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鹿王本生图》的图像叙事学构图探析

2023-03-21吴禄玲罗佳林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12期

吴禄玲 罗佳林

摘 要:北魏时期,外来文化的输入与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极大地丰富和推进了中国艺术文化的发展。位于敦煌莫高窟南区中段二层的第257窟西壁下层中段的本生故事画《鹿王本生图》,对当代壁画创作起到重要作用,其对长卷式构图叙事绘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试图将图像叙事学作为理论依据,对其时间性与空间性在《鹿王本生图》构图中的表现展开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鹿王本生图》构图的叙事性表现特点与叙事构图的形式特征。

关键词:图像叙事;“鹿王本生图”;时间性构图;空间性构图

坐落于敦煌市东南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断崖上的敦煌莫高窟,从十六国到元朝沿续了十几个朝代,跨越了千年,形成巨大的石窟规模。至今保存有洞窟735个,其中壁画4.5万平方米,内容丰富,中西合璧,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艺术殿堂。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与外来文化的长期交流与传播发展。北魏时期的本生故事画逐步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本土艺术风格,其构图巧妙,内容丰富,技法精湛。位于莫高窟第257窟的《鹿王本生图》是北魏时期极具代表性的一幅本生故事画,其创作者根据本生历史故事文本,创作出了具有本土民族审美风尚特色的本生故事画图像新样式。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图像叙事学在艺术领域中显得愈发重要,其对于艺术作品的图像解构非常有必要,运用图像解构重新探究《鹿王本生图》,发现此幅故事画的叙事构图形式安排得很巧妙,每个故事情节在画中都分隔得清晰简明。创作者在描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时,将衔接处表现得自然生动。从图像叙事学构图角度来看,画面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跳跃性,既有时间性又有空间性,在壁画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鹿王本生图》的故事背景及内容

本生故事画主要塑造神与人的形象,以民间传说等为题材,反映世俗生活。《鹿王本生图》根据本生故事改编绘制,是敦煌莫高窟佛教题材中保存最完整的故事连环画和最具代表性的壁画之一。故事描述的是释迦牟尼前生是一只九色鹿王,有一人不慎落入深水中,九色鹿不顾危险,奋力将溺水人救上岸。溺水人为报答九色鹿的救命之恩,欲服侍鹿王。然而九色鹿只是叮嘱溺水人为其保密行径去向,溺水人应诺而去。可国王宠妃梦见了九色鹿,要求国王将其捕獲并剥其皮毛做衣服。国王便重金悬赏,溺水人得知后,便忘恩告密,并为国王带路寻鹿。九色鹿见到溺水人后非常气愤,便向国王陈述了事情的经过。国王听后,放九色鹿归山,谴责溺水人的不义行为,最终溺水人得到了相应的惩罚。画中的九色鹿是正义的化身,故事宣扬的是惩恶扬善的思想,其思想主要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传入中原后经本土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

二、图像叙事学的概念

在了解图像叙事的概念之前,必须先了解图像的本质。按照词典中的解释,图像指人类创造或复制出来的原型的替代品。在艺术理论当中,图像是视像与图画。视像就是与当代新媒体有关的电视、相机、影像制作等,它们包围着我们,并构成了如今的图像文化时代。“叙事”一词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描述故事的发展。叙事方式可以是语言、图像、动作以及所有这些物质的有序混合,且形式多样,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存在。图像叙事在当代代表表征的叙事方式,是文化中的基础语言叙述方式。作为现代艺术叙事语言的研究,图像叙事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它已进入了美术史论的美学研究课题当中。

国外关于图像叙事学的概念、类别划分等研究都比较成熟,有关图像叙事学的研究被学者分几大种类,其中之一是以绘画艺术等主观表现方式为代表的静态图像作品的空间叙事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各类图像研究的文章逐年增多。图像叙事学研究在历史学、文学、艺术学等领域运用较多,包括绘画、摄影等。在当下这样的图像时代,图像研究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学术论题,图像叙事学也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东南大学教授龙迪勇在《空间叙事学》中简述了图像叙事、空间叙事等相关概念,是国内较早研究图像叙事学的学者。李振宇在《图像叙事》中提到,对于当前国内连环画的研究,应该思考从视觉图像文化探讨连环画的审美内涵。叙事的演变可以很好地展示出人们对图像的看法发生的变化,它的目标是脱离文本,也成为一种对视觉活动产生影响的思维方式。《鹿王本生图》作为一种绘画图像艺术的表达形式,必然受到叙事性的影响。绘画的叙事就是通过描绘画面主角和故事背景来暗示或象征事件的前因后果,打破现实空间的约束,从而让观众在意识中完成叙事过程。这就需要观者在观看作品时,通过画面本身所包含和呈现出的多重叙事结构和叙事线索来更好地理解画面内容所彰显的意义。

三、图像叙事的空间性与时间性

法国作家罗兰·巴特认为,人类掌握的材料似乎都适用于叙事,叙事承载物可以是语言、画面材料的有机混合。在《拉奥孔》一书中,莱辛根据艺术题材、媒介等各方面的差异,将以绘画艺术为代表的造型艺术归纳为空间艺术。按照此种分类方法,语言文字类叙事作品应属时间艺术。然而,按照罗兰·巴特的说法,可用作叙事的图像既是时间性的,又是空间性的。上述说明,虽然语言类图像具有时间性,但是欲将其转化为画面图像类,还需要通过时间性表现空间性。图像内容不同,但其表现的形式特征相同,即同有时间性与空间性的特点。在图像叙事中,时间可以空间化。因此,绘画类空间艺术在图像空间中包含了时间,图像的时间性可通过空间性表现,是以空间形式表现的时空统一体。

四、图像叙事学下《鹿王本生图》的构图特点

构图在图像画面中是表现内容和主题的主要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与内容相适应,从某种角度反映了创作者的精巧构思。上文谈到,在图像叙事学当中,一幅作品(图像)通常由时间和空间构成,可将图像叙事划分为独幅图像叙事和系列图像叙事。《鹿王本生图》属独幅图像叙事,就是在一幅单独的图像中达到叙事的目的。孟久丽教授在《道德镜鉴:中国叙述性图画与儒家意识形态》中提到,图像叙事的三个方面若不谈笔法或颜色等纯粹风格上的差异,一个故事在绘画和相关的图画媒介中被传达的方式将受到三个主要的可变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即概念性方法、作品构图和形式。概念性方法指的是在故事和它的图示之间的最普通的关系;作品构图是指图画中各个元素的空间布局;形式则涉及图画是在什么样的材质表面上完成的。虽然这三方面可以分开讨论,并且各自包含了很多可能性,但是中国叙事图画的主要视觉模式正是通过上述三个可变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产生的。从理论上说,许多不同组合的表达模式都是可能的:独幅的象征或者概括一个故事的构图会采用手卷、立轴或扇面的形式,描绘故事中的重要事件或者以图画叙述这个故事的连续构图多采用手卷、册页或者书的形式,表现故事中精彩场面的平面构图会以壁画形式呈现。显然《鹿王本生图》的叙事性描绘融合了上述多种表达模式,它是独幅长卷横式构图。此外,画中内容还具备连续性,故事场面的平面构图以石窟壁画的形式呈现。本文侧重于构图形式的分析,接下来将从图像叙事学的时间性与空间性出发,从三方面对《鹿王本生图》的构图形式进行阐述。

(一)连续法的时序:独幅长卷横式构图形式

研究图像叙事的时序,就是对照事件或时间段在叙事话语中的排列顺序,和这些事件或时间段在故事中的接续顺序。图像叙事的方式之一是连续法,指在单个画面中用连续的图像表现故事中多个时间点的情节走向。因此,在不同时间的同一空间中,同一人物连续数次出现是可能的。《鹿王本生图》无时间顺序的构图方式与事件呈对称状对应发展的构图叙事形式,在当时打破了时空限制,给予了观者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体验。其独幅横式的综合构图增强了画面趣味性,正是敦煌壁画中所要传达的美学追求。在这种构图形式的背后所传达出的是中国传统绘画特定的艺术形式,极具东方魅力。在中国美术史发展过程中,长卷式的构图早有出现,战国时期的采桑宴乐攻战纹壶上就出现了条带状的采桑、狩猎、宴乐等活动的构图;出自长沙楚墓的T形帛画、汉代画像石中出现的一些故事情节,亦属于长卷式构图;两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开始使用手卷作画,如《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它们之间又有区别。我国古代传统的长卷画作欣赏方式是从右至左,一边展开画卷观之,另一边即合上,这对于欣赏者而言可随时转换视角。《鹿王本生图》的构图方式属于连环画式构图,画面在第一时间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将一系列故事以多个不同时间点分布在画面中,这种横式长卷构图在空间中也包含了时间的流动。该画将西方佛教故事与东方长卷式构图进行结合,在佛教艺术构图形式中算得上别具一格。

(二)平面装饰性手法形成的空间布局特点

绘画艺术是在二维空间中表现出平面特征及画面的纵深感,点状的装饰、流动的线条以及平涂的穿插铺色是《鹿王本生图》展现时空变化的独特方式。在《鹿王本生图》的叙事描绘中,创作者没有明显表现出前后空间的关系,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运用线条自然地对九色鹿、山川等元素进行表现,使空间的自由度随平面布局自由改变。绘画者将九色鹿的故事以图像叙事的方法表现出来,以连环画式构图的方式承载更多的平面布局内容。平面化的空间性布局在当时是一种突破。此外,线条的粗细变化还丰富了画面空间感与层次感。平涂的色彩方式在画面中也能体现绘画的平面装饰效果,色彩与上述线性表现相辅相成,互相衬托,色彩、投影表现出空间的立体感。在当时的壁画创作中,此种绘画表现形式深受绘画者的喜爱及推崇,成为当时的一种艺术表现风气。此艺术形式创造了新的画面时空流动感,通过运动的线条说明绘画不是静止的,还可以是运动的。中国美术史上的“曹衣出水”等绘画理论可说明这一点,同时还表现出图像叙事具备的若隐若现、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

(三)图像叙事学下《鹿王本身图》的时空构图特点

《鹿王本生图》的最大特点就是“异时同图”。“异时同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出现得较少,中国画通常是一时一景,或如“马一角”“夏半边”的构图方式,所以“异时同图”的构图方式反映出它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是当时的审美习惯。通过以上对《鹿王本生图》叙事构图方式的分析可总结图像叙事在壁画中的特点。

其一,在道教影响下,长卷故事连环画由艺术表达转向心境自我的表达。绘画者们不再对历史故事文本单纯地再现描摹,而是通过线条、色彩等绘画技巧与表现形式营造壁画画面的意境,本生故事画的艺术性整体得到提高。其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在绘画艺术中得以表现,即使情节发展由画面两边向中心汇聚,更突出了长卷式绘画构图的艺术形式。随着我国中原本土文化的发展,绘画者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入本土文化的精华,形成本生故事画独有的构图表现特征。长卷式的构图方式适合观者的视觉习惯,说明《鹿王本生图》运用横向长卷式构图是合理的。《鹿王本生图》叙事结构安排巧妙,故事中各个情节单元的分隔清晰明了,在图像叙事的衔接上生动自然,情节跌宕起伏,整幅画的空间完美地结合了连续性与间接性。

五、结语

《鹿王本生图》的时空特征表现了既有线条运动的轻重缓急、线性的大小粗细,又有色彩明暗的对比、整体画面结构的把握、平面空间中疏密结构的布局、整体画面节奏和情感的把握,将各部分的精心安排都注入了绘画者的情感与巧思中。《鹿王本生图》的艺术风格以意境空旷及画面灵动感为主,以局部写实融合装饰手法,将具象与表象二者合一,用空间中可视的具体物象展示出了图像中時空流动的叙事感。以散点透视的手法让欣赏者可以随意移动视点,自由观览画面,扩充了画面整体的时空表现。正如龙迪勇在《空间形式: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一文中所说的:“小说的空间形式必须建立在时间逻辑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叙事的秩序;只有‘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创造性结合,才是写出伟大小说的条件,才是未来小说发展的康庄大道。”文本与图像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对《鹿王本生图》这样源于文本的绘画而言,文本还是文本,图像仍是图像。然而对于有创造力、有追求的艺术创作者来说,他们总能在以词语编织成的文本中创造某种图像(空间)效果,也总能以图像这样的空间性媒介来达到叙述事件、表现时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龙迪勇.时间性叙事媒介的空间表现[J].江西社会科学,2007(4):18-32.

[2]马晓芬.行走的空间:谈《鹿王本生图》的时空构成[J].文化产业,2022(18):166-168.

[3]冯敬.北魏敦煌壁画构图与现代美术创作[J].东方收藏,2021(11):105-106.

[4]杨鑫.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的叙事性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艺术学院,2022.

[5]安雪晴.魏晋南北朝时期故事画的叙事表现:以《洛神赋图》和《鹿王本生图》为例[J].艺海,2020(4):40-41.

[6]龙迪勇.空间叙事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7]姚皓华.强调心理时间的叙事时间模式:从叙事时间范畴看郁达夫的小说[J].学术交流,2005(9):167-171.

[8]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吴禄玲,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罗佳林,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