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面纱》中凯蒂的存在主义意识

2023-03-21王凯英

名家名作 2023年31期
关键词:面纱父权凯蒂

王凯英

《面纱》展示了爱情与利益、惩罚与原谅、死亡与存活等矛盾冲突,女主角凯蒂遭遇青春的逝去、爱情的背叛、挣扎的死亡之后,独自走上了内心的安定与平静的道路。与毛姆自身的“原伤”相同,毛姆一生都走在精神探索的道路上,原生家庭的不幸以及后来不好的婚姻,使他在叔本华的悲剧哲学中走上了为理性斗争的道路。目前学界对毛姆的作品多关注于其对中国的态度和厌女情节,而对于女性角色自我精神探索的研究不多。

一、存在主义理论概述

(一)存在主义思想

存在主义有三个方面的维度:一是存在不同于理性,是一种非理性的主观体验。二是存在主义强调重视具体事物,更人生化、感情化。三是存在主义更关注人的世俗化生活。存在主义认为生命是无意义的,要为自己找到存在的意义,每个个体可以继续追问、思考和表述生存意义的问题。存在主义思想源于萨特的《存在与虚无》,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各个流派的思想基础,核心观点为“存在先于本质”,注重从人的主体性出发,强调人在事物面前可以凭借意志做出自由选择。

(二)毛姆的存在主义思想

毛姆的一生都带有存在主义色彩。身处于动荡不安的时代,人们不得不一边为生存而奋斗,一边努力找寻生存的意义。个人不幸的命运,从小双亲离世,身体不好,后感情几经波折,婚姻不幸,使他对外部世界与自我内部世界的探索格外敏感。纵观毛姆的所有著作,塑造出的人物均体现了毛姆的存在主义思想及主人公的精神探索过程,无论是菲利普、思特里克兰德、拉里,都在为摆脱现状、找寻精神的存在意义而努力。

与其他宣扬存在主义的作家相比,存在基本上是毛姆小说反映的主题。作品对事物、人不做评判,任其自由走向,符合非理性主义的道德观。同时他深入考察人性,将复杂、欲望、矛盾非理性的一面展示出来,使人物更为饱满。这种安排在一定程度上能真实反映人物的内在性格,梳理清晰的成长脉络。《面纱》中女主角的成长魅力,恰恰反映了人物存在主义特质的底色。

二、女性存在主义的多重枷锁

“有多少存在主义者,就有多少种存在主义”,毛姆的存在主义小说充分反映了该特点。《面纱》围绕女主人公凯蒂展开叙述,同时毛姆安排其他角色也存在一定道理,他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成长存在身份的紧张对立。

(一)父权下的社会机构

传统意义上,父权占据领导地位,是社会规范和准则的制定者与执行者。文中的凯蒂在成长过程中也饱受父权压迫。

其中以社交场为父权构建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文中多次出现社交场上的各色人物表现,例如凯蒂的母亲贾斯汀根本不爱自己的丈夫,但骨子里依靠男性获得自身发展的思想根深蒂固,希望可以利用凯蒂与瓦尔特结合为自己带来便利。再如各色人对法官及位高权重的人极尽谄媚,与注重精神探索的科学家形成鲜明对比。可见在交际场上,看重实实在在的利益。在权力、利益的现代模式下,群体借助“身份”“家族”等理念对社会群体进行了划分,而个体在社会浪潮中往往陷入失语困境。总之,在父权的压迫下,人与生俱来的、个人性的、本真的部分逐渐被规训,个人真实情感间接被保留起来。

(二)男性凝视的下位弱者

男性几乎是高高在上的角色,在权力中心趋于主导,而女子却在大多数作品中被视为卑下和参照物。

权力施加给个体生命,展示了女性为代表的弱者面对不公无能为力而产生无力感。文中指出凯蒂迫于家族压力,嫁给不爱的瓦尔特。在这种情节中抽离了凯蒂的爱情这一要素。婚后凯蒂爱上情夫查理,查理利用荷尔蒙的生理吸引和甜言蜜语,一次次将凯蒂推进温柔乡里。事实上这背后反映的是查理超高的控制欲,凯蒂对爱情幻想的娇憨使查理盯上她,觉得凯蒂易于掌控,是个不错的情人。而当面纱揭露之后,查理被发现后的决绝、清醒展现了男性话语下男性对女性的蔑视与压迫、对金钱的痴迷与追逐。凯蒂内心幻想破灭后的不安、挣扎暴露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摧残。小说通过婚姻与爱情的关系,揭示了现代社会对女性思想和身体的禁锢。无论是对外物的共情还是对世俗的留恋,这一切都说明了男性具有较强的生存欲望,但女性作为凝视的对象,她们更多被强调要牺牲、要妥协,对自我和生存的坚持不够。

(三)欲望下的压抑与服从

情欲和物欲是生存本能的重要部分,在人的生活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时代的禁锢下,凯蒂内在的欲望被深深地禁锢和压抑。

外界的物质权力对女性的个体尊严有弥散作用,隐性陷入被剥削的困境。凯蒂虽有想法,但无法摆脱自我本能,实现真正的自我救赎。在凯蒂的原生家庭中,她纯真的少女情怀、明媚的生命追求是不被允许的。她就像一个精致的布偶一样,从小接受物质教育,婚姻被母亲安排,没有自我探索、反抗意识。经过男性权威的阉割,凯蒂很难通过自身的实力争取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后来凯蒂遇见了爱情,实际上这段关系也存在戏弄的成分,即查理代表的名和利不可能为了现实利益而选择她。处于这种被侵犯的角色地位,结局无疑是悲观的。在英国这个等级森严的国度,凯蒂在物质命运安排的宿命闭环里,注定会被环境压抑。综上,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礼数造就了凯蒂的不幸。社会的期待和人格地位使凯蒂自身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她最终无法真正逃离依附者形象。

三、凯蒂个体的存在主义

曲折的人生经历并没有挫败凯蒂,她反而积极探索人生的意义。凯蒂是毛姆重点塑造的人物,小说其他人物用多种声音和多元评价还原了一个真实存在的凯蒂。

(一) 挣脱爱情束缚的存在主义

爱情,向来是女人最美的梦,然而爱情也是女人遇到最大的陷阱。在传统形象中,一些女子是受辱和歧视的对象。但有些女性是自立、自爱的,她们可以在险恶的社会环境中与命运做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实现自己的尊严与价值。

“爱情”这一意象是连接男性与女性的幸福媒介,但在社会舆论下男性与女性之间明显存在不公正的结构矛盾。这就隐喻了女性必须占据主动地位,才能摆脱被支配的困境。初期,客观来讲,凯蒂在与查理的相处中确实体味了如蜂蜜一般的爱情。查理如拯救者一般出现在她爱情的世界里,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凯蒂过去婚姻、家庭的伤痛。但当两人事情败露后,查理所表现出来的不安、胆怯,直接刻画了一个冷酷、急功近利的商人形象,他对凯蒂是那样的无情。反观凯蒂,她的言行无一不流露出对查理不舍的情欲流动,反复向查理求证、发泄,都只为了重新赢得爱人的注视。她的期盼与查理的理智形成鲜明对比。在父权的凝视和其他的冷眼旁观下,她的痛苦没有人关注,没有人注意到她被人利用而后又被抛弃的悲感。这场闹剧最终以查理伤害凯蒂,凯蒂跟随丈夫出走而收场。但当幻灭结束后,她才明白真实的爱情实际上是精神之欲。在她彻底放弃查理时,标志着她摆脱束缚成为爱情的主宰者。

(二)建立社会责任的存在主义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女性只有进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拥有社会属性,才能真正具备自我实现的能力。

凯蒂真正的思想转变是从她进入修道院,恢复社会身份开始。初期,凯蒂跟随丈夫来到香港,他人对凯蒂的态度发生了极大变化,根本原因是他人把她视作丈夫依赖形象而存在,后又因凯蒂自身的独立意识不强而不受重视。可见如果不去武装头脑而被虚荣占据上风,便会引发许多恶果。后期凯蒂经历了人生的各种低谷,被骗、失去父亲、丧夫,所有这些事情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但因凯蒂进入工作角色,渐渐使她感受到自身存在及无畏命运并最终战胜命运的强大力量。来到湄潭府,凯蒂开始面对自己的社会身份,全身心沉浸与投入工作,工作让凯蒂接受现实并不断在内心渴望探索。这时的她,与早期被父权、男权压制的角色不同。在工作中得到肯定,使凯蒂看到自己的创造性,她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可以看到凯蒂并非一个遭受不幸命运而选择沉沦的角色,在修道院的工作使凯蒂开始对生命和生死产生了思考。人生意义的追逐与社会存在的显现使凯蒂成为真正精神自由、独立强大的新“凯蒂”。

(三)遵从个体人格的存在主义

女性的成长在生理和精神上没有成熟时,表现出处于“他者”的境遇。但在突破社会禁锢身份时,女性的个体主体性开始生发,展现出真正的人格、话语权与主导权。

凯蒂作为从小被权力压制下的角色,个人人格建立方面存在许多缺陷,从小所受的物质教育也存在很多错误。她潜意识中存在许多原来生活中的固有观念,这也是她的情绪依靠男人、地位依托男人的重要原因。此外,作为家族成员的一分子,父权通过隐形方式传至凯蒂。在家族与凯蒂的关系中,凯蒂被家族群体输送了很多负面的群体意识,这导致凯蒂对权力高者的爱慕。这使凯蒂无法揭开笼罩在自己身上象征家庭教育、社会规训的面纱。但在经历残酷的社会毒打和不幸命运的摧残下,凯蒂个体开始异化。她开始通过建立个人意识寻找个人价值,得以适应瘟疫前线的工作、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转变。

总体而言,凯蒂的个体萌发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凯蒂与查理的爱情关系。查理身份上的得体、性格的体己点燃了凯蒂的爱情感知,使她将幻象、不成熟的爱情理解为情欲。这次萌芽使她第一次有了追逐意识。在禁锢的思想下,凯蒂的欲望击溃了权力的压迫。第二阶段以查理伤害凯蒂为起点。在查理为了保全自己不惜伤害凯蒂时,人性与兽性、伦理秩序与浪漫冲突时,凯蒂开始明晓查理对她的爱情是一种理性激情,她开始反思其中的缺失,这是凯蒂的第二次觉醒,她意识到将美好寄托于别人,就要承担这幻象破灭的后果。第三阶段是凯蒂进入疫区。疫区的工作与环境驱使凯蒂从原来的依赖他人意识转化为主动奉献。周围人的影响使凯蒂由衷地反思自己的不足,真正脱离幻想,进入真实的世界。在社会关系中,也映射了她的存在意义。这时迎来了凯蒂真正的觉醒,她已经不再为了别人的欲求而活,不再受其他人的价值影响。她开始有了自由,有了无畏面对未来的勇气。

(四)本质:内在性与超越性

存在主义重视人的本真和自由发展,女性要想逃避内在的束缚,必须不以男性为代理人,要创建新环境,回归自己的本职,发掘自身存在作为主体的内在性和超越性。

内在性展示了女性长期受到外界的压迫,处于封闭、被动、停滞而无所作为的生存状态。在描写凯蒂与查理的关系时,毛姆不吝笔墨,描写了很多凯蒂对查理的爱情幻想。但正如凯蒂接受母亲为她的婚姻做主一样,凯蒂是否接受查理给自己的爱情幻影,也间接说明了凯蒂对这种权力、外界压迫的接受程度。选择服从,也说明了她对自我内在深化的服从度。缺乏内在性表现为接受被动和屈服的状态,导致自己置于被动的局面,加剧在情感上对男性的依赖。然而没有自我的宿命使她成为被别人轻易入侵的对象,无法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

超越性指女性对自由、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是对现实既定的不断超越。方式不单单指女性的体力劳动,更包括政治、道德、文化等深层次的领域。文中的凯蒂受到权力的压迫,在社会当中存在缺位现象。不幸让凯蒂开始反思过去,同时也抹杀了凯蒂对外界的完全依赖。她不再回避社会中的劳动义务,认为自我不应局限于男性视域下。她变得坚强、勇敢、成熟、理性,她对女儿的期待也不再是像母亲那样要求一个好男人,而是希望女儿独立、自由,可以为自己负责。她的被爱源于她的自我。在修道院紧张而充实的工作中,凯蒂的内在力量最终被唤醒并新生,知晓了人生的真正存在意义和价值。

毛姆认为内在性与超越性的关键在于是否能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是否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被剥削的事实,转而重建自我身份,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实现自己的价值。

四、结束语

《面纱》通过凯蒂爱情的破灭、婚姻的不幸、社会关系的重建这些起伏立体地展现了女性在社会、家庭等多领域的困境,最终完成由“他者”向“她者”的转变。当自我存在回归后,爱情不再是情欲的放纵,而是能够得到精神满足。同时,当找到社会存在时,凯蒂不再是那个被关在黑屋子的人,而是肩担责任与自由的意义者。真正个体的存在主义,永远不是被赋予翅膀的形象,否则很容易落入虚无。因此,女性的存在主义不仅仅是获得时间和空间的满足,而是面向社会、追求价值、人格的自由。

猜你喜欢

面纱父权凯蒂
揭开剪纸题的神秘面纱
揭开人脸识别的神秘面纱
凯蒂与星夜——凡·高作品之旅
凯蒂游伦敦
凯蒂游苏格兰
揭开藏北草原的神秘面纱
凯蒂的伦敦圣诞节
论利维坦的父权路径
李安家庭三部曲下的现代父亲形象
冥王星的面纱被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