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工学类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思政元素的分析与融入方式探索

2023-03-22朱小梅陈卓玲

高教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工学伦理思政

朱小梅,陈卓玲,张 锦,孙 冰

(大连海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此后,各类学校对教师广泛开展了立德树人的再培训教育,同时,在各类学校中增设了道德法治相关课程。其中,高等院校中主要开展的相关课程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术道德和工程伦理等。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重要讲话精神,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强调思政课的重要性和取得成果的同时,也提出了思政课的薄弱之处,包括教材内容、教学效果、教师资源和课程体制机制等多个方面。对课程思政改革提出了几点要求,包括课程教材体系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等。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提出“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即“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用价值塑造引导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明确课程思政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和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此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制和职业道德等教育成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内容的重中之重。《纲要》中还指出,对于不同专业,要根据专业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提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对于工学类专业的课程,要注重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注重强化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1]。

为了应对新经济的发展战略,教育部高度重视“新工科”建设。“新工科”建设以立德树人为引领,这正说明了国家对工程人才高素质的深化要求。在对工程人才道德认知的要求下,对工学类专业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无疑是充分且必要的条件[2-3]。2014年,全国工程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启动了工程伦理课程建设,并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讲话,在2016年提出“思想政治正确、社会责任合格、理论方法扎实、技术应用过硬”的全面育人观[4-5]。工程伦理课程在受众为工科类专业学生时,应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教授。结合《纲要》内容和要求,工学类专业学生的工程伦理类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如何有机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工程伦理课程中,也是当前教育者们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因此,根据高等学校工科类专业学生的特点,探索工程伦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课程思政元素在课程中的有机融入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 工程伦理课程思政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了工程伦理教育。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始于20世纪末,李正风[6]等工程伦理专家在此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1世纪以来,工程伦理方面的教育已经从文学类专业普及到工学类专业,这主要是因为现代工程的规模大、技术复杂、涉及的人和事物多元化等特点造成的必然结果。

工学类专业学生开设工程伦理方面的课程最初注重的是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素养等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工程理想、工程创造力、工程道德敏感性和工程道德想象力等多方面素养[7]。工程伦理课程涉及的知识传授内容主要包括工程与伦理,工程中的风险、安全与责任,工程中的价值、利益与公正,工程活动中的环境伦理,工程师的职业伦理等通论方面的内容;还包括针对不同工科专业工程的伦理问题内容,如,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等方面的伦理问题[6]。

随着当今我国工程方面的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工程伦理教育也在思考课程思政方面的融合改革。从工程伦理课程中所涵盖的内容来看,工程伦理课程的多数内容是课程思政更具象的表现,是具有工学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工程伦理课程中“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放在首位”的原则正是价值塑造的体现,是课程思政中要求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道德修养等课程思政内容的体现。因此,大学工学类专业开展工程伦理课程思政改革具有直接快捷、最易融合思政元素、可行性强的特点,并且,思政元素的提炼和融入方式的探究对工学类学生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可起到桥梁作用,具有较高的可借鉴性和引领性。

二 大学工学类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思政元素分析

根据《纲要》中的要求,课程思政建设其实是要先对广大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培养和促进提升,再由教师身体力行的将课程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传授给学生。在传授过程中,对工程伦理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将会事半功倍。

第一,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该部分重在“情”、“认同”和“自信”。工程伦理类课程可在工程中的风险、安全与责任,工程中价值、利益与公正以及工程活动中的环境伦理等多方面体现中国情、情感认同和民族自信。《厉害了,我的国》电影是该部分课程思政元素的直接体现,影片中介绍的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和中国网等均是我国已有的超级工程,比如港珠澳大桥、“蓝鲸2号”钻井平台等,与工程伦理息息相关,这些案例对引导学生产生爱国情感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都产生了很好的共鸣和起到了升华作用。

第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部分要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提高个人修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比如工程伦理中的邻避效应就可以体现平等、公正、民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管是化工厂、核电站,还是垃圾焚烧厂、垃圾填埋场等,均需要利益相关方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从大局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第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该部分需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涉及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工程伦理课程思政中可具化为圆明园的历史以及改扩建过程中涉及的工程伦理问题,以历史伟大建筑为依托,现代工程改造为手段,探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思悟习近平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法治认知,提高法治意识和能力。在工程伦理课程思政中该部分可具化为溢油事故、化工厂事故、建筑垮塌等多尺度工程事故,属于工程风险、安全和责任的内容。在具象化范例中可细致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法律责任,鼓励学生使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和维护公平正义。

第五,深化职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该部分需要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职业责任感和自觉性,培养优秀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该部分思政内容与工程伦理类课程中工程师的职业伦理内容相近,可具化为企业责任热点问题的搜集和讨论,包括反面教材的假冒伪劣产品、三聚氰胺奶粉等,正面教材的体现职业责任的产品,涉及多领域多尺度,从正面和反面细化职业责任和自觉性。

三 工学类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探索

工学类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方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最佳,要防止“贴标签”“两张皮”。为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就需要对工程伦理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进行探索。针对我国当代工学类学生工程伦理教育中存在的对文学类课程的接受度较低、教育方法单一等缺点,对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工程伦理课程,采取多元化授课方式是大势所趋[8]。美国工程伦理教育方法包括传统教程、在线课程、研讨等多种形式[9],国内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角色扮演、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10]。根据文献和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大学工学类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思政元素采取的融入方式如下。

1 查阅资料

该方法是目前课堂授课普遍运用的方法,在高校中运用的更加广泛。该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还能够有效扩展知识。在具象化课程思政教学中,对超级工程,邻避效应相关工程,历史伟大建筑、改造手段,各种工程事故,各种企业责任热点问题等的进一步讨论分析前,都要先过查阅资料关。因此,该方法是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迈出的第一步。

2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为学生,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可以更深入地进行讨论,能够让学生更好、更自由地获取知识,达到能力提升的效果。在具象化课程思政教学中,如邻避效应知识点以及案例的查找分析和讨论更加适合翻转课堂的形式。

3 研讨辩论

研讨辩论也是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工程事故和各种企业责任热点问题,都适合采取研讨的形式进行。研讨可以分为小组讨论,也可以是教师与学生的研讨;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以是学生提问,学生回答,还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从而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从知识传授升华到价值塑造的目的。如果所涉及的话题存在伦理困境,可将研讨升级为辩论,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陈述,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重新站队,在限定时间或辩论次数内以最终站队人数多的一方获胜。在激烈的讨论中可迸发活跃的思考,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4 案例加举例

案例教学是适应工程伦理课程知识点结构特点的有效教学方式[11],但多数案例教学沦为举例。因此,案例教学中所选取的案例应注重案例的完整性,再辅以举例来增进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更适合大型工程,因为大型工程的工程本身就具有技术复杂、涉及的利益相关方众多等特点,众多的利益相关方在工程的五大过程中会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结果,从而使案例更加丰富和更具讨论性。举例的辅助可使大工程更“亲民”,更易懂。

5 影片观赏

影片观赏是最直观的走入工程的方式之一,通过影片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工程方面的内容和故事。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影片观赏,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具象化课程思政教学中,《厉害了,我的国》影片的观赏就可以达到很好的课程思政的效果。但影片观赏不宜过多,过多会弱化工程伦理课程思政过程中教与学的主体。

6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模拟现实片段或模拟场景,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所扮演角色的言行来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是具有实践感受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能够更加深入体会角色的感受,甚至可以达到提前预演工作场景、体会工作后的感受的效果。在具象化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可模拟企业场景,学生扮演企业责任相关方和非企业利益相关方,多角度剖析企业职业责任和自觉性的应有之意。

7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很适合工学类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不同专业的工学类学生可挑选专业对口的工程企业,到现场实践,以实际工程为主体进行课程讲解,是理论向实践转换,认识理论与实践差距的有效途径。工程风险中存在风险的溢油、化工、建筑等工程,可选择性的进行实地参观和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寻找工程伦理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途径都可以有效地提高伦理意识和思政意识[12]。

四 结束语

在对工程人才道德认知的要求下,对工学类专业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是充分且必要的条件。结合《纲要》内容和要求,工学类专业学生的工程伦理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如何有机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工程伦理课程中,也是当前教育者们致力于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分析了工程伦理课程思政改革的可行性,发现高校工学类专业开展工程伦理课程思政改革具有直接快捷、最易融合思政元素、可行性强的特点,并且思政元素的提炼和融入方式的探究对工学类学生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可起到桥梁作用,具有较高的可借鉴性和引领性。以《纲要》为框架对高校工学类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建设目标,提炼了工程伦理课程思政元素,并具象化为实际工程问题。对工学类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进行了探索,采取多元化授课方式是大势所趋。可根据工学类各专业学生和课程的特点,采用查阅资料、翻转课堂、研讨辩论、案例加举例、影片观赏、角色扮演和实践教学等多元化的思政元素融入方式。

猜你喜欢

工学伦理思政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盐工学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盐工学人
——沈 妉
思政课“需求侧”
盐工学人
——李 琦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