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生活化与社会和谐的太极柔力球保健康复效应研究

2023-03-21谭碧石俭陈凤珍

体育科技 2023年6期

谭碧 石俭 陈凤珍

(1.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21;2.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广西南宁 30006)

随着“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2007 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主题,在全民健身活动的阳光工程推广中,太极柔力球被列入全民健身项目,在全国各得到广泛普及开展,而且已涉及东南亚乃是全球,以学校及青少年的开展太极柔力球活动形成声势外,以和谐社会为重要载体的群众体育活动规模上已成为特色品牌,太极柔力球已作为人们“体育生活化” 健身的主要锻炼手段之一,是促进迎奥运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互动工作的一大亮点。

太极柔力球是把太极拳和柔力球两项运动有机结合的,融汇了武术、舞蹈、羽毛球、网球等体育运动项目的精髓。它的运动特性其它球类运动不同的是,借助球拍和球,先引后发、引进合出、借力打力,其根在脚,发力在腿,用腰主宰全身,使力运行于手指和球拍,以太极柔和完整弧形过程来完成的运动形式,在整个套路中不断、不折、不缺、始终贯彻松、柔、圆、匀的特点。太极柔力球以其所特有技术性、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预防和保健康复作用,也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欢迎和喜爱。本文目的以太极柔力球保健康复功能深度研究,对全民健身活动中太极柔力球运动促进习球者心血液流变学保健康复效应进行分析研究,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实施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广西南宁市人民公园、青秀山公园、动物园、新秀社区、广西民族大学等5 个练习点,随机抽取爱好太极柔力球运动练习并能长期坚持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女晨炼者各10 人,平均年龄46.8±0.45岁。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包括年龄、体重、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从事工作及体力劳动情况、身体状况、病史、锻炼爱好及锻炼史。

1.2.2 访谈法:对晨炼者进行肌肉与神经、心血管机能等相关问题的访问,获取与研究相关资料。

1.2.3 实验检查:从问卷调查表中选取年龄在:45-55 岁之间,体重基本标准、其它条件也相近者共计50 人,进行运动前的血液流变学检查,检查指标包括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变率)、血浆粘度(mpas)、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从事太极柔力球锻炼四个月后,再对上述50 人中从未中断太极柔力球锻炼的15 人进行血液流变检查,采用同源配对的方法分析其运动前后的血液流变的变化。

本试验标本均为静息期空腹外周围静脉血液,用肝素抗体,所用仪器为北京市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IG-190 型细胞流变仪,R20SEARLE 锥/板自动血流变仪。

1.2.4 数据处理

试验前后数值采用EXCEL 软件自动处理,各组数值以平均数加减标准差(X±SD)表示。

2 实验结果

四个月的太极柔力球锻炼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测试比较。

从表1 看,参加太极柔力球锻炼的中老年练习者有5 项指标即全血粘度(高、中切变率)、血浆粘度(mpas)、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沉降率、全血还原粘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压积%(L/L)、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4 项指标虽然数据发生变化(P﹥0.05)没有统计意义。证明经常参加太极柔力球运动锻炼,有效改善血液变学的作用。

表1 太极柔力球运动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n=15)

3 分析与讨论

太极柔力球具有独特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把太极拳和柔力球有机结合,是一项柔和的有氧运动,集趣味、健身、娱乐为一体,动作舒展大方、姿态优美、刚柔并济、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每个套路动作创编都是浑然一体,流畅自然。柔和圆润。在练习过程中,使人的脑、眼、内脏器官、全身肌肉、关节、韧带等得到全面的锻炼。练习器械一拍一球,方便携带,技术动作简单易学,对于广大中老年健身爱好者而言,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够熟练掌握太极柔力球运动技能技巧。同时,太极柔力球运动不受场地、环境、气候的影响,可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进行练习。长期练习对练习者身心健康得全面提高。

3.1 太极柔力球运动对肌肉与神经保健康复效应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近年新兴中的一朵奇葩,融汇了武术、舞蹈、羽毛球、网球等体育运动项目的精髓。它的运动特性其它球类运动不同的是,它具有强身健体、增强体质保健康复的功能优点,太极柔力球套路1-4,借助球拍和球,先引后发、引进合出、借力打力,在锻炼时,在持拍手动作节奏带动下的转体、回旋、缠绕运动,能使肩、肘、膝、胯、踝、腕等关节,达到节节贯穿, 另外,由于每个动作都使人精神集中,不起杂念,能使中枢神经系统起到很好的调节医疗作用,有效的活动上下肢及全身肌肉(包括神经纤维的活动在内),以动作节奏来调节心脏的机能活动和血液的流动,促使神经中枢对整个神经中枢发生良好作用,以自己的本能来治疗疾病和增进健康。

3.2 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心血管机能保健康复效应

中老年人心肌萎缩,结缔组织增生,脂肪沉积,因而心肌收缩力减弱。代偿能力降低,易发生心功能不全。研究证明,随着老化的进展,每搏输出量每年下降1%,这因为人衰老,使身体各系统和氧摄取能力下降。大血管和心脏弹性下降,心脏、骨骼肌和其它器官的血管变得狭窄硬化使外周阻力增高,这样就会引起血压升高。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柔和运动量项目,在练习和过程中节节贯穿,绵绵不断,有如太极拳球论中所说“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 太极柔力球运动就是指这景象而言。其要求“以节奏运身”,通过动作节奏的运行促进肌肉毛细血管打开使用,促进心脏血流的大量开发,减轻了心脏的负担,由此对中老年人对心脏病的防治极为有利。

3.3 太极柔力球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种缓慢、柔和、轻灵套路,练习要求精神专一,全神贯注,眼随手动,手指与足,节奏体现肘、肩、膝,胯连绵不断,一气呵成。这些细微、复杂、独特的锻炼方法和要求融合在太极柔力球练习过程中,是对大脑很好的锻炼。同时太极柔力球不同套路编排也是以动与静结合的锻炼方法。这有益于对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调整。它对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等有显著疗效。太极柔力球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求躯体放松,而且更要求大脑放松。在大脑支配下,神经、肌肉放松又能反射性地使全身小动脉(人的血压如,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小动脉收缩)得到舒张,同时缓解小动脉壁的硬化。

3.4 太极柔力球运动对改善血液变学指标的影响

太极柔力球锻炼讲究的是柔软、慢、连贯、各式动作的转体、摆拍、划弧形成一个的圆形运动,柔和的动作促进心、肺、肠、胃等内脏的机能,划弧圆形的动作有效地调节心脏和血液的流动,促使人整个神经中枢发生良好调节作用,有效地全面增进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从以上实验数据表明,太极柔力球锻炼运动是一种相当好的健身方式。太极柔力球以其所特有技术性、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是一种合乎人体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缓慢、轻灵、心静的健身运动。起到预防和保健康复作用。习球爱好者每天坚持30 分钟以上太极柔力球不同套路练习,能调节大脑中枢神经,可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在激情、高亢、振奋音乐配合下,调节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在全身肌肉放松所引起的血管反射性的放松协同下,大限量地启开了一般情况下轮换开放的毛细血管网,有效地促进身体各部分组织与血液流变的新陈代谢。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太极柔力球已作为人们“体育生活化” 健身的主要锻炼手段之一,促进与社会和谐同步发展,太极柔力球所有套路的动作创编风格,均集趣味性、艺术性、观赏性、健身性为一体,极大地丰富练习者锻炼的兴趣,使练习者心情舒畅、视野开阔,收获得更多的运动乐趣和健身效果,体现了全民健身中的新风貌。是为中华民族健身神韵搭建生活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舞台。

4.1.2 太极柔力球具有独特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把太极拳和柔力球有机结合,融知识技能、能力、道德、意志与情感为一体,从参加太极柔力球锻炼的爱好者运动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效率分析, 保健康复效应不仅作用于人体内脏机能,对心脑血管系统及血液新陈代谢起到稳定调节作用。了解和掌握简便易行的体质测试方法,是人们健身娱乐,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

4.2 建议

4.2.1 在更新传统的健康观过程中,积极参与健身、健心的太极柔力球活动中,练习者在音乐配合下全神贯注练习。可以身体状态处于适宜的放松环境,同时对演练水平随之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4.2.2 太极柔力球体现一种全民健身活动的新风貌,关注不同群体、学生对太极柔力球的爱好和参与活动的热情,让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的乐趣和运动体验,学校应创造条件开展太极柔力球的教学与活动,并有计划地组织太极柔力球竞赛活动。使中华民族太极柔力球之花,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越开越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