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2023-03-22梅州市平远县第一小学丘丽君

师道(教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

文/梅州市平远县第一小学 丘丽君

深度学习是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立足核心素养为培养背景,以深度学习为抓手,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如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组织操作探究活动等,以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体验、理解和感悟,从而使学生扎实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如何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进而深度理解知识,是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也是最有效地落实深度学习的方法之一。

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为例,在学生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后,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二(1)班有23人,来到公园准备租船游湖,每条小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小船?要怎样解决呢?之后,我鼓励学生们迁移生活经验,描述与之类似的数学题目。在生活经验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积极思考,自觉呈现数学题目,如“有40个人乘车,每辆车限乘6人,至少要几辆车?”“1张桌子最多围坐8人,有35个人,至少要几张桌子?”“1壶水可倒8杯水,倒35杯水至少要几壶水?”基于学生呈现的题目,我再次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有哪些区别?有哪些相同点?”在此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们通过认真对比,发现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如这些问题的实质都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根据实际情况余数部分都要加1。

如此做法,不仅拓展了数学课堂教学,还使学生们获得深度思考的机会,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

二、组织操作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深度体验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动手操作能力也强。对此,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小学生的这些天性,适时组织操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学会知识,深度领悟知识,并学会应用知识,同时发展相关能力。所以,探究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为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在课堂上,我提出操作任务:看一看手中的数学工具(方格纸、剪刀),想一想用哪些方法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这个任务的驱使下,学生们积极探究,动手操作:或把平行四边形放于方格纸中,或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在这些操作活动中学生亲身经历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立足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所得,我再引导小组派出代表,展现本组的探究方法。展现探究方法的过程,是全班学生再度体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活动的过程。我根据学生具体的操作展示,向学生发问,驱动他们继续深入探究。比如一个小组利用转化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了长方形后,我提出问题:“对比之前的平行四边形和这个长方形,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们细心观察数学“现象”,仔细对比,发现二者关系: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高。最后,学生们根据以上发现,迁移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通过操作探究活动,不但可以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如转化法、数形结合法,还可以锻炼多样能力,如操作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切实达到了深度学习的目的。

三、搭建交流展示平台,促进学生深度理解

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也喜欢表现自己,展示自我以及分享自己的成果。基于此,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及时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引导学生们互动交流,展现个性观点或学习问题,就此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走进知识的深处,由此建构深度理解,增强数学学习效果。

以“组合图形的面积”为例,学生先在操作活动中探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完成任务后,我组织学生先与小组成员交流计算方法。学生们积极思考,联想到不同的方法,在小组内先热烈地讨论分享,随后我继续搭建交流展示平台,鼓励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展示不同的方法。小组代表化身为“小老师”,到讲台讲述各自的算法。“小老师”们或将组合图形先补成一个完整的已学图形再计算面积,或将组合图形分割成已学的图形再进行计算,呈现的割补法合理化且多样化。为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合理割补的重要性,我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呈现缺少计算数据的分割法和比较复杂的分割法,让学生在交流思辩中切实体会到优化算法的必要。

学生通过交流展示活动,其个性得到张扬,差异得到互补,丰富了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开拓了视野,由此加深对所学的理解。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生深度感悟

知识在探索中发现,在质疑中升华。在实施深度教学时,教师尊重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借此促进学生深度感悟。

以“角”为例,在生活中,学生们早已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角。所以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提出自己对于角这个概念的疑问。学生们畅所欲言,提出很多问题,如“数学中的角是什么样子的?”“角是否有大小?如果有,要如何比较大小?”等。我肯定了学生积极提问的行为,并将这些问题作为方向,引导学生进行一一探究。如围绕“数学中的角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我鼓励学生观察教室环境,找出三角形物品。学生们找出不同物品,如红领巾、三角尺、队旗等。对这些物品,我再引导他们:“我们为什么将它们称作三角形呢?”,学生们观察物品,探寻形状特点。最后找出三角形的特点,如都有三条边、都有三个角等。同样,根据学生的发现,我继续引导:“三角形的角在哪里?”当学生指出三个角后,我追问:“这三个角有什么感觉?能不能画出一个角?”学生们积极想象,自主绘制。最后,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现角的模型,引导学生判断,增强感知。

带着疑问的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思维,推动了课堂教学发展,还使学生们逐步增强感悟,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指导,以深度学习为抓手,联系教学内容,应用多样策略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体验、理解、感悟,由浅入深地掌握所学,锻炼关键能力,塑造必备品质,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
电机温升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019离职补偿金计算公式一览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巧用面积求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