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唐山市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研究
2023-03-22□赵芳
□赵 芳
(中共唐山市委党校,河北 唐山 063000)
我国特色小镇起源于浙江省,并迅速在浙江省发展壮大。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大有重要意义”。2016 年7 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创建培育工作[1]。
1 唐山市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1.1 发展条件及优势
1.1.1 区位交通优势
唐山市地处渤海湾中心地带,是辐射华北、华东和东北的枢纽城市,京唐城际铁路的开通,使唐山市正式纳入京津“半小时经济圈”。
域内通车公路1.82 万km、铁路1 266.52 km,高速公路、铁路密度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唐山市港内外贸航线达228 条,水路货运航线连通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 多个港口,稳居全国及世界沿海港口第二位。唐山市三女河机场已开通与19 个城市的17 条航线。
凭借毗邻京津和环渤海的区位条件,兼具航空、铁路、公路、海运交通网络的便捷,为唐山市发展特色小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2]。
1.1.2 工业(含手工艺)优势
唐山市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和“北方瓷都”,现已形成精品钢铁、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优势支柱产业为主导、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2021 年唐山市地区生产总值超8 亿元,总量居全省第1 位,全国排名第27 位。与此同时,唐山市传统手工业蓬勃发展,如遵化市早在清朝中期就专门为宫廷打造家具,现已成为华北红木家具重要集散地,拥有红木企业50 余家,雕刻师1 000 余人,红木产品涉及20 大类400 余种款式。此外,唐山市还拥有300 多年皇家金银器加工历史,蟠龙工艺出品的《和美》丝巾银质果盘,作为国礼赠送上海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3]。
1.1.3 历史文化优势
唐山市文脉悠长,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孕育了滦河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包括开滦五矿工人同盟大罢工,是中国第一次工运高潮中最重要的罢工之一;玉田农民武装暴动,是北方农民第一次举起土地革命的红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英烈楷模辈出,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评剧、皮影、乐亭大鼓被誉为冀东文艺三枝花。评剧、皮影、乐亭大鼓、玉田泥塑、唐山花吹、乐亭地秧歌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
1.1.4 旅游资源优势
唐山市地质风貌多样,山海湖自然景观丰富,长城、皇陵、工业文明交相辉映,人文底蕴厚重,拥有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工业旅游城市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唐山市共有A 级以上景区51 家,其中5A 级1 家、4A 级13 家。
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体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寝,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境内的长城属于明长城中的精华地段,集中了白羊关、青山关、喜峰口等著名的关隘险堡,拥有罕见的大理石长城、独特的“水下长城”等景观。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打造康养旅游、休闲度假类特色小镇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1.2.1 发展战略思想认识还有差距
对比浙江、江苏等先进地区,唐山市不够重视特色小镇发展。浙江省将特色小镇创建作为全省重大战略决策加以推进,力图通过发展特色小镇破解当前存在的诸多经济社会发展难题。而唐山市在压减产能等繁重任务压力下,对发展特色小镇存在认识不够、站位不高的问题。部分县区仅满足于争列名单的“数量”,对发展特色小镇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到位,缺乏战略发展远见和持续推进的恒心。
1.2.2 发展规划站位较低
从调研情况来看,各县(市、区)、乡镇政府和申报单位普遍缺乏系统性、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在编制规划中,没有从全省乃至全国高度横向考虑产业发展优势,纵向兼顾区域特色发展潜力,规划视野不开阔、站位较低。
调研发现,除了迁西花乡果巷小镇聘请专家团队编制规划以外,其他小镇只是把规划作为申报条件和考核内容简单完成,没有形成立足实际、谋划长远的清晰思路。
1.2.3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相比浙江省发展成熟的特色小镇,唐山市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严重滞后,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薄弱,存在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低下的问题。大部分小镇内部环境缺乏治理,街道狭窄、绿化稀少,亟待完善道路硬化、供电通信、排水管网、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
1.2.4 要素资源聚集整合能力有待加强
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要素是资金、土地和人才。在资金方面,目前唐山市用来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资金较少,市县预算内投资对特色小镇基础设施资金的满足率偏低,财政支持资金到位率较低。同时由于PPP 等模式投资回报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不高。在土地方面,土地调规工作涉及面广,程序周期较长,制约了小镇建设进度。在人才方面,由于缺乏专业性、技术性人才,唐山市特色小镇没有形成专业化整体运营、规范化管理推进机制。
2 加强唐山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2.1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战略发展布局
规划是对未来发展方向和布局的谋划,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高水准编制规划。要树立“百年建筑、千年城镇”理念,聘请国内一流的设计团队,借鉴浙江省、江苏省等多地成功案例的经验,例如博为国际、中农富通等机构,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驱动”以及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位一体”要求,帮助指导小镇编制规划。特别是核心区和起步区要精细设计,紧紧围绕绿色智慧发展做好导规和专项规划,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边界清晰的规划体系。二是要统筹协调“多规融合”。要以建筑历史博物馆的理念保护小镇街区格局和独特风貌,注重空间规划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杜绝规划“打架”问题。合理界定人口、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产业支撑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名胜风景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等相关规划充分衔接和协调,做到横向多规合一、纵向多层结合。三是要构建战略发展布局。要结合唐山市产业优势、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通盘谋划全市特色小镇发展布局,推进战略性培育方向。在规避同质化竞争、促进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两环、两沿线、一山一河”格局。依托环京津、环渤海的两环优势,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消费外溢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康养和科教体育类小镇;依托高铁、高速公路沿线打造物流小镇和制造业小镇;依托燕山山区、滦河流域等优质生态资源、借鉴嘉兴市乌镇颐养小镇经验,发展康养产业,打造集旅游、民俗、养生、康复等于一体的高端康养小镇,带动区域经济和旅游业发展。
2.2 聚焦“一镇一业”,全力推进产镇融合
坚持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实现产镇共生共荣、互促双赢、协调发展。一是瞄准并打造主导产业。每个小镇都要选定一个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潜力的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始终把着眼点、落脚点聚焦到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上。同时,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使产业优势辐射到其他产业,产生联动效应,促进主导产业生态良性发展。二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要紧扣主导产业升级趋势,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借助唐山市陶瓷企业搬迁契机,高起点配置生产装备和社区基础设施,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化能力,打造高端研发、信息化生产、智能化销售的产业体系,鼓励国际国内“强强合作”,聚焦陶瓷产业培育发展相关信息经济、节能环保、高端制造等链接业态,培育形成行业综合领先优势,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陶瓷产业“单打冠军”。三是全力推进产镇融合。特色小镇要实现产业集聚、“产城人文”协调联动,就要在保证主导产业占据产业结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围绕前沿技术、核心技术,把握发展动态和新兴形态,实行多产业跨界融合;围绕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条和渠道,构建“产业本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的相关产业集群基地。
2.3 着眼资金保障,拓展投资融资模式机制
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多、周期长、投资量大,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特色小镇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整体打包列入年度市重点项目,所含子项目可享受市重点项目优惠政策。借鉴浙江省做法,因地制宜制订个性化政策,编制特色小镇投资指导产业名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对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的特色小镇规划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缴市财政部分,实施前3 年全额返还、后两年减半返还当地财政的政策。借鉴江苏省做法,设立扶持资金,按照市、县两级设立专项引导资金盘子(市级每年1 亿元,县级每年5 000 万元),并区分重点扶持类、一般扶持类设定资金支持政策,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改善民生等项目建设。二是创新融资方式。在坚持市场化运作前提下,发挥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采用PPP 模式,有效综合使用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弥补特色小镇资金缺口。搭建政企对接服务平台,考虑探索发行地方债券用于特色小镇建设基础设施。积极协调并优先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为小镇项目建设争取长期低息贷款,各级财政视项目情况给予利息补贴。三是严防债务风险。积极协调引入央企、国企和大中型民企等作为特色小镇主要投资运营商,避免政府举债建设进而加重债务包袱。高度关注县级政府综合债务率超过100%的风险预警地区,控制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变相举债立项建设,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2.4 破解用地难题,有效解决土地瓶颈制约
结合城乡规划修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优先保障特色小镇建设用地。一是盘活土地存量。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原则,优先使用闲置土地,提高现有土地空间利用率。注重研究特色小镇的土地要素获取路径,利用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奖励政策,充分利用低丘缓坡、滩涂资源,有效开发地上地下空间,推进存量土地多功能立体开发和复合利用。借鉴浙江艺创小镇、玉皇山南小镇经验,采取“废旧改造”和“腾笼换鸟”方法,有效促进土地实际利用率。二是促进发展增量。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整理复垦旧村庄、旧宅基地和闲置农村建设用地,为特色小镇建设预留空间。结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空心村”治理工作,允许进城落户人员在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自愿有偿退出或转让宅基地,为特色小镇增加建设用地指标。三是实施奖惩结合政策。注重土地政策的激励和惩罚,可以借鉴浙江省的做法,对纳入国家级、省级创建类名单的特色小镇,新增建设用地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及供地手续;结合年度或周期考核,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的,按阶段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特色小镇按60%奖励;对于3 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市奖励的用地指标。
2.5 优化城市功能,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发挥政府主体作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影响和制约运营主体投资热情。可借鉴浙江省做法,强化政府主体意识,当好“主角”,加大对小镇与城区道路管网、垃圾污水处理、水电热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同时,积极协调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对涉及土地征迁、市政设施优化升级等难协调、阻力大的工作,要发挥政府行政职能,强力调度、整体推进。二是推进便捷交通链接。既要结合当地特色小镇现有布局和战略发展格局,完善内部路网,提高特色小镇的通达性和便利性,又要以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推进特色小镇周边道路改造工程,提高公路技术等级,提升特色小镇与主干公路的畅通能力。加快推动小镇与高铁、高速公路连通,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把小镇对接融入京津“半小时经济圈”,使小镇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支点。三是提升城市功能水平。要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供水设施建设,实现特色小镇供水管网、污水管网和垃圾收运系统全覆盖。完善电力、燃气设施,推进集中供气、供热或新能源供热。着眼高端化、信息化、智能化特色小镇,建设高速通畅、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实现公共WiFi 和数字化管理全覆盖。要遵循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推进建设和改善医疗、教育、政府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
2.6 大力宣传推广,倾力打造唐山市特色品牌
高度重视特色小镇的宣传推介,将宣传特色小镇人文历史、环境资源和地域特色产品纳入唐山市文旅宣传重要内容,提高特色产业的知名度,扩大小镇特色产业和相关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一是依托主流媒体宣传。充分利用主流媒体阵地,加强与中央和省级媒体对接联络,创造条件开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经常性的宣传报道,讲好“唐山市特色小镇故事”,全面展现唐山市特色小镇工作亮点。在唐山市电视台、唐山市劳动日报等媒体开辟专栏,宣传推介国内外特色小镇的创建经验和模式,为唐山市特色小镇创建提供有益借鉴,同时梳理总结唐山市特色小镇建设实践的创新经验。二是拓展新兴媒介推广。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携手途牛旅游、马蜂窝、携程旅游、去哪儿网等网站平台,占领新兴媒体宣传高地。立足本土独特风貌、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彰显乡愁特色,让富有创意的特色小镇主题设计成为唐山市鲜明的地域标签和文化IP。三是助力做优“唐山名片”。充分挖掘和放大特色小镇的区位特色、地貌特色、建筑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等,使每个小镇充满创意、每个细节体现特色。
3 结束语
特色小镇在全国迅速发展,唐山市应积极把握发展时机,多措并举,从而打造“一镇一风格”,让游客有机会充分了解唐山市地域特色的皮影、评剧、乐亭大鼓等,品尝唐山市特产京东板栗、麻糖、棋子烧饼、酸梨等,体验唐山市特色风情。同时通过宣传推广小镇“核心价值观念”,吸引游客观光游览、集聚生产要素发展经济、吸引人才定居入住。发展好特色小镇,对于推动唐山市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应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