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交通背景下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内容改革

2023-03-21洪磊刘钊汤淼

大学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智慧交通交通运输混合式教学

洪磊 刘钊 汤淼

[摘 要]针对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念与智慧交通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特征为契合点,以交通运输行业任务案例为载体,将智慧交通领域创新知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改革,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教学理念,这对交通运输专业类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质量提升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交通运输;混合式教学;教学内容体系;智慧交通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23-0070-04

交通运输工程学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需求、运输过程组织和交通运输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涉及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领域的各个方面,是后继专业课程的基础。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和装备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智慧交通”已成为加快推动交通强国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为使学生充分认识智慧交通,走进智慧交通领域,适应未来行业发展需求,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方面深化交通运输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势在必行[1]。

一、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江苏30所高校128名教师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关注度实证调研[2](见表1)可知,高校大多数教师已充分意识到了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构建混合式学习平台、探索混合式教学,可以更好地融合传统课堂和线上教学,把不同的学习方式的优点结合在一起,进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和提升。

从调研结果来看,高校教师对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的关注度较高,但对教学素材和教学反馈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这可能会导致教师在课程教学素材的选择和整理上相对滞后于学科的发展,对教学设计的支撑度不足。

通过进一步对南京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和授课教师在课程内容、教学实施方式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方面的现状展开调查,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课程内容具有片面性与滞后性。近年来,智慧交通领域发展迅猛,现有教学内容中许多知识点已无法满足社会、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课堂讲解案例时学生的参与性不强,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此外,智慧交通领域发展前沿热点知识在课堂上讲授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是教学实施过程局限于课堂教学。传统教学方式按固定教材以知识讲授为主,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以及社会实践设置不足,启发式教学不足,基于问题解决、项目完成的探究式教学更少,学生只停留在知识学习层面,能力提高与素质养成被忽略。此外,现有教学手段无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潜能,也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当前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充分说明,在智慧交通背景下充分发挥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优势,开展混合式教学建设实践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3]。

二、构建基于智慧交通人才培养特征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针对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以交通运输工程学为例,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念与智慧交通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特征,通过教学内容改革,探索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案例驱动的单元化教学模块及课程目标结构

为适应混合式教学改革和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化发展,对接国家本科交通运输专业教学标准,交通运输工程学依据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目标,以交通运输行业案例为载体构建课程目标结构,形成4个教学单元模块,分解细化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案例及其对应的课程目标结构(见表2)。

以单元化的方式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内容及其发展趋势。教学单元细化为教学内容,对应明确的课程目标,在深入分析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与交通运输发展历程及生产实践密切相关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素材,通过案例启发,不但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对实际问题提出见解,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还能在这一过程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形成价值引领,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二)构建动态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通过吸收智慧交通领域学科前沿知识、融合交通运输行业岗位任务工作案例及交通运输发展政策,动态化更新教学内容,构成集知识拓展、能力提升、思政育人于一体的内容体系(见表3)。

动态化地构建教学内容体系,能够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师授课突破教材传统内容的局限,适应智慧交通前沿发展。增强课程内容与工程应用的衔接,通过融合交通运输行业知识,让学生了解岗位职业资质标准,提升职业技能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素养。加强交通运输发展政策宣传,使学生了解我国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重大政策导向及行业发展趋势,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构建自身发展规划。

三、基于内容改革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为了更好地实现内容改革后的教学目标,课程组在教学设计上改变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模式,主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课堂教学向前后两端延伸教学链,扩展至课前、课中和课后,以“交通运输系统构成”中“场站”一节为例,融入“智慧车站”教学案例的混合式教学的具体实施见表4。

在课前阶段,教师发布教学计划、阅读资料[4-5]和教学视频,发布讨论题目;学生结合知识要点和学习目标,通过线上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课中教学阶段以案例分析授课为主,围绕“智慧车站”案例,通過案例导入、小组讨论,穿插案例知识点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场站的作用及其基础设施等关键内容,引导学生对“杭州西站中的智慧特征”问题开展分组讨论,形成讨论意见并进行交流;教师对案例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分析智慧车站的内涵,补充完善学生未完成理解的知识点,并结合“我国智慧交通场站的建设成就”适时融入思政教育,达成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政教学目标的统一。课后阶段通过超星学习通发布知识点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指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文献,对“车站和城市的关系”“如何实现场站融合”等问题展开主题讨论,使学生持续关注我国智慧交通场站建设发展动态。

学生的反馈是教学实施效果的重要评价手段[6]。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内容改革后的案例教学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等过程,不仅能够深刻认识并掌握交通运输场站的基础知识,理解智慧交通在场站建设中的内涵体现,而且锻炼了思考、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教师通过有机融合案例中蕴含的“创新发展”等思政元素完成了思政育人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学精神,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为交通强国建设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四、结论

为适应混合式教学改革和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化发展,本文以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内容改革为例,依据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目标,提出了吸收智慧交通领域学科前沿知识、融合交通运输行业任务案例及宣传交通运输发展政策的改革措施,动态化地更新教学内容,构成了集知识拓展、能力提升、思政育人于一体的内容体系,并以“智慧车站”为案例,开展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学生的教学反馈验证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能够拓展学科前沿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交通运输专业类课程开展教学内容改革、推进高质量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刘云,温旭丽,牛敏,等.“一流课程”背景下的《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时代汽车,2023(10):88-90.

[2] 徐敏.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对提升英语学习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职教育,2019,19(3):52-56.

[3] 禹四明.地方本科院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推进探索[J].航海教育研究,2023,40(2):73-77.

[4] 王凯夫,潘屾.高铁车站站城融合发展演变的研究与实践[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1):128-132.

[5] 安文章,张波,许有俊,等.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关键技术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22,41(29):109-111.

[6] 禹四明.混合式教学改革中强化过程性评价问题探析[J].天津电大学报,2023,27(2):54-58.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智慧交通交通运输混合式教学
宁夏银川:创新驱动“智慧交通”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一种基于像素分析的夜间交通路况侦测方法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公路交通运输节能降耗经济分析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创新研究
城市智慧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