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关键能力发展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行动研究
2023-03-22广州市越秀区海珠中路小学钟泽彪
文/广州市越秀区海珠中路小学 钟泽彪
学科关键能力是学科能力的有机构成部分,是指学生在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典型的学科特性、与特定的学科素养相关联的特殊学科能力,而在语文学科中的关键能力则包含了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普及基本的语文知识。与一般学科能力不同,一般学科能力是指学生在各门学科课程学习中形成的具有跨学科性和各学科共享特征的学科基本能力。
一、学科关键能力的价值
(一)培养必备技能,助力自我实现
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另一方面,理解与表达正是学生在日后深造、工作中所必备的重要能力。
(二)普及基本知识,奠定文化基础
发展学科能力既要超越知识记忆为本的传统教学范式,又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为能力发展的支撑。由此,需要摒弃以往强调能力为本而忽视知识掌握的做法,探寻适应新课程改革中,自主学习和拓展教学的新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和大量信息拓展的知识支撑,从而获得学科能力的提高。
(三)陶冶思想情操,融入主流社会
由于小学阶段没有系统的思想政治课,语文学科承担着思想教育的任务。阅读经典课文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理解与共情能力,还能通过对一个个人物形象、情节的赏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非观、人生观,成长为一个明事理、知进退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教学改革方法
(一)读:避免课文过度解析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在平时练习中增加了课外阅读训练,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训练量保持在1∶3的比例,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培养共情能力,而非在具体课文的内容和中心思想上纠结。
(二)听与说:敏于行而善于言
充分发挥范读之示范作用。播放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使学生尽快掌握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
保证课堂朗读时间。可以采用的朗读形式有齐读、分角色读、领读、轮读等。一般而言,为避免分心走神的情况,1~2年级的学生常用轻声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对于高年级宜采用个别读、默读,有利于潜心思考。
加强口语技巧的指导。老师在训练时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设计重音、停顿、语气和语速的变化。
(三)写:勤学苦练方过关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写”即规范书写的能力。进入中高年级,“写”的能力要求进阶为表达写作的能力,而表达写作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模仿练习和自由创写。
模仿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迁移,模仿练习的主题应与例文的主题、语境密切相关。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把握语境,理解例文的结构和意义,实现“形神兼备”。有了大致的写作框架和方向,写作的起步难度就会降低,学生也就更有表达的自信。
自由创写。要让学生有创作的空间,但考虑到与应试之间的平衡,教师可以在周记、日记作业中布置自由创写,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给予学生创作自由,激发写作兴趣。
(四)情景教学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提升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听完一段城市的声音后,让学生说出“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对情境的感受,并让大家分别讨论,老师最后总结陈词。一方面让学生学会表达,另一方面让学生借鉴别人的描述从而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
情境教学法除了应用在阅读教学中,亦可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在状物类写作练习中,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景物视频,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引导学生将感性的画面转化为文字。小学生的词汇量还并不丰富,因此写作过程中还需提点一些写作技巧,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五)拓展课堂,让书香走进校园
除了在课堂上发力,还应注重让书香走进校园。举办阅读周活动,鼓励学生们阅读指定的名著,组织写书评、做手抄报、阅读演讲比赛,让师生在书海里遨游;建立图书角、读书走廊、张贴读书标语,让师生在校园中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