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教育融入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路径研究
2023-03-22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朱玉南
文/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 朱玉南
革命文化是优质的教育资源,是课堂教学的宝贵素材。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第八单元详细地介绍了革命文化形成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因此我们有必要将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和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深度融合,更好地增进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提升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融入革命文化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引领文化自信
革命文化依然彰显超越时代的理想性价值,革命文化为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提供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树立、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全球化浪潮中,在多种文化冲击下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形态极易受到不良影响,因此通过开展革命文化教育等多种类型的文化教育工作极为关键。我们都知道,高中历史教材中本身具有丰富的革命文化教育资源,通过深入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革命精神进行全面展示,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革命文化首先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的革命文化,是追求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自信的文化。通过在课堂弘扬革命文化,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以更有力的文化感情应对外来不良思潮的影响和冲击。
2.有利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更好地把握一门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20年教育部修订完成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家国情怀等人文情怀定义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的基本内涵,激发家国情怀、培育爱国主义思想显然离不开革命文化教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诞生,作为先进阶层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掀起革命浪潮,通过在高中历史课堂系统地回顾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付出的艰苦卓越的努力,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历史功绩,感悟革命文化的强大力量和新生人民政权的来之不易,能够帮助广大学生夯实爱国情感,培养家国情怀素养。
二、在高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融入革命文化教育的具体路径研究
1.挖掘课堂教学深度,感悟革命文化精神财富
教材文本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介绍重在陈述史实,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侧重于就事论事,但是在着重开展革命文化教育的高中历史课堂就不能沿用讲授其他章节内容的方式方法。因此来讲,我们既要注重把教材中基本史实、重要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又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国内外局势特点,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党带领人民群众开展的一系列艰苦卓绝党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意义和革命精神,并且将其运用到当前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工作中去。
例如,在教学《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第21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在具体介绍“五四运动”发生背景、运动过程概述和“五四”精神的基础之上,还应该和学生具体探究早期中国工人阶级在革命道路上的有益探索和奠定的革命基础,了解工人阶级在当时政治舞台上发挥出的作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基础条件。此外,还应具体分析五四运动结束后所提炼形成的“五四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间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当代青年的感染和鼓励作用,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深入挖掘“五四精神”的现实意义,争取让其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补充革命文化学习细节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承载革命文化的人物事迹、历史遗迹、历史文献等史料海量,细节无数。我们的革命文化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表现在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30年中,但是由于我们的历史学科教材篇幅终归是极为有限的,因此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会势必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开展革命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搜寻真实客观且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历史细节,将其用于课堂教学,拼凑起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
在课堂中完善革命文化教育的相关细节和素材,相应地就要求历史学科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资源搜集能力和素材甄别能力,要善于在海量的史料宝库中寻找好的教学资源。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时,教材中介绍了1937年8月下旬洛川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形成。按照以往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只需记住这一知识点,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和一个会议成果。但是对于更好地开展革命文化教育目标而言,仅仅知道时间、地点、会议成果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注重补充相关史料,来进一步探究革命文化、革命精神。毛泽东同志在本次会议上针对有关问题作了报告,争取到大多数同志的支持,从而极大促进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通过补充重大事件的细节,我们除了能够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形成于斯,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超策略,为在全面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3.创新课堂教学手段,提升革命文化学习效果
历史学科知识课堂讲授需要注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尤其是在进行革命文化教育中,单单依靠教师用语言介绍教材中的文字,难以对学生带来精神上的冲击,难以展现出革命年代的场景。因此在课堂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时,历史学科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善于综合利用多种手段构建教学情境,即通过拉近学生同革命年代和革命事件的距离,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加有效地增进学生对革命文化价值的认同,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更加形象地展现革命文化的强大魅力。
创新课堂教学手段是从更好地提升革命文化教育效果这一角度出发,不是否定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是为了构建教学情境,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加容易理解革命文化的重大意义。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时,单单依靠教材中的文字叙述来展示这一主题较为枯燥,也难以全面地展示战争过程和中国共产党人争取全面解放的革命意志,为了更加形象地进行革命文化教育,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电影《建国大业》中对应片段,即国民党拒绝同各党派共组政府,打响国内战争一直到三大战役陆续推进的场景。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资源,引导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了解放战争的进程,感受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意义,更加深刻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