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一生物学教学设计模式研究

2023-03-22贵州省瓮安第二中学

新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学、评生物学一致性

□ 贵州省瓮安第二中学 汪 信

自2017年取消文理分科,试行“3+2+1”新的高考模式,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更为突出。同时,习主席在2018年的教育大会中明确阐明,持续进行教育体制变革,改变为分数、升学而学习的传统教育思想,主张教育评价科学化。

一、基于“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教学评价是发展与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与关键,尤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只有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教学评价”充分融合起来,才可实现教育理想,即“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并未出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字眼,但其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了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1]。

高中生物课的类型较多,多以新授课为主,其次包括实验课、单元复习课、习题课等。于学生而言,新授课是接触与学习“新”知识的一个过程,于教师而言,新授课并不意味着教师首次授课,通常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能够在新授课课堂上,高效传递“成熟”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加轻松、深入地理解与掌握新知识,对学生后续学习会产生间接的积极影响。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多以讲授法为主,以教师为主体,这就导致教学评价缺乏时效性,且多集中在课后,采用课后作业、口头提问、纸笔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价。

二、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一生物学教学设计模式构建

1.强化目标意识,实现“教”“评”一致

(1)明确教学目标,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模式构建主要是以“目标”为核心,要求教师通过明确“教学、评价、素养”目标,分析学生因学习可以汲取到的知识,能够形成的观念,判断此目标是否可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产生正向引导与积极影响。

“蛋白质”一课内容涵盖了众多概念性知识,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基于生物学事实视角,形成生命观念,以便在日后学习中,加深对生物学学科本质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为有效落实与实现本节课程的素养目标,教师应重点以“结构决定功能”为基础,展开一系列教学,帮助学生梳理、分析与掌握生物体结构与功能二者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从生物学事实这一角度出发,准确、精简提炼生物学概念,通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学习与探究,树立与增强学生的生物学观念[2]。

课程标准提出,高中生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应形成次位概念:“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分子组成”“蛋白质功能主要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种类及空间结构”。为此,该节课的素养目标设计如下:

生命观念: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之间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科学思维:认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应用所学知识客观判断与蛋白质有关的生物学议题,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应以课程标准内容及要求作为主要依据与参考准则,进一步深化生物学知识与核心素养目标的深入融合,便于教师准确把握与设置课堂教学目标,为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奠定良好基础。

(2)预设评价目标,“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学、学习及教学评价保持一致,因此评价目标的设定尤为关键,同时也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品质与能力的形成是抽象的,无法预见,加之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足,往往需要借助评价目标,将其渗透与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为此,教师在设计评价目标时,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确保评价目标符合学生当前的发展需求,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与看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鼓励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实现自我突破,促使学生完成知识—能力—素养的转变。

教师预设评价目标后,应综合“教学、评价、素养”目标的共同要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活动,以“蛋白质”一课内容为例,参照如上要求,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设计相对应,通过评价目标促进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具体评价目标设计如下:

基于生命观念的素养目标为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可相互适应,评价目标为日常关注与蛋白质相关的生物学议题,自主做出理性判断,注重饮食健康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基于科学探究的素养目标为指导学生在建模过程中,深入剖析生物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培养其探究精神,评价目标为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符的任务情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模型制作与成果汇报,以此对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基于科学思维的素养目标为通过体验建模过程,自主尝试进行多样化的类比推理,充分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评价目标为以小组合作形式共同构建氨基酸、多肽链模型,评价学生是否具备基于事实的推理论证能力;

基于社会责任的素养目标为引导学生密切关注与蛋白质有关的生物学议题,进行理性判断,形成良好的生活饮食行为;评价目标为应用头脑风暴,判断学生对生活、饮食健康是否关注,能够对生物学有关议题做出理性判断。

总之,以课程标准为评价目标预设基础,综合素养目标要求,对课程评价目标进行细化,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可为“教”“评”一致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利条件。

2.巧设评价活动,实现“学”“评”一致

评价活动既是“教、学、评”一致性实现前提基础,也是考核与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性指标,通过评价活动,教师可获取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与探究能力,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与逻辑能力的培养[3]。

首先,评价活动设计的内容要丰富,除学生对生物学原理及概念的掌握情况外,也可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情感态度变化当作学习评价的重点内容。同时,教师结合课程评价目标,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得到学生学习与知识运用情况的真实反映,可全面推动学生各方面进一步的发展。

3.巧用评价反馈,实现“教”“学”一致

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教学信息呈单向流动,再加上传统教学缺乏评价反馈机制的支持,“教”“学”分离现象日渐突出。而“教、学、评”一致性格外强调教学信息的双向流通,此要求的提出不仅要教师“教”好,也要协助学生“学”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应善用评价反馈机制。评价活动既可了解学生思维习惯、学习态度及情感变化,也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形式与内容。站在学生角度,不管是小组评价还是学生互评,均可从同伴中获取到有价值的反馈信息,能够对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有效检测,进而强化学生个体的自我认知,树立团队意识。另外,通过自我评价,还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完善自我认知。为此,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应善用、巧用评价反馈机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与更多的评价机会,以便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实现“教”“学”一致与共赢。

三、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一生物学教学设计模式的实践应用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为例,基于“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理念,从课标要求、教学目标、评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4个方面,针对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一生物学教学设计模式展开实践应用研究。

1.课标要求

分子与细胞模块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基础,要求学生了解生物的物质性与生物界的统一性,掌握细胞生命活动中物质、信息、能量变化的统一等有关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自然观。具体包括两大概念,细胞生命活动离不开多种化学反应,且均发生在细胞的特定区域内,本案例的重点是为学生讲解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要求学生正确阐述与掌握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始终存在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2.教学目标

(1)针对萤火虫发光展开实验,简要叙述ATP功能,结合生活,认可ATP为细胞的能量“通货”。

(2)通过观察ATP结构模式图,简要概述ATP的结构特点,感受生物学结构功能观。

(3)分析相关资料,探究ATP的利用价值,掌握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有关科学前沿知识与信息。

3.评价设计

以“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为例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评价设计如下:

评价设计目标1:(1)结合旧知识,展开小组讨论,合理设计对照实验,深入探讨萤火虫发光原理;(2)讨论生活中从食物中获取到的能量,可直接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吗?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充当着什么角色?

评价设计目标2:(1)通过对ATP结构模式图的分析与观察,描述构成ATP的三种化合物,掌握腺苷、ADP、AMP与其之间的关系;(2)充分了解ATP结构,结合ATP功能,阐述二者间的联系,正确书写ATP结构简式,明确ATP是存在于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3)逐一列举ATP在细胞内的利用案例,通过观看Ca2+转运视频,阐述ATP的供能方式。

评价设计目标3:(1)通过分析与总结资料中存在的矛盾,整体归纳ATP合成水解的主要特点,明确ATP供能的生命意义,自主完成ATP与ADP的转化概念图;(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科学家为什么对“发光的树苗”“发光的棉花”进行研究,有何意义?引导学生站在结构功能观的角度,阐释ATP为何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

4.教学过程设计

以“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为例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教学过程设计目标1:(1)导入囊萤夜读,组织学生讨论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科普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在荧光素酶作用下,被能量激活的荧光素与氧气反应可发出荧光。引导学生回想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设计简易实验,探讨激活荧光素的能量是什么?(2)问题探讨:①何为实验变量?怎样设计对照组与实验组。②为何需等到荧光消失后才可加入待测的能源物质?③实验结果意味着什么?

教学过程设计目标2:(1)教师通过类比等价交换,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与理解ATP为什么属于直接能源物质。(2)采用PPT为学生展示ATP结构模式图,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与回答下述问题:①ATP结构由哪些化合物组成?②依据RNA的基本组成单位,阐述ATP、AMP、ADP三者间的关系。(3)通过类比弹簧,为学生讲解三个磷酸基团的连接方式,帮助学生认识ATP水解合成时的化学键变化,让学生正确掌握与书写ATP结构简式。

教学过程设计目标3:(1)教师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认同ATP属于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2)通过PPT为学生播放Ca2+运输过程,引导学生回忆生命活动中的吸能反应,进一步理解生命活动如何利用ATP水解释放能量,尝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ATP水解的反应式。(3)借助PPT为学生展示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解ATP与ADP通过快速转化才可解决细胞内ATP消耗量大,含量少这一矛盾,对ATP水解合成反应式进行完善,深入探究为何需要将能量转移到ATP才可进行利用呢?(4)组织学生补充、完善ATP与ADP转化概念图,结合“发光的棉花”“发光的烟草苗”等科学前沿,引导与鼓励学生投身于科学事业。(5)进行课后小结,布置课后作业,基于结构功能角度,阐述ATP为何适用于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

总之,通过课标要求、教学目标、评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4个方面,对“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展开教学评价设计,有助于学生充分了解、掌握与ATP的相关知识,显著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致性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但在一线教学中,此种教学设计模式的践行情况并不理想,加之基于“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模式的案例开发与实践研究相对较少,这就导致此种教学设计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匮乏,无法充分发挥其实际效用。鉴于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对“教、学、评”一致性进行积极研究,以解决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学、评”三者之间的矛盾,细化素质教育目标,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物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评生物学一致性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高中化学“教、学、评 ”一致性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总体路径与思考
探寻构建“教、学、评”和谐有效的语文课堂
从“教、学、评”三个步骤出发浅谈如何搞好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