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活动型课堂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路径

2023-03-22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梁国彬陈雪丽

师道(教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高中生培育情境

文/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 梁国彬 陈雪丽

近几年很多人在处理社会突发公共事件时表现出的盲目和非理性化行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公民参与素养不足,公共参与的能力不强等问题,而高中是培养一个人公共参与素养的重要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更是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主阵地,如何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呢?《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活动型学科课程,因其具有实践性可以成为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有效载体。

一、基于活动型课堂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理解

公共参与是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意识和精神,它主要包括公共参与的意识、公共参与的知识、公共参与的能力、公共参与的行动,从以上对公共参与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公共参与素养要以学科知识为基础,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慢慢培育起来的。

活动型课程是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以议题为引领,借助一定的活动,着眼与学生长远的发展,在体验社会生活中理解理论知识,其最大特点是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结合,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活动型学科课程因其具有实践性特征而成为培养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力抓手,活动型课堂通过“议题-情境-活动-素养”环节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二、基于活动型课堂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路径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该通过借助一定的活动,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公共参与的意识,在课堂活动中学习公共参与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的能力,并将课堂活动延伸到社会实践中,落实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1.精选生活主题,激发公共参与之情

公共参与意识影响公共参与的态度和行为,因此培育公共参与的素养首先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即“我想参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社会生活中的真实主题。

2.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公共参与之知

学科知识的积累是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结构化处理,以议题为抓手,巧妙创设和优化教学问题情境,开展活动型探究,促使他们在在情境中内化公共参与的知识。

3.开展角色扮演,提升公共参与之能

问题情境设置好,为了能让学生代入到情境中去,分组开展角色扮演,角色尽可能丰富化、多样化,引导学生善于站在不同的立场发现问题,多角度的解决问题,尝试体验公共参与的不同维度,从而可以增强他们的参与体验感,提升公共参与的能力。

实施问题导向的情境探究,通过亲历探究、体验、感悟的过程,增强对学科知识的内化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自己的社会角色出发搜集材料、整理论点、表达诉求、合作探究中进行分享,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性课堂上培养学生站在不同立场协商对话、合作探究、有效沟通、敢于表达想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意识和能力是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后进行公共参与不可缺少的能力。

4.聚焦现实问题,践行公共参与之行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将课堂学到的公共参与的知识和能力在解决现实问题中迁移和强化,理解公共参与的价值意义,把握公共参与的过程与规则,掌握公共参与的技巧与能力,课堂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从而提升其公共参与的行动力,真正践行公共参与的素养,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公共参与对自己身边公共事务的影响,培养有担当的公民,真正落实了思想政治活动课堂中对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

三、完善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教学评价手段

科学的评价对教学活动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新课标强调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着重评估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状态进行评价;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关心发展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公共参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前沿理论,积极反思教学,为构建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核心素养提供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高中生培育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护患情境会话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