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成本管控策略
2023-03-22□文/颜越
□文/颜 越
(中诚国联(河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商丘)
[提要]通过阐述农业企业的定义和特征,界定农业企业成本管控范围,明确农业企业成本管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农业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切入点,综合人员、流程、资源和考核等重要因素,提出改进和优化农业企业成本管控具体建议。
一、农业企业成本管控相关概念
(一)农业企业定义及特征。从所处的行业地位和占有的资源禀赋来看,农业企业是指充分结合劳动力、土地、设备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以农业领域特有的播种、畜养、采集和渔猎等生产活动为主要经营行为,为市场提供动植物产品及其衍生服务,进行独立会计核算、自负经营盈亏的经济组织。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一样,具有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独立承担经济责任和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等共性特征。
在此基础上,农业企业还具备独特的经营特性。一是以依附自然环境为主要基础,各类生产要素的投入都需要与土地、湖泊和河流等自然资源充分结合才能实现价值增值;二是经营链条延伸幅度广,大部分涵盖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各个环节;三是组织形式和经济成分多样,除了最为常见的公司制企业之外,经济合作社、供销社和村级集体企业等经济组织在数量和规模上同样占有较大比重。
(二)农业企业成本管控的范围。农业企业成本管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经营周期内,针对农产品及其附属衍生物的采购、加工和销售等各环节成本支出进行统计核算和对比分析,从而有效压控资源耗费、提升投入产出效益,持续提升农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一般而言,农业企业成本管控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规划与预测,在农业企业经营范围内,在充分考虑资本投入的基础上,通过全面成本预算编制确定成本管控总体和明细目标,确保各个环节各类产品的成本耗费额度在预控范围内。二是归集与核算,全面统计各类资本性投入与成本型耗费的数额、类别和投向,通过直接溯源归集和间接动因分摊的方式,结合企业业务链条和部门分工,准确核算各类产品、各项业务和各个部门的成本支出。三是分析与评价,定期汇总编制成本分析专项报表,通过与预先设定目标、行业平均水平和技术生产标准等维度开展对比,分析成本支出的变化曲线和演化态势,为成本支出改进和结构优化提供支持。
(三)农业企业成本管控的原则。一是坚持统筹全面。农业企业在制定成本管控策略时,外部应着眼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家政策更迭,内部应定位于企业战略目标和发展需要,将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流程、投入耗费的所有资源和开展业务的所有部门均纳入年度成本规划。同时,结合企业的管理流程和职责分工,将成本规划的整体目标细化分解至各层级各单元,确保每个部门每位员工能够知悉成本管控的要点,推动成本管控策略得到有效执行。二是注重科学合理。农业企业经营范围涵盖农林渔牧,应密切关注动植物产品的特征,在充分考察当前市场环境下原料采购、储存保管和运送传输等环节价格水平的基础上,根据企业业务规模和承载能力制定自身的成本管控目标。成本管控策略的制定,应当以外部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市场份额为标准,在遵循企业发展理念、经营方式和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合理调控资源投入、资源耗费和资源产出的比例与规模,在收入水平、成本支出和利润规模三者之间形成互促共融的良性结构,实现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利益相关者的资本增值。三是突出目标导向。农业企业经营周期长、前期投入大,生产经营活动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加之合作社、集体企业等经济组织往往具有管理分散、法治观念不强、资本聚集程度低等缺点,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往往面临着比其他企业更大的风险。因此,农业企业在制定成本管控策略时,不能简单机械地进行模仿照搬,一定要在广泛进行外部市场调研和内部管理摸排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外源融资能力、业务涵盖范围和组织架构体系,对成本管控涉及到的各类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以综合成本最低为目标确定成本管控策略。
二、农业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管控理念不明晰。科学高效的成本管控应当出发和站位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和资本价值增值,而当前大部分农业企业受制于经营模式保守、管理方式陈旧,并未真正树立导向精准、涵盖全局的科学成本管控理念。部分农业企业片面追求通过产量扩张抢占市场,忽略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核算的规范性和成本数据的交互性,没有真正深入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业务动因,无法全面分析影响成本的内外部关键因素。大多数农业企业业务部门往往认为成本管控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与自己的工作内容关联程度较弱,对参与成本管控的积极性、遵从性不高。同时,成本管控的前瞻性、预控性不高,将成本管控集中在生产环节,对在此之前的成本标准测算、成本上限设定未进行定量分析,对在此之后的成本支出耗费、成本效益对比未进行定性评价,没有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形成成本管控的良性正向反馈循环。
(二)成本管控体系不完整。农企企业生产经营的地域覆盖面广,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高,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往往需要在多个地区之间进行流转,相应发生的储存成本、人工成本、运送成本和销售成本也会导致农业企业成本核算较为复杂多样。同时,各类动植物产品的生命周期长短不同,产品质量受到关键技术、市场需求和季节天气影响容易产生较大波动,造成农业企业需要结合产品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成本归集与统计。当前农业企业成本管控的流程不顺畅、机制不健全,相关措施与实际经营活动存在一定程度脱节,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不充分,甚至手工进行成本数据收集统计的现象仍旧广泛存在,成本信息统计分析的及时性、准确性难以满足管理需要。
(三)成本管控措施不丰富。受传统会计核算理念和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制约,农业企业成本核算的精准性不高、规范性不足,造成产品种类之间、业务链条之间的成本归集与分摊界限不清晰,成本数据信息失真失实较为严重。有的农业企业难以正确划分正常成本支出与非正常成本支出、经营活动成本支出与投资活动成本支出,导致成本核算统计发生偏差,难以反映业务活动资源耗费全貌。作业成本核算未能充分结合企业特征进行应用,大部分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分步法和品种法,造成产品成本过高与过低的错误并存,严重影响产品定价,对市场销售带来负面影响。同时,成本管理信息传递不顺畅,业务部门之间、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协同效应发挥不明显,成本管理质效难以在企业整体层面得到持续提升。
(四)成本管控奖惩不到位。成本管控与内部控制机制融合衔接不紧密,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并未给予成本管控足够的重视,在企业中无法培育员工的责任意识和风险理念。很多农业企业尚未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和成本管控专项工作组,内部审计机构受人员数量和专业水平限制,监督考核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成本管控措施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在物资招标采购、出入库流转等敏感环节和关键领域,采购价格过高、回扣返点、非正常损耗等严重损害企业利益的违规行为屡禁不止,进而加大企业成本负担和经营风险。在人员绩效考核体系中,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成本目标管控和执行过程管控测评体系,成本管控成效没有形成与之联动的奖惩机制,无法有效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优化经济体系的关键举措。随着生产力的日益解放,市场运行架构内出现的生产能力冗余、要素配置失衡和需求导向偏差等各类矛盾,需要持续扩张能够容纳资源的空间范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推行国际开放经济发展战略,对内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同样是重要抓手。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微观层面的农户生产和宏观层面的农业发展良性互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规模,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构建互融共生、彼此支撑的稳定经济发展态势。
(二)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效途径。农业是绿色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孕育绿色生态的直接推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严格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综合统筹推进农林渔牧、山川林田等基础自然资源的治理,以循环共生、生产良好的乡村振兴作为支撑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国家建立健全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开展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加强农田水利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工程,针对生态保护示范效应良好的轮作休耕提高补贴额度和频次;减少对于生态环境具有严重负面作用的农业化学试剂使用量,广泛开展农林废弃物、畜禽粪污等环境自产资源的回收利用。农业企业应站在生态环境链的角度,关注环境保护成本的投入与变化,统计整理筹建、研发、采购、加工、销售、回收和处置、弃置和恢复等各个生产环节的环境保护相关支出,同时避免因环境保护不达标导致的行政处罚和负面舆情,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对于企业成本结构的影响。
(三)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国家将采取更加丰富的措施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在体制层面和操作层面取得更大突破,以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和企业孵化基地为创新策源地,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丰富创新品种,完善创新体系。有效联动科研研发和投入转化,综合推进育种、养殖、耕种等多层次多角度创新,将创新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首要推动力。农业企业应紧抓机遇,详细分析自身发展阶段、行业发展周期和市场发展趋势的耦合点,有效发挥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的协同效应,将可持续改进提升的科技创新纳入企业发展的规范化轨道。将研发支出纳入成本预算管控框架,加大研发投入在成本支出中的占比,提升研发活动对于经济效益的转化推动作用。广泛收集整理研发支出相关优惠政策,确保税收加计扣除和补贴发放应享尽享。
(四)谋求市场变革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各级政府的角色定位在于制定产业规划、发布优惠政策和打造示范典型等宏观方向调控,而产业区位聚集、资源配置优化、经济要素流动和价格机制形成,则基本取决于市场主体自发的经济行为。农业企业应当敏锐捕捉各类市场要素的流动和周转,在捕捉市场需求方面投入更多营销成本,确保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动向和客户需求。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成本管控提升策略
(一)以人员为先导,提升成本管控参与程度。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农业企业改进成本管控策略指明了方向。成本管控既涉及公司长远发展和战略目标,又与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紧密联系,正是每个员工的生产经营行为构成了最为微观的成本动因,驱动公司整体成本链条的传递和运转。农业企业应当组建专门的成本管控委员会,吸纳既包括财务部门的专职成本管控人员又包括各职能部门广大员工参与,实现成本管控在理念层面和操作层面的全覆盖。
(二)以流程为基础,拓展成本管控涵盖范围。农业企业应当将成本管控策略内嵌到战略目标和发展愿景之中,建立健全体系完整、科学合理、衔接有序、上下通达的成本管控机制,穿透研发设计、原料采购、加工生产、技术革新、推广销售和售后服务等主要业务环节,强化成本管控与主营业务的融合性、与市场需求的渗透性和经营提升的效能性。面对乡村振兴带来的诸如科技创新成本、环境保护成本、营商关系维护成本等新型成本要素,要在全面成本管控机制中得到体现,确保新型成本预算体系的规划编制和实际执行符合农业企业自身发展需要。
(三)以资源为关键,深化成本管控协同优势。农业企业应当加大成本管控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和频次,让每位员工能够准确知悉自己的成本管控流程要点,从内心深处树立成本管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推动成本管控外引“供应链”“产业链”和内融“作业链”“价值链”,将乡村振兴带来的市场机遇与客户需求作为成本管控变革的推动力,加大能够增供扩销的支持性成本投入,削减经济附加值较低的冗余成本耗费。要在企业整体资本结构和成本结构调整进程中,注重资本、技术和人力等各类成本投入的规模、比例、方式和效果,优化成本战略布局和支出结构,充分发挥成本要素的比较优势,以自身成本结构的动态调整推动行业内各类经济要素的迭代优化配置。
(四)以考核为标尺,发挥成本管控的评价作用。通过上达汇总成本需求和下达分解成本限额,明确部门和员工的成本管控目标和流程,将公司整体的成本管控目标与各个业务单元、专业部门、职能班组和工作人员应承担负责的成本目标进行联动锁定。将各层级成本执行效果体现在绩效考核之中,通过薪酬、晋升等关键要素提升员工参与成本管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成本管控目标设定上,通过与历史水平、预设水平、平均水平等多维度目标值进行对比衡量,科学测评成本管控效果,剔除成本设定中的不合理因素,持续提升和改进成本管控的导向性和指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