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联合韦老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23-03-21黄仁楚黎咏嫦
黄仁楚 黎咏嫦 韩 杰 韦 坚
(广西体育运动创伤专科医院,广西南宁 530031)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使其内部的软骨样物质向后或侧方突出,压迫或刺激脊髓神经根,引起相应的症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保守治疗:这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包括休息、物理疗法、热敷或冷敷、按摩、牵引疗法等。物理疗法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增强腰部肌肉和改善脊柱稳定性。(2)药物治疗:疼痛和炎症可以通过使用非处方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来缓解。有时医生也会开具处方药物,如镇痛药、肌松药或抗抑郁药。(3)注射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包括腰椎椎间盘注射、腰骶神经根阻滞或腰骶关节注射。这些注射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活动。(4)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法缓解症状或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手术的类型取决于病情,包括椎间盘切除术、植骨融合术或植入人工椎间盘等。
腰椎间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中医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论述。中医认为,腰椎间突出症主要是由于脊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导致,以及气血不畅、肌肉僵硬等因素的影响。中医治疗腰椎间突出症常采用综合疗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中药也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突出症的治疗,一些中药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此外,推拿按摩也可以通过调理经络、舒缓肌肉来缓解症状。
中医对腰椎间突出症的研究还包括对病因病机的探索。中医认为,腰椎间突出症与肾虚、湿热、气滞等因素有关,归属于“痹证、腰脊痛、腰痛病、腰腿痛、肾虚”等范畴,其发病病因有外邪侵袭、体虚年衰、跌扑闪挫。其发病机制主要为禀赋不足,肝肾亏虚,腰府失其濡养、温煦,外感风、寒、湿、热之邪而至经络闭阻,或跌扑损伤,慢性劳损,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腰痛。关于此病的中医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中医药、针灸、针刀、推拿、导引等。体现了中医治疗LDH 具有手段多、费用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腰椎间突出症需要结合个体情况进行综合施治,不能一概而论。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中医治疗腰椎间突出症也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改善生活习惯,保持适度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不良姿势,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小针刀治疗椎间盘突出症,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小针刀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在患者的背部皮肤上开一个小孔,将小针刀引入椎间盘,精确地切割和清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相比传统的手术方法,小针刀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小针刀治疗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微创性。传统的手术通常需要进行大幅度的切口和组织切割,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创伤。而小针刀治疗只需一个小孔,可以减少创伤和出血,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最重要的是,小针刀治疗的疗效显著。通过精确地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许多患者在接受小针刀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甚至完全消失。这为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康复的机会。当然,小针刀治疗也有一些限制和风险,适应症和禁忌症需要严格掌握。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应该与医生充分沟通,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和治疗效果。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手法调整患者的脊椎结构和功能,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目的。具体手法包括推、拿、按、捏、扭等,通过对患者的脊椎进行适当的手法操作,可以调整脊椎的位置、减轻压力、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从而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证实。研究表明,中医正骨手法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腰椎功能评分,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中医正骨手法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病灶部位的修复和恢复。
针刀属于介于手术和非手术之间的一种闭合性松懈术,其具有治疗时间短、疗效显著的优势;正骨是中医外科重要治疗手法[1]。
中医正骨手法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然而,由于目前研究的限制,仍需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并探索其治疗机制。中医正骨手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本文选择8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探索小针刀加中医正骨手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广西体育运动创伤专科医院8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对照组43 例用小针刀治疗,试验组用43 例小针刀加中医正骨手法治疗。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①腰骶部持续性疼痛伴有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可沿臀部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 + );②L4 /L5、L5 /S1 棘突下或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压痛;③小腿前外侧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④X 线片、CT、MRI 或特殊造影等异常征象与临床表现一致。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对照组男19 例,女24 例;年龄:23~28 岁,平均:(25.42±1.13)岁。观察组男18 例,女25 例;年龄:24~29 岁,平均:(25.39±1.11)岁。组间患者资料无差异(P>0.05)。;③病程超过1 个月;④患者无精神和认知障碍,交流与沟通正常;⑤未进行手术治疗;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疾病者;②有腰椎结核、腰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等其他疾病者;③孕妇或哺乳期女性;④不能坚持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1)对照组应用小针刀治疗;
①麻醉:在手术开始前,医生选择操作点,让患者侧卧向健测,让椎间盘突出侧朝上,采取突出间盘的上下位棘间隙患侧处定位后做出标记,然后对标记周围严格消毒,然后对标记处行局部麻醉。
②医生戴上一次性医用手套,选择一次性三号细针刀:在皮肤上划开一个小的切口,并将细针刀通过切口插入到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
③手法:将刀面与脊柱平行,然后缓慢推至关节突,纵向摆动三到五次,然后对对棘间、棘上、肌肉等进行松解手法。
完成上述步骤后,医生会小心地将细针刀取出,对伤口进行止血消毒,然后用缝线或胶带封闭切口。
(2)观察组应用小针刀加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小针刀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中医正骨手法分三步,先理筋,然后分筋、最后用正骨复位手法:①理筋手法。先行放松推肉手法,对腰部肌肉筋膜以大面积推揉为主,具体手法包括推、拿、按、捏、扭等,通过对患者的脊椎周围肌肉神经体液加以改善,缓解紧张的周围软组织,从而缓解疼痛和帮助恢复功能。②分筋手法。在理筋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对一些仍然紧张硬结的肌束用分筋手法,以重手法点按横拨,从而解除腰肌紧张对脊柱过强的拉力,为最后的正骨复位创造有利条件。③正骨手法。常用的正骨手法是坐位斜扳法和坐位旋转复位法。斜扳法:多用于矫正有腰椎椎体侧向移位的症状。患者坐在无靠背的凳上,医者坐于患侧后,一手于患者腋下胸前穿过,自颈后拉住对侧肩部,另一手拇指固定偏移棘突,令患者放松向前弯腰,使患者向前屈45 °,另一手拇指按住棘突患侧顶向对侧,同时另手斜向侧方牵拉,如听到骨骼摩擦的清脆音,即提示手法成功。旋转复位法:多用于矫正有腰椎椎体旋转移位的症状。患者坐在无靠背的凳上,医者坐于患侧后,一手于患者腋下胸前穿过,自颈后拉住对侧肩部,另一手拇指固定偏移棘突,令患者放松向前弯腰,使患者向前屈45 °,侧屈45°,另一手拇指按住棘突患侧顶向对侧,同时另手将患者双肩斜向后方旋转牵拉,如听到骨骼摩擦的清脆音,即提示手法成功。
1.6 观察指标
比较组间治疗前、治疗一周、治疗三周后的疼痛改善情况,使用视觉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程度,最低1 分,最高10 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强烈。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 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X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一周及三周后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组间疼痛改善情况(分)
3 计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患者一般难以久坐,否则易出现腰痛等症状。若病情发展至严重期,还可导致瘫痪、功能衰退、使患者丧失正常生活自理能力,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临床研究发现,小针刀和中医正骨手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良好。小针刀的治疗原理是通过小针刀的刺激可以促进局部的气血循环,增加供氧和营养物质的输送,有助于组织的修复和再生。通过改善气血循环,小针刀可以加速伤口愈合、缓解炎症反应等,小针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刺激,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和功能。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整经络的平衡,促进气血的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临床通常先利用小针刀对患处周围粘连组织进行松解,消除炎症,接着通过中医正骨手法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再实施手法整复,消除组织粘连,使得纤维环脱离神经根、髓核归位,致使纤维环并拢,矫正椎间小关节的平衡,从而达到消除炎症的目的[4]。从表1 可看出,治疗一周和三周后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小针刀加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理想,可使得患者疼痛程度达大大降低,值得应用。
4 结论
小针刀加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