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培育时代新人的路径探析*
2023-03-22陈洁
陈 洁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人民意义非凡,中国人民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有赖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儿女的根与魂,承载着祖祖辈辈的记忆。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关于国家民族大义的思考;有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变革创新精神;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反思精神。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的诸多道理都有利于时代新人价值观的塑造,年轻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指导时代新人的教育培养工作,不仅能培养年轻人的文化素养,也能够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培育文化自信之心,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建设。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时代新人融合的意义
(一)迎合时代发展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发展而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富有强大的精神内核,指引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民不畏时代洪流、勇往直前。优秀的传统文化贯穿于我们党和民族发展的全过程,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时代建设向党和人民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物质条件日益富足的年代,人们对文化建设、精神建设的要求逐渐增加,我们党也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高职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场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学体系当中势在必行,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才能助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生机。
(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高职办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让其凭借专业的技能获得谋生的手段,但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界定逐渐全面,不但要求其具备过硬的职业素养,也要求其拥有一定的人文修养。在职业技能培训当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思想、道德、文化、技能的全面提升,拓宽学生视角,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突破专业学习的局限,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基因成为每一位时代新人的印记,筑牢文化育人的思想理念,用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感染每一位时代新人,提升其核心素养和社会竞争力,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时代新人的成长中得到创新发展,补齐高职学生价值观短板的同时,永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为国家和个人的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三)助力职业教育模式改革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近年来,我国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精尖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如何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的时代人才,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模式成为当前高职工作的重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学当中,一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时代新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价值观。二是能够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建设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培养弘扬传统文化的接班人,将个人发展融入文化建设当中。三是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拓宽高职文化育人的渠道,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专业技能是高职学生赖以生存的基础,职业道德素养、为人处世的能力可以为高职学生职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师生的向善向美之心,丰富师生的内心修养,能够实现高职教育以技求美、以文育人的教育目标,塑造明辨是非、包容接纳、厚德载物的品质修养,让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发展道路相结合,实现国家和个人的共同成长。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时代新人融合的现状
在政策的指引下,许多高职院校意识到了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开始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钙质融入到学校体系建设之中,因时、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课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家长、学校、学生自身层面缺少对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过度看重技能修养的价值,忽略传统文化对人品格的塑造作用,对职业资格证、技能等级证书的重视程度远大于传统文化学习,加上学生难以把握技能学习和传统文化学习之间的平衡,学校对于传统文化缺乏像技能考核一样的评价机制,没能引导师生、家长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学习,影响学生人文底蕴的培育,使时代新人培育偏向功利化。二是时代和文化的衔接性不足,文化的魅力要与时代相融合才能得到展现,当前高职教育虽然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新力度不足,没有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学习内容,导致学生将传统文化仅仅视为历史学习,难以开拓学生思维,实现古今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时代责任感。三是学生对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学习的参与度不足。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年轻人对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越发关注,对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体验感欠缺。现代网络平台的发展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短视频等碎片化知识的学习当中,对灿若星河的古典文学秉承敬而远之的态度。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培育。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时代新人融合的路径探析
德才兼备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核心。在高职院校中推行“专业+美德”的培养模式能够实现学生的德技双修,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传统文化中蕴藏的精神力量能够鼓励学生在面对技能考验时迎难而上,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能力,良好的专业素养能够作用于传统文化深层思想的学习,在技能实践中领悟前人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新人培育当中,融入高职学生培养过程当中,能够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机。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挖掘塑造,能够用中国智慧发展专业教育,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建设,培育拥有时代发展技能要求和时代进步品德修养的高素质人才。下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高职建设为例提出几点培育时代新人的具体路径。
(一)营造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环境
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将传统文化融入高职的重要途径。环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隐性作用,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向人们传达了教育氛围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创造高品位的校园环境不仅能满足学校美化建设需求,也能无形之中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在校园环境中设置读书角、文化走廊、将庖丁解牛、蒲元铸刀等富有匠心精神的传统文化故事以文化专栏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培养学生对职业学习的认同感,形成多维立体化教学,将传统文化内容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能够在校园当中形成一种文化自觉意识。寻找传统文化和学校布局之间的契合点,利用建筑传递情感。在校园建设中合理的布局规划能够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接受度。近年来国潮风盛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在不断增强,将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等与传统文化中蕴藏的精神结合,有利于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当中。比如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建设中,以学校实际情况为起点,秉承建德明志,筑能笃行的校训,将鲁班建筑文化与学校建设相结合,在校园中规划了鲁班广场,广场中央还设有鲁班金奖的雕塑,后方以大型浮雕墙相衬,浮雕内容不仅包含鲁班建筑相关文化还涉及我国传统建筑发展简史,校园内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区域建设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迎合了学校培育鲁班传人的办学理念,也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对学生发展自身综合素养,削弱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开设特色文化课程融入日常教学
时代新人的培育既要立足课堂又要走出课堂。立足课堂,以课堂作为媒介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走出课堂要求高职教师不应局限在教材之中,在设计课程时应当走出课堂,实现传统文化与课堂内容的结合。挖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内在驱动力,打造人文课堂,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在济南职业学院的日常教学当中,其特色课程的开设充分融合了地域特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传统文化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历史课程,距离感增大了学习的难度,时代差异造成了思维的冲突。济南职业学院学习徐北文教授的思想,以“核—合—和”三字奠定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总基调,将其凝结为校园特色文化加以弘扬。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开设了中华诗词、民族精神、古建筑设计与欣赏等课程,深化课程建设内涵。依据当地文化特色,完成了《山东导游词》《好客山东导游词》《圣人故里山东》等富有地域特色的导游类著作编写。借助相关资源,丰富日常教学实践,学前教育学院借助“国粹坊”工作站的力量,充实未来幼师的文学修养,为学习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奠定基础;文传学院通过剪纸艺术工作室的形式,将民俗文化重新引入课堂,让学生品味精益求精的古人智慧,实现了传统文化鉴赏、职业素养培育、价值观塑造多层次教学的有机融合,使培育时代新人的过程更加丰富。无独有偶,随着《关于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出台,各高职院校对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培养时代新人的任务越发重视,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其探索了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新模式,对于这门专业课不再采取传统方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是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指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有更深层次的把握。高职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很多都取自传统文化,它是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学的重要载体。高职学生通常个性鲜明,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展了许多别具特色的语文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有两大主线构成,一是口语表达,高职语文教学有许多涉及古典诗词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理解难度大,学习兴趣不佳,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该院校教师以诗歌朗读的语调为切入点,将传统诗歌中抑扬顿挫的朗诵要求教授给学生,通过朗诵练习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让学生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韵律之美。二是应用写作能力,古文中常常蕴藏强大的逻辑思维,完整的故事体系,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教师通过《谏逐客书》一文向学生阐明了报告的构成要素,将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当中,为后续学生参与工作,形成书面总结,奠定了良好的写作基础,将传统文化内容完美的融入到了时代新人的培育之中。
(三)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吸收和传播,通过科技手段能够构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平台。从学生角度出发,科技水平的提高丰富了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路径和方式,学生既可以通过线上博物馆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三维立体动画强化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借助微课、小红书、微博等现代平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融入到传统文化学习当中,以典启智,以文化人,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智慧之处,指导学生的个人发展。从学校角度出发,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能够加强领域间合作,形成互联互通的交流体系,真正让学生走出象牙塔,体会现实生活,实现品牌和文化建设的双赢局面。以淄博职业学院为例,该校以齐文化精髓为基础,提出“匠”字发力、“心”字用功的建设思想,实现了特色校园文化美德品牌的实践创新,成为了“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典型案例,不仅实现了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也为学校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教育平台奠定了基础。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的构建不仅局限在高校之中,教育者也可充分协调各方力量,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打造线上欣赏体验平台,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探索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的新方式,构建互动平台,以全新的模式让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之中。各个地区的博物馆都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故宫博物馆为促进大众对历史文化的学习推出了线上博物馆,通过数字故宫的形式,实现了线下展览活动的线上复刻,既避免了往返过程中时间的浪费,又能体验一对一的讲解过程,简化了普通群众学习传统文化的繁琐路径,在社会层面形成了以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自身发展的良好氛围,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提供了很大帮助。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社会实践
实践出真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离不开实践,所谓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经过漫长时间考验才流传下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新时代的年轻人受到家庭的过度保护,生活经验欠缺,实践机会较少,不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采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社会实践的方法,能够将思想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育相融合,既能化解思想教育的枯燥乏味,又能缓解实践过程的畏难情绪。与相关部门企业进行协商开展校外实践基地,引导学生整合研究某一地域的民俗文化、名人轶事、自然地理等文化资源,日积月累能够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民俗文化体验,学习传统工艺,感受其中的智慧。扎染是当前学生很喜欢的染色风格,木雕也不再是手工艺人的专属活动,陶瓷泥塑等工艺也融入生活娱乐当中,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近距离接触,能够培养学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再创造的热情,让社会实践过程更具人文风采。比如诚信和礼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每年都会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开展相关活动,通过走近消费者、走近商家的形式,将诚信为本的生活理念传递给学生。部分专业也开展了礼仪活动,给学生提供和专业礼仪人员交流的平台,通过讲解培训,培养学生对仁义礼智信的深层见解,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社会实践,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指明了方向。
四、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沉淀千年的智慧瑰宝,时代新人的培育是每一个历史阶段都要重新思考的问题。要想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处应用于现代教育过程,需要不断地变革与发展,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无论是在高职院校还是社会层面,只有恰当运用传统文化指导时代新人的成长和发展,才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全面提高我国人民文化水平和审美水平,让传统文化得到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培育出一批有担当、有理想、高素养、高见识的青年人,为我国发展培养中坚力量,助力伟大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