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困境与纾困策略分析
2023-03-22博罗县龙溪中学巫伟忠
文/博罗县龙溪中学 巫伟忠
一、“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困境
“双减”政策的导向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学生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双双减轻的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如今,“双减”政策虽然已经贯彻落实,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依然存在很多困境,具体如下:
(一)教师的教学胜任能力不强。1.教师对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不强。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不强,部分教师甚至不能制作优质的PPT课件,更不用谈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正是因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发展,从而影响了“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2.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不高。多数教师的作业依然缺乏设计,依赖于练习册、配套试卷的作业方式,常常使得教师的作业存在“一刀切”的问题,学生课外作业“减负”的目标依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依然较为传统。“双减”背景下,很多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讲授式”教育模式,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不足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而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不得已采取题海战术的训练方式,最终导致“双减”政策的实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二、“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困境的纾困策略
(一)以培训为手段,促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笔者认为:上述教师存在的“短板”,均需要学校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促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以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为例,如今很多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存在信息化素养不足、教学研究能力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以针对教师普遍存在的“短板”开展专题教育与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例如,某地区为了全面提高教师设计与开发微课的技能,在每年秋季开学举办中小学教师微课技能大赛。在大赛开始之前,组织专业人员对参赛教师开展微课开发技能培训,这种训练与实践有机整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教师设计与开发微课的技能,同时也广泛提高了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率。
(二)以教研为主线,引领教师基于“双减”反思问题与不足。教研活动的高效开展,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精选教研活动的主持者。在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各学科的科组长、骨干教师要担当起主持人的角色,主持人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其组织实施的能力,决定最终教研活动的质量。因此,精选教研活动的主持者至关重要;二是精选教研活动的主题。教研活动是基于一定的主题、为解决某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教研活动的主题要结合工作实际而定,不追求华而不实的理论知识、也不能东拉西扯式地“扯家常”。某个知识点如何讲解、某章节的重难点在哪里、如何制作PPT或微课等都可以成为教研活动的主题。三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如尊重教师的选择权、明确教师主题选择的参与权等,都有助于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奠定基础。
(三)组织开展示范课活动,促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双减”政策背景下,很多教师之所以依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源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的榜样与示范。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促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应当积极组织开展示范课活动,在整个教学领域形成“鲶鱼效应”,同时,一些优质的示范课,能够给教师很好的榜样作用,促使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转变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示范课要挑选教学理念比较先进、课堂教学手段比较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比较成熟的教师上课,真正起来“示范”的作用。在“示范”的基础上,要及时推广应用。
三、结语
“双减”政策是助推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在现代教育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针对“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困境,笔者从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技能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提出了纾困策略,为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实现“减负”而不“降质”的目标,仍需基于校情、学情等因素,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