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新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探讨

2023-03-22毛永强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阜新京津冀园区

□文/毛永强 李 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阜新)

[提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阜新作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地之一,如何抓住发展新机遇,科学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本文对阜新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优势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2014年2月,习近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政府部门相继出台政策,加快北京非首都功能疏散,产业转移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这对于带动北京周边省市经济发展、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12月,辽宁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和《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发挥辽西毗邻京津冀的区位优势,依托阜新、朝阳、葫芦岛率先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打造辽宁开放合作的西门户和新增长极。

阜新如何抓住这个重大发展机遇,关键在于阜新要积极主动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建设的发展新格局,这不仅可以促进阜新市经济发展,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鲜血液。因此,最大限度发挥阜新产业优势潜力,高质量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从而实现阜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和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一、阜新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

(一)政策优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区是辽西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重要契机,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为辽西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提供政策保障。2020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复函,支持建设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要求发挥阜新、朝阳两市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有效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高地,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点,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阜新市政府也陆续出台用地优惠、税收补贴、出口补贴、人才引进等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大大降低转移企业的生产成本;并搭建辽宁(阜新)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市农产品深加工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氟产业开发区等园区,为产业转移提供不同区位选择,从而为阜新承接产业转移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

(二)区位优势。阜新是辽宁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南经锦州可直达京津,北经内蒙通辽可到霍林河矿区,东达沈阳及辽东沿海城市,西至朝阳、内蒙赤峰,是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理想区域之一,也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东北亚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阜新交通运输业比较发达,京沈高铁、大郑铁路、新义铁路、京沈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等从境内穿过,可直达沈阳桃仙机场、锦州机场、大连港、锦州港、营口港,公路、铁路、海运、航空四网交会的立体交通网络使阜新区位和交通优势日益凸显,有利于与京津冀的贸易往来,吸引更多产业向阜新转移。

(三)自然资源优势。阜新自然资源丰富,煤炭、金矿、硅砂、萤石储量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为京津冀产业转移提供条件。阜新也是辽宁省重要的粮食和肉类生产基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4.7千公顷,2021年粮食总产量218.3万吨,肉类总产量64.3万吨,为京津冀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奠定良好的原料供应基础。

(四)劳动力资源优势。阜新总人口181.8万人,其中18~34岁人口35.1万人,占19.3%;35~59岁人口78.3万人,占43.1%,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阜新经济发展在过去几十年间主要依赖于煤矿等重工业,其他产业发展一直比较受限,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强竞争力;且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逐年提升,素质普遍较高,只需岗前培训即可为企业提供大量优质工人。

(五)市场优势。阜新地理位置优越,毗邻京津冀,良好的地缘优势和交通优势便于京津冀辽四地之间经济要素的空间流动,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且该区域辐射人口众多,商品市场及消费空间巨大,为产业承接转移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六)产业基础雄厚。良好的产业基础是产业转移的重要条件,经过多年发展,阜新逐渐形成“新能源、绿色食品、高端装备、精细化工”四大优势产业,具备一定的承接产业转移基础,能够为京津冀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承接条件。

二、阜新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劳动力素质低。阜新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意识,对研发活动、研发人才不重视,导致技术水平普遍偏低,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差,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向阜新转移。阜新尽管人口众多,但大多数劳动力来自农村,高素质和高技术人才相对短缺,基础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所占比例也有待提高。

(二)承接产业结构不平衡,产业链条不完整。阜新承接产业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较少,且承接产业大多是低端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行业,承接产业结构不平衡制约阜新产业结构升级。例如,氟产业开发区多为含氟农药、医药中间体等初级产品,附加值较低,为延伸产业链,开发区多次外出招商引资,积极引入成药、制剂等项目,但距离其形成完整产业链还需要一定时间。

(三)生产要素成本较高,营商环境不完善。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成本较高,土地、税费、社保等方面政策与沿海地区相比,缺乏优势或优势不明显;部分园区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压力较大,地方政府融资困难,导致园区建设滞后;物流配套设施、服务体系不完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产业发展落后;政府职能未发生根本转变,各职能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合力不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不少职能部门存在主动性不足、消极有余的现象。

三、阜新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对策

(一)完善政策支持。一是加强对国家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的分析研判,充分利用国家现有政策做好文章。借助沈阳都市圈、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的契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倾斜,强弱项、补短板,以支持阜新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二是紧密结合阜新产业发展方向,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根据各产业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针对性做好政策调研工作,研究制定有效推动产业发展的系列配套政策,做好产业发展政策的适时动态调整,进一步健全完善产业政策体系,通过精准施策、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推动重点产业发展。三是与京津冀建立产业协调机制。阜新要围绕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态势,及时发现和协调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并从土地、财税、金融、科技、人才和营商环境等方面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加快京津冀产业转移。

(二)选择性承接转移产业。阜新在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过程中,既要考虑阜新自身资源和产业基础,又要考虑阜新环境承载力,能够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阜新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承接产业转移。对于阜新已有且发展比较成熟的产业不宜承接,避免重复引进;应聚焦阜新新能源、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依托辽宁(阜新)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市农产品深加工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氟产业开发区等园区,找准与京津冀地区产业承接的融合发力点,围绕京津冀地区汽车产业、新能源装备产业、大数据产业、现代农业产业等予以承接。二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综合承载力。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和方向,积极寻求与京津冀企业合作的平衡点,有针对性地引入与阜新现有产业互补的产业,提高产业集聚度,形成规模效应,打造产业链优势。三是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要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实现有效、科学、绿色转移,严格把关产业门槛,不能为产业转移而造成对环境破坏,避免京津冀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产业进入阜新。

(三)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一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交通基础设施布局。阜新要积极升级市政道路网,加快高速公路、高铁与城市道路网及机场、港口的互联互通,参与京津冀地区分工,建设辽西连接京津冀地区的交通枢纽,降低京津冀产业转移和企业物流成本,吸引京津冀产业转移。二是加强产业园区建设。阜新应以现有工业园区作为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加快各园区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道路、供排水管网、电、气、通信、消防、污水处理、园区生态等公共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园区内企业生产生活条件,满足京津冀产业转移落地要求。三是健全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模式,通力协作加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强化运行维护管理,切实满足京津冀产业落地需求。四是加强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完善市场制度。在企业用工、融资、技术、人才和供应链、产业链配套等方面满足企业需要,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硬实力;并落实降费减负、降低企业成本等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挖掘有效的分配要素,引导生产要素有效转移,加速产业资本和商品流动,吸引京津冀产业转移落地。

(四)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手段和途径,进一步优化政务、政策、投资、金融等方面营商环境,完善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一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招商引资人才队伍。开展上门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等活动,提供承接产业转移的优质服务,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和美誉度;积极对接京津冀产业园区,努力把拟外迁或有投资意向的产业和项目引进,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完善产业转移机制,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效率和质量。二是指导园区围绕主导产业招商、选商,实现产业精准承接。积极引导园区培育优势产业链,并引导各园区差异化发展,将不符合本产业园区主导产业的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市内其他相应产业园区,实现坚持精准承接,避免区域内恶性竞争。三是加快职能转变,增强服务意识,建立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项目,优化和简化投资项目报建审批流程,解决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环节多、周期长的问题,缩短项目落地和达产时间,将工作重心向事中、事后监管和过程服务转移,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为京津冀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务服务,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最便利、审批时限最短的政务服务环境。四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通过“基金+项目”等方式吸引资金投入,并充分发挥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阵地、带动全市发展的引擎。创新政府投资方式,支持民营企业以间接融资、直接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解决融资难问题,并为金融资本找到好企业、好项目,营造企业与金融资本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环境。

(五)加大引进培养人才力度。一是深入实施人才引进政策。政府设立创新人才专项资金,用于柔性引进紧缺人才和引进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并在职称待遇、住房补贴等方面予以支持。二是以阜新教育、医疗资源和创新平台为基础,申请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等高端人才基地,吸引本地归来高层次人才。三是积极推进与高校对接,加强校企战略合作,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并通过订单式培养、短期培训等方式为产业发展培养所需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承接产业发展。

(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可以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到阜新落户。一是通过税收优惠、银行贷款等手段,加大企业自主研发力度,并通过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使高校科研成果能够为企业所用,企业也能够利用高校科研资源进行技术研发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积极探索与京津冀共享资源合作机制。推动“平台+合作”创新发展,积极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搭建创新研发、资源共享平台,吸引京津冀成果转化,探索联合研究、成果共享的合作研究机制和模式,支持转移企业加快融入阜新自主创新体系。

(七)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物流成本高是制约京津冀产业向阜新转移的因素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以降低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一是加强公路、机场、流通中心及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阜新现代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运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物流企业技术水平,在企业中推广ERP、数据库技术和EDI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体系核心竞争力。三是鼓励物流企业转变观念,除经营传统物流业务外,还要建设综合性现代区域商贸物流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流通加工、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高附加值业务,形成物流与产业互补、互动发展格局。

猜你喜欢

阜新京津冀园区
浅谈辽宁省高速公路(阜新段)不动产确权登记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阜新皮革产业开发区再获殊荣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阜新刘家区煤层气井调剖堵水研究与实践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