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2023-03-22肖章柯王晓婷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体系理念

□ 文/肖章柯 刘 佳 王晓婷

新形势下,高校需要为学生就业、创业、转业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培养学生扎实的综合素质基础,使得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适应日后职业与岗位变动发展的要求。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关系密切,相互渗透、相互补充,通识教育的开展弥补了专业教育的不足,克服了专业教育尚存的短板,使人文素质教育得到了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实践困境

1.缺乏顶层设计力度,通专融合未形成清晰体系结构。第一,就当前的高等教育实践现状而言,由于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分开实施,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某种程度还存在着课程割裂问题。第二,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不够明确,通识课程应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核心素养实现,通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错位,学生主体性地位缺失,导致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效果不佳。受传统知识本位影响,大多数高校主要是通过知识纠偏补漏对课程结构与内容进行改革以实现融合,但是更多时候就是两者之间相加,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不可能真正体验到知识融会贯通。第三,通识课程设置不合理,有些课程内容深度不够,广度不够;有些课程体系疏松,质量不高,在人才培养方面效果并不显著,仅仅是将通识教育作为对校内专业教育的一种补充,且未确立整体性、目标明确的通识教育体系。

2.缺乏有效衔接,通识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支撑不足。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重视人才培养的整体性,课程体系及每一门课程都是围绕着SLOs(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设计和组织的,每门课都要承载着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要求,培养目标的达成往往是有多门课程联合培养的。当课程设置不合理时,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的开设各行其是、互不衔接,课程定位偏向不一,通识课程的设置对于毕业要求、对于核心素养的达成支撑不足。目前,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学分比例失衡,我国高校专业课程所占学分占课程总学分很大一部分,但是通识课程在整个课程学分中所占比例不大,二者比例失衡,仍反映专业教育占主导地位,这都会给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造成障碍。

OBE理念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索

1.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通专人才培养体系。OBE理念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基于OBE理念能够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细化明晰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设计从最终学习成果反向设计,以确定所有迈向最终学习成果的教学的适切性。纵向上,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指标点、课程目标支撑关系,体现出毕业要求的支撑度和完成度。横向上,以专业认证/评估为标准,优化课程内知识结构,理顺课程间逻辑关系。明确“学校—学院—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毕业要求及其相互的支撑关系,是构建通专融合路径的关键。要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进行一体化的制度设计,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管理、组织保障等进行系统研究和一体化的构建,并重视课程建设和效果评估[1]。强化学校层面人才培养体系顶层设计,探索按照OBE理念,在全校范围进行建构通识教育目标,确立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才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2.凝练核心素养,促进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型。核心素养是连接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当今通识教育课程目标之一,即注重促进大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发展。以核心素养为根本支撑课程的CLOs(Course Learning Outcomes)学习成果,不仅将素质作为课程目标体系建构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论断给予充分肯定,而且汲取通识教育注重人文教育之长。核心素养视角之中,课程不再只是关注学科和学科知识本身,而是更多地注重学生个体的生命成长与价值实现,强调以人为根本。地方高校强调培养面向社会生产和就业岗位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是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其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的专业性更强,而通识教育课程的广博性、开阔性、拓展性,则引领学生融会贯通知识,能够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加强课程建设,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基于OBE理念,探索通识教育目标,进行核心课程建设试点,通过核心课程建设加强学生科学的思维及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意识与能力。着重打造两类课程:第一,开发跨学科课程。科技发展已打破学科壁垒,不同的学科相互交叉融合,以此为导向,可进行跨学科课程内容的探索,开发综合性、整合性的通识教育课程。第二,设计开发本土化、特色化的通识教育课程。必须立足自身实际,依据学校学科优势,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求,设计和开发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保证通识教育本土化、通识课程特色化的实现。形成由OBE理念、培养目标与核心素养组合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作为创新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学习支持体系、评价人才培养成效的基本依据。加强对通识课程改革和创新,通过通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如采用典型的“对分课堂”通识课程教学模式,课上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交流,与课下学生自我内化模式进行教学。

4.坚持学生中心,完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机制。为了支撑SLOs提升通识教育课程挑战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提高规范性和科学性。根据OBE理念,加强课程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联系,课程体系里的每一门课,都要承载着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要求,确立各门课程和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作为一个共同的目标,促进了通识和专业之间内容的相互渗透。设立专业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和组织,负责对全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制定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方案,明确通识教育课程目标与定位,特别是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给予指导,建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推进学部制改革,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学部内打通教师资源,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开展需求牵引的有组织科研活动,开展学生大类培养。

“十四五”时期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新发展格局与新征程,高校应探索OBE教育教学理念本土化实践,深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改革。通专融合改革无定式,需要多元化推进,既要进行整体规划设计,还要建设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既要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还要发挥第二、第三课堂隐性陶冶作用,久久为功,探索校本通专结合培养模式,对于全面提升育人成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体系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