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音乐进课堂促小学高年级学生成长的探索

2023-03-22高州师范附属第一小吴丽明

师道(教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流行歌曲流行音乐民歌

文/高州师范附属第一小 吴丽明

流行音乐盛行着整个社会,在学生的生活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音乐学科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性情,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的一门课程。流行音乐的种类繁多,有好有坏,中学生对其分辨能力薄弱,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好的流行音乐作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一、好的流行音乐的主要特点

1.流行音乐蕴藏着大量的传统音乐元素。好的流行音乐不只是停留在浅显的歌词上,而是在与传统音乐元素相融合的情况下,将流行歌曲的艺术性大大提高,使流行歌曲的可观赏度更高,如学生们都喜欢的周杰伦音乐中就融入了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音乐元素,这些具有民族文化的元素包括了使用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大鼓等,运用了民族的唱腔如京剧,而他的一些用“饶舌”风格演唱的歌曲,又让我们感到一些中国快板和绕口令的味道。

2.流行歌曲更有时代性、社会性。流行歌曲在某一程度上是社会与音乐文化发展的产物,它总是走在时代的尖端,讲述着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情,利用歌曲将现实表现出来,比如在奥运会上一首《北京欢迎你》差不多响遍了中国每一个角落。

3.流行音乐通俗易懂。好的流行音乐充满生活气息抒情,风趣,音域不宽,手法通俗,演唱难度比艺术歌曲相对要低,学生更容易演唱和学习。现今很多的流行歌曲都具备了旋律优美,活跃,简单这些特点,也更容易让人接受,像周华健的《朋友》,这首歌曲旋律简单,意味深远,音域不宽,很适合学生演唱。

二、引入流行音乐的重要原则

1.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初中学生是一个有一定的主见,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而自控能力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喜欢追逐潮流却不能成熟的明辨是非。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在教唱歌曲、欣赏歌曲来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更要利用这样的机会,利用学生的明星模仿效应,讲述明星们奋斗的历程来引导青少年不崇拜明星外表的亮丽,而更多的认识明星的内涵,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材的有益补充。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在课堂中适当的加入流行歌曲,让学生有一个全新的课堂,在课堂里还能进行教材与自己补充的教材作一个对比,让学生发掘课本内容的好处,哪怕开始的时候只有一小步,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这样的对比中,逐步的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审美,自然而然他们个人的音乐素养就有所提高了。

3.让课堂的内容更多姿多彩。传统音乐包括器乐、戏曲、说唱、以及民族民间舞蹈音乐,而很多流行音乐也融合了这些元素,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愿意接受,老师要善于发掘流行歌曲中的亮点,发觉其与民族音乐的共同点,例如歌曲《天涯歌女》是由江苏民歌改编的,《何日君再来》《夜来香》等也带有一些江南民歌的风格,通过这些歌曲,引申出我国的民歌,又由民歌往外延伸,让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

三、课堂引入流行音乐的注意事项

课堂选择流行音乐时,要注意学生身心发展,选择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歌曲,选用这些歌曲的目的是正确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而不只是为了娱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忽视音乐在课堂的教育功能。

1.课堂中的流行歌曲要适量适度,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喜欢就让整个音乐课堂的教学都充斥着流行歌曲,老师可以利用流行歌曲作为一个扩展,将几首流行歌曲整理好作为一个课题等,要将流行音乐放在一个适当的环节上,而不是必须每一节课都充斥流行歌曲,不要使音乐课堂变成了没有了流行歌曲就不成型的课堂。

2.在课堂中,不要脱离教材。教材内容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接受能力等编著而成,适合学生学习,教师不能一味利用流行音乐而摈弃教材,而应该做到教材与流行歌曲相结合。

3.注意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歌曲与传统音乐的共同点,发掘里面的传统音乐元素,要让学生在流行歌曲中找到传统音乐的美,在流行歌曲中提高审美能力。

4.在流行歌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听流行歌曲的设置活动里,如更改歌词,以不同形式体现歌曲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发散思维。

流行音乐是中学生喜欢的乐种,如果老师在课堂中适当引入教学,就能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让课堂更多姿多彩,让学生在好音乐中不断成长。

猜你喜欢

流行歌曲流行音乐民歌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穿花衣 唱民歌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