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学视角下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分析

2023-03-22许心怡

音乐生活 2023年1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演唱者古典

马 克 许心怡

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富有隽永的艺术美感。当下随着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古典诗词内容融合在现代音乐艺术中,形成了一类新的声乐形式。利用当代流行音乐方式演绎与诠释古代诗词,既能起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又能帮助国人树立文化自信。演唱古典诗词艺术歌曲需着眼诗词自身的美学特征,通过结合诗词美与演唱美,给受众带来更好的艺术体验。

一、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发展脉络

古诗词艺术歌曲由古诗词及当代音乐两者融合而成,其中古诗词是核心内容,音乐则是进行古诗词表达的基本方式,古诗词的寓意承载了音乐的本质表达,音乐特质则体现在演唱过程中。古诗词艺术歌曲之所以能在当代音乐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原因便在于其兼具诗歌内涵与音乐的多样表现形式,一方面承载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本质追求,另一方面满足了当代人的音乐需求,传承下来的优秀古诗词大都情绪深刻、脉络清晰,具备大多数当代诗歌所无法达到的表现力,以适宜的音乐形式对古代诗歌进行再创作与演绎,可达成独到的音乐美感与艺术美感。古诗词艺术歌曲随着中国现当代歌曲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展现出新的生命力。20世纪初,五四运动及各类爱国运动兴起时,便已经有人开始结合传统诗词艺术进行音乐再创作,部分从西方留学回来的音乐人以西方音乐表现形式融合中国诗词文化内容,并基于中国艺术特质展开创作尝试。刘雪庵、黄自等作曲家都从古诗词中取材,融合中国古代、现代和西方音乐形式,形成新技术条件下对古典诗词的新演绎,《长相思》《大江东去》《花非花》等作品的诞生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推向了新的节点[1]。

二、美学视角下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征

演唱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时,要提升演唱质量和美学效果,需要具体了解此类型歌曲的演唱特征。诗词歌曲有着如下三大主要特征。第一,演唱时需展现出作品本身的音律之美,中国古典诗词在创作时便讲究合辙押韵,对文字形式上的音韵美十分重视,音律美也是大部分现存古典诗词的共同特征。这要求基于古典诗词进行歌曲创作时需将歌曲节奏同诗词本身的韵律相结合,协同一致呈现更美好的旋律。第二,演唱时需对诗词具备的意境美予以呈现。古典诗词呈现了创作者在创作时的所见所忆所念所感所言,是作者个人思绪与其所处环境的整体呈现,作品体现了创作者个人鲜明的情绪意味,演唱者应尽量与诗词本身的创作情绪相协调,以达到音乐及诗词共同具备的“共情”效果。第三,演唱者应在充分尊重、理解原作的前提下,将自身理解融入演唱中,当代音乐的发展使得表现音乐的技术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其中的情绪内核是鲜明且贯穿古今的。对有实质内容的古典诗词再创作时,创作者及演唱者应以严谨视角基于词曲的时代特征尽可能把握其中的情绪内核,并基于当代社会公众的情感体验寻找古今共通处,做到对情绪内核、意境细节、诗词旋律与音乐表达方式上的双轨并进[2]。

三、美学视角下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分析

(一)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韵律美、行腔美

中国古典诗词具有多元美学特征,在演唱时首先要注重诗词本身的韵律美。韵律美是古诗词的典型特质,不论绝句还是律诗,都十分讲究词语间的平整和诗词的整体押韵。韵味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诗词的灵魂,音乐则是一类流动性的情绪表达方式,作曲家通过调试乐曲,确保节奏、和声、曲式等音乐要素的合理分布,并以旋律变化及声音变化展开演唱[3]。中国古诗词的韵味美不单体现在具体内容中,在词牌、平仄押韵上也都有体现。这种韵律特质是基于汉字的中国诗词所独有。当代流行音乐重视节奏感,与古诗词结合后,能够展现更强的韵律效果。如,古诗词内容是表现悲伤情绪时,配以相对低沉的节奏;诗词内容表现豪迈、积极向上的情感时,则多以轻盈欢快的音乐展开演唱。两者的协调使诗词韵律美更为凸显。我国著名作曲家青主创作的歌曲《大江东去》,将现代音乐同古诗词结合,是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首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前半段“乱石穿空”的豪迈部分以激昂方式推动,后半段主要描述当前场景,则以平缓方式进行。歌词进入蓄势阶段后,演唱时速度随之放缓、旋律也更为自然舒缓。为主旋律配上和弦,促进了叙事效果的强化。三连音节奏则对水流状态进行模仿,进一步强化了时光沧桑的旋律美。

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语言咬字的行腔美同样是歌曲表达要点,相比于现当代汉语的文法语序,古代诗词在语言咬字上更为复杂,并具备很强的文学性,咬字及行腔作为歌曲演唱的基础要素,在古诗词演唱中有着更高的要求,因为诗词语言描述精简凝练的“跳跃性”特征,创作者往往以两三个字便可带过一个事件,字的读音不同时相应的表述含义也并不相同。故而,演唱者演唱时应明了清晰地注重咬字及行腔,以减少演唱过程中的失误,更好展现诗词及音乐的融合性,这一过程中应注重表达时张弛有度,演唱者需注重唇、舌尖、牙尖的彼此配合,规避演唱时喉咙过度用力的情况发生。

(二)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情感美、表演美

情感美是所有艺术作品的核心部分。艺术品中只有具备某种情感特质并通过艺术形式向观众传递并引发同群众的共情,这类作品才可能成为艺术品。古代作品情感婉转、表达含蓄,如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等语便是这一特质的体现。古诗词作为优秀艺术作品,其艺术地位一方面由韵律及文字本身奠定,一方面与古诗词内蕴的情感美密切相关,进行情感传递是艺术作品的基础职能,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艺术作品可为受众带去不同的情感体验。古诗词作品在表达情感时往往较为含蓄,在表达方式上也通常较为平和,与现当代作品的直白表述存在较大不同,同时在用字上也较为凝练。这便要求在诗词演唱时应充分注重表现诗词内蕴的情感美,对个别凝练作者评析、态度的单字或字组,应以旋律延长或配以和弦方式着重诠释。

表演美同样是演唱的重要特质。表演者通过外在装束、舞台表演等方式呈现表演美,借助表演塑造情景,提升整体演唱效果。现当代歌曲主要以平铺直白的方式来进行情感传递,以表演营造氛围较为容易。但古代诗词的情感表现则较为细腻、含蓄,意蕴较为深远,对舞台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古代诗词搭配舞台、舞蹈时,如搭配内容同诗词已经不相吻合,则会使整体诗词歌曲表达效果大减。因此,表演者表演时除重视歌曲韵律美、情感美、行腔美外,还应具备足够的表演美,通过舞台设计、服装设计、动作设计,达到更为立体的音乐美呈现效果。

(三)美学视角下古典诗词歌曲演唱对演唱者的要求

美学视角下演唱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时,演唱者应准确把握作品本身具备的风格。中国传统诗词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也有不同的情感色彩,代表了作者不同的感慨和想法。针对这种情况,演唱者应在提升基本功上下功夫。首先对诗词歌曲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歌词内容及情感,并通过不断的练习及实践,加深情感体会和表现。演唱者学习新作品时,需要整体把握作品风格、曲调,同时借鉴对同曲目作品的演唱方式,确认适宜作品演绎的音色、共鸣腔技法、艺术处理方式。同时,要准确把握诗词歌曲本身的歌词及旋律,明确声音力度及气息强弱,使观众既能感受到诗词本身的美感,也能看到演唱者对诗词的理解与演绎,实现诗词与演唱“在存在上分明,在演绎上交融”的目的。

基于美学视角来看,如果演唱者不能准确理解曲目内涵,是没有可能向观众呈现诗词中蕴含的“美”。美学视角下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需演唱者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完成对诗词意境的呈现。演唱之前的生活日常及演唱准备过程中,演唱者应注重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大量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及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以博观、博览提升文化素养,保证在拿到古诗词演唱曲目的第一时间,即能对诗词创作者的想法略知一二,并与诗词创作者的情感体验进行交融呼应。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通过各种音乐技法呈现作品演绎的完整性,而演唱者的文化素养则决定了作品呈现效果的深度。这正是美学视角下古典诗词艺术演唱的理想方式。

中国古典诗词往往言简意赅,但其意境通常隽永深远。演唱者除大量阅读古籍经典,培养文化素养外,还应反复琢磨和细致分析作品,体会意外之意、韵外之境。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语,包含着浓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战乱中社稷苦难的悲伤之情,演唱者在演绎这一诗词或类似诗词时,应先通过阅读文献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作者共情,以此以情寓于歌,达到更好地传递情感信息的效果。美学视角下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对演唱者围绕作品所做的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字、诗歌、音乐都有明确的信息传播作用,各类诗歌更是先贤作者的情感体现。

当代歌者进行再演绎过程中实质承担了“信息、情感中继站”的作用,演唱者应尽可能做到脑中有作品、胸中有情景,情发之而后成声,继而再考虑节奏、旋律、和声等技法方面的因素。两者次序如发生颠倒,就会导致演唱徒有其形、流于空洞,这是当今大部分古典诗词演唱的通病。我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在创新性演唱及谱曲过程中,日渐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吟唱方式较为简约,有民间戏曲、现代音乐搭配古代诗词等多类方式,同时当代多元化的音乐流派也丰富了古代诗词演唱的“工具库”。如《水调歌头》,有基于民俗的演艺版本,也有现代音乐的演艺方式,不同的演唱者对同一首诗词的演唱给人以不同感觉,这与演唱者本身的气质和对诗词的理解密切相关。同时也说明演唱者自身的美学积累、沉淀,对古诗词演唱的必要性。

以古典诗词作为歌词的歌曲,本身便具备经岁月淘洗的独有韵味,当下随着网络音乐的兴起,部分演唱者在演唱诗词音乐作品时唱法单一、演唱与诗文情感和内容分离、对基本的吐字及归韵不加重视,致使歌曲有形无实,失去了古代诗词歌曲具备的精练深远意味,为解决这一问题,演唱者应基于“情前声后”的基本原则,在情感饱满的前提下注意润腔,以达到“字正腔圆”的要求,对因诗词情感变化导致的歌唱过程中运字轻重、缓和、刚柔、顿挫的不同变化,准确加以把握,确保古典诗词文本内容同旋律伴奏相协相洽,重点把握诗词主要物象及作者基于物象、经历而抒发的情感内容、情感强度,尽可能使词、情、声、意“四位一体”统合化表达。

四、结语

古典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各个诗词作品呈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以歌曲形式对古诗词进行当代化演唱时,演唱者应把握好诗词的韵律美、情境美、表演美等特征。同时,要注重日常的文化积累,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更饱满地呈现诗词中的情感表达。使古典诗词的人文性通过当代流行音乐的多类技法得到更突出的呈现,给受众带去更好的艺术体验。

注释:

[1]牛艺添:《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与推广》,《音乐生活》2021年第7期,第51—54页。

[2]曾良秀:《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多维度创作与演绎——以作曲家敖昌群、李砚所作〈青玉案·元夕〉为例》,《艺术评鉴》2022年第10期,第182—184页。

[3]董兵:《论传统声乐理论对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启示》,《音乐探索》2016年第3期,第100—104页。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演唱者古典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怎样读古典诗词?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浅析尚德义艺术歌曲的创作及其特征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