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2023-03-22□文/杜丹
□文/杜 丹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提要]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有关新能源绩效评价研究成果,分别对新能源产业绩效评价的现有研究、新能源的环境效应理论发展及考虑环境效应的新能源产业绩效评价相关研究动态进行梳理,并指出现有新能源产业绩效评价研究的不足及可进一步拓展的方向,旨在为完善新能源产业绩效评价理论及实践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能源的研究逐渐受到更多关注。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是能源低碳发展的主力军。相较于传统能源,新能源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新能源具有可再生性,能够有效补充能源供给,为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提供支持;二是其具备低碳环保的特征,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等污染物的排放,缓解传统化石能源消耗过度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些自身优势均促进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因此,为应对绿色发展时代的新形势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研究新能源产业绩效评价尤为重要,现有文献对新能源产业进行绩效评价的研究有限。
一、新能源产业绩效评价发展现状
(一)现行绩效评价理论及演进过程。绩效评价一词由来已久,伴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管理者需要通过绩效评价来对企业财务成果、经营管理以及员工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企业绩效评价的演进发展主要经历了从以成本为导向的内部绩效评价到以预算为基础通过杜邦分析模型得到财务指标、以ROI(投资回报分析)为导向的预算管理分析,再到考虑价值创造的EVA指标分析以及衡量综合绩效的平衡计分卡的过程。现有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不断被完善,评价体系也日趋成熟。但考虑到不同行业存在不同行业特征,评价指标也有差异,因而学者们在研究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时,应结合不同行业特点,选择与其自身相适应的绩效评价体系。
(二)新能源产业绩效评价相关研究。新能源产业是我国新兴的战略性产业,目前关于新能源产业绩效评价研究成果丰富,多集中于新能源产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及评价方法三个方面。现有研究大多选择以财务指标为核心指标来对新能源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如,王兰(2012)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方面选取指标,采用因子分析进行企业绩效评价,研究表明,融资成本高是其综合效益差的主导因素。还有学者选择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市场地位、人员结构)两方面对新能源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并指出新能源行业不同公司间各种能力不均衡,并且各地区绩效存在明显差异。此外,李华晶等(2017)运用DEA模型对2013~2015年我国70家新能源上市公司进行创新绩效评价,结果表明新能源上市公司绿色技术创新绩效偏低,主要是由于较低的纯技术效率造成的,并提出新能源企业应增加无形资产积累、增加研发投入以及改进企业管理层次等措施。
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新能源产业绩效选取相关指标主要从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出发选取评价指标,其中技术水平和安全性指标已成为应用较广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多为发电的各阶段成本;而环境指标主要是CO2排放量等。并且在绩效评价指标选择上,还需考虑所评价新能源各行业发电的特性及企业所在地区的特点。常见的确定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和混合赋权法。如,张协奎等(2021)采用功效系数法对熵值法进行改进后,对区域可再生能源发电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各组内因子的权重进行确定,以减少研究结果的主观性。由于绩效评价出发点及研究目的不同,不同学者采用的评价方法也存在不同。在评价方法方面,学者们主要采用EVA、数据包络分析、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新能源产业相关绩效进行评价。李志学等(2017)以我国99家新能源企业2013~2015年共三年的有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将从EVA视角出发的绩效评价结果与以往的传统指标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运用EVA指标评价新能源产业绩效具有更大实践意义。李平等(2021)采用DEA模型测算了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工业增加值与开放度对新能源全要素生产率起正向影响,研发投入和政府规模则为负面影响,且技术变化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推力。
综上,可以发现目前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和方法丰富,但对新能源产业进行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深度不够,大多数文献以传统财务绩效指标为核心指标构建评价体系,无法客观反映新能源产业的实际经营效果。新能源产业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具备节能减排的特征,将其正向环境效应量化纳入绩效评价体系对新能源产业发展来说十分有必要。
二、新能源的环境效应研究
(一)环境效应概念界定。环境效应是指资源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损害,导致环境系统结构功能发生改变的过程,通常包括正效应和负效应。实际生活中,常见环境效应多属于综合效应。环境效益是指人类在使用资源的过程中,环境的各种功能带来的效益,而环境效益多被认为是环境效应中的正效应。环境效应是能源企业发展带来的副产品,本文探讨环境效应的初衷是讨论新能源发电产生的环境正效应,强调新能源发电能够替代传统能源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积极效果。
(二)新能源环境效应的相关研究。由于新能源在发电过程中基本不会排出CO2,其一度被称为“零排放”的清洁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新能源有助于保护公共物品,提供清洁空气和保持气候稳定,具备突出的低碳特征。丁芸等(2015)发现上网电价补贴促进了新能源发电量的不断提升,其替代燃煤火电发电量的贡献越来越大,能够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大气环境福利。聂龑等(2015)对燃煤发电和光伏发电的环境成本进行了对比和预测,相较于燃煤发电,光伏发电的成本优势突出。此外,陈立斌(2016)采用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对水电、风电、光伏和核电行业减排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电的减排CO2经济性效果最好,核电次之,最后是风电和光伏。利用新能源发电既可以为社会带来有关资源的节省,还能通过对传统能源消耗量的替代减少污染物排放,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结合新能源产业突出的环保优势,可以发现衡量新能源对节能减排的贡献是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考虑将环境效应纳入新能源产业绩效评价体系时,如何对新能源产业环境效应进行更科学的评估,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核心问题。
三、考虑环境效应的新能源产业绩效评价相关研究
随着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国内学者在能源绩效的研究中逐步展开对环境因素的研究。如,周四军等(2016)利用我国各省2002~2013年的面板数据,将与能源消耗密切相关的“工业三废”排放量加入生产函数,基于DEA模型测度出我国八大经济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董钰涵等(2022)将火电行业的环境效应纳入研究框架,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的ML指数对我国2003~2017年火电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且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该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不过现有研究更多是考虑传统能源行业的污染问题,这是一种负向的环境效应。而新能源发电产生的是一种正向环境效应,将这一部分环保因素纳入新能源产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更能反映该产业低碳环保的特点。如,陈辉辉等(2020)运用因子分析法,选取公开披露的排污费作为低碳能力指标,对太阳纸业低碳能力进行财务绩效评价,结果表明造纸企业应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形成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局面;崔瑜(2017)将环境指标量化纳入新能源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结论表明环境效应在新能源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中具有显著影响。
与传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相比,将环境效应纳入新能源产业绩效评价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若能够将环境效应纳入新能源产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更能体现新能源节能减排的突出优势;二是绩效评价力求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经营状况和环保能力,传统绩效评价总是将重点集中于经济效益,考虑环境效应之后,较现有绩效评价指标在全面性与重要性上都更加有优势;三是加入环境效应的绩效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和时效性,可以使企业有效规避错误决策。
四、未来展望
通过回顾新能源产业绩效评价相关研究发现,新能源产业的绩效评价研究逐渐丰富,评价方法也各不相同,这些研究成果使得现有的新能源产业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得到增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1)针对新能源产业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研究不足。在生态环境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引发了学者们对新能源产业绩效评价的研究热潮。但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现有文献更多是套用传统绩效评价方法展开研究,缺少有针对性的绩效评价理论体系,能够用于指导完善绩效评价制度方面的研究也存在不足。(2)针对新能源环境效应量化的研究较少。关于新能源环境效应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分析新能源减排的成本和效益研究以及环境绩效等,对于环境效应测算的量化研究较少,缺乏明确核算标准,需要今后进一步探讨。(3)结合新能源环保特性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不足。虽然目前对该行业展开绩效评价的文献逐渐增多,但少有研究将新能源的环境效应与新能源产业的经济绩效结合起来,相关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不够完善。
积极开展新能源产业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研究,要合理区分新能源产业和一般行业的性质差异,考虑到新能源企业所具备的节能减排特征,对原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改进是客观评价新能源企业绩效的必然选择。另外,现有的新能源减排效益的计算模式大多仅关注了减排的经济性,如何能够更科学地对新能源产业的环境效应进行测算十分有必要,这也是今后新能源产业环境价值评估关注的重点。总之,将新能源发电的环境效应引入绩效评价中,建立包含环境效应价值的新能源产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无疑为设计新能源产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够更有效地保证绩效评价的有效性,并为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与碳减排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