐释:“两个三”(“三个重要法宝”和“三个更加多样”)、统一战线工作的新路径:“三个一”(“一加强”: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一深化”:深化统战工作的互联网思维、“一落实”:落实统战工作的人民利益导向),干部群众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

总之,作为理论宣讲工作者,能为党做“举旗帜”的工作,幸运而幸福,自豪而自信。宣讲能力需要锻炼,今后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中不断磨炼自己,提升能力,用实际行动和饱满的热情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展现一名理论教育工作者该有的精神风貌。我愿意一直讲下去,讲一辈子,因为党的惠民政策永远讲不完。

猜你喜欢

干部群众老百姓党课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坚持领导带头 强化监督检查 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领导带头 强化监督检查 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解决基层理论武装“入心”的几个难题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老百姓的话
老百姓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