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班级管理探索

2023-03-22于蒙蒙北京师范大学乌海附属学校乌海01604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团体规则育人

◎ 于蒙蒙 (北京师范大学乌海附属学校,乌海 016040)

舒伯提出的生涯发展观认为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彼此间交互影响,这个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图形叫“生涯彩虹图”,彩虹图的生活广度涵盖了个体的一生,生活空间反映了个体在不同的生命阶段需要承担的社会角色。于我而言,工作前七年的角色是专职心理教师,在这个角色中我体会到了心理教师独有的育人作用,即无条件地接纳学生,允许学生“自由”生长。七年下来,由于科任教师的特点,我感觉并没有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只是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扰有了规律性的理解与认知,缺乏深度。

因此,我又挑战了一个新的角色——班主任。在初中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在深入了解学生日常以及内心的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了更为准确的把握,也体会到了心理教师与班主任教师两种角色的共性与冲突之处。心理教师做班级管理工作是有先天优势的,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的普遍规律,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班级管理。

一、注重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元认知是对自己思维的反省和思考,即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可以对学生从初一入学就反复强调学习的目的性,注重学习动机、思维总结与概括、复习备考计划、时间规划能力的培养,这些元认知能力的提升,能够更好地帮助到他们的学习。

具体做法:

(一)重学习自我调控,探寻优势学科

在我的班级,考试前半个月必须制定复习计划,并且实时跟踪反馈;从初一开始学生每周要进行知识框架梳理,重点内容要高度概括成型,在班级进行评比展示;每次大型考试后学生要进行考试失分原因分析,开展学习归因训练,把成功归因为稳定可控因素,强调努力和高效率学习的重要性等,提高他们对学习的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自己优势学科的分析能力,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将优势学科上的积极因素向薄弱学科迁移,学生在这样的不断练习中提升学习自信心。

(二)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中注重学生成长型思维的培养

学生通过谈心谈话与同伴互助等方式不断调整认知,相信凡事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够进行提升和改变,增强自我意识,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相信下次会做到更好,这样可以迅速让他们走出情绪困扰,把关注点放在如何提升自我上。

二、利用团体动力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班级整体氛围的营造对班级文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有一个词叫团体动力,对于一个团体来说,团体凝聚力是其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对于一个团体,团体目标、团体规范、团体气氛、团体结构和团体领导者之间均有着内在的联系,并且相互作用和影响,每一个部分都非常重要。那么如何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呢,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有很好的实效。

(一)发挥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关注学生内心需求

班主任充分运用共情能力去理解和关怀学生,观察学生的内心需求,重点在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上,心理教师经过专业训练,共情能力和观察力很强,共情即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体验和感受。例如,在我的班级,班主任有的时候不太有班主任的样子,学生们和我说话比较随意,她们也会经常“吐槽”我,但很多情绪和烦恼就在这种“宣泄”中化解掉了,内化为他们对集体的认可与依赖。

(二)用规则建立团体归属感

向学生强调规则的重要意义,促进形成良好的团体规范与氛围。规则是群体中每一个个体都要遵循的行为准则,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在班会课上共同讨论班级目标、班训以及小组积分规则,让每个学生在班规上签字。强调团体意识和团体规则,规则就如同路边的标志线,给人以内心的安全感。学生在集体中形成规则意识,有利于个体社会化发展,学生在走出校园后会更加笃定也更加自信地面对他即将迎接的各种挑战。

(三)重视劳动的育人功能

劳动教育对人的全面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让真善美根植心灵。在三年的班级管理中,我非常重视劳动教育与集体活动。每学期都要组织两次全班大型集体劳动,人人参与的“刷地”活动,班级按照面积每人划分“责任田”,自带刷子把瓷砖的每个缝隙进行彻底清扫。在劳动中增强学生之间的内部沟通和交流,让他们体验合作的乐趣;与此同时,民主的氛围增加他们对班级的喜欢,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三、用细节和爱心提高育人的温度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个人魅力以及榜样示范作用不容小觑,班主任的身体力行、行为示范是对学生最好的“陪伴”与监督。在三年的班级管理中我和学生们之间拥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三年中,我发挥从不迟到的表率作用让学生知道守时的重要性;用和学生谈话从不占用上课时间的方式来告诉学生们课堂有多重要;也会用自己的青春回忆和他们分享校园生活的美好。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尽可能想办法与学生们产生感情上的联结,三年初中生活,组织全班学生利用假期一起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夺冠》《长津湖》等,用活动激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进师生沟通与集体意识,这比单纯说教和演讲更有说服力。在班级管理中,我和很多学生的思想沟通在这样的自然情景中进行,学生少了很多抵触和反抗,管理工作更加顺利与和谐。

在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体会到心理教师角色与班主任角色的冲突之处,班主任工作更加偏重德育,对学生的日常规范要求非常细致和严格,这与心理教师在工作关注点上有很大不同。另外,对于“问题学生”的界定和处理方法上,班主任工作更加侧重于纠正和教育,而心理教师很多时候更多偏重接纳与理解。因此,这需要教师能够很好地掌握二者之间的角色平衡。

心理教师做班主任在学校工作角色中并不常见,但“育人”这件事不分学科,在班主任角色中我体验到了在做学科教师时未曾感受到的价值感,在工作中也切实感受到心理学专业对班级管理的积极作用,关注学生内心需求,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这就是育人的快乐。

猜你喜欢

团体规则育人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