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英语专业“三性一化”中华文化育人模式研究
2023-03-22王成霞
□ 文/王成霞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努力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1]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2]外语在中外交流、文明互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重要的一项使命就是要传承中华文化,同时担当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因此,加强中华文化教育是时代赋予高校外语教育的重大任务。新形势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为外语专业加强中华文化教育的强大力量。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英语专业中华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英语专业加强中华文化教育可扭转中华文化教育较为缺失的局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很早就意识到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正如辜正坤先生所说“觉醒的中国外语界应该当仁不让地把促进复兴中国文化的大旗扛在自己的肩上。”[3]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从主流看,明显倾向“英美文化本位”,中华文化仅体现为在英美文化主体内容边缘游荡的若干文化符号。[4]中华文化教育一直没得到足够重视,其中原因文秋芳教授指出,“外语人才的培养强调了语言和专业的叠加,忽视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一味强调对西方语言文化的学习,忽略了中华文化,未能恰当处理国际视野和中国立场之间的辩证关系。”[5]这导致外语教育长期以来中华文化教育较为缺失。高校现有英语专业课程框架结构下,英美文化类课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平台主干课程、方向模块主干课程、核心课程中没有中华文化类、中国文学类英文课程,只在方向选修课里有两三门中华文化类课程。全国开设英文类中华文化课程的英语专业比例也不大,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利于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
2.英语专业加强中华文化教育赋能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当前,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外国文化“走进来”的同时,更需要让中华文化“走出去”。乘着课程思政改革的东风,是时候彻底改变中国英语教育“英美文化本位”的现状,在英语教育中重视和加强中华文化教育了。培养学生担当起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重任,使大学生具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讲好中国历史文化之道、中国改革发展之路,与各国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行。
3.英语专业加强中华文化教育可对冲和减少英美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一直是英美文化渗透全球的重要工具。高校大学生很容易受英美文化影响,造成价值观出现偏差。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中华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对冲和减少英美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4.目前,英语专业中华文化教育存在明显不足。课程思政理念下,我国高校外语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外语课程思政几乎所有研究都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深层次的系列问题需要探究和解决。结构上,中华文化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但目前,外语课程思政中只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很少,中华文化教育结构性特征被忽视。内容上,以中华文化为载体的课程思政实施窄口径,将中华文化教育“知识化”“碎片化”“片面化”,中华文化教育失之于散而无序,内容把握不深而缺乏层次性、文化教育忽略地域特色而削弱了地方文化的育人作用。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英语专业“三性一化”中华文化育人模式的构建
基于以上不足,英语专业中华文化教育要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性地谋划教育实施框架;要重构教育内容,整体性建构中华文化教育内容体系。因此,构建了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英语专业“三性一化”(结构性、层次性、区域性、体系化)中华文化育人模式。
从结构上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我们涵养根基,革命文化让我们传承初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我们扎根时代。三方面教育都很重要,此指中华文化教育需要注重其结构性。从内容上讲,中华文化教育既包含语言、文字、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且易于理解的知识,又涵盖文学艺术、理论体系、价值观念等需要冥思苦想的深层次教育内容。因此,中华文化教育既要掌握知识,又要深入把握内涵,此指中华文化教育需要注重其层次性。从地域上讲,不同的地方带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此指中华文化教育需要注重其区域性。高校英语教育要注重中华文化的结构性、层次性、区域性特征,推动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大纲、教材教法、考核评价等系列改革,深入、全面、系统地进行中华文化教育,此指中华文化教育需要体系化实施。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英语专业“三性一化”中华文化育人模式实施路径
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入手,优化课程体系,重构教育内容,构建体现“三性一化”的英文类中华文化教育课程群和专题教学内容,形成“三性一化”中华文化教育内容,全面系统进行中华文化教育。
1.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构建起中华文化教育课程群。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语言、文化、文学、翻译等核心课程模块中,分别开设“英汉语言对比”“中华文化通论”“中国文学选读”“中国翻译理论与实践”等英文课程,构建中华文化教育英语课程群。一是改变英语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中的英美文化课程占主导地位、中华文化教育严重缺失的情况;二是通过语言、文化、文学、翻译等核心课程模块,系统深入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注重中华文化教育的层次性和结构性特点。此外,根据地方文化的区域性特色,开设地方文化选修课,凸显地方文化育人特色。例如:北京某高校开设“北京文化”选修课,进行北京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教育,服务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在其他所有非中华文化类课程中开展中华文化专题教学,实现所有课程教学内容方面的深入改革。专题教学内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构性特征、地方文化的区域性特色和教育内容的层次性特点,形成“家国情怀、中国精神、国际视野、中国方案”四大中华文化专题教学内容,全课程融入中华文化教育。一方面,以弥补中华文化类课程教学内容容量有限的不足;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其他各门英语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把中华文化专题教学内容有机融入各门英语课程中,全面而深层次改变英语课程中缺失中华文化教育的现状。四大中华文化专题的具体教育内容如下。一是家国情怀专题:把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内容及民族凝聚力、幸福家庭、社会建设、国家统一等责任担当的时代价值,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方式融入英美文化课程,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励学生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寓于复兴使命中。二是中国精神专题:把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融入英美文化和文学类课程,凸显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定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是国际视野专题:把“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国际时事和热点等融入语言、文学、文化类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国秉持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等理念,同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注入动力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作出的贡献,这会与英美文学作品中以及当今英美国家所展现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价值观、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等形成鲜明对比,促使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的决心。四是中国方案专题:把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一带一路”、精准扶贫、振兴乡村发展方案;面对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暴雪洪灾等突发情况的快速有效应对方案等融入翻译课程、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或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彰显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学生站稳中国立场,颂扬党和人民的智慧,讲好中国故事。
专题教学资源借助于教材资源或优质网络资源,如可可英语、中国大学MOOC网、网易公开课(TED演讲)、中国三分钟英文栏目、Chinadaily等,精选对接四大专题的中华文化教育内容,提升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同时,全面实施和加强中华文化教育。
课程思政的目的是实现全课程立德树人,也就是说,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因此,课程思政理念下英语专业中华文化教育要取得实效,应既学习和吸纳优秀英美文化来丰富中华文化,又重视中华文化教育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肩负起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使命,这应是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教育的文化价值取向。经过体系化的深入改革和实践,英语专业中华文化教育将会得到落实,高校英语教师才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