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雁塔圣教序》的风格特点与创作思考

2023-03-21邹佳环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褚遂良用笔结构

摘 要:褚遂良是中国唐代初期的著名书法家之一,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他的楷书风格在继承王羲之楷书的基础上,汲取欧阳询和虞世南的书法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褚遂良的楷书作品充满空灵和活力,他的笔画非常劲健、有力且有韵律感,字体工整,结构合理,具有出色的艺术风格。其独特的书法风格为后来的书法家提供了范本和灵感。因此,他被认为是开启唐代楷书独立门户的重要人物。他的传世作品主要有《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褚河南临兰亭绢本真迹》等,其中最著名的是他晚年创作的《雁塔圣教序》。

关键词: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用笔;结构;书法创作

一、褚遂良与《雁塔圣教序》

褚遂良,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褚亮,是秦王府的十八学士之一。十八学士是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文书等事务的官员,通常他们具有卓越的文化素养和政治才能。褚亮主要与一些贤明的人士交往,其中包括虞世南、欧阳询、长孙无忌、魏征等文学馆学士。这些学士不仅是政治家,还是文学家、书法家。褚亮与好友们的交往对褚遂良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让他从小就接触到了许多著名学者和文化名流,这对于他的学术兴趣和书法兴趣养成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虞世南、欧阳询等著名书法家为他在书法方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灵感,使他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继承中国书法传统,最终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他也因此成为唐代初期杰出的书法家和学者。

在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安定,政治经济繁荣,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书法是当时每个想要求取功名利禄的人都要学习的必修课,成为当时的一个重要艺术和文化领域。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时期,各体书法风格迅速崭露头角。楷书作为书写文书的主要字体,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和改进。书法家们逐渐探索新的书写风格和技巧,为中国书法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褚遂良的书法成就得益于他对传统的尊重与继承,同时,他又敢于挑战和创新。他的作品和精神遗产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书法范式。

二、《雁塔圣教序》的用笔特点

(一)瘦劲灵动

褚遂良的晚年楷书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初唐楷书的面貌,以及对书法风格的探索和创新。褚遂良吸收了“二王”的行书笔法,包括行书的流畅和草劲,同时也包括“二王”书法的独特风格和书写技巧。欧阳询和虞世南的楷书分别代表了两个重要流派。欧阳询的楷书以娟秀清雅为主要特点,虞世南的楷书则强调书法雄浑肥厚的特征。褚遂良便在这两位大师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吸收了他们创作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有了自己的创新。史陵也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以瘦劲著称。褚遂良的书法也吸收了史陵的瘦劲之风,但又不同于史陵,这使得他的楷书更显轻细、有力,体现了他在书法技法上的继承与创新。

初唐是中国书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代表了楷书风格开始脱离隋代书法影响,形成唐代独立的书法风格。褚遂良的楷书作品正好反映了这一历史背景,展现了初唐楷书的特点。盛唐时期的书法面貌逐渐从娟秀清雅转向了雄浑肥厚,不同书法家在表现风格上有所不同,书法逐渐变得风格多样。杜甫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对书法有着独到的见解,提出了“瘦硬”的理念,意在强调书法要追求瘦而有力。而《雁塔圣教序》就展现出“瘦劲”的审美特征,强调线条的纤细、清晰和力度的表现。

(二)楷中有隶

褚遂良楷书中的隶法形态是其书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深受隶书的影响,并在楷书中保留了隶法的一些特征,如一些笔画的形态、结构和笔画之间的连接方式等。这与当时其他楷书书家的风格有明显的差异,使得他的楷书在形态上显得非常独特。褚遂良并非完全按照传统的隶书规范进行书写,而是将隶书中的一些元素融入楷书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书写方式。这包括一些特殊的笔画构造、笔画的连续性以及一些隶书的笔法技巧。褚遂良可能受到了《礼器碑》的启发,将其中的一些隶书特点引入自己的楷书创作中,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楷书风格,这为他的书法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特色。

褚遂良的楷书碑刻作品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书写风格,可以根据年代将其划分为早期和中晚期。早期作品如《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在这个时期,褚遂良受到六朝碑刻旧规的影响,导致他的楷书风格古雅方俊,保留了六朝楷书的传统特点。这些作品带有八分隶意,保留了一些隶书的元素[1]。他的笔画瘦劲挺拔,结体宽博平正,气质朴实古朴,但尚未完全形成自家风貌。中晚期作品如《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这时褚遂良的楷书风格经历了一定的演变和发展,他的笔画变得更具俯仰感,竖画明显呈现背势,与早期的书法风格截然不同,标志着褚遂良楷书风格的成熟和自家风貌的形成。这一时期虽然仍然保留了一些隶意的笔法,如捺脚,但书写中开始出现行书用笔的痕迹,字势也变得更加活泼,在楷书的表现上已经呈现其晚期特有的婉媚多姿的特点。

(三)以行入楷

唐太宗李世民极其热爱书法,尤钟爱王羲之书法,甚至推出“崇王观”。太宗独喜羲、献之书,至欧阳、虞、褚皆习。唐太宗让褚遂良负责分辨王羲之书迹的真伪,因此,褚遂良在分辨王羲之书迹真伪及编写右军书目的工作中,对王羲之的书法进行了大量的欣赏和临摹。这对他的楷书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他能够将王羲之行书的笔意融入楷书中,并促进了他的书法风格逐渐演变和形成[2]。佛学题材在唐代诗歌、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应用,而本文重点分析的《雁塔圣教序》的文字内容便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与唐高宗李治的文章。这些宗教题材的碑刻可能启发了他的创作,影响了他书法的风格和内容呈现[3]。褚遂良在晚期作品《雁塔圣教序》中表现出的灵动,可能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其字如舞者脚尖的轻盈飞跃或下落,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虚实”与“有无”的概念。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精神也在他的书法中有所反映。

褚遂良的笔法显得非常自如,流畅中带有节奏感。这种运笔技巧在《雁塔圣教序》中尤为明显,笔画之间既有连绵的气势,又不失独立的个性。在作品中,点画的形态、大小、长短都有所不同,展现出丰富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文字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调整的,使得整体布局更加和谐、均衡。在书写过程中,褚遂良根据字的结构和内容,恰当地使用了提按技法,使得笔画之间既有力度又有韵律,增强了字的立体感和动态。《雁塔圣教序》是御制文字,因此,褚遂良为了表示对皇帝的敬意和深感圣恩,更是小心翼翼、认真对待每一笔。他的书法中透露出一种沉稳、内敛的气质,与激昂、豪放的风格截然不同。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书写,让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生命力,又不失庄重感。从整体的布局到细节的处理,褚遂良都展现出一种轻盈、飘逸的姿態,与其内心的不急不躁、沉稳的状态相呼应,这也是其书法中独特的魅力之一。

三、《雁塔圣教序》的结构特点

(一)结字宽博,横向取势

隶书主要以横向取势,特别是汉简书法,把横向取势发挥到了极致。横向取势的字体宽博大气,秦汉以后至唐代以前,书风以横向取势为主流,同时字形以扁方为特点。但凡横向取势的书法都会从不同程度体现出高古、朴茂的趣味。《雁塔圣教序》的字形特点也以横向取势为主,力求将字写成横扁状态。这种书写方式强调了字的横向延展,为整幅书法作品增添了稳重和平衡感。然而,其中还是有一些字在本身的字形中有明显的竖势,这些字通常不能被过分横向拉伸,以保持它们的基本形态。此外,也可能存在方形和瘦长形的字,褚遂良会根据文字本身的特点进行书写,以保持整体排版的和谐。例如“帝”“有”等字,虽然有比较突出的长笔画,但是不能将其随意拉扁。而以横画为主笔或左右结构的字大部分都是取横势,整个字比较扁长,书写时要注意将笔画写得舒展,如“者”“其”等字。

(二)疏朗开张,潇洒自如

褚遂良在《雁塔圣教序》中,通过将横向笔画向左右两边,或左下、右下扩展,创造了特别开张的结构。这种书写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横向延展和弧度的特点,使字体看上去更生动、夸张,充满了活力。他强调字的横向延展,这在整个书法作品中增加了稳重和平衡感。褚遂良的书法作品通常流畅而潇洒,他的笔法非常自如,充满了创造性和自由感,赋予了字体一种艺术性张力。其中一些笔画可能显得字体较纤细和瘦长,这就增强了字体的跳跃感和独特性。如“或”“灭”“威”等字中的斜钩,用笔十分灵活,有行书笔断意连之意,给人一种波动、跳宕之感。此外,还有一些字如“明”中的短竖,则均匀地分割了字里的空间,使得单字空间显得匀称和谐,线条劲挺结实,支撑了整个字的框架结构,充满力道与美感[4]。

(三)向背取势,重心平稳

在书法中,“相向”指的是两部分朝着一个方向用力支撑,有相互合拢的趋势。这意味着两个笔画或左右两部分在书写时会朝向某一点汇聚,创造一种聚合和平衡感,使字形看起来更加统一、紧凑。相对而言,“相背”指的是两部分用力的方向有相互背离的趋势,产生一种相对而立的效果。这可以用来创造一种分散和活力感,使字形看起来更有动感和生气。这两种概念可用来调整笔画的力度和方向,增强书法的表现力和美感。通过巧妙地运用相向和相背的原则,褚遂良赋予了其书法作品更多的情感和动态感,同时,保持字体结构的平稳。例如“共”字,就体现了如何通过用笔将四个笔画的朝向汇聚到字的中心点,从而创造出一种欹正相生的趣味,这是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重要技巧。

四、基于《雁塔圣教序》的书法创作

(一)书法创作

首先要对《雁塔圣教序》进行通临。临摹《雁塔圣教序》所需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章法、字形结构以及笔法。《雁塔圣教序》的章法更像隶书的章法,横向排列,上下距离较大,左右距离较小。这种章法特征一定程度地影响了书法的整体外观和布局。《雁塔圣教序》具有空灵、劲健、风姿绰约的特点,给人以瘦劲灵动之感。字体的瘦劲和笔画的纤细柔美,以及其带有的行书笔意和隶书遗迹,这些特点都是临摹时需要注意的重要细节。同时,《雁塔圣教序》还具有提按分明、变化自然的笔法风格,这些特点使线条极富变化。

基于《雁塔圣教序》的书法风格进行创作时,不应仅追求潇洒飘逸的感觉,而应注重笔画的变化和字势的处理方式,包括对笔画力度、字形结构和整体章法的把握,以确保文字具有力度和独特韵味。缺乏扎实的临帖基础容易使“褚体”书法显得轻薄,笔画纤细无力。在日常学习中,应该注重对字帖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以建立扎实的书法基础。在临习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解原帖的用笔特点、结构和章法,而不是毫无意义地照抄。这种理解应该建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反复临习,使自己对书法的特点和要领有更深刻的记忆和体会。通过注重细节、扎实的基础和理解,学习者可以逐渐掌握书法艺术的精髓,准确地传达出原作品的风采和韵味。这种细致的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二)创作难点

在临摹和创作中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包括仔细了解其中的笔画、结构和章法特征,以及如何将这些要点运用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对字帖的深入观察是提高书法技巧和艺术感的重要方法,不能急于求成。这意味着学习者应该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来建立坚实的书法技能基础,而不是急于追求表面的效果。只有基础扎实才能为后期的书法创作提供支持。同时,不要片面追求瘦劲秀美的外形,而忽视了古人书法作品中的神韵。这意味着在书法创作中需要保持对古代书法艺术传统的尊重和理解,以确保在创作中不会偏离原字帖。基于《雁塔圣教序》书法风格的创作,更需要特别关注褚遂良用笔的多样性,不同的笔画应结合对结构的合理理解,以在创作中实现妍美外表和内在力感的平衡。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学习者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书法技能,并在作品创作中呈现更丰富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五、结语

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不仅仅是一幅书法作品,其还代表了一段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想要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就要了解《雁塔圣教序》的內容、用笔及结构特点等,运用多种临习字帖的方式,如通临、节临、意临和背临等,深入理解褚遂良的书法风格。从《雁塔圣教序》中汲取养分,运用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这种借鉴和学习是提高书法水平的重要渠道。通过对《雁塔圣教序》的分析,笔者不仅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还深化了对褚遂良楷书艺术的理解,为未来的书法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琪.褚遂良楷书艺术价值综述:兼谈《雁塔圣教序》的研习方法与要点[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20.

[2]花卉.《雁塔圣教序》的书法特色及其学习心得[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

[3]杨忱怡.略论褚遂良楷书:以《雁塔圣教序》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7.

[4]陈忱.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特点及其在创作实践中的运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邹佳环,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书法篆刻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褚遂良用笔结构
找不同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论结构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论《日出》的结构
历史
褚遂良与褚书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