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课堂『动』起来
2023-03-22博罗县柏塘中学王小丽
文博罗县柏塘中学 王小丽
历史课堂上,单一的教学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历史的兴趣以及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历史课堂真正地生动起来。
一、知识竞赛法
首先,老师应该在课前备好课,要花更多的功夫去吃透教材,然后才能把课本要讲的知识设计成一个个问题。
其次,制定好竞赛过程中要遵守的规则,引导学生分好组。通常笔者的做法是,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被编号,老师提问时只叫号,不叫名,对每个小组的答题采取累计积分的方法,同时也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下面以讲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为例进行阐述。上课一开始,老师就宣布竞赛规则和公布竞赛题型,老师为本课设计的题型分别是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首先开始进行的就是必答题的环节,在这一环节里都是些基础题,学生只要用心看过课本就能直接找到答案。所以这一环节老师会指定小组成员来答题,这些成员通常是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逐步培养这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被指定的学生每答对一题,老师就在黑板上记下分数,答错不加分,也不扣分。而接下来的抢答题环节是整个竞赛过程中最激烈的环节。这一环节采取的是以学生主动起立抢答的形式,所有学生均可参与答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反应能力。这一环节是每个学生最乐于参与的环节,课堂氛围非常活跃。紧接着的是风险题环节,在这一环节里答错要扣分,而风险题环节的题型难度较大,通常不能从课本直接找到答案,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和总结才能得出答案,目的是激发同学们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赛结束后,对得分最低的小组进行惩罚,笔者通常的做法是小组合唱一首歌,使我们的课堂结束在同学们的歌声当中。
二、辩论法
学生总是希望获得老师或同学的认可,如果在历史课堂上能给他们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舞台,不仅能改变他们对历史课的看法,同时也能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辩论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部同学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它的组织形式一般是在课堂上开展辩论赛。例如在讲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时,笔者就在如何评价辛亥革命时在课堂上举行过一场辩论赛,围绕着“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这个辩题而展开。在老师的组织下,首先让学生自由组成正反双方,老师则扮演这次辩论的裁判。经过十分钟的准备,正反双方的代表很快就发表了他们的观点,随即进入的是双方的激烈争论,整个课堂成了他们发表见解的最好舞台,课堂讨论的氛围也十分浓厚,历史课堂真正地“动”了起来。
三、角色扮演法
所谓角色扮演法,是教师根据史实和问题情景设计,让学生尝试扮演历史中的人物。这一模式能使学生的声音和活动充满整个课堂,同时又不缺乏教师的引导。那么如何将这一教学模式运用于历史教学当中呢?
例如,笔者在讲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时,在讲授第三个模块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时,就引人了学生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模式,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商鞅在变法中所遭受到的阻力,笔者特意设计了一个“商鞅舌战群儒”的历史短剧。首先在班上选出适合扮演剧中人物的学生,然后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准备,接着就让他们走上讲台进行短剧表演,同学们的表演非常生动,就好像这件事发生在我们眼前一样,台下的同学看的也是津津有味。尤其是商鞅的扮演者把商鞅形象演绎得深入人心,生动地将“商鞅舌战群儒”这一历史事件再现到了我们的历史课堂,还让原本较沉闷的课堂“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