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材的生态话语分析

2023-03-22魏榕贾培培

现代英语 2023年2期
关键词:哲学观有益生态化

魏榕 贾培培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一、引言

生态话语分析是生态语言学的主要研究路径,旨在生态性框架下对话语进行生态取向分析,探索话语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目前生态话语研究聚焦文学话语[2][3]、媒体话语[4][5]、政治话语[6],较少关注教育语篇[7]。大学英语教材作为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影响着学生价值取向的形成,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生态话语分析。通过分析教育话语生态意义,揭示教育语篇中的生态价值取向,不仅可以用于指导教学实践中的生态教育,而且能够推动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鉴于此,文章尝试基于生态话语分析框架[8],采用个案分析方法,从及物性系统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通用学术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Text 1“Wetlands”(下面简称Text 1),由此验证生态话语分析框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用性与操作性,探究其对高校语言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启示意义。

二、教育语篇的生态话语分析

生态话语分析框架是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从儒家、道家和墨家等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以及现代外交理念建构出的生态性框架。该框架囊括了生态化经验意义、人际意义与语篇意义,通过生态化词汇语法资源得以体现。文章主要关注生态话语分析范式下的及物性系统,该系统是一系列选择,通过这些选择,生态因子参与者、生态化过程以及相关环境成分建构说话者外部世界的生态经验及他所感知的内部世界的生态经验。一方面,在生态化及物性系统中,生态因子参与者与生态化过程是语义配置的核心,其选择和使用不仅能反映话语者对客观与主观世界的认识程度与认知方式,而且能展现话语者的生态价值取向,蕴含重要的生态价值[9]。按照魏榕[8]的观点,生态因子分成生命体与非生命体参与者,包含数量与性质维度,二者在数量维度均涉及个体与群体,前者在性质维度涵盖人类与非人类,后者有关物理与社会属性。另一方面,生态化及物性过程系统是“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与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过程系统的融合。具体而言,基于本生态哲学观,动作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交流过程以及存在过程等功能性过程在生态维度细化为有益性、中性和破坏性三大生态化过程,其分别遵循本生态哲学观、不遵循不违背本生态哲学观、违背本生态哲学观,各自表征有益性、中性与破坏性生态经验。接下来基于生态话语分析框架及物性系统,分析生态因子以及生态化过程,探索教育语篇的生态意义,解释文本背后的生态价值取向。

Text 1“Wetlands”语篇由五个自然段组成,聚焦湿地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对待湿地的方式,体现了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Text 1发现,主要生态因子包括湿地相关参与者、人类相关参与者、其他参与者。湿地相关参与者主要包括湿地、湿地环境、湿地价值;人类相关参与者主要包括大众、科学家与工程师等专业人士;其他参与者主要指不包含在前面两类的生态因子,如书本。以上三类生态因子所在的语义配置涉及有益性、中性与破坏性过程表征。

(一)有益性过程

有益性过程是表示生态因子之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属性特征、所言所语、存在状态等有利于生态系统平衡的过程。Text 1中有益性过程占比最大,主要描述湿地在保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凸显湿地为其他生态因子提供资源的有益性价值属性,强调人类对湿地价值的肯定与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担心等。如例(1)的有益性动作过程“produce”与“preserve”,例(2)的有益性动作过程“play major roles”与“provide”,例(3)的有益性心理过程“become concerned”与有益性关系过程“be described as”:

(1)In the great scheme of things,the swampy environment of the Carboniferous period produced and preserved many of the fossil fuels on which our society now depends.

(2)They(Wetlands)play major roles in the landscape by providing unique habitats for a wide variety of flora and fauna.

(3)Now that we have become concerned about the health of our entire planet,wetlands are being described by some as important carbon sinks and climate stabilisers on a global scale.

(二)中性过程

中性过程是表示生态因子之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属性特征、所言所语、存在状态等不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过程。Text 1中中性过程占比次于有益性过程,主要介绍该语篇节选自关于湿地的书本。如例(4)和(5)的中性关系过程“is”,以及例(6)的中性关系过程“become”:

(4)This book is for these aspiring wetland specialists.

(5)It is a book about wetlands.

(6)...they(wetlands)have become symptoms of our systematic dismantling of our water resources.

(三)破坏性过程

破坏性过程是反映生态因子之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属性特征、所言所语、存在状态等阻碍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过程。Text 1中破坏性过程占比最少,突出人们过去对湿地的排水、挖沟以及填埋等不当行为。如例(7)的破坏性动作过程“drain”“ditch”和“fill”。

(7)But our history with wetlands had been to drain,ditch,and fill them,never as quickly or as effectively as was undertaken in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beginning in the mid-1800s.

以上生态化及物性资源分析显示,Text 1呈现的生态属性特征以生态有益性为主,生态中性次之,生态破坏性最少,传递了影响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多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形象,具体包括非生命体参与者湿地的“大地肾脏”与“生态超市”之有益性形象,生命体参与者从原来的破坏湿地之破坏性形象到保护湿地之有益性形象转变。这种基于生态语境的话语分析范式能够帮助学生辨别不同生态因子在维护生态系统动态平衡中所发挥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从生态角度对话语中的价值观进行批判性思考,通过培养“生态人”来推动落实课程思政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对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启示

文章提出在生态话语分析范式下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分析,即从生态视角着手,在融合生态哲学观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生态性框架下,探索教育语篇中蕴含的生态意义,对通过语言教学提升学生的生态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对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启示作用。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意识培养,首先要以生态视角为切入点,使语言教学真正成为实现外语教育培养“生态人”理念的有效途径。基于“生态人”理念,英语教学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应当更加重视“社会责任”,旨在培养具有“生态关怀”的学生,使之具有强烈的整体意识和思维方式,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共生与和谐,关注生态生存、生态创造、生态文明、生态社会与和谐社会[10]。这种“生态人”理念与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脉相承,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语言学理论,将其运用到英语教学中,由此实现语言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发挥研究专长在挖掘具有学科特色思政元素的优势,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英语教学与英语课程思政。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视域下的英语教学要求同时关注语言形式、语言功能与文化价值观等方面,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提出的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要求相一致。另外,系统功能语言学聚焦话语意义,将语言、图像、声音以及其他模态看作是可供选择、建构意义的资源系统,主张通过分析话语生态意义来探究话语者的生态意识,是开展教材生态话语分析的适用理论[7],也是挖掘语篇中的思政元素、引领学生从生态性价值取向视角处理学习素材的元语言基础。

再者,高校要认识到蕴含丰富生态哲学观的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外交理念不仅为分析现有教材提供了评估标准,同时也为补充教学资料带来了价值取向原则。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梳理教学内容,以明确的生态哲学观为指导,比如“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等,阐释生态价值取向在教学资料中的话语意义建构,使学生能够从生态角度对话语中的价值观进行批判性思考,引导学生学会辨别话语意义中的有益性、中性与破坏性价值观,学会弘扬有益性价值观、改善中性价值观、抵制破坏性价值观。这种以生态哲学观为指导原则的价值取向引领,一方面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旨在立足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需求,以传统文化滋养现代英语教学,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提升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力、阐释力与传播力,推动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建设,展现了课程思政的时代魅力;另一方面,生态性价值引领凸显了中国现代外交理念在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理念,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推崇的促进人类社会共同体发展的特色大国外交,有助于培养具有有益性价值观的国际化人才,构建大思政格局[11]。

四、结语

作为我国英语教学的新理念,生态话语分析融入英语课堂教学的理论与方法都在探讨发展之中。本研究尝试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的生态性框架,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生态话语分析,提出从生态视角切入、以生态价值观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一方面,研究阐释和验证了生态话语分析框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为教师深入阐释教材中的生态价值取向提供了元语言框架;另一方面,研究探讨了生态话语分析对课程思政的启示意义,主要涉及“生态人”与立德树人、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作为学科基础来挖掘英语教学材料中的思政元素、基于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外交理念设计出生态价值导向原则来打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大思政格局。

开展大学英语教材生态话语分析,既能服务生态文明教育[12],又能为课程思政提供参考。展望未来研究,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生态话语分析融入英语课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如何通过英语教学改善生态素养教育,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理论与教育效果,以发展并完善“生态化课程思政”。

猜你喜欢

哲学观有益生态化
独处有益
烘焙有益心理健康
做有趣有益的游戏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超越之维——从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观的比较谈起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试论康德哲学观对柏拉图哲学观的超越
静坐有益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汉朝统治者的哲学观对汉代服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