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的思考与建议

2023-03-21孙志伟熊瑜周吉陈梦婷

中国国情国力 2023年12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转型数字化

孙志伟 熊瑜 周吉 陈梦婷

2023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数字化共性技术研发”。民营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推动者,也是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目前,国内发达地区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通过建立“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打造数字营商环境、创新数字金融、引入行业技术标准等改革手段,全力支撑民营经济数字化转型,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现数字赋能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一、当前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除部分发达省份外,目前国内大部分省份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数字经济政策还不完善,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不足,导致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出现了“不能转、不会转、不愿转、不敢转”等制约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象。

(一)数字化转型高投入周期长导致民营企业“不能转”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而言是一项综合任务,它不只依赖于研发和人才投入,更需要对整个生产环节的基础设施进行彻底升级,但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也使企业对数字化转型心存疑虑。虽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商业生态的重塑,但在短时间内往往难以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大多数企业需要3—5年或更长时间才能看到显著的成果,而中小企业的转型周期通常会超过其平均寿命,这使得许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持观望态度。

(二)数字化转型能力不足导致民营企业“不会转”

首先,民营企业在数字化基础设施方面明显欠缺,信息系统覆盖率较低,导致传统生产设备难以数字化转型升级。其次,民营企业工作环境状况不好,缺乏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对其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再次,小微企业在数据资源的积累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数据管理系统混乱,这使得数据驱动的性能大打折扣。因此,凭借自身力量,民营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面临重大挑战[1]。

(三)转型认知差异导致民营企业“不愿转”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一场互联网技术的新颖变革,更指向数字化人才的成长以及创新思维的塑造。然而,受制于政府推广力度的不足、难以摒弃的传统观念等因素,企业管理层对数字化转型的深层次理解不足,特别是对转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的感知淡薄。麦肯锡2022年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率只有20%,其中,中小企业的成功率更是低到令人扼腕。调研中,济民可信企业管理层表示,从上至下理解数字化的价值、各部门共识数字化顶层战略规划以及增强全员数字化意识对他们来说是重大挑战。

(四)现有的政策支持有限导致民营企业“不敢转”

现有政策有较强的专项性,难以惠及大部分中小企业。目前,政策主要倾向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比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部分中小企业实际得到政府政策支持有限。部分政策持续时间较短,无法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地支持。自2020年开始,中央银行实施的专项再贷款和再贴现资金的支持期限最多为一年。然而,民营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资金需求至少需要2—3年,后续的政策支持不足以及资金规模偏小,对于需要的企业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调研显示,政府能够给予的资金支持只有几十万元,相较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资金,还有很大缺口。

二、我国发达省份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经验借鉴

当前,数字化改革的大潮正在全国民营企业中展开,部分发达省份在推进企业数字化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大部分的民营经济头部企业都制定了数字化转型的策略计划,为全面推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积累了丰富经验。总体来看,推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经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支撑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以“产业大脑”支撑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安徽省东至县全力打造县域“产业大脑”,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茶和鳜鱼两大支柱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重要环节进行改造升级,建立了数字茶园、数字茶厂、数字渔场、鳜鱼数字加工厂和数字营销平台,加速推动了当地农业企业从“工业化管理模式”向“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加快提升了农业企业的管理效率以及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浙江省推行学习模仿的轻量级智能化宣传法,初步设立了24个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革的试点县区,打造12个分行业的“产业大脑”,利用“产业大脑”的能力模块构建出小型、快速、轻便、准确的解决方案,通过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样本案例,引导更多企业进行学习仿效。两个月时间里,53家样本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35%;526家推广复制企业完成改造,改造成本平均下降75%。

二是以未来工厂引领民营企业数字化升级。上海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全力打造全球首家元宇宙未来工厂,建立了“线下实体工厂”+“线上多维空间”的工业元宇宙共生场景和融合生态[2],使整体环节的运维效率提升40%,运维成本降低30%,良品率提升28%。浙江省发起以未来工厂为主导的产业数字化改造,并实行了“数字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3]的逐步转型升级梯度机制。这种方法使得浙江省41个未来工厂的生产效益平均增长了54%,能源使用效率增加了17%,总体成本降低了19%,缺陷率也下降了36%,为浙江省民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提供了指引和模范。

三是建立清单式个性化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上半年,四川福摩数科通过SaaS+定制化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提供共性和个性化服务产品,已经助力10万家以上中小企业实现线上线下全链路运营数字化经营。浙江省民营企业梳理具有行业特性的数字化改造问题清单和场景清单,创新“共性场景+个性场景”的“N+X”合同工程总包模式,以能力中心组合通用性组件满足行业共性需求,输出个性化定制的企业能力解决方案。

四是培育产业数字化服务商。截至目前,浙江省已培育340家产业数字化服务商,打造了一批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福建省公布了第一批28家产业数字化服务商。

(二)以数字营商环境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动力

一是通过营商“微改革”释放民营经济红利。“湘易办” App作为优化湖南营商环境的总平台,为企业提供“开公司、办业务、找政策”等全流程的惠企服务。“营商宝” App使营口市营商环境监督工作由实时监督、“码”上监督提档升级为跟进监督,实现为民营企业实时线上保驾护航。“浙里办” App汇聚了3638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办件率超90%,浙江省惠企政策兑现时间平均提升近70%,执法扰企问题数量下降53%,形成了营商环境“无感监测”等一批省级以上标准规范。“浙里检”平台向客户推出了一站式的检查和检测服务,包括在线代理提交订单、样品物流送货、费用支付和电子报告下载等功能。它是全国首家实践“一指减负”数字化改革方案的平台,旨在明确告知企业如何、减少何种负担及其减负数额。2022年“浙里检”平台已帮助企业实现超过三万亿元的减负和降低成本。

二是深化工商联数字化改革。河北省工商联通过举办数字化转型培训班、开展数字化转型园区行活动、建设“数字工商联”平台、选树先进典型等举措,助推民营企业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浙商在线”应用平台建设通过重点打造“浙商风采”“浙商服务”“浙里商会”“浙商责任”应用场景,努力实现全国浙商“一图展现、一键直达、一键链接”,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政企恳谈等亲清直通平台载体作用,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

三是加强服务平台载体建设。浙江省创建了工商联数字经济专门委员会,开办了一系列线上线下高品质的训练课程和讲座,为企业提供了包括展示体验、需求匹配、创新孵化、人才培育、产品应用等一站式服务。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成立数字经济专委会,旨在服务地区数字经济相关企业需求、促进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参与社会治理。

四是开启民营企业普惠通道。多家银行为民营企业开通了融资“绿色通道”,华夏银行大力推出了“普惠民企通产品超市”、工行贵港分行推出小微企业“数字普惠”平台。杭州市创新推出“钱塘民企服务频道”,开辟“民企直播、民企课堂、红色故事、健康生活、每日播报”五大栏目。“浙商全球护航”数字化应用场景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全方位、全流程护航服务。

(三)以数字金融创新为民营经济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一是启动数字供应链金融助微计划。浙江省网商银行推出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大雁系统”,此项服务覆盖生产运营流程全程,包含供应链回款、购买订购、销售收费、联盟、薪资支付等各个环节,旨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无须抵押,且全程在线的信用贷款援助。截至2022年底,已有4900万小微运营者从网商银行的数字信贷服务中受益。为破解企业与银行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云南省玉溪市创建了全省首个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区域金融服务平台,截至2022年底平台累计注册企业达5491家,注册企业发布融资需求1281项,银行提供融资授信82.7亿元。

二是打造浙商银行数智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浙商银行对接电机产业大脑3.0,提供数智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标准化模块服务,比如电机产业链上游中小供应商在“舜智云金科平台”上获得链主企业卧龙电驱签发的“舜智云证”后,可直接在浙商银行申请数字信用凭证融资[4],目前累计已发放融资6.7亿元。日照银行创新打造“621”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围绕六项权益资产,打造数字化可信仓单、数字化供应链票据两大产品,搭建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黄海之链”,研发6大类、18项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截至2022年底,为612家核心企业及4256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办理业务,融资总额达677.5亿元。

三是浙江省精准助力企业贷款融资“码”上就办。为帮助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浙江银保监局联合省工商联、省经信厅、省大数据局、省发改委等部门开通了“浙里掌上贷”融资服务平台。广东省广州市建立“信易贷”平台,与微众银行合作支持民营经济,探索出“信用+科技+普惠金融”特色工作路径,依托数字化运营,无须线下开户和抵押担保,降低了民营企业融资门槛,打通民营企业融资的“最后一公里”和惠企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截至2023年6月末,微众银行微业贷辐射30个地区,小微市场申请主体达410万家,银行授信融资金额1.3万亿元。

(四)引入行业技术标准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一是引入国家标准。2022年,我国首个数字化转型国家标准GB/T 23011-2022《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数字化转型 价值效益参考模型》正式发布,对民营企业数字标准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以浙江平湖为例,当地政府在选择汽车零部件行业轻量化数字化改造的总包商时,将国家工业互联网重要行业标准《离散型制造执行过程云化规范》作为参考验收标准,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推动民营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湖南省民营企业引领行业发展,江冶机电科技参与废旧锂电池破碎分选成套设备、退役动力电池拆解无害化破碎分选技术规范标准制定,花火剧团参与烟花燃放国际等标准制定,同时湖南省建设了全国首个标准化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100多家,包括认证认可、检测检验、标准化组织等上下游标准化技术服务机构,服务企业提升标准化能力,并成功发布了3项地方标准,验收3个国家试点标准、4个省级试点标准。作为首批在智能制造和视频领域制订国际标准的民营企业,浙江大华股份迄今为止已经联合推出了34项团体标准。

三是构建多层次标准化人才队伍。浙江省蒲惠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内部实施了标准化人才的培养计划,以增强员工的规范化思维技能,吸引了专业于标准化领域的专才,并搭建了一套齐全的标准化人才管理流程。安徽省、黔东南、海南省、广西梧州等地加快建立了标准化专家库,截至目前分别吸纳了601名、185名、30名、104名标准化专家。

四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浙江省工商联和市场监管部门展开强力联合,巧妙地借助工商联的商会以及民营企业优势,与市场监管部门的规范化职能优势相结合,一同推进民营经济成果的规范化、标准服务的便利化,以及企业标准的国际化。陕西省大力支持企业成为标准制定的主体,推动龙头企业开展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引导各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全力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5]。

三、提升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的对策建议

充分借鉴发达省份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经验,加快补足国内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短板,通过打造数字化转型平台、促进转型能力提升、加强政策支持、丰富服务供给,实现数字赋能我国民营经济转型发展。

(一)打造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平台

一是鼓励民营企业牵头申报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针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协调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服务提供商、人才、金融等各种要素,向企业和社会提供包含数字化转型产品、服务、解决方案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场景等,提升数字化转型需求匹配、投资融资、咨询、教育以及成果实施等公共服务能力。

二是打造一批信息服务和培训平台。加强国家和地方数字化转型政策文件的宣传解读服务,帮助民营企业及时了解法律法规、标准等政策动态和支持举措。强化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观摩学习、数字化转型课程等培训服务,帮助民营企业提升数字化转型意识和本领。

三是打造一批技术和融资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多种形式的诊断、咨询、辅导和交流等技术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安全、可靠、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产品和平台资源[6]。支持金融机构开发全省统一的数字融资服务(App)平台,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针对性的融资产品和服务。

四是支持民营经济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先进技术和应用场景,孵化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向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辐射推广[7]。

五是推动民营企业以平台为纽带实现集群式转型,积极培育一批平台试点示范项目。支持创建全省统一的“产业大脑”主平台,使之成为支持民营企业数字化群体发展、生产配合,以及信息互通和跨行业融合的重要载体。

(二)增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

一是充分发挥清单式指引作用。对民营企业数字化改造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民营企业数字化改造问题清单和场景应用清单,避免盲目转型。

二是建立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梯队。构建起民营企业从“数字产线—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的升级链,梯次开展数字化产线、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未来工厂”建设。

三是大力推进民营企业发展数字新业态。积极促进民营企业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文化、智慧物流和智慧社区等新兴产业中的发展,以进一步扩大其发展业态。

四是加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各地加快组建数字人才专家库和标准化人才专家库,全力打造产业数字化人才培训工程和招引行动,加强企业数字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储备,支持大型民营企业建设数字人才共享实训基地,提升民营企业数字人才供给。

(三)加大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

一是打造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标杆。针对地方主导产业与核心领域,选择头部民营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试点示范,推广其在数字化变革中的成功经验,激励其他民营企业借鉴学习,达到以点带面,成功试验一批、立即推广一批。

二是加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金融政策支持。鼓励商业银行等信贷机构对中小企业转型提供较为优惠的专项贷款政策,如由政府部门提供贷款担保、给予较低的贷款利率、提供快速审批通道及加快放款速度等。

三是优化数字化专项资金。财政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数字化转型计划进行审批,对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企业不设高门槛,对申请资金的额度和时间不作“一刀切”,依据企业转型情况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四是将短期性扶持政策转化为长期性制度安排。如中小企业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简化税收征管程序、信贷支持、金融差异化监管等。

(四)提升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水平

一是激发市场主体优化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引导各类企业、机构、行业协会汇集,汇集信息基础设施服务商、数字产品及设备服务商、数字技术应用服务商、数据要素服务商、系统集成与平台服务商、解决方案及咨询服务商等,形成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雨林。

二是试点形成一批“小快轻准”的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重点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复制推广一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模式,打造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

三是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问诊”服务。组织专家深入中小企业一线开展“入驻式”诊断服务,为民营企业“画像”,厘清企业生产经营的机理、流程、工艺,找准痛点、难点、堵点,系统梳理企业的共性问题和需求。

四是谋划建立一批民营企业数字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鼓励民营企业制定在线应收款项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方案,以扩大资金筹措路径。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转型数字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数字化制胜
沣芝转型记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