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费丹旭仕女画风格与技法探析

2023-03-21欧阳远超李燕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12期

欧阳远超 李燕

摘 要:仕女画是人物画的重要题材之一,发展历史悠久,受各个时代审美变化的影响,其风格在各时代均有自己的特色。清代是仕女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仕女画家人才辈出,尤以费丹旭和改琦等人最为突出。从费丹旭仕女画的用笔、设色、题材等方面出发,对费丹旭仕女画的风格与技法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费丹旭;仕女画技法;仕女画风格

一、费丹旭生平概述

费丹旭(1802—1850年),清代画家,字子苕,号晓楼,别号环溪生、三碑乡人,晚号偶翁,乌程(今浙江湖州)人。费丹旭出身寒门,但家庭艺术气息浓厚,自幼跟随父亲费珏学习画作,擅绘仕女,笔致轻灵淡雅,线条灵动,设色淡雅,工于肖像,以如镜取影、情神生动而被人称赞。

18世纪末19世纪初,清王朝的统治处于日渐崩溃的边缘,此时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费丹旭生活于19世纪前半期,作为一位画家,同时也是一位知识分子,他的创作倾向于审美表达,这与当时清王朝统治下衰落的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费丹旭可能和大部分知识分子一样,也曾想通过科举为自己谋取出路,但费丹旭出身寒门,并无政治资源,再加上费丹旭的家庭艺术气息浓厚,因此费丹旭最后还是走上画家这条道路。费丹旭大约在25岁时,凭借自己绘画的技能,走上卖画的道路。他主要是在江浙一带卖画,后面又经常流寓上海、杭州等地。纵观费丹旭的一生,他辗转各地,漂泊一生,艰难的现实不仅对他的精神产生了打击,还对他的生活态度及其绘画创作产生了影响,这也促使画家的作品往往带有消极情绪。“闰青春又感蹉跎,廿四番风一掷梭。莫负湖烟与湖水,年年毕竟浪游多。”这首诗是他在杭州时所作,体现了作者怀时伤感的思想感情,也描述了他一生到处浪游的真实景况。

费丹旭不仅能作肖像、仕女画,还通晓山水、花鸟。在他的作品中,尤以仕女画成就最为突出。他的作品笔墨洁净清丽,具有闲散意趣的审美倾向。他喜欢与文人雅士交往,在清代末期,因其仕女画独具特色,成为影响深远的仕女画大家,形成以他为中心的“費派”,在画史上与改琦所创的“改派”并称“改费”。费丹旭生活在晚清,也就是清代由强盛转向衰落时期,其时思想、文化禁锢渐渐有松弛迹象,他的仕女画,正是此时期思想、文化的写照。他所写的仕女带有明显的明人仕女画的痕迹,比较起来,又没有明人笔下仕女的媚态与肆意之色,体现了思想从禁锢向开放递进阶段的特征。费丹旭所画的仕女,大多是一些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的形象,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娇柔,具有一种柔弱美的视觉效果。他的仕女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婀娜多姿的身态和弱不禁风的体态,面部塑造出鹅蛋脸、柳眉细眼、樱桃口等,给人以美的享受。虽然以现在的审美观念去看待他的作品,或许感受到的是一种不健康的面貌,但在当时,费丹旭所画的仕女是那个时代下“皓齿朱唇”的理想化美人。

二、费丹旭仕女画风格与技法体现

(一)费丹旭仕女画风格

由于清初画坛山水画占据主导地位,此时的仕女画被认为是“习者之流”作品,仕女画的发展受到阻碍。到清代中期仕女画日渐兴旺,到嘉庆、道光年间达到鼎盛。费丹旭作为此时的画家,他的艺术既受到明代唐寅、崔子忠等画家的影响,又受到清代王树谷、改琦等人的影响,其艺术风格及审美爱好与时代变化紧密相关。

我国仕女画发展历史悠久,从六朝至明清,各时代的审美倾向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六朝崇尚玄学清谈,这时候的仕女画特征为秀骨清像、面短而艳;唐朝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文化思想开明,此时的仕女画特征为丰肥腴丽;进入到宋元,社会政治经济向前发展,但受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等不同思想文化的深入影响,宋元仕女画特征主要为端严秀丽;明清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受不同思想文化及当时代文人审美趣味的影响,明清仕女画特征为弱不禁风、病态哀愁。总而言之,各个时代仕女画风格各异,各有特色,其风格变化既是由艺术自身审美变化的推动,也是世俗风气变化的影响所导致的。明清仕女画与诗词、小说、戏曲、传记等文学作品的关系更加密切,文学作品加强了故事性和情节性,强调环境气氛的烘染,还常常题诗阐释画意,通俗化与文学性兼容,使画面情景交融,诗意盎然。费丹旭的作品常取材于小说、戏曲,他笔下的仕女形象往往具有纤细、秀逸等特点。费丹旭作为仕女画大家,在不同时期,他的仕女画风格多变,概括为纤细俊秀、病态与柔弱美、理想美三种代表性风格。

纤细俊秀是费丹旭仕女画风格特征的体现。清代仕女画表现手法多样,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改琦、费丹旭为代表的纤细俊秀的人物形象表现样式;二是以写意为主的表现方式,主要代表画家为金农、闵贞等人;第三种是以宗法陈洪绶风格为主,该画法主要表现人物的夸张、怪诞形象,但同时又具有文人雅气,主要代表画家为任伯年、任熊等人。费丹旭的风格独具特色,他大部分代表作都能体现出纤细俊秀的风格,例如《罗浮梦影图》,该图描绘了正值深秋,树木凋零,树枝头缀满梅花,图上的少女脸型如鹅蛋,眉清目秀,淡妆素服,身材纤细,一个人独坐在花石旁边。正处于如花年纪的少女却呈现出寂寥落寞的神情,在寒风萧条的秋冬季节,突出该画悲秋的主题。通过景物的衬托及画面的设色等表现方式,体现出女子的纤细俊秀与柔弱的美感。

病态与柔弱美是费丹旭仕女画作品的特色之一。嘉道年间,清朝进入衰落时期,此时社会腐败,经济衰退,民不聊生,许多文人、知识分子感到前途黑暗,于是沉湎于风花雪月之中,达官贵人更是醉生梦死。在这种社会风气下,仕女画受到大众的追捧,供人们赏玩、消遣。受社会风气,以及此时小说、戏剧等不同艺术门类的影响,人们对于女子的形象逐渐转变为追求病态、纤细、柔弱的美感。因此,画家在描绘仕女形象时,注重表现女子的愁、苦、悲、怨之情,将女子外表形象与内心结合,显示出“明姿雅度,得静女幽闲之态”。费丹旭作为仕女画大家,他的作品自然受到时代的影响。例如费丹旭的作品《月下吹箫图》,该图描绘了在青竹秀石、茵茵芳草之上,一位雍容典雅的仕女正在吹箫的场景。画面春色宜人,可画中人物却满目愁色,女子形象弱柳扶风,楚楚动人。环境的春意盎然与女子的愁容形成鲜明对比,在画家的刻意经营下,通过与景物的对比,将女子娇柔形态之美表现出来,体现出“赏的是娇花照水之颜,观的是弱柳扶风之色”,符合清代士大夫的审美标准。

理想美是费丹旭仕女画的风格表现之一。受清代世俗审美趣味的影响,此时的仕女画大多追求“病态美人”的理想形象,并且该时的仕女画不再一味追求供人玩赏、俗艳的形象,而是要体现出“闺阁之态”“贞静之致”。如清人郑绩所论:“写美人不贵工致娇艳,贵在于淡雅清秀,望之有幽娴贞静之态。”费丹旭作为清代的仕女画大家,他所创造的仕女形象就体现出这种审美理想。他所描绘的仕女形象大多是细眉凤眼、樱桃小嘴、身材纤细。虽然他所表现的女子大多具有纤细柔弱的姿态,缺少端严庄重感,但也营造出一种楚楚动人的美人形象。他所描绘的女子表情大多为愁怨、哀伤,或惆怅,或寂寞凄凉,或慵懒怠倦,但依然具有一种矜持含蓄之美。他的艺术形式笔墨简淡,设色淡雅,用线秀逸,能够表现出女子纤柔之美,体现出“纤不伤雅”的美感,他所表现出的仕女形象正体现出当时的理想美。他的代表作《昭君出塞图》等作品均能体现出对这种理想美的追求。

(二)费丹旭仕女画技法

从艺术技法上分析,费丹旭的仕女画作品整体用线纤细轻靈,设色简洁淡雅。在造型上,人物大多体态婀娜,具有鹅蛋脸、樱桃嘴等面部特征,能呈现出纤细柔弱的仕女形象。清代的仕女画整体上分为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大类,费丹旭的仕女画作品大多数为兼工带写一类。他的仕女画作品整体审美取向以秀逸为主,蒋宝龄在《墨林今话》评价其为“一以轻清淡雅之笔出之,同辈无与匹也”,可见费丹旭用线之松秀。

首先,从构图上讲,不论是西方绘画还是东方绘画,都十分讲究构图,费丹旭的仕女画作品构图简括精炼,善于裁构景色,擅用补景。他擅长从真实生活中选取景物,对生活中的景物进行提炼、概括,画面布局虚实相生,主体突出,能够形成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意趣。同时,他擅长以小写意的画法画衬景,例如他用梧桐、山石、庭院等作为背景,借助这种独特的经过剪裁的景物来烘托画面的气氛,能够更好地展示画中人物的精神世界,这种虚实结合的布局使画面洋溢着诗情画意。

其次,从用线上分析,费丹旭的用线介于游丝描和铁线描之间,属于一种工笔与写意相结合的小写意画法。从他的作品中可以见到他用线的变化。例如:费丹旭在40岁为吴煦画像时,他所表现的衣纹顿挫有致、潇洒利落,以灵活为主要特点;到他晚年在创作《果园感旧图》,表现张廷济等三人的衣纹时,他改变平时的画法,根据三人不同姿态,提笔直起,以快速的画法完成对其三人的描绘,该作品笔调谨严,线条介于游丝描和铁线描之间,能够明显体现出费丹旭用线的特点。

再次,从设色上分析,费丹旭作品设色淡雅,以淡色薄染为主,能够表现出画面的空灵寂落,及其忧郁落寞、哀愁悲怨的主题。在其代表作《纨扇倚秋图》中,描绘了一位纤细瘦弱的闺秀,手持纨扇,倚靠于花石上,在秋风吹拂下,显得楚楚动人。画面以浓墨刻画石头、苔点等景物,以淡墨表现柳树,仅以墨色刻画人物,整幅作品用色淡雅,以少胜多,显示出画家的巧妙构思。同时,在用色方面,费丹旭能够用对比手法增加画面色调的主旋律,例如在表现北宋词人秦观“雨打梨花深闭门”词意时,整幅作品设色清淡,画中人物红袖用重色,通过对比的手法,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从题材上分析,费丹旭喜欢表现陌上采桑、梅边扫雪、荷净纳凉等题材。清代仕女画本身注重“尚雅”,喜欢表现世俗性题材,费丹旭作为当时的仕女画家,其作品自然离不开世俗性题材。他的仕女画作品大多通俗易懂,符合市民的审美情趣。同时,清代仕女画与诗词、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关系也极为密切,使得文学作品也常常成为仕女画的取材范围。例如费丹旭的作品《十二金钗图》,取材于清代小说《红楼梦》。在该作品中,费丹旭根据小说所描绘的人物及其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表现出《红楼梦》中不同人物的性格、气质、身份等特征,使得《红楼梦》中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该作品意境清雅,人物特征明显,画面通俗易懂,可谓雅俗共赏,情景兼容。

三、费丹旭仕女画的影响

清代仕女画整体上以病态美、“纤不伤雅”为特征,费丹旭作为清代仕女画大家,其仕女画也符合大众的审美倾向。费丹旭作为“费派”的创始人,他的艺术风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费丹旭的仕女画作品采用工笔与写意结合的小写意画法,画面中既有细致入微的刻画,又有酣畅淋漓的笔墨;他的作品线条介于游丝描与铁线描之间,线条用笔松灵清秀;设色淡雅而又富有轻重变化,能够表现出纤细俊秀、柔弱的仕女形象;题材选取世俗性题材,刻画的作品雅俗共赏,符合当时文人、市民的审美趣味。他的仕女画作品对后世的年画、版画、插图、月份牌画、仕女画等均有深远的影响。例如:月份牌画家周慕桥,他在“费派”画法流行的时期,就只教学生学习费丹旭仕女画的画法;而另一位月份牌画家郑曼陀,虽然他的擦笔画法与传统画法不同,但他主张画面古雅,仍然能看出与“费派”的关系密切。

综上所述,费丹旭作为一代仕女画大家,他的一生并不是那么顺利。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一生都在漂泊,也因此结识许多好友。作为寒门子弟,与他交际最深的也是同为寒门的朋友。费丹旭多才多艺,他一生能诗词、工书法、擅绘画,尤以绘画最为人称道。他的仕女画是其绘画中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为仕女画大师,他的作品以秀雅、纤细为特征,能够表现出女子柔弱之美,并且以他为首,形成画史上著名的“费派”。同时在仕女画作品中,他能够糅合自己的书法与诗词,做到诗画结合,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虽然他的作品存在某些不足,但是这并不能否认他对艺术的贡献,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他的艺术。他所创造的仕女形象独具特色,充满着感伤色彩,但体现出“纤不伤雅”的特点。此外,费丹旭及其同时代仕女画家的影响,也使晚清仕女画风格风靡一时,而费丹旭本人也当之无愧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仕女画大师。

参考文献:

[1]贾菲菲.费丹旭仕女画风格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2]钱澄宇.以美为尚的费丹旭仕女画[J].荣宝斋,2005(4):170-179.

[3]单国强.古代仕女画概论[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增刊1):31-45.

[4]黄湧泉.费丹旭[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

[5]王宗英.中国仕女画艺术史[D].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欧阳远超,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画山水。

李燕,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