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苗族独木龙舟与现代龙舟的比较研究
2023-03-21鲁林波吴启旭卜秀秀
鲁林波 吴启旭 卜秀秀 罗 玲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
随着世界高水平龙舟赛事的推广,使现代龙舟得到快速发展。2021 年8 月3 日,龙舟作为表演项目列入了东京奥运会,这标志着龙舟已经启动了入奥程序[1]。苗族独木龙舟是苗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无论是独木龙舟的独特造型,还是龙舟下水竞渡,以及古老的龙舟传说无不体现出古老而神秘的苗族文化气息,是中华大地龙舟文化的一朵奇葩,更是中华大地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近年来,外来文化的不断融入,使得苗族独木龙舟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21 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到2025 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工作制度科学规范、运行有效,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显著增强[2]”。目前,大部分学者对独木龙舟和现代龙舟进行了个案研究,但还没有学者对两者之间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基于此,本文将从苗族独木龙舟与现代龙舟的起源、发展、活动时间与地点、参与人群、器械及规则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寻苗族独木龙舟与现代龙舟的区别与联系,旨在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苗族独木龙舟与现代龙舟的比较。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贵州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以“独木龙舟”“现代龙舟”“龙舟”等为主题词,检索30 余篇(部)有关的期刊论文和著作,并进行归纳分析。
1.2.2 实地考察法
为了解苗族独木龙舟的发展现状,以及与现代龙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利用暑假、节庆日以及周末对黔东南施秉县双井镇平寨村和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施洞镇巴拉河村、塘龙塘坝村等村寨的相关龙舟协会负责人、赛事活动组织者、参与者以及非遗传承人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了解,并拍照、录音、录视频等方式保存第一手原始资料。
1.2.3 比较分析法
运用对比研究法对苗族独木龙舟与现代龙舟的起源、发展、活动时间与地点、竞赛组织形式、参与人群、器械及规则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苗族独木龙舟与现代龙舟的起源比较
2.1.1 苗族独木龙舟起源
苗族独木龙舟节,苗语称作“dabkiangvongx”,音译为“恰酿涌”。贵州苗族独木龙舟竞渡历史悠久,广泛流行于贵州省台江县、施秉县清水江两岸和台江县巴拉河下游两岸,是苗族重要的精神文化寄托。由于年代久远,具体关于独木龙舟竞渡文化的起源难以考证。在田野调查中,据说有一只从三国时期一直保存至今,且仅在独木龙舟比赛时使用的铜锣,它见证了独木龙舟的起源和演变。因此,大致可以推断独木龙舟竞渡迄今已有二千多年。明代的《镇远州志》中记载:“清江苗人于五月二十五日作龙舟戏,形制诡异,以大树挖槽为舟,两树并合而成。舟极长,约四、五丈,可载三、四十人,皆站立划桨,险极。 是日男女极其粉饰。”清代的《苗疆闻见录》中记载:“苗民喜欢龙舟比赛。每年以五月二十为端午节,在清水江又宽又深的河流之间进行龙舟竞赛[3]。”苗族独木龙舟的起源形式和纪念对象与其它民族的龙舟运动大有不同,在我国诸多地域和民族的龙舟起源文化里,有的起源于纪念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的则起源于纪念越王勾践。苗族独木龙舟是一个关于“恶龙”的起源传说,为纪念古代苗族英雄保公杀死恶龙为民除害沿袭至今。而传说中“恶龙”被杀后沿江村民都来争抢龙肉[4]。据《台江县文史资料选辑》《镇远州志》《苗疆闻见录》、苗族古歌《龙舟歌》等史料记载和实地考察归纳得出,清水江流域独木龙舟则起源于神话传说、人物崇拜、生产劳动、苗族迁徙、图腾崇拜[5]。
2.1.2 现代龙舟起源
现代龙舟由我国古代的龙舟竞速传承而来,主要以江南地区的汉族龙舟文化为主,这些地区的龙舟起源文化主要是“纪念屈原说”,竞渡起源于纪念英雄人物[6]。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隋书·地理志》等史书记载,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屈原投江自杀,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便有许多人荡舟追逐解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岳阳洞庭湖时仍不见踪影,借划龙舟遣散江中之鱼,以避免鱼吃掉屈原的尸身[7]。随着时间的沉淀,划龙舟逐渐形成一种文化寄托,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都会开展,这一民俗活动也被公认为现代龙舟竞渡之起源,是汉族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
2.2 苗族独木龙舟与现代龙舟的发展比较
2.2.1 苗族独木龙舟发展
纵观苗族独木龙舟竞渡的历史,诸多文献记录表明,独木龙舟竞渡对苗族和开展地有着重要地位。清《镇远府志》第九卷记载有关独木龙舟开展的时间、地点、制作方式以及开展形式;民国《台江边胞生活概述》将苗族独木龙舟开展故事进行有关的记载。20 世纪50 年代末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一项调查报告,名为《贵州省台江县苗族的节日》报告中的《划龙船》和美国学者路易莎的《贵州苗族文化复兴的动力》将苗族独木龙舟进行系统阐述,让苗疆文化更直接的显现在世人面前。20 世纪80年代,黔东南州的台江县和施秉县清水江沿岸的苗族同胞自发的开展独木龙舟竞渡相关活动[8]。1988 年,世界独木龙舟协会于施洞成立,总部设在法国的巴黎。黔东南州文化主管部门对苗族非遗项目的保护非常重视, 对于牯藏节和苗族传统节日的展演活动均录制有影像资料[9]。2008 年,苗族独木龙舟节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2022 年在黔东南的台江县和施秉县每年都举行国际和国内独木龙舟节和独木龙舟赛等活动。2016 年,施秉县苗族独木龙舟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2019 年,台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苗族独木龙舟节”项目保护单位。2021 年,2000 余名壮汉齐抬世界最长独木龙舟入水,并举办全国独木龙舟邀请赛等。
2.2.2 现代龙舟发展
20 世纪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期,现代龙舟在原有龙舟竞渡基础上,国家贯彻民族体育方针而逐步发展起来的。1984 年原国家体委将龙舟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1985 年正式成立中国龙舟协会为标志性事件,我国龙舟运动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开始了由传统民俗活动向现代体育转型的发端[10]。随着各民族间的交流渠道增多,龙舟运动逐渐在全国各地崭露头角。20 世纪90 年代,现代龙舟也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各国和洲际的龙舟联合会相聚成立,1990 年国际龙舟联合会正式成立,标志着现代龙舟正式与国际接轨。此外,国际性和国内的高水平龙舟赛也纷纷开展,使得现代龙舟发展更加成熟。特别是2010 年广州亚运会现代龙舟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自2011 年后,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中华龙舟大赛,让现代龙舟得到更加宽裕的发展空间和群众基础。2021 年,龙舟作为表演项目列入了东京奥运会,这标志着龙舟已经启动了入奥程序。截止2022 年7 月,有4 项赛龙舟申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3 苗族独木龙舟与现代龙舟的活动时间与活动地点比较
2.3.1 苗族独木龙舟的活动时间与活动地点
苗族独木龙舟在每年夏季开展,通常在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为期四天,这一开展时间正是阳历六月或七月的汛水期,由于苗族独木龙舟竞渡赛场是在清水江自然江面上进行,因而活动时间对季节有一定的要求,传统的独木龙舟赛只能避开枯水期进行。因清水江的径流量与区域降水量一致,给独木龙舟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力自然条件。独木龙舟竞渡开展的活动区域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和施秉县交界处,以台江县施洞镇、施秉县马号乡为中心,辐射到清水江上下沿岸一百多公里进行,其上流至施秉县双井镇的平寨,下流延至施秉县六合乡的料洞,以及台江县境内巴拉河汇入清水江口以上十公里的两岸村寨[11]。该河段地形复杂,水流变化莫测,沿岸的浅滩较多,给独木龙舟的比赛竞技和观赏提供了有利自然平台。
2.3.2 现代龙舟的活动时间与活动地点
现代龙舟现已经彻底抛开了活动时间与地域空间的限制,世界各地均有开展,国际龙舟联合会拥有80 个国家和地区的成员,龙舟赛事遍布五大洲[12]。特别在2016 年,国际冰上龙舟联合会成立后,并且成功组织世界冰上龙舟锦标赛以及冰上龙舟系列赛事[13];在国内,每年端午期间但又不限于此期间,都会进行现代龙舟比赛。仅2021 年龙舟公开赛就有十个省份举行,比赛周期为2021 年5 月-2021 年11月[14]。现代龙舟已经发展成为不受时间季节和地域限制的一项现代水上运动。
2.4 苗族独木龙舟与现代龙舟的参与人群比较
2.4.1 苗族独木龙舟的参与人群
每一条独木龙舟包括龙主、锣手、撑篙、理事、艄公、三四十个桡手组成,队伍庞大,分工明确。龙主和锣手负责发号施令,敲锣打鼓,催促桡手奋力向前冲刺,撑篙负责龙舟停顿或运行,理事负责竞渡前后的账目管理,竞渡时还负责放铁铳炮烘托气氛,艄公掌握龙舟竞渡方向,同时还负责喊唱桡律号令,以调节桡手划船的节拍,桡手主要负责竞渡时划舟。苗族独木龙舟比赛参与人群主要以苗族的18-55岁之间的青壮年男子为主,同时也有个别参与年长的男性老人和男性青少年。而独木龙舟节友谊赛、龙舟巡游、游客体验赛等年龄不作限制,性别以男性为主,参与人数一般为18 人、20 人或42 人等。
2.4.2 现代龙舟的参与人群
现代龙舟已经发展成为适合各年龄段的体育运动项目,正规的竞渡赛事里,中国龙舟协会颁布竞赛规则里明确划分了各年龄段及性别组别。现代龙舟的赛事分组里按性别划分则有男子组和女子组,同时也有混合进行参赛,而按年龄划分则有成年组、青年组、少年组和老年组,按年龄分组中详细规定青少年和老年的年龄划分。参与人数一般为22 人、12 人及5 人,舵手除外。
2.5 苗族独木龙舟与现代龙舟的器械比较
2.5.1 苗族传统独木龙舟
2.5.1.1 独木龙舟
苗族传统独木龙舟是由三棵千年古杉木原木挖空拼制而成,中间为母舟,两侧为子舟,具体参数详见图1。比赛时装上龙头,龙头由木体雕刻而成,龙角则别于传统的龙角,而是水牛牛角,这正体现苗族的风俗信仰。休赛时龙舟放在村寨里专门为停放龙舟而修建的停舟亭,参与龙舟竞渡的苗寨一般会推选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鼓头,龙头休赛时放置在鼓头家保管。“鼓头”是苗族部族村寨氏族每年轮流选举本村寨德高望重的且子女多的成年男性长者担当,为当年本村寨的“龙主”(俗称“鼓头”)[16]。
图1 苗族独木龙舟舟体参数示意图
2.5.1.2 划桨(桡)
苗族传统独木龙舟使用的划桨不叫“船桨”,而称为“桡”(见图2),通常情况下划船使用的划桨上端有握柄,长度约为1.2 米左右,且桨叶扁而宽。而苗族独木龙舟使用的桡长度约为1.8 米-2米,形态类似于扁担,桡手握端长约0.8-1米,桡柄直径为0.02-0.03 米,划水端即桨叶长为1 米,厚度为0.005-0.015 米。竞渡人员会根据自己的身高来选择桡的长度,由此龙舟上桡的长度均不同。
图2 苗族独木龙舟划桨(桡)参数示意图
2.5.1.3 舟舵
舵是改变船只运行方向的装置,苗族独木龙舟舵的独特之处是不固定在舟上,舵长为1.8-2 米,舵的握柄长0.8-1米,握柄的直径为0.04-0.05 米,舵叶长为1 米,舵叶的厚度为0.015-0.03 米,但与桡不同的是舵的握柄上端有0.1-0.12 米长的舵柄(见图2、图3)。龙舟在竞渡时舵手站立在龙舟尾部,舵手在控制龙舟前进方向的同时也进行划水,比赛过程中舵手要尽量站到龙舟尾部且用自身重力瞪舟,从而进一步抬高龙舟前端仰角,使龙舟获得向前的最大速度。
图3 苗族独木龙舟舟舵参数示意图
2.5.1.4 舟槁
槁是船只在渡河或水上作业时所使用的一种特殊工具,纵观各地区的龙舟赛事均未使用槁,而苗族独木龙舟时槁是必备工具,由于苗族独木龙舟在自然的河道上竞渡,因此槁的作用是控制舟的离岸和靠岸的方向和给舟提供初始动力。苗族传统独木龙舟使用的槁长为4.5-5 米,槁的底端套有约0.15 米的铁锥。槁手一般站在龙舟的最前端,由该队最熟悉水域环境和技术最为全面的队员担任。
2.5.2 现代龙舟
2.5.2.1 龙舟
现代龙舟通过科学的体育赛事运作和系统改良后,各方面都得到系统优化,从龙舟的数据层面上使得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也让竞赛更加公平。现代龙舟分为三个类别,22人制、12 人制和5 人制龙舟,每个类别的龙舟数据都相对统一,长、宽以及龙头、龙尾都出明确数据(见图4)。现代龙舟使用的制作材料也不是传统的原木,而是使用新型木材的木龙舟、玻璃钢龙舟、复合材料龙舟。在制作工艺上也更加贴近现代的工业技术,甚至部分赛用龙舟的制作采用倒一体冲压成型技术。特别是冰上龙舟运动出现以后,现代龙舟也更具多元化。
图4 现代龙舟舟体参数示意图
2.5.2.2 划桨
现代龙舟的划桨相应的规格已经明确规定,在相应的数据区间进行生产和比赛使用,划桨的长度在1.05-1.30 米,桨叶长0.48 米,前沿宽为0.18 米(最宽处),厚度大致为0.004-0.01 米,桨柄长0.57-0.82 米,区间数据相差较大的原因是要符合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人群进行使用参赛。
2.5.2.3 舟舵
相比于苗族传统独木龙舟,现代龙舟的舵与划桨差别较小,其对龙舟的运动方向和轨迹作用并不明显,它的长度约为3 米,桨叶长为1.1-1.2 米左右,与划桨大不相同的是其桨柄长度比划桨短,桨叶比划桨长,这是其对龙舟特殊作用所决定的(详见图5、图6)。
图5 现代龙舟划桨参数示意图
图6 现代龙舟舟舵参数示意图
3 结论
3.1 苗族独木龙舟与现代龙舟的相同之处
(1)苗族独木龙舟和现代龙舟(赛龙舟)都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两者举办比赛或活动时间相对固定,前者在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后者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前后,并深受全国各族人们的喜爱。
(2)虽然它们之间的起源不尽相同,但共同点是人物崇拜,苗族独木龙舟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保公,而现代龙舟更多的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对龙文化的崇拜程度都非常的高,出龙和接龙时都将举行仪式,以祭祀和赛龙舟的方式祈福和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都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3.2 苗族独木龙舟与现代龙舟的不同之处
(1)苗族独木龙舟与现代龙舟比赛时的人员分工大致相同,龙舟的器械构成存在着差异性,独木龙舟的主体由母舟加2 个子舟组成,这与现代龙舟存在明显区别。同时独木龙舟比现代龙舟多了舟槁。
(2)比赛时独木龙舟没有固定的赛道,而现代龙舟具有标准的赛道;前者采用站立姿势划舟,而后者采用坐姿和跪姿两种姿态。同时前者在自然水域进行,后者在静态流域或相对静态流域进行,后者对水域要求更高。
(3)两者之间的比赛晋级方式或胜负标准也有所不同,前者为2 条独木龙舟进行比赛,胜者晋级;而现代龙舟采用4 条龙舟进行比赛,根据所用时间多少确定晋级或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